期刊文献+
共找到1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中国人直立性高血压的年龄和性别差异—单中心研究 被引量:5
1
作者 康美华 许毅 +4 位作者 邹润梅 吴礼嘉 林萍 李芳 王成 《中南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8期783-788,共6页
目的:探讨单中心中国人直立性高血压(orthostatic hypertension,OHT)的年龄和性别差异。方法:选择2000年1月至2012年8月在中南大学湘雅二医院晕厥专科门诊就诊或住院的不明原因头晕、晕厥等患者2 994例进行直立倾斜试验(head-up t... 目的:探讨单中心中国人直立性高血压(orthostatic hypertension,OHT)的年龄和性别差异。方法:选择2000年1月至2012年8月在中南大学湘雅二医院晕厥专科门诊就诊或住院的不明原因头晕、晕厥等患者2 994例进行直立倾斜试验(head-up tilt test,HUTT)检查,年龄2.00~78.00(19.07±14.78)岁,男1 406例,女1 588例。符合OHT者745例,分为成人组(≥18岁,247例)和儿童组(〈18岁,498例),分析OHT出现率、OHT类型及HUTT后3 min血压增加量的年龄与性别差异。结果:1)OHT出现率为24.88%(745/2 994),男女比较差异未见统计学意义(25.75% vs 24.12%,χ2=1.058,P〉0.05);成人组较儿童组出现率高(27.05% vs 23.83%,χ2=4.125,P〈0.05);745例OHT患者中52例(6.98%)表现为直立后收缩压、舒张压均升高(sOHT合并dOHT),16例(2.15%)为单纯直立性高收缩压(sOHT),677例(90.87%)为单纯直立性高舒张压(dOHT)。成人组单纯sOHT出现率、sOHT合并dOHT出现率均明显高于儿童组(分别为1.11% vs 0.29%,χ2=7.965,P〈0.01;2.88% vs 1.24%,χ2=9.849,P〈0.01);成人组单纯dOHT出现率与儿童组比较差异未见统计学意义(23.56% vs 22.20%,χ2=0.668,P〉0.05);sOHT合并dOHT与单纯dOHT在不同性别组中出现率差异未见统计学意义(男:1.71% vs 1.76%,χ2=0.014,P〉0.05;女:23.68% vs 21.66%,χ2=1.742,P〉0.05);但儿童中dOHT出现率男性高于女性(24.53% vs 19.74%,χ2=6.933,P〈0.05)。2)与儿童组比较,成人组sOHT合并dOHT收缩压增加量[(25.62±4.96) mmHg vs (23.54±5.83) mmHg,t=1.385,P〉0.05]、dOHT舒张压增加量[(13.46±3.49) mmHg vs (13.23±3.22) mmHg, t=0.840,P〉0.05]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与儿童组比较,成人组sOHT收缩压增加量[(25.44±4.96) mmHg vs (23.68±5.35 ) mmHg,t=1.411,P〉0.05]及dOHT舒张压增加量[(14.09±4.28) mmHg vs (13.05±3.82) mmHg,t=1.887,P〉0.05]差异均未见统计学意义。结论:OHT出现率成人高于儿童,以dOHT多见,儿童以男性多见。在sOHT合并dOHT与单纯dOHT中,直立后3 min血压增加量成人与儿童未见差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直立性高血压 收缩压 舒张压 倾斜试验 年龄 性别
在线阅读 下载PDF
24小时动态血压监测直立性高血压患儿血压类型的病例对照研究 被引量:5
2
作者 刘德宇 王硕 +6 位作者 向际兵 林萍 冉静 吴礼嘉 李芳 邹润梅 王成 《中国循证儿科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3期232-235,共4页
目的采用24 h动态血压(ABPM)方法探讨直立性高血压(OHT)患儿的血压类型。方法选取2009年10月至2013年9月在中南大学湘雅二医院(我院)儿童晕厥门诊就诊或住院的患儿,以不明原因晕厥及先兆晕厥为主诉,经直立倾斜试验确诊为OHT者为OHT组。... 目的采用24 h动态血压(ABPM)方法探讨直立性高血压(OHT)患儿的血压类型。方法选取2009年10月至2013年9月在中南大学湘雅二医院(我院)儿童晕厥门诊就诊或住院的患儿,以不明原因晕厥及先兆晕厥为主诉,经直立倾斜试验确诊为OHT者为OHT组。与OHT组年龄及性别匹配,选择同期来我院儿童保健门诊检查的健康儿童为对照组。OHT组和对照组均行ABPM监测,观察收缩压昼夜差值、舒张压昼夜差值,24 h、日间、夜间平均收缩压和舒张压参数,并探讨血压类型。结果 OHT组40例,男23例,女17例,年龄(11.5±1.9)岁。对照组40例,男22例,女18例,年龄(10.6±2.4)岁。1收缩压昼夜差值对照组高于OHT组,(9.8±3.3)vs(8.4±4.7)mm Hg,P<0.05。OHT组24 h、日间、夜间的平均收缩压和舒张压稍高于对照组(P>0.05)。舒张压昼夜差值对照组稍高于OHT组(P>0.05)。2OHT组以非勺型血压为主(72.5%),对照组以勺型血压为主(55.0%),两组血压类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2)。结论 OHT患儿收缩压昼夜差值较正常儿童明显降低,血压类型以非勺型血压多见,多数患儿血压昼夜节律消失。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直立性高血压 24H动态血压监测 儿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运动后心率恢复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10
3
作者 康美华 王成 《中国循证儿科杂志》 CSCD 2014年第1期72-76,共5页
近年来,心脏自主神经功能调节的病理生理学及临床特点研究越来越受到重视,运动后心率恢复(heart rate recovery,HRR)是评价心脏自主神经活动的常用指标[1].HRR异常一直被视为预测心血管疾病及其主要心血管事件发生的有效独立危险因素[... 近年来,心脏自主神经功能调节的病理生理学及临床特点研究越来越受到重视,运动后心率恢复(heart rate recovery,HRR)是评价心脏自主神经活动的常用指标[1].HRR异常一直被视为预测心血管疾病及其主要心血管事件发生的有效独立危险因素[2].HRR依靠各因素的相互作用调节,如运动强度、心脏自主神经调节和身体健康状况等[1].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运动后心率恢复 心脏自主神经活动 主要心血管事件 独立危险因素 身体健康状况 自主神经调节 功能调节 病理生理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神经介导性晕厥发作的昼夜节律性研究 被引量:4
4
作者 廖冬磊 许毅 +7 位作者 吴礼嘉 邹润梅 罗雪梅 李芳 林萍 王秀英 谢振武 王成 《中国循环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2期165-169,共5页
目的:探讨神经介导性晕厥(NMS)发作的昼夜节律。方法:选择2013-12至2015-04期间在中南大学湘雅二医院晕厥专科门诊就诊或住院的NMS患者411例,其中青少年(<18岁)患者262例(63.7%),男性165例,女性246例,年龄3~68岁,平均年龄(20.95±... 目的:探讨神经介导性晕厥(NMS)发作的昼夜节律。方法:选择2013-12至2015-04期间在中南大学湘雅二医院晕厥专科门诊就诊或住院的NMS患者411例,其中青少年(<18岁)患者262例(63.7%),男性165例,女性246例,年龄3~68岁,平均年龄(20.95±15.20)岁。根据直立倾斜试验(HUTT)结果分为HUTT阳性组(n=281)和HUTT阴性组(n=130),详细询问患者或监护人既往晕厥发作的次数及每次发作的时间段(将1天分为4个时间段:上午06:00 am^12:00 am,下午12:00 am^18:00 pm,晚上18:00 pm^24:00 pm,夜间00:00 am^06:00 am)。结果:(1)一般资料:411例患者中晕厥发作总次数1 085次。HUTT阳性组晕厥总次数753次;HUTT阴性组晕厥总次数332次。HUTT阳性组和HUTT阴性组在性别上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HUTT阳性组年龄低于HUTT阴性组(P<0.05);(2)各时间段晕厥发作频次差异:全部患者的晕厥多发生在06:00 am^12:00 am,与其他时间段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HUTT阳性患者的晕厥发作主要在06:00 am^12:00 am,与其他时间段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HUTT阴性组晕厥发作亦多见于06:00 am^12:00 am,但与其他各时间段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HUTT阳性组与HUTT阴性组的各时间段晕厥发作频次比较差异未见统计学意义(P>0.05);HUTT阳性组中,不同反应类型(直立性低血压和直立性高血压除外)患者在不同时间段晕厥发作次数差异未见统计学意义(P>0.05);(3)性别与年龄差异:6:00 am^12:00 am发生晕厥男性多于女性,18:00 pm^24:00 pm发生晕厥男性少于女性(P<0.05);年龄越小,6:00 am^12:00 am发生晕厥频次越多;年龄越大,00:00 am^06:00 am发生晕厥频次越多(P<0.001)。结论:晕厥发作存在昼夜节律。晕厥发作主要发生在6:00 am^12:00 am,晕厥在一天4个时间段内的发作频次存在性别和年龄差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晕厥 昼夜节律 性别因素 年龄因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直立倾斜试验诱发晕厥直至出现抽搐症状89例的临床特点及处理 被引量:16
5
作者 王成 李雯 +5 位作者 吴礼嘉 林萍 李芳 罗海燕 许毅 谢振武 《中南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期70-73,共4页
目的:探讨直立倾斜试验(head-up tilt table test,HUTT)诱发晕厥直至出现抽搐症状的临床特点及其处理。方法:2000年9月至2011年8月在中南大学湘雅二医院晕厥专科门诊就诊或住院的不明原因晕厥、头晕、头痛、胸闷等患者进行HUTF检... 目的:探讨直立倾斜试验(head-up tilt table test,HUTT)诱发晕厥直至出现抽搐症状的临床特点及其处理。方法:2000年9月至2011年8月在中南大学湘雅二医院晕厥专科门诊就诊或住院的不明原因晕厥、头晕、头痛、胸闷等患者进行HUTF检查2377例次,年龄2.00~78.00(18.57±14.39)岁,男1116例次,女1261例次。其中〈18岁(儿童组)1719例次,年龄2.00-17.92(10.88±3.02)岁;≥18岁(成人组)658例次,年龄18.00-78.00(38.66±12.87)岁。总结HU2T过程中诱发晕厥直至出现抽搐症状患者的临床特点及其处理措施。结果:1)2377例次HUTT过程中诱发晕厥直至出现抽搐症状89例(3.74%),其中成人组(62.92%)高于儿童组(37.08%)(X2=87.842,P〈0.01)。2)窦性停搏及心率恢复时间:89例受试者中25例(28.09%)出现窦性停搏,窦性停搏时间3.00~14.60(7.90±3.44)S。HUTf结束后心率恢复时间0.50-37.00(3.05±4.11)min,其中70例(78.65%)在平卧后3min内恢复。3)干预措施:所有受试者完成HuTr后,均通过采取平卧位给氧、神志清醒后喝盒装牛奶等措施后,心率及血压自行恢复,抽搐症状自行消失,未出现死亡病例,仅2例通过静脉给药后生命体征恢复正常。结论:不明原因晕厥、头晕、头痛、胸闷等患者在HuTT中诱发晕厥直至出现抽搐症状者以成人居多,HUTT结束后采取平卧位给氧、神志清醒后喝盒装牛奶等措施,抽搐症状消失,心率和血压可自行恢复正常。HUTF在临床上应用较为安全,可广泛用于包括儿童在内的各年龄人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倾斜试验 抽搐 临床特点 安全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排尿性晕厥的年龄和性别差异 被引量:11
6
作者 吴礼嘉 王成 +5 位作者 李雯 胡春艳 林萍 崔晓丽 袁鹤立 谢振武 《中南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3期270-273,共4页
目的:探讨排尿性晕厥(micturition syncope,MS)的年龄和性别差异。方法:选择2001年1月至2009年12月在中南大学湘雅二医院晕厥专科门诊就诊或住院的不明原因晕厥或晕厥先兆患者1 542例(3~72岁),进行直立倾斜试验(head-up tilt table tes... 目的:探讨排尿性晕厥(micturition syncope,MS)的年龄和性别差异。方法:选择2001年1月至2009年12月在中南大学湘雅二医院晕厥专科门诊就诊或住院的不明原因晕厥或晕厥先兆患者1 542例(3~72岁),进行直立倾斜试验(head-up tilt table test,HUTT)56例诊断为MS(5~67岁,男35例)。分析MS患者与非排尿性晕厥(non mictuition syncope,NMS)患者间年龄、性别、HUTT阳性率的差异及不同性别MS患者年龄、起病年龄、HUTT阳性率差异。结果:MS患者年龄大于NMS患者[5~67(35.5)岁vs.3~72(12)岁,Z=-7.587,P<0.01],且MS患者中成人(>18岁)大于儿童(≤18岁)(9.4%vs.1.0%,χ2=65.689,P<0.01);MS患者中男性多于女性(P<0.01);HUTT阳性率在MS患者和NMS患者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男女MS患者HUTT阳性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MS患者中HUTT阳性组与HUTT阴性组就诊年龄及起病年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男女MS患者就诊年龄及起病年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MS患者成人多见,男性所占比例较女性高。Bezold-Jazisch反射可能参与MS的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排尿性晕厥 年龄 性别 机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血管迷走性晕厥儿童心率变异性分析 被引量:13
7
作者 郑慧芬 王成 +5 位作者 曹闽京 何芝香 李茗香 林萍 薛小红 谢振武 《临床儿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5期361-364,共4页
目的探讨血管迷走性晕厥(VVS)儿童的心率变异性(HRV)。方法对27例不明原因晕厥患儿经直立倾斜试验(HUTT)检查阳性并诊断为VVS的HRV进行分析(研究组),并将29例健康儿童作为对照(对照组)。采用康泰TLC3000A12通道动态心电图分析系统描记... 目的探讨血管迷走性晕厥(VVS)儿童的心率变异性(HRV)。方法对27例不明原因晕厥患儿经直立倾斜试验(HUTT)检查阳性并诊断为VVS的HRV进行分析(研究组),并将29例健康儿童作为对照(对照组)。采用康泰TLC3000A12通道动态心电图分析系统描记未发生晕厥时24h心电图,分析时域指标和频域指标,应用SPSS11.0软件进行统计学处理。结果研究组低频功率(LF)与对照组比较明显降低(P<0.05);频域指标与时域指标在不同年龄段差别不明显(P>0.05);女性时域指标中SDANN及VLF、LF较男性明显降低(P<0.05);血管抑制型与混合型VVS的HRV指标差异不明显。结论VVS儿童基础自主神经功能发生改变;HRV主要受性别影响,而年龄影响不明显;HUTT不同反应类型VVS的HRV不存在差别。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管迷走性晕厥 心率变异性 儿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屏气发作儿童的12导联心电图P波、T波及ST段振幅变化 被引量:6
8
作者 张文华 王成 +6 位作者 邹润梅 刘丽萍 吴礼嘉 罗雪梅 李芳 廖冬磊 蔡虹 《中南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6期600-605,共6页
目的:探讨屏气发作儿童12导联心电图的P波、T波及ST段振幅变化。方法:收集2009年10月至2015年9月在中南大学湘雅二医院儿童心脏专科门诊就诊、明确诊断为屏气发作的儿童29例(研究组),年龄3个月~6(1.82±1.27)岁,男24例,女5例... 目的:探讨屏气发作儿童12导联心电图的P波、T波及ST段振幅变化。方法:收集2009年10月至2015年9月在中南大学湘雅二医院儿童心脏专科门诊就诊、明确诊断为屏气发作的儿童29例(研究组),年龄3个月~6(1.82±1.27)岁,男24例,女5例。按性别及年龄匹配同期在中南大学湘雅二医院儿童保健专科门诊进行健康检查的儿童30例为对照组。采用广东中山博爱医用电子仪器厂的SR-1000A心电综合自动分析仪对受检者进行12导联心电图描记,比较两组儿童心电图变化。结果:与对照组比较,研究组V5导联P波振幅降低[(44.10±23.98)vs(58.30±21.19)μV,P〈0.05];V6导联T波振幅增高[(423.80±122.60)vs(350.00±105.73)μV,P〈0.05];ST段振幅在Ⅱ导联增高[(84.80±39.97)vs(57.30±38.77)μV,P〈0.05],a VR导联负向增大[(–77.60±37.41)vs(–51.00±33.46)μV,P〈0.05],a VL导联增高[(35.20±28.24)vs(17.7±33.9)μV,P〈0.05],V5导联增高[(111.00±59.36)vs(69.00±36.33)μV,P〈0.05],V6导联增高[(79.3±45.51)vs(51.3±33.19)μV,P〈0.05]。结论:屏气发作儿童存在自主神经功能障碍,ST段振幅变化较为敏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屏气发作 儿童 心电描记术 ST段 T波 P波 振幅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小儿扩张型心肌病心率变异性分析 被引量:5
9
作者 文川 王成 +4 位作者 郑慧芬 曹闽京 薛小红 刘晓燕 丁异熠 《临床儿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0期832-834,共3页
目的分析扩张型心肌病(DCM)儿童的心率变异性(HRV)。方法DCM儿童23例(研究组),匹配健康儿童23例为对照(对照组)。采用康泰TLC3000A12通道动态心电图(EKG)分析系统描记24hEKG,分析心率、HRV的时域指标和频域指标。应用SPSS11.0软件进行... 目的分析扩张型心肌病(DCM)儿童的心率变异性(HRV)。方法DCM儿童23例(研究组),匹配健康儿童23例为对照(对照组)。采用康泰TLC3000A12通道动态心电图(EKG)分析系统描记24hEKG,分析心率、HRV的时域指标和频域指标。应用SPSS11.0软件进行统计学处理。结果与对照组比较,研究组最低心率明显增高(P<0.05),最高心率稍增高(P>0.05);HRV时域指标SDNN、SDANN、pNN50明显降低(P<0.05),rMSSD稍降低(P>0.05);HRV频域指标TP、ULF明显降低(P<0.05),VLF、LF、HF、LF/HF稍增高(P>0.05)。结论DCM儿童自主神经功能明显受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扩张型心肌病 心率变异性 儿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直立倾斜试验760例的年龄和性别差异及护理对策 被引量:3
10
作者 何平 何芝香 +3 位作者 王成 李茗香 林萍 谢振武 《中国全科医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23期2148-2150,共3页
目的探讨直立倾斜试验(HUTT)的年龄和性别差异并制定护理对策。方法选择2001年1月—2008年3月在中南大学湘雅二医院晕厥专科门诊就诊或住院的不明原因头晕、晕厥、头痛、胸闷受检者760例,男318例,女442例,年龄3.1~70.0岁,平均(21.7... 目的探讨直立倾斜试验(HUTT)的年龄和性别差异并制定护理对策。方法选择2001年1月—2008年3月在中南大学湘雅二医院晕厥专科门诊就诊或住院的不明原因头晕、晕厥、头痛、胸闷受检者760例,男318例,女442例,年龄3.1~70.0岁,平均(21.7±15.7)岁,其中<18岁464例(儿童组),≥18岁296例(成人组),分别进行HUTT检查并制定护理对策。结果(1)不同年龄、性别HUTT阳性率:760例HUTT受检者,HUTT阳性397例,阳性率为52.24%。成人组HUTT阳性率低于儿童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儿童组男性低于女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成人组未见性别差异(P>0.05)。(2)不同年龄、性别出现HUTT阳性反应时间:在基础直立倾斜试验(BHUT)儿童组出现HUTT阳性反应时间小于成人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21.8±10.4)minvs.(26.3±13.0)min,P<0.05);在SNHUT儿童组与成人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3)晕厥发作时血流动力学明显变化出现率:晕厥发作时心率≤40次/min者22例(2.89%),血压测不到者67例(8.82%)。(4)药物诱导副作用:舌下含化硝酸甘油496例,未见明显的不良反应。结论HUTT存在一定的年龄和性别差异,诱导晕厥发作存在一定风险,但密切观察HUTT阳性表现时的生命体征变化并及时采取有效护理措施是安全的,强调应重视儿童和女性HUTT表现快速多变的特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直立倾斜试验 年龄 性别 护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儿童直立倾斜试验阳性反应时心律失常分析 被引量:4
11
作者 李雯 王成 +5 位作者 李茗香 何芝香 郑慧芬 薛小红 林萍 谢振武 《临床儿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5期353-356,共4页
目的探讨儿童直立倾斜试验(HUTT)阳性反应时心律失常发生情况及临床意义。方法对2000年9月-2005年7月在晕厥专科门诊就诊或住院的不明原因晕厥或接近晕厥患儿进行HUTT,阳性反应77例(男28例,女49例;年龄7~18岁),分析HUTT时心律... 目的探讨儿童直立倾斜试验(HUTT)阳性反应时心律失常发生情况及临床意义。方法对2000年9月-2005年7月在晕厥专科门诊就诊或住院的不明原因晕厥或接近晕厥患儿进行HUTT,阳性反应77例(男28例,女49例;年龄7~18岁),分析HUTT时心律失常发生情况,采用SPSS11.0软件进行统计。结果出现心律失常76例(98.7%),发生窦速71例(92,2%),其中60例在心率达最快后5min[平均(1.5±1,7)min]内发生阳性反应。发生缓慢性心律失常26例(33,8%),与舌下含服硝酸甘油倾斜试验(SNHUT)相比,基础直立倾斜试验(BHUT)中发生率高(P〈0.05),而不同性别、年龄组(〈12岁、≥12岁)间差异无显著性(P〉0.05),以窦缓多见(20/26例),其次为交界性逸搏心律、窦性停搏、交界性逸搏。5例窦性停搏患儿停搏时间平均为18.2s(1.5~60s)。结论HUTT时心率突然明显增快时应警惕发生阳性反应;缓慢性心律失常在BHUT中发生率较高,常见类型有窦缓、交界性逸搏心律、窦性停搏、交界性逸搏等;应积极预防和处理严重阳性反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直立倾斜试验 心律失常 儿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倾斜试验用于诊断血管迷走性晕厥的护理 被引量:10
12
作者 李茗香 何芝香 +5 位作者 王成 林萍 李雯 郑慧芬 薛小红 谢振武 《护理学杂志》 2006年第5期26-27,共2页
目的探讨基础直立倾斜试验(BHUT)及舌下含服硝酸甘油倾斜试验(SNHUT)诊断血管迷走性晕厥(VVS)的全程护理。方法对207例晕厥患者进行BHUT或/和SNHUT。试验前做好患者的心理护理,备好各项急救物品和药品;试验中严密监测患者的心率、血压;... 目的探讨基础直立倾斜试验(BHUT)及舌下含服硝酸甘油倾斜试验(SNHUT)诊断血管迷走性晕厥(VVS)的全程护理。方法对207例晕厥患者进行BHUT或/和SNHUT。试验前做好患者的心理护理,备好各项急救物品和药品;试验中严密监测患者的心率、血压;试验后告知患者试验结果和预防治疗措施。结果207例全部进行BHUT检查,阳性61例(29·5%)。阴性患者中对47例进行SNHUT检查,阳性30例。91例阳性患者中血管抑制型71·4%,心脏抑制型15·4%,混合型13·2%。结论医技人员应严格掌握BHUT及SNHUT诊断VVS的适应证,并对试验过程进行全程护理,以保障患者安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晕厥 血管迷走神经性 直立倾斜试验 硝酸甘油 护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血管迷走性晕厥的年龄和性别差异 被引量:3
13
作者 王成 《临床儿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5期345-348,共4页
关键词 血管迷走性晕厥 年龄 反射性晕厥 意识丧失 身体姿势 自限性 肌张力 VVS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儿童不明原因心悸与直立倾斜试验的关系 被引量:3
14
作者 甘拓域 吴礼嘉 +6 位作者 邹润梅 林萍 李芳 杨红 刘平 龚晓辉 王成 《中南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3期282-286,共5页
目的:探讨儿童不明原因心悸与直立倾斜试验(head-up tilt test,HUTT)的关系。方法:选择2008年9月至2017年2月在中南大学湘雅二医院儿童心血管专科门诊就诊或住院的不明原因心悸患儿142例,年龄3~18(10.12±2.88)岁,其中男63例,女79... 目的:探讨儿童不明原因心悸与直立倾斜试验(head-up tilt test,HUTT)的关系。方法:选择2008年9月至2017年2月在中南大学湘雅二医院儿童心血管专科门诊就诊或住院的不明原因心悸患儿142例,年龄3~18(10.12±2.88)岁,其中男63例,女79例。经询问详细病史、体格检查、常规心电图、动态心电图、胸部X线片、超声心动图、心肌酶、甲状腺功能等检查排除心脏疾病、系统性疾病及药物影响等。所有患儿行HUTT检查。结果:142例心悸患儿中HUTT阳性79例(55.6%),阴性63例(44.4%)。HUTT阳性组年龄为5~16(10.72±2.59)岁,高于HUTT阴性组的3~18(9.37±3.07)岁(t=2.843,P<0.05)。HUTT阳性组男女人数之比为33:46,HUTT阴性组男女人数之比为30:33,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485,P>0.05)。HUTT阳性患儿中体位性心动过速综合征38例(48.1%),血管迷走性晕厥血管抑制型36例(45.6%),血管迷走性晕厥混合型5例(6.3%),未见血管迷走性晕厥心脏抑制型、直立性低血压、直立性高血压等类型。结论:临床上不明原因心悸儿童,超过半数是由自主神经功能失衡引起,及时进行HUTT能为明确病因提供帮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悸 直立倾斜试验 儿童 不明原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