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460篇文章
< 1 2 12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PVDF及其改性物对锂离子电池电化学性能的影响与作用机理的研究进展
1
作者 刘紫鹏 伍小波 +3 位作者 姚洁丽 蒋历辉 高平平 高美连 《化工新型材料》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21-27,共7页
在锂离子电池中,正极材料是决定电池能量密度和循环寿命的关键因素之一,而粘结剂作为连接正极材料、导电材料和集流体的组分之一,对电极的结构稳定性和电化学性能发挥着重要的作用。聚偏氟乙烯(PVDF)是锂离子电池中使用的重要粘结剂,在... 在锂离子电池中,正极材料是决定电池能量密度和循环寿命的关键因素之一,而粘结剂作为连接正极材料、导电材料和集流体的组分之一,对电极的结构稳定性和电化学性能发挥着重要的作用。聚偏氟乙烯(PVDF)是锂离子电池中使用的重要粘结剂,在充放电过程中,电极中脱锂和嵌锂的行为导致结构承受应力,引起PVDF粘结剂体积发生变化,这不仅导致了电池容量衰减,而且由于其相对较低的离子传导性,高倍率条件下性能表现不佳。总结了PVDF粘结剂在锂离子电池中的最新科研成果,深入分析了改性PVDF对锂电池电性能和电解质/活性物质界面形成的影响机制,系统阐述PVDF改性方式对提高锂离子电池性能的作用机理,展望了高性能PVDF粘结剂的发展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粘结剂 聚偏氟乙烯 改性方式 电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型电化学储能安全技术及标准研究 被引量:1
2
作者 顾泽波 唐昕雅 +5 位作者 黄鲲 唐红 张思瑶 吕国伟 蔡军 陈军 《电源技术》 北大核心 2025年第6期1148-1158,共11页
在能源结构转型和“双碳”战略目标的驱动下,新型电化学储能作为支撑现代电力系统稳定运行的关键技术,其安全性与标准化建设备受关注。归纳了近年来新型电化学储能在安全技术及标准化领域的研究进展,综述了先进电池材料、电池热失控诱... 在能源结构转型和“双碳”战略目标的驱动下,新型电化学储能作为支撑现代电力系统稳定运行的关键技术,其安全性与标准化建设备受关注。归纳了近年来新型电化学储能在安全技术及标准化领域的研究进展,综述了先进电池材料、电池热失控诱因及机理、储能电池监测与安全预警技术,深入分析了当前电化学储能电池及系统的重要安全标准,梳理了主流标准的更新要点与发展趋势,总结了现有标准面临的主要挑战并提出了合理化发展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化学储能 储能技术 热失控 安全标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发达国家工科大学生可迁移技能的培养要求——以化学工程专业为例 被引量:18
3
作者 王晖 周涛 《现代大学教育》 CSSCI 北大核心 2011年第6期27-33,112,共7页
以国内外著名的评估机关、行业协会对毕业生的素质要求和多个教育科研机构公开的调查结果为依据,从大学生的知识技能、自我管理技能以及可迁移技能等方面详细讨论高校人才培养问题。指出知识技能的培养仅是高等教育的一部分,高校不应过... 以国内外著名的评估机关、行业协会对毕业生的素质要求和多个教育科研机构公开的调查结果为依据,从大学生的知识技能、自我管理技能以及可迁移技能等方面详细讨论高校人才培养问题。指出知识技能的培养仅是高等教育的一部分,高校不应过分夸大知识技能的影响力而忽视学生可迁移技能的培养。工科大学毕业生应具备的6大类可迁移技能包括交流理解、团队协作、解决问题、计算与信息、管理技能和个性品质。目前化工专业大学生可迁移技能培养的重点应放在提高团队协作意识和交流理解水平、促进学科交叉、加强职业道德教育、增强领导意识和熟悉管理技巧等几个方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可迁移技能 高等教育 工科大学生 化学工程专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一段式"工科大学化学教学的实践与深化
4
作者 刘常青 张平民 陈启元 《广西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2003年第z2期193-195,共3页
国家教育部组织的"面向21世纪工科化学系列课程体系改革的研究与实践"教改项目取得了丰硕的成果,形成的课程新体系可分为"一段式"和"二段式"两大类.在此通过介绍中南大学工科化学系列课程体系改革成果--... 国家教育部组织的"面向21世纪工科化学系列课程体系改革的研究与实践"教改项目取得了丰硕的成果,形成的课程新体系可分为"一段式"和"二段式"两大类.在此通过介绍中南大学工科化学系列课程体系改革成果--四大化学融合的工科化学课程体系,阐述了中南大学"一段式"工科大学化学教学的内涵和运作模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四大化学融合 理论化学 反应化学 教学改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借助动漫开展教学,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名侦探柯南与化学探秘》开展课程思政的创新与示范 被引量:1
5
作者 任鑫 刘慧玲 +6 位作者 黄薇 陆涌泉 邓乐兮 冯威夷 聂美玲 肖荣 徐海 《应用化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7期1056-1066,共11页
积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对于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引领社会全面进步具有重要意义。本课程利用广受青少年喜爱的动漫《名侦探柯南》开设了“名侦探柯南与化学探秘”的科学文化素养课程,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24字方针作为抓手... 积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对于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引领社会全面进步具有重要意义。本课程利用广受青少年喜爱的动漫《名侦探柯南》开设了“名侦探柯南与化学探秘”的科学文化素养课程,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24字方针作为抓手,充分融合了动漫剧情中的科学知识与中国元素,探索了科学素养培养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弘扬相结合的“课程思政”创新途径;为其他课程的思政建设起到了较好的示范作用。此外,本课程的思政建设还基于《名侦探柯南》这一具有国际性影响力的动漫,建成了“名侦探柯南与化学探秘”中英文双语慕课(MOOC),打造了近100 GB的课程思政教学资源库并进行公益分享,将课程思政教学成果通过国际、国内一系列教学改革会议向全世界辐射,世界各地已有超过18万人选修该课程,课程网络点击量超过1亿人次,惠及2000所以上的学校,产生了国际性的知名度,充分体现了中国的文化自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课程思政 核心价值观 名侦探柯南 科学素养课 化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退役NCM333正极材料热化学还原转化过程研究
6
作者 闫姝璇 刘洪博 +2 位作者 陈湘萍 杨鹰 周涛 《中国材料进展》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369-373,407,共6页
锂离子电池日前的爆发式增长使之将在未来的3~5年内面临大量的“退役”问题。退役锂离子电池尤其是退役正极材料的高效、可持续的回收利用,是实现新能源产业碳达峰和碳中和目标的关键。主要研究了玉米秸秆对退役正极材料LiNi_(1/3)Co_(1... 锂离子电池日前的爆发式增长使之将在未来的3~5年内面临大量的“退役”问题。退役锂离子电池尤其是退役正极材料的高效、可持续的回收利用,是实现新能源产业碳达峰和碳中和目标的关键。主要研究了玉米秸秆对退役正极材料LiNi_(1/3)Co_(1/3)Mn_(1/3)O_(2)(NCM333)中有价金属的热化学还原过程,通过调控转化高价金属,选择性回收金属盐及单质,避免传统回收过程中化学试剂的添加,同时利用退役正极材料中的过渡金属特性,对玉米秸秆进行催化重整产气。使用X射线衍射仪、X射线光电子能谱等仪器分析热解后的正极材料和玉米秸秆,结果表明,玉米秸秆热解、气化产生的还原性气体和生物碳破坏了正极材料LiNi_(1/3)Co_(1/3)Mn_(1/3)O_(2)中的高价金属—氧键,降低Ni,Co和Mn的金属价态,同时将Li转化为Li_(2)CO_(3)。不同的热解温度得到了不同的热解产物,较高的温度更易得到Ni-Co合金及MnO。热解还原过程中正极材料中的过渡金属对玉米秸秆热解来说是良好的催化剂,可以降低热解反应的所需温度,提升碳热反应的可能性,从而实现“废物+废物=资源”的目的。该工艺可以在不外加还原剂的情况下高效、高选择性和无污染地梯度回收有价金属,不仅提供了一条绿色可持续发展的退役锂离子电池回收路径,也为生物质的催化重整提供了一种成本低廉的催化剂的选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退役锂离子电池 生物质裂解 热化学过程 有价金属 选择性分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无负极锂金属电池的存储性能
7
作者 郭姿珠 张睿 +3 位作者 孙旦 王海燕 黄小兵 唐有根 《中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435-442,共8页
以Cu||NCM712软包电池为研究模型,通过SEM、XRD、cryo-TEM以及充放电测试等,揭示无负极锂金属电池(AF-LMBs)在存储过程中不可逆容量损失和可逆容量损失的原因和占比。研究结果表明:初始荷电态对Cu||NCM712电池在25℃下的存储性能(容量... 以Cu||NCM712软包电池为研究模型,通过SEM、XRD、cryo-TEM以及充放电测试等,揭示无负极锂金属电池(AF-LMBs)在存储过程中不可逆容量损失和可逆容量损失的原因和占比。研究结果表明:初始荷电态对Cu||NCM712电池在25℃下的存储性能(容量保持率和容量恢复率)无显著影响,而提高存储温度会加剧满电态电池的自放电,导致电池的可逆容量损失增加;相较于锂金属与电解液之间的化学腐蚀,锂金属与Cu集流体之间的电偶腐蚀是造成Cu||NCM712电池不可逆容量损失的主要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无负极锂金属电池 可逆容量损失 不可逆容量损失 存储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脱氯工艺提钛尾渣对水泥浆体性能的影响
8
作者 王淑萍 钟静雄 +3 位作者 徐银清 辛云涛 吕学伟 曾冠武 《湖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180-188,共9页
提钛尾渣是含钛高炉渣提钛后所排放的废渣,具有潜在水硬活性,但因含有氯离子,其资源化利用受到限制,需进一步脱氯处理.本文分析了不同脱氯工艺下提钛尾渣的掺量对水泥浆体的性能影响.结果表明,掺入提钛尾渣会降低水泥浆体的流动性;提钛... 提钛尾渣是含钛高炉渣提钛后所排放的废渣,具有潜在水硬活性,但因含有氯离子,其资源化利用受到限制,需进一步脱氯处理.本文分析了不同脱氯工艺下提钛尾渣的掺量对水泥浆体的性能影响.结果表明,掺入提钛尾渣会降低水泥浆体的流动性;提钛尾渣中的氯离子对水泥浆体有促凝作用,且随着掺量的增加,凝结时间缩短明显.在相同掺量下,几种不同脱氯工艺的提钛尾渣按对水泥浆体凝结时间的缩短程度从大到小排序为:未脱氯渣>水洗脱氯渣>煅烧脱氯渣.掺入20%以内提钛尾渣对水泥浆体强度影响较小,但当掺量进一步提高时,强度逐渐下降.提钛尾渣中的氯离子主要以Friedel盐形式存在于水泥浆体中;掺入提钛尾渣后水化产物的Si―O键伸缩振动峰向低波数方向偏移.提钛尾渣的推荐掺量范围为10%~20%.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提钛尾渣 脱氯 水泥浆体 凝结 抗压强度 微观结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熔融沉积成型打印技术研究进展 被引量:3
9
作者 曾雅洁 刘有才 刘耀驰 《化工新型材料》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53-59,共7页
相比传统制造方法,3D打印技术更为灵活,无需组装和额外增加成本,同时也更能满足对产品高精度、高质量、高效率的要求。其中,熔融沉积成型(FDM)技术因成本低、操作简单和使用方便而得到广泛应用。但是FDM技术使用的材料有限,打印的制品... 相比传统制造方法,3D打印技术更为灵活,无需组装和额外增加成本,同时也更能满足对产品高精度、高质量、高效率的要求。其中,熔融沉积成型(FDM)技术因成本低、操作简单和使用方便而得到广泛应用。但是FDM技术使用的材料有限,打印的制品存在尺寸精度较差、表面粗糙和打印部件各向异性等缺陷。综述了FDM技术用打印材料的类型、工艺参数及应用进展,并展望了未来FDM技术的发展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3D打印 熔融沉积成型 工艺参数 应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煤气化灰渣分选技术与资源化利用研究进展 被引量:1
10
作者 张迎霜 冯俊 +8 位作者 莫文龙 郭皓 赵雨薇 赵子涛 张书培 符剑刚 杨志强 魏东 黄朝峰 《金属矿山》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97-105,共9页
气化灰渣是煤气化转化过程产生的主要副产物,特征分析、炭灰分离和资源化利用是降低其环境危害性、提高煤炭资源利用率的有效途径。论文系统阐释了煤炭气化灰渣的孔隙结构、表面形貌、矿物组成等特征,这有助于根据物化性质设计资源化利... 气化灰渣是煤气化转化过程产生的主要副产物,特征分析、炭灰分离和资源化利用是降低其环境危害性、提高煤炭资源利用率的有效途径。论文系统阐释了煤炭气化灰渣的孔隙结构、表面形貌、矿物组成等特征,这有助于根据物化性质设计资源化利用方案;深入分析了气化灰渣的分级、重选、电选、浮选、化学分选等分离技术,多技术联用可提高炭、灰分选效率;全面综述了气化灰渣的资源化利用途径,硅碳复合材料逐步成为气化灰渣大规模资源化的趋势。研究为促进气化灰渣的循环利用起到支撑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气化灰渣 资源化 炭灰分离 分选技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一种新型席夫碱荧光探针的研制及其对印刷污染物钴离子检测的应用 被引量:1
11
作者 裴杨澜 胡堃 +3 位作者 王峻东 李路海 齐元胜 危岩 《印刷与数字媒体技术研究》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82-90,共9页
陶瓷喷墨打印技术的生产制造过程中使用的主要颜料钴蓝,可能释放钴离子到废液中,对人体健康和生态环境造成危害。因此,开发一种能够有效检测废液中钴离子(Co^(2+))水平的荧光探针显得尤为必要。本研究采用久洛尼定和甲酸肼设计并合成了... 陶瓷喷墨打印技术的生产制造过程中使用的主要颜料钴蓝,可能释放钴离子到废液中,对人体健康和生态环境造成危害。因此,开发一种能够有效检测废液中钴离子(Co^(2+))水平的荧光探针显得尤为必要。本研究采用久洛尼定和甲酸肼设计并合成了一种席夫碱荧光探针QE,通过荧光衰减实现对Co^(2+)的实时监测。实验结果表明,向QE中加入Co^(2+)后,颜色迅速由黄绿色变为无色,且在QE对Co^(2+)的识别过程中,未受到其他其他金属阳离子的影响。进一步对QE和Co^(2+)的结合模式及检测性能进行探究,结果表明QE与Co^(2+)的化学计量比为2:1,且QE对Co^(2+)的检测限为1.18×10^(-7)M,表明其对Co^(2+)具有优异的灵敏度。本研究制备的QE可用于复杂环境中的Co^(2+)检测,实现陶瓷喷墨打印全流程Co^(2+)检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印刷污染 含钴废水 荧光探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金银花化学成分及药理研究进展 被引量:129
12
作者 赵国玲 刘佳佳 +2 位作者 林丹 章晓骅 王晖 《中成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12期973-976,共4页
关键词 金银花 化学成分 药理研究 综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磷酸锰铁锂正极材料离子掺杂改性的进展 被引量:1
13
作者 黄文莺 张贤碧 +3 位作者 乐文峰 孟秀艳 张旗 唐有根 《电池》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2-10,共9页
磷酸锰铁锂(LiMn_(x)Fe_(1-x)PO_(4),0<x<1,LMFP)作为可替代LiFePO_(4)(LFP)的正极材料,兼具LFP稳定、廉价、环保以及LiMnPO_(4)(LMP)工作电压高[4.1 V(vs.Li^(+)/Li)]、能量密度高的优点,商用前景广阔。电子/离子电导率低问题和M... 磷酸锰铁锂(LiMn_(x)Fe_(1-x)PO_(4),0<x<1,LMFP)作为可替代LiFePO_(4)(LFP)的正极材料,兼具LFP稳定、廉价、环保以及LiMnPO_(4)(LMP)工作电压高[4.1 V(vs.Li^(+)/Li)]、能量密度高的优点,商用前景广阔。电子/离子电导率低问题和Mn^(3+)的Jahn-Teller效应导致的结构不稳定等问题,制约了LMFP的实际应用。综述近年来LMFP材料的离子掺杂改性研究进展,从晶体结构角度分析LMFP性能不足的本质原因;进而总结Li位、Mn/Fe位、PO_(4)位及多位点掺杂的研究策略及作用机理;重点阐述不同掺杂策略如何通过调控晶体结构、优化电子/离子传输路径和抑制Jahn-Teller效应来提升LMFP的倍率性能和循环稳定性;最后,对LMFP掺杂改性研究中存在的问题和未来发展方向进行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锂离子电池 正极材料 磷酸锰铁锂 离子掺杂 改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化学还原法制备纳米银粒子及其表征 被引量:47
14
作者 樊新 黄可龙 +2 位作者 刘素琴 于金刚 尹良果 《功能材料》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6期996-999,1002,共5页
采用化学还原法,通过一系列条件实验,借助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UV-vis)得到最佳实验条件,在最佳实验条件下制得紫黑色溶胶,在40℃下真空干燥3h,获纳米银粉。制备的纳米银粉用X射线衍射仪(XRD)和透射电镜(TEM)分析表明,其粒径大小分布范... 采用化学还原法,通过一系列条件实验,借助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UV-vis)得到最佳实验条件,在最佳实验条件下制得紫黑色溶胶,在40℃下真空干燥3h,获纳米银粉。制备的纳米银粉用X射线衍射仪(XRD)和透射电镜(TEM)分析表明,其粒径大小分布范围窄,形状为单一球形,平均粒径为18nm。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化学还原法 溶胶 制备 纳米银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聚吡咯的化学氧化合成及其对金属镁的防腐蚀性能研究 被引量:18
15
作者 李倩倩 黄健涵 +2 位作者 刘素琴 关鲁雄 黄可龙 《功能材料》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3期526-528,共3页
以吡咯为单体、三氯化铁为氧化剂、化学氧化合成了本征态聚吡咯,用红外光谱对其结构进行了表征。以本征态聚吡咯为功能成分,环氧树脂为成膜物质,研究了含有聚吡咯的涂层对金属镁的防腐性能,并考察了不同含量的本征态聚吡咯涂层对金属镁... 以吡咯为单体、三氯化铁为氧化剂、化学氧化合成了本征态聚吡咯,用红外光谱对其结构进行了表征。以本征态聚吡咯为功能成分,环氧树脂为成膜物质,研究了含有聚吡咯的涂层对金属镁的防腐性能,并考察了不同含量的本征态聚吡咯涂层对金属镁的防腐性能的规律。结果表明,本征态聚吡咯对金属镁有防腐能力,在聚吡咯含量为0.55%时防腐性能最强,此时共混体系表现出良好的相容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化学氧化法 聚吡咯 极化曲线 防腐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有机化学实验教学改革的探索与实践 被引量:73
16
作者 江文辉 罗一鸣 +2 位作者 唐瑞仁 陈国辉 王微宏 《实验室研究与探索》 CAS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2期115-118,共4页
在教学内容的整合和优化、教学体系的建立、教学方法和考试考核办法的改革等方面,对有机化学实验教学改革进行了有效的探索与实践。为建立以培养学生能力和素质为核心的有机化学实验教学模式提供借鉴。
关键词 有机化学实验 教学改革 实验教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药药对的化学成分研究——川芎赤芍挥发油的GC/MS分析 被引量:20
17
作者 李晓如 梁逸曾 +3 位作者 杨辉 郭方遒 李晓宁 曾仲大 《高等学校化学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3期443-448,共6页
中药药对是复方的最小组成单位,具有中药配伍的基本特点.药对化学是复方化学的核心内容.联用色谱和化学计量学方法为中药复杂体系的分离与分辨提供了强有力的工具.采用GCMS法分离测定中药药对川芎赤芍、单味药川芎和赤芍的挥发油成分,... 中药药对是复方的最小组成单位,具有中药配伍的基本特点.药对化学是复方化学的核心内容.联用色谱和化学计量学方法为中药复杂体系的分离与分辨提供了强有力的工具.采用GCMS法分离测定中药药对川芎赤芍、单味药川芎和赤芍的挥发油成分,并对其中的重叠色谱峰采用化学计量学解析方法(CRM)进行分辨,得到药对和各单味药的纯色谱曲线和质谱图,药对川芎赤芍、单味药川芎和赤芍分别分辨出82,78和57个色谱峰,通过质谱库对分辨的纯组分进行定性,分别得到61,52和33个定性结果,占总含量的90.18%,95.14%和95.8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药对川芎-赤芍 挥发油 气相色谱-质谱(GC-MS) 化学计量学解析法(CRM)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气相色谱-质谱联用结合化学计量学方法分析光照对鱼腥草挥发性成分的影响 被引量:17
18
作者 石文婷 伍贤进 +2 位作者 王玺 卢红梅 梁逸曾 《分析测试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2期127-132,共6页
采用色谱-质谱联用技术结合化学计量学方法对不同光照生长条件的鱼腥草挥发性成分进行分析。水蒸气蒸馏法提取鱼腥草挥发油,气相色谱-质谱进行分析。色谱指纹图谱结合主成分分析与相似度评价以探究不同光照挥发油成分的异同。直观推导... 采用色谱-质谱联用技术结合化学计量学方法对不同光照生长条件的鱼腥草挥发性成分进行分析。水蒸气蒸馏法提取鱼腥草挥发油,气相色谱-质谱进行分析。色谱指纹图谱结合主成分分析与相似度评价以探究不同光照挥发油成分的异同。直观推导式演进特征投影法(Heuristic evolving latent projections,HELP)分辨重叠色谱峰,NIST标准质谱库结合相关文献进行定性,峰面积归一化法定量,t-检验比较不同光照组成分含量间是否有显著性差异。3种光照下的鱼腥草挥发油指纹图谱存在一定的共性和差异,共鉴定出33种化合物,共有化合物26种。随着光照强度的减少,单萜类化合物含量减少,非萜类含量增多,倍半萜类变化不大。癸酰乙醛和甲基正壬酮在全光照组的含量明显低于遮光组的含量。研究结果表明,适度的遮光有利于鱼腥草挥发性有效成分含量的提高,鱼腥草药材挥发性成分种类及含量与生长条件密切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气相色谱-质谱联用 光照 鱼腥草挥发性成分 指纹图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兖州卷柏化学成分及体外抗菌活性研究 被引量:24
19
作者 鲁曼霞 黄可龙 +1 位作者 施树云 张昊 《天然产物研究与开发》 CAS CSCD 2009年第6期973-975,共3页
本文研究兖州卷柏Selaginella involvens Spring.的化学成分及体外抗菌活性。运用反复色谱层析进行纯化分离得到7个化合物,经波谱解析结合理化鉴定确定化合物结构为:正十六烷酸(1),正十八烷酸(2),β-谷甾醇(3),豆甾醇(4),穗花杉双黄酮(... 本文研究兖州卷柏Selaginella involvens Spring.的化学成分及体外抗菌活性。运用反复色谱层析进行纯化分离得到7个化合物,经波谱解析结合理化鉴定确定化合物结构为:正十六烷酸(1),正十八烷酸(2),β-谷甾醇(3),豆甾醇(4),穗花杉双黄酮(5),β-D-glucopyranoside,(3β)-cholest-5-en-3yl(6),β-香树脂醇(7)。化合物1~7均首次从该植物中分离得到,6和7首次从该属植物中分离得到。此外研究了化合物5、6和7的体外抗菌活性。化合物5、6和7可能为兖州卷柏抗肺炎病菌的主要物质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兖州卷柏 穗花杉双黄酮 β-香树脂醇 甾体皂苷 抗菌活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化学合成法制备锌镍电池负极材料锌酸钙 被引量:18
20
作者 杨占红 王升威 +2 位作者 曾利辉 王小花 刘东任 《中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5期918-922,共5页
以摩尔比为1:2.02的Ca(OH)2和ZnO为原料,通过化学合成法制备锌酸钙。采用X射线衍射、热重分析、粒度分析、循环伏安以及模拟电池的充放电等方法,对制备的样品进行表征。研究结果表明:所制得锌酸钙样品的化学组成为Ca(OH)2.2Zn(OH)2.2H2O... 以摩尔比为1:2.02的Ca(OH)2和ZnO为原料,通过化学合成法制备锌酸钙。采用X射线衍射、热重分析、粒度分析、循环伏安以及模拟电池的充放电等方法,对制备的样品进行表征。研究结果表明:所制得锌酸钙样品的化学组成为Ca(OH)2.2Zn(OH)2.2H2O;样品的颗粒粒径分布均匀,平均粒径为23.18μm;以该锌酸钙为负极活性物质的模拟锌镍电池具有很高的放电平台,达到1.686 V;制得的锌酸钙的实际比容量为195.8 mA.h/g,达到了理论比容量的56.4%。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化学合成法 放电平台 锌酸钙 锌镍电池 循环伏安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2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