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Albedo-NDVI特征空间及沙漠化遥感监测指数研究 被引量:108
1
作者 曾永年 向南平 +1 位作者 冯兆东 徐豁 《地理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期75-81,共7页
利用遥感数据和野外调查数据分析了沙漠化与地表定量参数之间的关系,提出了A lbedo-NDVI特征空间的概念以及基于A lbedo-NDVI特征空间的沙漠化遥感监测模型,即沙漠化遥感监测差值指数模型(DD I)。这个模型充分利用了多维遥感信息,指标... 利用遥感数据和野外调查数据分析了沙漠化与地表定量参数之间的关系,提出了A lbedo-NDVI特征空间的概念以及基于A lbedo-NDVI特征空间的沙漠化遥感监测模型,即沙漠化遥感监测差值指数模型(DD I)。这个模型充分利用了多维遥感信息,指标反映了沙漠化土地地表覆盖、水热组合及其变化,具有明确的生物物理意义。而且指标简单、易于获取,有利于沙漠化的定量分析与监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lbedo-NDVI特征空间 沙漠化指数 遥感监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湖南省森林植被碳储量及其空间格局特征 被引量:6
2
作者 夏栗 张慧 李科 《湖南林业科技》 2017年第3期1-7,共7页
根据湖南省森林资源二类调查数据,运用生物量清单法和平均生物量法,对湖南省森林植被碳储量分乔木林碳库、竹林碳库、经济林碳库和灌木林碳库4大碳库分别进行估算并分析其空间格局的差异与特征。结果表明:湖南省2016年森林植被碳储量为2... 根据湖南省森林资源二类调查数据,运用生物量清单法和平均生物量法,对湖南省森林植被碳储量分乔木林碳库、竹林碳库、经济林碳库和灌木林碳库4大碳库分别进行估算并分析其空间格局的差异与特征。结果表明:湖南省2016年森林植被碳储量为253.359 TgC,平均碳密度为24.266 t/hm^2。全省14个市州中,怀化市的森林植被碳储量最大,为36.863 TgC,其次是邵阳市、永州市和郴州市,常德市的森林植被碳密度最高,为40.584 t/hm^2;不同森林植被类型中,阔叶树碳储量最大,三杉碳密度最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碳储量 森林植被 空间格局 湖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地表定量参数的沙漠化遥感监测方法 被引量:10
3
作者 曾永年 冯兆东 向南平 《国土资源遥感》 CSCD 2005年第2期40-44,共5页
利用野外沙漠化调查的定位数据和ETM+遥感数据,在实验分析的基础上,探讨了沙漠化程度与地表参数之间的定量关系,即沙漠化与植被指数(NDVI)、地表辐射温度(LST)之间的关系,提出了综合反映沙漠化土地生物物理特征的遥感监测指数———沙... 利用野外沙漠化调查的定位数据和ETM+遥感数据,在实验分析的基础上,探讨了沙漠化程度与地表参数之间的定量关系,即沙漠化与植被指数(NDVI)、地表辐射温度(LST)之间的关系,提出了综合反映沙漠化土地生物物理特征的遥感监测指数———沙漠化遥感监测差值指数(DDI),为沙漠化遥感监测提供有效的定量化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NDVI LST 监测指数 遥感 沙漠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黄河源区土地沙漠化成因机制分析 被引量:9
4
作者 曾永年 冯兆东 《自然灾害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期45-52,共8页
土地沙漠化成因机制的研究具有非常重要的理论与实践意义。根据黄河源区的自然环境条件、社会经济发展状况,在GIS的支持下对沙漠化发生发展的物质条件、气候条件以及人类活动等影响因子的空间格局特征、规律和变化趋势进行了定量分析。... 土地沙漠化成因机制的研究具有非常重要的理论与实践意义。根据黄河源区的自然环境条件、社会经济发展状况,在GIS的支持下对沙漠化发生发展的物质条件、气候条件以及人类活动等影响因子的空间格局特征、规律和变化趋势进行了定量分析。在此基础上,结合沙漠化遥感监测的时空数据,就黄河源区沙漠化成因机制进行了探讨。研究表明,黄河源区高寒干旱的气候条件,决定了该区域生态环境的脆弱性,沙漠化内在危险性高。同时气候作为本区最为活跃的生态环境因素,20世纪80年代以来气候干暖化加剧了风沙活动,使自然沙漠化过程得以增强。黄河源区以超载过牧为主的土地资源的过度利用以及由此造成的鼠害泛滥,人为造成了广大范围草地退化、风沙活动强度的增强,从而导致人为沙漠化过程的发生与发展。黄河源区自然因素与人为因素共同作用,互相激发,最终导致沙漠化的不断扩展及其程度的日益加重。在本区沙漠化的治理、生态环境恢复中,既要认识到生态环境的脆弱性,更要重视人为因素的负面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河源区 土地沙漠化 成因机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