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0篇文章
< 1 2 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寡肽转运体PepT1的遗传药理学研究进展 被引量:1
1
作者 刘舒 郑玲杰 谭志荣 《中国临床药理学与治疗学》 CAS CSCD 2015年第11期1315-1320,共6页
质子依赖性寡肤转运体1(oligopeptide transporter 1,PepT1),广泛分布于人和动物体内各组织和器官,其主要作用是转运蛋白质消化后的二肤和三肤进入细胞内。研究发现特异性的靶向PepT1药物以其独特的优点,已经应用于临床上多种疾病的治... 质子依赖性寡肤转运体1(oligopeptide transporter 1,PepT1),广泛分布于人和动物体内各组织和器官,其主要作用是转运蛋白质消化后的二肤和三肤进入细胞内。研究发现特异性的靶向PepT1药物以其独特的优点,已经应用于临床上多种疾病的治疗此外,PepT1的功能及其基因多态性可能影响肠道疾病与癌症的发生。本文对PepT1的结构、生理功能、基因多态性及临床应用现状等方面进行综述,可为进行深入遗传药理学和转化医学的研究奠定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寡肽转运体1 基因多态性 遗传药理学 转化医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全身麻醉药物遗传药理学研究进展 被引量:2
2
作者 谢商宸 李玮 +2 位作者 廖萍 贺毅憬 Howard L.Mcleod 《中国临床药理学与治疗学》 CAS CSCD 2018年第2期217-222,共6页
全身麻醉是指由多种全身麻醉药物引起的一系列无意识、记忆缺失、痛觉缺失、运动不能等状态。随着遗传药理学及药物基因组学的发展,全身麻醉中各类药物与自身遗传因素的关系越来越受到关注。本文对全身麻醉中常用的镇痛药、镇静催眠药... 全身麻醉是指由多种全身麻醉药物引起的一系列无意识、记忆缺失、痛觉缺失、运动不能等状态。随着遗传药理学及药物基因组学的发展,全身麻醉中各类药物与自身遗传因素的关系越来越受到关注。本文对全身麻醉中常用的镇痛药、镇静催眠药、肌松药及止吐药的遗传药理学研究进行综述,归纳近年来的研究进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全身麻醉 遗传药理学 药物基因组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关于遗传药理学个体化治疗的伦理浅析 被引量:2
3
作者 高利臣 范岚 +1 位作者 张伟 周宏灏 《医学与哲学(A)》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2期23-24,50,共3页
遗传药理学认为种族和个体遗传差异是导致药物不良反应和个体用药差异的主要因素。依据基因型个体化给药是避免药物不良反应,产生有益治疗效果的最佳途径。因此,个体基因型检测成为不可回避的伦理问题。就保证受试者知情同意权不受侵犯... 遗传药理学认为种族和个体遗传差异是导致药物不良反应和个体用药差异的主要因素。依据基因型个体化给药是避免药物不良反应,产生有益治疗效果的最佳途径。因此,个体基因型检测成为不可回避的伦理问题。就保证受试者知情同意权不受侵犯、隐私得以最大程度保护、恰如其分的评估风险与效益伦理问题做了简要回顾与评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遗传药理学 个体化治疗 伦理 知情同意 隐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药物性肝损伤的免疫遗传学机制研究进展
4
作者 曾祥昌 饶泰 +4 位作者 陈露露 李超鹏 曾贵荣 陈军 欧阳冬生 《中国临床药理学与治疗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8期1133-1146,共14页
药物性肝损伤是药物研发和临床实践中面临的重要挑战之一,缺乏有效的防控措施。研究表明,药物性肝损伤主要由免疫反应介导。人类白细胞抗原(HLA)等位基因是目前报道与药物性肝损伤相关性最强的遗传因素。由于HLA等位基因的阳性预测值低... 药物性肝损伤是药物研发和临床实践中面临的重要挑战之一,缺乏有效的防控措施。研究表明,药物性肝损伤主要由免疫反应介导。人类白细胞抗原(HLA)等位基因是目前报道与药物性肝损伤相关性最强的遗传因素。由于HLA等位基因的阳性预测值低,给药前HLA基因筛查对预防药物性肝损伤的临床转化价值有限;但其阴性预测值较高,在药物性肝损伤诊断和因果关系评估中具有重要的价值。近年来,抗原加工呈递通路、T细胞受体、免疫刺激分子、细胞因子等免疫相关基因多态性被发现与药物性肝损伤有关;未来将这些基因与HLA联合分析或许可加深药物性肝损伤机制的理解,同时推动其转化应用于临床来改善人类用药安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药物性肝损伤 人类白细胞抗原 免疫遗传 药物基因组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杜仲的化学成分及药理作用研究进展 被引量:169
5
作者 冯晗 周宏灏 欧阳冬生 《中国临床药理学与治疗学》 CAS CSCD 2015年第6期713-720,共8页
杜仲又名木棉、思仙、思仲、思锦树,是第三纪冰川运动遗留下来的古老树种。杜仲的主要资源在中国,是我国二级珍稀保护植物。从杜仲中提取的化学成分按其结构可分为木脂素类、环烯醚萜类、黄酮类、苯丙素类、萜类、多糖类等。杜仲具有降... 杜仲又名木棉、思仙、思仲、思锦树,是第三纪冰川运动遗留下来的古老树种。杜仲的主要资源在中国,是我国二级珍稀保护植物。从杜仲中提取的化学成分按其结构可分为木脂素类、环烯醚萜类、黄酮类、苯丙素类、萜类、多糖类等。杜仲具有降血压、降血脂、降血糖、抗肿瘤、抗菌抗病毒、抗炎、抗氧化、保肝护肾、抗骨质疏松等药理作用。其在中国、韩国、日本等有着悠久的药用历史。本文综述了杜仲的化学成分及药理作用研究进展,为杜仲活性成分的药理研究及开发利用提供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杜仲 化学成分 药理作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精准医学的基础研究与临床转化 被引量:37
6
作者 陈长仁 何发忠 +1 位作者 周宏灏 张伟 《中国药理学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2期1629-1632,共4页
20世纪末以来的基因组学、蛋白组学等领域的研究进展,推动现代医学从循证医学时代进入精准医学时代。精准医学借助研究组学信息与临床表型之间的关系,根据病人个体特异性通过药物基因组学等制定和实施个体化的精准医疗,以期提升临床结... 20世纪末以来的基因组学、蛋白组学等领域的研究进展,推动现代医学从循证医学时代进入精准医学时代。精准医学借助研究组学信息与临床表型之间的关系,根据病人个体特异性通过药物基因组学等制定和实施个体化的精准医疗,以期提升临床结果并减少非必要的副作用。在中国推进精准医学的研究与转化将有助于改善我国的医疗现状,发挥巨大社会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精准医学 个体化医疗 基因组学 药物基因组学 表型 大数据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遗传变异与非酒精性脂肪肝病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6
7
作者 景贤 李慧 +1 位作者 邓晓兰 欧阳冬生 《中国临床药理学与治疗学》 CAS CSCD 2012年第8期950-956,共7页
非酒精性脂肪肝病是遗传-环境-代谢相关性疾病,是西方国家最常见的慢性肝病,在我国是继病毒性肝炎后第二位常见肝病,常与肥胖、2型糖尿病、血脂紊乱、高血压等代谢综合征(meta-bolic syndrome,MS)症状并存,近年来其患病率逐年增加,已成... 非酒精性脂肪肝病是遗传-环境-代谢相关性疾病,是西方国家最常见的慢性肝病,在我国是继病毒性肝炎后第二位常见肝病,常与肥胖、2型糖尿病、血脂紊乱、高血压等代谢综合征(meta-bolic syndrome,MS)症状并存,近年来其患病率逐年增加,已成为引起慢性肝病及血清氨基酸转移酶水平升高的主要原因之一。近几年非酒精性脂肪肝病与遗传基础的关系越来越受到关注。本文综述了脂肪酸代谢、胰岛素抵抗、氧化应激、细胞因子等与非酒精性脂肪肝病相关的遗传变异的研究进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酒精性脂肪肝病 遗传变异 基因 基因多态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肿瘤免疫检查点抑制剂临床治疗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35
8
作者 许标波 贺毅憬 +4 位作者 王韦力 周成芳 谢商宸 沈冬亚 Howard L.Mcleod 《中国临床药理学与治疗学》 CAS CSCD 2016年第2期218-224,共7页
肿瘤免疫治疗已经成为继手术治疗、放射治疗和化疗药物治疗之后的第四大肿瘤治疗疗法,也是目前最热门的肿瘤治疗手段。免疫治疗完全颠覆了人们以往对于肿瘤治疗的观念,从原先的依靠外界方式杀死肿瘤,到依靠自身免疫系统杀死肿瘤。目前... 肿瘤免疫治疗已经成为继手术治疗、放射治疗和化疗药物治疗之后的第四大肿瘤治疗疗法,也是目前最热门的肿瘤治疗手段。免疫治疗完全颠覆了人们以往对于肿瘤治疗的观念,从原先的依靠外界方式杀死肿瘤,到依靠自身免疫系统杀死肿瘤。目前肿瘤免疫治疗主要包括免疫疫苗、免疫检查点抑制剂治疗、过继性免疫细胞治疗、细胞因子治疗等,其中免疫检查点抑制剂治疗以其显著的临床疗效而备受瞩目,为此本文对免疫检查点抑制剂治疗作一综述,详细介绍CTLA-4、PD-1/PD-L1抑制剂在临床研究中的进展以及潜在的新型免疫检查点靶点分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免疫治疗 免疫检查点抑制剂治疗 CT-LA-4 PD-1/PD-L1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华法林的药物基因组学研究及其临床应用进展 被引量:5
9
作者 刘嘉 王连生 《中国临床药理学与治疗学》 CAS CSCD 2015年第6期687-693,共7页
华法林是临床上使用最广泛的抗凝药,其治疗窗窄,剂量个体差异大,很容易出现出血等不良反应。遗传因素又是影响华法林稳定剂量及不良反应最重要因素,与药效学、药代学及药物转运相关的基因都能够影响华法林的治疗。本文综述这些基因的研... 华法林是临床上使用最广泛的抗凝药,其治疗窗窄,剂量个体差异大,很容易出现出血等不良反应。遗传因素又是影响华法林稳定剂量及不良反应最重要因素,与药效学、药代学及药物转运相关的基因都能够影响华法林的治疗。本文综述这些基因的研究现状及其临床应用的进展,旨在全面了解遗传因素对华法林治疗的影响,为临床的个体化治疗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华法林 抗凝 药物基因组学 个体化治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RAC1与肺癌发生及临床治疗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1
10
作者 邹婷 刘昭前 《中国临床药理学与治疗学》 CAS CSCD 2016年第9期1055-1060,共6页
RAC1作为一种小分子G蛋白,是调控多种细胞活动和基因表达的信号分子开关。它参与调控细胞的多种生命活动,如吞噬作用,黏附,细胞运动,细胞增殖,轴突的形成等。RAC1在肿瘤的血管生成,侵袭和转移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关于RAC1的剪接体RAC1... RAC1作为一种小分子G蛋白,是调控多种细胞活动和基因表达的信号分子开关。它参与调控细胞的多种生命活动,如吞噬作用,黏附,细胞运动,细胞增殖,轴突的形成等。RAC1在肿瘤的血管生成,侵袭和转移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关于RAC1的剪接体RAC1b与肺癌的相关性研究也越来越深入,无论是在人体的肺癌组织样本中进行外显子测序,还是在转基因小鼠中进行研究,都得出了同样的结论,RAC1的表达与肺癌的发生发展具有显著的相关性。近年来,有研究发现RAC1抑制剂可以改善肺癌患者对EGFR抑制剂吉非替尼产生的耐药性,以RAC1为靶点的肺癌临床治疗在不断地进行深入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RAC1 肺癌 细胞增殖与凋亡 侵袭 转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杜仲抗骨质疏松及其机制研究进展 被引量:28
11
作者 罗伟 王亚芹 +2 位作者 冯晗 周宏灏 欧阳冬生 《中国临床药理学与治疗学》 CAS CSCD 2016年第12期1434-1440,共7页
骨质疏松是以骨质丢失和骨微体结构破坏为特征的骨代谢疾病,骨质疏松的防治形势严峻。现代药理学研究表明,杜仲可通过调节雌激素水平、骨代谢相关细胞因子及护骨素的表达对成骨细胞、破骨细胞髓间充质干细胞增殖分化综合作用,有效防治... 骨质疏松是以骨质丢失和骨微体结构破坏为特征的骨代谢疾病,骨质疏松的防治形势严峻。现代药理学研究表明,杜仲可通过调节雌激素水平、骨代谢相关细胞因子及护骨素的表达对成骨细胞、破骨细胞髓间充质干细胞增殖分化综合作用,有效防治骨质疏松。杜仲防治骨质疏松的主要活性成分为木脂素类、环烯醚萜类、黄酮类及骨和苯丙素类。本文通过查阅近年来国内外杜仲研究相关文献,对杜仲抗骨质疏松药理活性、作用机制、主要活性成分研究进行分析、归纳和总结,为杜仲抗骨质疏松药物的开发及杜仲综合开发利用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杜仲 骨质疏松 机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炎症影响药物转运体表达及活性研究进展 被引量:8
12
作者 高利臣 张伟 +1 位作者 范岚 周宏灏 《中国药理学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期7-10,共4页
伴随机体炎症因子大量释放,药物转运体表达及活性发生了改变,进而影响了药物吸收、分布、转化及消除过程,这会使药物产生毒性或疗效变化,亦会导致药物—药物相互作用发生。该文就炎症相关因素影响药物转运体表达、活性、可能机制及临床... 伴随机体炎症因子大量释放,药物转运体表达及活性发生了改变,进而影响了药物吸收、分布、转化及消除过程,这会使药物产生毒性或疗效变化,亦会导致药物—药物相互作用发生。该文就炎症相关因素影响药物转运体表达、活性、可能机制及临床应用最新研究进展进行综述,以期为炎症调节转运体研究指明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炎症诱导物 促炎细胞因子 抗炎药物 药物转运体 调节机制 临床应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糖尿病肾病相关基因研究进展 被引量:25
13
作者 余敏 周宏灏 刘昭前 《中国药理学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1期1419-1422,共4页
糖尿病肾病是糖尿病最为严重的并发症之一,严重危害人类的健康。研究表明,糖尿病肾病的发生和发展并不完全与血糖控制及病程成正比,其发病具有家庭聚集现象及种族差异;除环境因素外,遗传因素在其发生和发展过程中具有重要作用,如许多基... 糖尿病肾病是糖尿病最为严重的并发症之一,严重危害人类的健康。研究表明,糖尿病肾病的发生和发展并不完全与血糖控制及病程成正比,其发病具有家庭聚集现象及种族差异;除环境因素外,遗传因素在其发生和发展过程中具有重要作用,如许多基因突变可以导致糖尿病肾病的高度易感性。随着糖尿病肾病相关基因的发现及其功能的阐明将为糖尿病肾病的早期诊断、基因治疗和个体化药物治疗提供了有效的手段。该文对已经发现的与糖尿病肾病发生发展相关的一些基因及其功能进行了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糖尿病 糖尿病肾病 基因多态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因多态性、药物联用和临床因素对氯吡格雷疗效的影响及相关的基因型分布 被引量:6
14
作者 刘敏 肖飞燕 +2 位作者 王晓飞 张伟 周淦 《中国临床药理学与治疗学》 CAS CSCD 2015年第8期915-922,共8页
目的:研究可能影响氯吡格雷疗效的遗传和临床因素,提高氯吡格雷疗效,降低不良心血管事件。方法:从影响氯吡格雷药代动力学和药效学的基因多态性及其基因型分布、药物联用等方面进行研究,以半月和一年发生终点事件为观察指标。结果:此次... 目的:研究可能影响氯吡格雷疗效的遗传和临床因素,提高氯吡格雷疗效,降低不良心血管事件。方法:从影响氯吡格雷药代动力学和药效学的基因多态性及其基因型分布、药物联用等方面进行研究,以半月和一年发生终点事件为观察指标。结果:此次纳入研究的药物代谢酶CYP450s、转运体、受体的基因多态性均与氯吡格雷的疗效无关。而rs7916649等位点的基因型发生终点事件的频率分布有差异,突变型个体比野生型个体发生终点事件的概率高。结论:氯吡格雷、阿司匹林、他汀类药物、β-受体阻滞剂、利尿药、质子泵抑制剂、肾素-血管紧张素系统抑制剂都对患者的愈后有影响,联合用药能提高疗效。本研究为氯吡格雷临床个体化给药提供一定的参考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氯吡格雷 冠心病 基因多态性 基因型分布 药物联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药物代谢相关基因介导的中草药药物相互作用研究 被引量:4
15
作者 高利臣 张伟 +2 位作者 刘昭前 范岚 周宏灏 《中国临床药理学与治疗学》 CAS CSCD 2012年第3期346-351,共6页
中草药既是药物也可作为食品补充剂,其应用在国际上越来越广泛。中草药对细胞色素P450酶及其药物转运体的诱导和抑制是介导中草药-药物相互作用和产生药物临床毒副反应的主要机制。中草药能够通过影响药物代谢酶或转运体基因表达和功能... 中草药既是药物也可作为食品补充剂,其应用在国际上越来越广泛。中草药对细胞色素P450酶及其药物转运体的诱导和抑制是介导中草药-药物相互作用和产生药物临床毒副反应的主要机制。中草药能够通过影响药物代谢酶或转运体基因表达和功能改变其底物药物的血药浓度,可能导致临床上药物毒副反应或治疗失败的发生,产生有重要临床意义的中草药-药物相互作用。研究还发现,中草药对药物代谢酶和转运体的影响也受基因剂量控制,即符合基因剂量效应,因而具有遗传的个体差异。本文概述了近年来药物代谢相关基因介导的中草药-药物相互作用及药物基因组学临床研究的最新进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草药 中西药相互作用 细胞色素 P450酶 药物转运体 药物基因组学 核受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β3-AR Trp64Arg遗传多态性对T2DM患者罗格列酮疗效的影响 被引量:5
16
作者 李慧华 杨敏 +2 位作者 余敏 周宏灏 刘昭前 《中国药理学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3期317-321,共5页
目的探讨β3肾上腺素受体(β3-adrenergic receptor,β3-AR)Trp64Arg基因变异在中国健康人群和2型糖尿病(type2diabetes,T2DM)患者中的分布频率,查明该遗传多态性对罗格列酮在T2DM患者中疗效的影响。方法采用聚合酶链式反应-限制性片断... 目的探讨β3肾上腺素受体(β3-adrenergic receptor,β3-AR)Trp64Arg基因变异在中国健康人群和2型糖尿病(type2diabetes,T2DM)患者中的分布频率,查明该遗传多态性对罗格列酮在T2DM患者中疗效的影响。方法采用聚合酶链式反应-限制性片断长度多态性(polymerase chainreaction-restriction fragment length polymorphism,PCR-RFLP)对255名T2DM患者和148名健康对照者进行β3-ARTrp64Arg基因型分析,并在T2DM组中随机选取34名患者每天口服4mg罗格列酮,持续12wk。服药前和服药第12周末进行血糖、血胰岛素以及糖化血红蛋白等指标的测定。结果β3-AR Trp64Arg等位基因的发生频率符合Hardy-Wein-berg平衡,64Arg等位基因在T2DM组和健康对照组的频率分别为0.13和0.17。罗格列酮治疗12wk后,Trp64Arg基因型患者甘油三酯的下降值低于Trp64Trp型患者(P<0.05),但后者对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P<0.01)与脂联素(P<0.05)的作用优于Trp64Arg基因型患者。结论β3-AR Trp64Arg遗传多态性与中国汉族人群T2DM发病无明显相关性,但对2型糖尿病中罗格列酮的疗效存在一定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Β3肾上腺素受体 基因多态性 2型糖尿病 罗格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血管紧张素转化酶基因多态性与依那普利降压疗效的相关性研究 被引量:7
17
作者 唐强 黄友良 +4 位作者 俞群军 黄琼 尹继业 周宏灏 刘昭前 《中国临床药理学与治疗学》 CAS CSCD 2009年第1期72-75,共4页
目的:研究血管紧张素转化酶(angiotensin-converting enzyme,ACE)基因多态性与依那普利降压疗效的相关性。方法:采用聚合酶链式反应-限制性片断长度多态性(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re-striction fragment length polymorphism,PCR-RF... 目的:研究血管紧张素转化酶(angiotensin-converting enzyme,ACE)基因多态性与依那普利降压疗效的相关性。方法:采用聚合酶链式反应-限制性片断长度多态性(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re-striction fragment length polymorphism,PCR-RFLP)对68例原发性高血压患者进行ACE基因型分析,根据ACE三种基因型DD型、ID型和II型将受试者分为三组,所有受试者每天服用依那普利20 mg进行2周的降压治疗,观察依那普利在三种不同ACE基因型中的降压疗效及差异。结果:在所有68例原发性高血压患者中,依那普利治疗前与治疗后每组SBP和DBP的降低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DD型与II型两组之间的SBP和DBP降压幅度(即治疗前与治疗后血压的差值)有统计学意义(P<0.05)。DD型组依那普利的总有效率为91.30%,ID型组为85.71%,II型组是79.16%。结论:原发性高血压患者中ACE基因多态性与依那普利降压疗效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原发性高血压 基因多态性 血管紧张素转化酶 依那普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因导向的华法林个体化用药预测模型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5
18
作者 谭丹 颜晗 +4 位作者 罗芝英 刘荣 张伟 刘昭前 李曦 《中国临床药理学与治疗学》 CAS CSCD 2015年第12期1434-1440,共7页
华法林是临床上最常用的口服抗凝药,其治疗窗窄、个体差异大,因此极易发生不良反应。构建基因导向的华法林个体化用预测模型被认为是实现华法林个体化用药、降低其不良反应发生风险的一种可行的方法。然而,目前不管是模型建立的方法还... 华法林是临床上最常用的口服抗凝药,其治疗窗窄、个体差异大,因此极易发生不良反应。构建基因导向的华法林个体化用预测模型被认为是实现华法林个体化用药、降低其不良反应发生风险的一种可行的方法。然而,目前不管是模型建立的方法还是模型的临床意义均存在广泛争议。本文综述了国际上用于建立华法林个体化用药预测模型的两类方法,对比了它们的优缺点;探讨了预测模型临床意义存在争议的原因及可能的解决方案。希望能为今后针对华法林的药物基因组学研究提供新的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华法林 个体化治疗 基因导向 线性模型 机器学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汉族部分发作癫痫患者中SCN1A基因的两个功能性位点与卡马西平单药治疗疗效的相关性研究(英文) 被引量:4
19
作者 王萍 周秋红 +3 位作者 盛阳昊 唐北沙 刘昭前 周伯庭 《中南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5期433-441,共9页
目的:观察SCN1A基因rs2298771和rs3812718两功能性位点突变对卡马西平抗癫痫疗效的影响.方法:研究对象为628位癫痫患者,对rs2298771和rs3812718两位点进行基因分型,卡马西平单药治疗新发作的部分发作患者,与患者起始病情比较,采用四分... 目的:观察SCN1A基因rs2298771和rs3812718两功能性位点突变对卡马西平抗癫痫疗效的影响.方法:研究对象为628位癫痫患者,对rs2298771和rs3812718两位点进行基因分型,卡马西平单药治疗新发作的部分发作患者,与患者起始病情比较,采用四分类标准对抗癫痫疗效进行半定量:发作完全控制,发作减少>75%,发作减少50%~75%,发作减少<50%.结果:351位患者完成了12个月单药治疗.rs2298771位点G等位基因携带者发作完全控制率显著低于AA型个体(P=0.003),对于发作完全控制和不完全控制二分类疗效,也表明G等位基因为影响疗效的风险因子.结论:rs2298771位点与卡马西平抗癫痫的疗效显著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CN1A 单核苷酸多态性 卡马西平 疗效 癫痫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黑色素瘤免疫治疗的研究现状与展望 被引量:9
20
作者 李玮 胡佳丽 +1 位作者 王凯 贺毅憬 《中国临床药理学与治疗学》 CAS CSCD 2021年第9期1053-1064,共12页
黑色素瘤是临床上常见的皮肤恶性肿瘤,发病率呈逐年上升趋势,且恶性程度高,易发生转移。靶向治疗和免疫治疗出现之前,晚期黑色素瘤患者的预后极差,5年生存率仅仅不到10%。与传统治疗相比,免疫治疗可延长晚期黑色素瘤患者的无进展生存期... 黑色素瘤是临床上常见的皮肤恶性肿瘤,发病率呈逐年上升趋势,且恶性程度高,易发生转移。靶向治疗和免疫治疗出现之前,晚期黑色素瘤患者的预后极差,5年生存率仅仅不到10%。与传统治疗相比,免疫治疗可延长晚期黑色素瘤患者的无进展生存期和总体生存期,并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尽管在临床治疗过程,常出现各种免疫相关的药物不良反应,但大部分可通过适当的免疫调节剂予以控制。随着免疫治疗在临床上得到一定的重视,也进一步发现其局限性,患者有免疫治疗耐药或者不敏感等问题,这提示多种治疗方法联合应用可能为临床带来更大的效益。为此,本文对免疫治疗在临床上用于黑色素瘤治疗的效果与局限性进行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黑色素瘤 免疫检查点抑制剂 免疫治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