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于互联互通的城际铁路线路间列车开行方案优化方法 被引量:1
1
作者 王晓潮 傅敬恩 +1 位作者 邓连波 李竞爽 《铁道科学与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2期4936-4945,共10页
我国主要都市圈城际铁路网络规模趋于完善,提升城际铁路不同线路间互联互通水平成为进一步加强网络效能、优化服务质量的需要。将基于互联互通的城际铁路线路间列车开行方案编制归结为在一定互联互通技术条件基础上,综合考虑互联、互通... 我国主要都市圈城际铁路网络规模趋于完善,提升城际铁路不同线路间互联互通水平成为进一步加强网络效能、优化服务质量的需要。将基于互联互通的城际铁路线路间列车开行方案编制归结为在一定互联互通技术条件基础上,综合考虑互联、互通2种客流输送模式和开行择站停跨线列车条件下列车交路和本、跨线列车开行频率的综合优化问题。将候车时间、乘车时间、换乘走行时间作为客流的出行费用组成部分,对客流OD按照其起、终点所在区段位置和列车选择范围进行分类,逐类别构建乘车路径,依据路径费用分析客流的路径选择规律。按走行公里数计算运行成本,以运行成本和旅客出行成本所组成的系统综合成本最小化为目标函数,考虑开行方案客流输送能力、线路通过能力、列车开行频率、跨线列车停站设置等约束条件,构建了城际铁路互联互通情形下的列车开行方案优化模型。基于本线列车换乘互联和跨线列车跨线互通的相互替代关系,设计了基于列车交路和开行频率的组合搜索求解方法。针对莞惠-穗莞深城际铁路进行了列车开行方案编制求解,所得跨线列车交路为深圳机场站至陈江站。随着跨线客流强度增加,跨线列车交路逐步延长至小金口站。大站快车较站站停列车具有一定优势,当停站比例在50%左右时具有最好的运营效果。结果表明,大站停跨线列车模式可实现客流费用和列车运行成本的同步改善,优化方法能够为城际铁路互联互通运输组织提供决策支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际铁路 互联互通 列车开行方案 线性规划 组合搜索方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多层次多量度分级权重的枢纽能力利用率评价 被引量:1
2
作者 邓连波 徐一鸣 +2 位作者 许景 胡心磊 姜大元 《铁道科学与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3期625-633,共9页
枢纽能力利用评价是铁路枢纽规划、总图设计的核心问题,其目的在于全面评价枢纽的能力利用状况,并找出制约能力发挥的关键要素。针对枢纽技术作业集中、高度专业化分工、作业关联性强的特点,采取按照评价对象设计评价指标的思路。将枢... 枢纽能力利用评价是铁路枢纽规划、总图设计的核心问题,其目的在于全面评价枢纽的能力利用状况,并找出制约能力发挥的关键要素。针对枢纽技术作业集中、高度专业化分工、作业关联性强的特点,采取按照评价对象设计评价指标的思路。将枢纽划分为客运、货运、行车、编解等子系统,将列流径路通畅性、点线能力协调性、编解负荷均衡性等作为评价指标,构建评价指标-评价对象-子系统及其元素-指标项的多系统多层次的指标体系。针对指标体系中各指标项的能力利用特征,设计指标项的能力利用率、负荷性、合理性等多种量度。以枢纽运输作业量为基础设置多层次权重体系,能有效避免主观权重对评价结果的影响,提出基于多层次、多量度、分层权重的枢纽能力利用率评价方法。针对郑州铁路枢纽能力利用率的实际算例进行评价,结果显示该枢纽能力利用率和能力负荷值总体水平较为适中,但枢纽能力分布的合理性有所不足,编组站对枢纽能力具有决定性影响,其中驼峰解体作业环节是枢纽整体能力利用较为突出的瓶颈位置。评价方法能从整体的角度全面、有效评价枢纽能力利用状况,避免了以往枢纽作业评价指标过于碎片化、评价方法难以摆脱主观因素干扰的弊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铁路枢纽 能力利用率 评价指标体系 多层次 多级权重 多量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