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高黏改性沥青制备及高温流变性能 被引量:2
1
作者 张争奇 雷志坤 +2 位作者 张天天 石杰荣 杨觅 《材料科学与工程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47-54,共8页
本研究成型了4种不同类型的高粘改性沥青,对其流变性能和高温性能进行了评价。研究表明:4种改性剂均可提高基质沥青的粘弹性和高温性能,但是影响程度不同。F-SBS高粘沥青粘度最大,具有优异的高温抗变形能力,最适合用于超薄磨耗层,但是... 本研究成型了4种不同类型的高粘改性沥青,对其流变性能和高温性能进行了评价。研究表明:4种改性剂均可提高基质沥青的粘弹性和高温性能,但是影响程度不同。F-SBS高粘沥青粘度最大,具有优异的高温抗变形能力,最适合用于超薄磨耗层,但是在施工时需要对其流动性进行改善;TPS高黏沥青适合用于超薄磨耗层,但是其黏度和高温性能略逊于F-SBS高黏沥青;HVA高黏沥青与LY高黏沥青的流动性较大,但是其黏度较小,高温抗变形能力较差,在超薄磨耗层中适用性较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黏沥青 超薄磨耗层 改性剂 流变特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东南极BDS-3新频率PPP连续性分析与应用
2
作者 毛文斌 晏昊 +1 位作者 许军明 刘世纪 《测绘通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8期13-18,共6页
针对BDS-3新频率在极地定位的性能问题,本文基于东南极区域4个跟踪站连续多年(2021—2025年)实测数据,分析了BDS-3系统B1C/B2a双频组合PPP精度及每个跟踪站坐标时序变化趋势。试验结果表明,BDS-3在东南极卫星可用性较优,平均可用卫星数... 针对BDS-3新频率在极地定位的性能问题,本文基于东南极区域4个跟踪站连续多年(2021—2025年)实测数据,分析了BDS-3系统B1C/B2a双频组合PPP精度及每个跟踪站坐标时序变化趋势。试验结果表明,BDS-3在东南极卫星可用性较优,平均可用卫星数为9颗,PDOP值低于3。静态PPP性能较优,水平定位精度优于1 cm,高程定位精度优于1.5 cm。不同跟踪站坐标均有明显的偏移趋势,最大年偏移率达厘米级,主要受当地冰流速和质量变化的影响。同样,也可根据本文研究结果反推冰流速和质量变化,为BDS-3新频率在极地实际应用提供新的参考与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东南极 BDS-3 新频率 PPP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智能网联环境下信号交叉口车辆轨迹重构模型 被引量:3
3
作者 杨涛 马玉琴 +2 位作者 刘梦 姚志洪 蒋阳升 《西南交通大学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1148-1157,共10页
车辆轨迹数据提供了大量的时空交通流信息,可用于各类交通研究.传统车辆轨迹模型多以人工驾驶环境为研究对象,普遍未考虑由常规车(RV)、网联人工驾驶车(CV)以及智能网联车(CAV)组成的混合交通流的影响.为解决该问题,构建智能网联环境下... 车辆轨迹数据提供了大量的时空交通流信息,可用于各类交通研究.传统车辆轨迹模型多以人工驾驶环境为研究对象,普遍未考虑由常规车(RV)、网联人工驾驶车(CV)以及智能网联车(CAV)组成的混合交通流的影响.为解决该问题,构建智能网联环境下信号交叉口全样本车辆轨迹重构模型.首先,介绍并分析智能网联环境下城市道路交叉口处车辆组成及排队通过情况;然后,构建城市道路混合交通流轨迹数量估计模型,并针对前后车的排队情况提出虚拟车的概念,用于估计不同车辆的交通状态;最后,设计数值仿真实验分析交通流密度和网联车渗透率对模型的影响,并基于NGSIM数据进行实例验证.结果表明:轨迹重构模型的数量误差和位置误差均随着交通流密度和网联车渗透率的增大而减小,如交通流密度由20 veh/km增大至50 veh/km的过程中,模型数量误差和位置误差均呈现下降趋势,且最大误差分别不超过6.88%和8.02 m;与网联人工驾驶车渗透率相比,智能网联车的渗透率对模型结果影响更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智能交通 跟驰模型 交通波理论 智能网联车 混合交通流 信号交叉口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干湿循环作用下云母石英片岩抗剪强度损伤劣化模型 被引量:1
4
作者 李志刚 刘伟 +3 位作者 叶宏林 徐光黎 张钟文 马郧 《工程地质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1555-1561,共7页
为探究干湿循环作用对片岩抗剪特性的影响,以鄂西北广泛分布的云母石英片岩为研究对象,通过直剪试验揭示其在干湿循环作用下抗剪性能的劣化规律,并建立损伤劣化模型。结果表明:云母石英片岩抗剪性能在干湿循环作用下劣化效应明显,且前... 为探究干湿循环作用对片岩抗剪特性的影响,以鄂西北广泛分布的云母石英片岩为研究对象,通过直剪试验揭示其在干湿循环作用下抗剪性能的劣化规律,并建立损伤劣化模型。结果表明:云母石英片岩抗剪性能在干湿循环作用下劣化效应明显,且前期劣化速率较快、幅度较大,后期劣化速率减慢、幅度降低;干湿循环20次后,云母石英片岩不同法向应力下峰值剪应力劣化度为16.27%~29.59%,黏聚力、内摩擦角劣化度分别为26.58%、15.36%,黏聚力对干湿循环作用的影响更为敏感。基于Lemaitre损伤理论与统计损伤本构模型,建立起云母石英片岩抗剪强度损伤劣化模型,计算所得峰值剪应力预测值与试验值相对误差为1%~6%,可有效预测干湿循环作用下云母石英片岩的抗剪强度变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云母石英片岩 干湿循环 抗剪强度 损伤劣化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网联车轨迹重构的交通油耗和排放估计方法 被引量:3
5
作者 蒋阳升 刘梦 +2 位作者 王思琛 姚志洪 唐优华 《安全与环境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4期2147-2155,共9页
如何基于有限的轨迹数据对油耗和交通排放进行精准地估计一直是研究的难点和热点,为解决该问题,提出了基于轨迹重构的油耗和排放估计方法。首先,基于跟驰模型,利用网联车(Connected Vehicle,CV)轨迹重构道路上常规车(Regular Vehicle,RV... 如何基于有限的轨迹数据对油耗和交通排放进行精准地估计一直是研究的难点和热点,为解决该问题,提出了基于轨迹重构的油耗和排放估计方法。首先,基于跟驰模型,利用网联车(Connected Vehicle,CV)轨迹重构道路上常规车(Regular Vehicle,RV)轨迹。然后,将轨迹重构结果与VT-Micro排放模型相结合,对道路上所有车辆的油耗和排放进行估算。最后,通过数值仿真试验验证模型在不同CV渗透率和交通流密度条件下的可行性和有效性。结果表明:该方法能够实现对油耗和排放的精准估算,且随着CV渗透率和交通流密度的增加,油耗和排放估计的准确性不断提高;当CV渗透率不低于30%,且交通流密度为60 veh/km时,交通油耗估计的平均绝对百分比误差小于2.17%,排放估计的平均绝对百分比误差小于8.66%;当CV渗透率为50%时,在不同交通流密度条件下车辆油耗估计的平均绝对百分比误差小于2.45%,排放估计的平均绝对百分比误差小于13.68%。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环境工程学 轨迹重构 燃油消耗 交通排放 网联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一种新型非线性弹簧的限位性能研究 被引量:1
6
作者 陈政清 曾炯坤 +1 位作者 裴炳志 张门哲 《振动与冲击》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23期1-7,共7页
低阻尼柔性结构在外界荷载激励下可能产生大幅位移,严重情况下将造成构件损伤,导致结构失效或破坏。研究了一种双向运动的非线性弹簧限位器对柔性结构的缓冲限位性能,推导并采用拟静力试验验证了该装置的出力与变形的理论计算公式。最... 低阻尼柔性结构在外界荷载激励下可能产生大幅位移,严重情况下将造成构件损伤,导致结构失效或破坏。研究了一种双向运动的非线性弹簧限位器对柔性结构的缓冲限位性能,推导并采用拟静力试验验证了该装置的出力与变形的理论计算公式。最后基于单自由度主结构模型,对比分析了线性与非线性限位器对主结构的缓冲限位性能,并研究了非线性弹簧刚度对其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非线性弹簧本构理论式与试验值存在一定差异,并据此提出考虑初位移的理论计算式。在初位移较小时,两种理论计算式均可作为工程运用时的理论依据。非线性弹簧限位器具有准零刚度的特性,在限位器开始工作时,非线性弹簧限位器能够较平缓地降低主结构运动速度。在随机荷载作用下,非线性弹簧具有与线性弹簧相当的限位能力,且能显著减小对结构的反冲作用,同时合理地设置非线性弹簧刚度不仅能有效控制主结构位移,而且能减少非线性弹簧限位器对主结构的反冲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结构振动 非线性弹簧 加载试验 限位性能 反冲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顺层陡倾岩质边坡变形机理探究 被引量:18
7
作者 汪鸣飞 章广成 +3 位作者 包刘磊 姚晔 刘向东 杨新志 《安全与环境工程》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5期107-120,共14页
顺层岩质边坡是指坡向与岩层倾向一致的边坡,自然界中广泛分布。在顺层陡倾岩质边坡中往往存在滑移-弯曲变形和倾倒变形两种变形破坏模式,它们的典型变形特征与变形演化过程截然不同。总结了顺层陡倾岩质边坡滑移-弯曲变形和倾倒变形的... 顺层岩质边坡是指坡向与岩层倾向一致的边坡,自然界中广泛分布。在顺层陡倾岩质边坡中往往存在滑移-弯曲变形和倾倒变形两种变形破坏模式,它们的典型变形特征与变形演化过程截然不同。总结了顺层陡倾岩质边坡滑移-弯曲变形和倾倒变形的典型特征,开展了不同边坡坡角、岩层倾角组合下边坡的底摩擦模型试验,揭示了顺层陡倾岩质边坡的变形机理和影响因素。结果表明:(1)工程实例统计分析显示,倾倒变形往往发生于岩层倾角为70°~90°、边坡坡角为40°~60°、且边坡坡高大于300 m的顺层陡倾岩质边坡中,而滑移-弯曲变形往往发生于岩层倾角为50°~70°、边坡坡角为15°~60°、且边坡坡高在300 m左右的顺层陡倾岩质边坡中;(2)顺层陡倾岩质边坡倾倒变形的典型变形特征表现为中上部岩体呈现滑移-倾倒变形,中下部岩体呈现弯曲-倾倒变形,整个变形演化过程可以概括为卸荷回弹、滑移-倾倒和蠕变-滑移3个阶段;(3)数值模拟结果显示,岩层陡倾角是顺层陡倾岩质边坡发生滑移-弯曲-倾倒变形的必要条件,当边坡坡角大于60°且岩层倾角与边坡坡角之差小于15°时,顺层陡倾岩质边坡往往发生滑移-弯曲变形,而当边坡坡角大于60°且岩层倾角与边坡坡角之差大于15°时,则其发生滑移-弯曲-倾倒变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顺层陡倾岩质边坡 变形机理 底摩擦模型试验 滑移-弯曲变形 倾倒变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干湿循环作用下云母石英片岩抗压性能劣化规律及机理 被引量:3
8
作者 李志刚 叶宏林 +3 位作者 刘伟 徐光黎 马郧 朱佳 《地质科技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5期36-42,共7页
干湿循环作用可促使片岩边坡岩体力学性能劣化、稳定性降低,进而诱发滑坡、崩塌等地质灾害。以湖北十堰地区广泛分布的云母石英片岩为研究对象,分别对不同干湿循环作用下云母石英片岩试样开展了单轴压缩试验和电镜扫描测试,揭示了其抗... 干湿循环作用可促使片岩边坡岩体力学性能劣化、稳定性降低,进而诱发滑坡、崩塌等地质灾害。以湖北十堰地区广泛分布的云母石英片岩为研究对象,分别对不同干湿循环作用下云母石英片岩试样开展了单轴压缩试验和电镜扫描测试,揭示了其抗压性能劣化规律及机理。结果表明:在干湿循环作用下,云母石英片岩抗压强度和弹性模量劣化效应明显,前期劣化速率较快、劣化幅度较大,后期劣化速率减缓、幅度降低;宏观破坏模式受到片理面的控制作用而逐步增强,由“X”型、“Y”型破坏逐渐演变为沿片理面的剪切破坏;微观结构表现为片状矿物颗粒不断剥落、颗粒化,微裂隙、孔隙逐渐发育、扩展贯通;干湿循环作用使得云母石英片岩产生次生矿物、离子和岩屑并不断离开岩石,促使片理、微裂隙等结构面扩展开裂、岩石结构松散,进而使得云母石英片岩整体力学性能劣化。研究成果可为片岩边坡稳定性分析及治理工程设计提供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云母石英片岩 干湿循环 单轴压缩试验 电镜扫描 劣化机理 抗压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小尺寸模型在五峰隧道涌突水判别中的应用 被引量:2
9
作者 徐啸川 徐光黎 +2 位作者 林高炜 李溢渊 马郧 《地质科技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6期42-52,共11页
岩溶隧道的涌突水问题对于隧道安全性存在着较大影响。以宜来高速五峰隧道为研究对象,通过现场水文地质调查、钻孔水位与降雨量观测、数值模拟并结合室内小尺寸模型试验对隧道涌突水的风险进行了判别。试验结果显示隧道涌突水风险主要... 岩溶隧道的涌突水问题对于隧道安全性存在着较大影响。以宜来高速五峰隧道为研究对象,通过现场水文地质调查、钻孔水位与降雨量观测、数值模拟并结合室内小尺寸模型试验对隧道涌突水的风险进行了判别。试验结果显示隧道涌突水风险主要受到岩溶管道与隧道相对空间位置和管道水压的影响,当试验水压为0.2 MPa时,随着隧道上覆土体的厚度增加能够有效地减小渗流作用对隧道的影响,但随着水压的增大,管道水的渗流不单以垂直渗流为主,还包括水平向的渗流,水压的增大使隔水层中的断续裂隙发生扩展,从而使隧道产生涌水破坏;数值模拟结果显示五峰隧道在拱顶和拱肩处剪力最大,在地下水渗流的条件下容易形成沿着拱顶和拱肩处的拉剪破坏,隧道涌突水是剪应力场与渗流场耦合作用下的结果。隧道涌点水破坏的首要因素为水压并与隔水岩盘的厚度息息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五峰隧道 渗流作用 岩溶管道 涌水突泥 拉剪破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铜矿岭不稳定斜坡类型识别与工程地质分区 被引量:1
10
作者 贾伟 罗昌宏 +3 位作者 董钊 汪鸣飞 刘小红 包刘磊 《地质科技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2期91-103,共13页
高速公(铁)路路基、隧道和桥梁工程等常常因地质灾害的存在而影响正常使用,尤其是类型不明的不稳定斜坡,明确地质灾害类型是影响不稳定体治理方案的首要任务。以宜巴高速公路铜矿岭不稳定斜坡为研究对象,采用野外地质调查、工程地质分... 高速公(铁)路路基、隧道和桥梁工程等常常因地质灾害的存在而影响正常使用,尤其是类型不明的不稳定斜坡,明确地质灾害类型是影响不稳定体治理方案的首要任务。以宜巴高速公路铜矿岭不稳定斜坡为研究对象,采用野外地质调查、工程地质分析和监测数据分析的方法,判明了铜矿岭不稳定斜坡类型。野外调查结果表明该不稳定斜坡上部为残坡积物,下部为反倾结构的粉砂岩;结合位移监测数据,判定该不稳定斜坡变形存在多个剪切滑移带,但主要分布于松散堆积物内部,综合判定该不稳定斜坡为深层蠕动变形体;依据变形大小和变形方向变化特点,最后将该变形体分为两个大区,Ⅱ区又可细分为2个小区,并指出Ⅱ_(2)区是未来防治的关键部位。研究成果为该不稳定斜坡后续治理设计提供了地质依据,证明传统的工程地质调查、分析与位移监测相结合是开展不稳定体类型判识,确定边界范围的有效手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不稳定斜坡 位移监测 深层变形体 地质灾害类型识别 工程地质分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改进阻力系数法的悬挂式帷幕基坑渗流计算 被引量:7
11
作者 彭祎 成建梅 +1 位作者 马郧 陈凝旖 《地质科技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4期179-186,共8页
帷幕结合基坑内降水的方案是深基坑工程中地下水控制的主要趋势,由于基坑渗流场的复杂性和尺度效应,业内尚无成熟且精确的解析计算方法。在分析悬挂式帷幕基坑与闸坝渗流场特点异同的基础上,对闸坝改进阻力系数法进行修正,提出了承压水... 帷幕结合基坑内降水的方案是深基坑工程中地下水控制的主要趋势,由于基坑渗流场的复杂性和尺度效应,业内尚无成熟且精确的解析计算方法。在分析悬挂式帷幕基坑与闸坝渗流场特点异同的基础上,对闸坝改进阻力系数法进行修正,提出了承压水条件下悬挂式帷幕基坑渗流段的分段方式,推导了新的考虑基坑特殊段“水平汇流段”的等效阻力系数计算公式,并将之拓展至含水层各向异性条件下,实现了悬挂式帷幕基坑涌水量和坑外水位降深的定量计算;最后,结合典型基坑案例,通过数值模拟验证了该方法的精确性。研究表明:经过合理分段、等效和修正处理后,改进阻力系数法在悬挂式帷幕基坑承压水渗流计算中,与数值法计算结果的相对误差能控制在5%以内,精度较高,且具有分段灵活、计算简单的优点,能适用于不同场地条件下基坑降水设计的计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深基坑工程 改进阻力系数法 地下水控制 悬挂式帷幕 基坑涌水量 降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弹塑性理论的软岩隧道最大变形量预测方法研究 被引量:6
12
作者 赵昀 马秋峰 《科学技术与工程》 北大核心 2023年第4期1719-1725,共7页
软岩隧道支护时机选择和安全评价过程中,隧道边缘最大变形量是一个重要的参数。为了准确预测隧道边缘最大变形量,基于松动圈剪切滑移理论,利用Hoek-Brown准则推导得到最小支护应力,将其带入到隧道边缘位移公式中,得到圆形隧道边缘最大... 软岩隧道支护时机选择和安全评价过程中,隧道边缘最大变形量是一个重要的参数。为了准确预测隧道边缘最大变形量,基于松动圈剪切滑移理论,利用Hoek-Brown准则推导得到最小支护应力,将其带入到隧道边缘位移公式中,得到圆形隧道边缘最大变形量的理论解。利用现有研究成果对所提出的计算方法进行验证,并探究远场应力、岩体力学参数对最大变形量的影响规律,分别利用现有数值模拟方法和所提算法对2条隧道最大变形量进行计算。结果表明:所提算法的误差均小于5%,证明了所提估算方法的合理性与准确性。最大变形量与远场应力呈现正相关,与单轴抗压强度、参数mi呈现负相关。随着地质强度指标(GSI)的增加,敏感性均呈现减弱的趋势,当GSI较大时(超过40时),敏感性可近似忽略。最大变形量与弹性模量、泊松比呈负相关,随着地质强度指标GSI的增大,敏感性并未产生显著的改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隧道 变形 HOEK-BROWN准则 地质强度指标(GSI) 敏感性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道吾山三车道特长公路隧道洞口浅埋段施工方法 被引量:4
13
作者 邹永艳 胡达 《科学技术与工程》 北大核心 2020年第6期2464-2469,共6页
在建的道吾山隧道为单洞三车道特长一级公路隧道,洞口Ⅴ级围岩浅埋段开挖跨径16.85 m,开挖面积163.55 m2,原设计采用双侧壁导坑法施工,变更后采用三台阶七部法施工。通过三维数值模拟分析,以及施工过程中对隧道拱顶下沉、净空收敛,初期... 在建的道吾山隧道为单洞三车道特长一级公路隧道,洞口Ⅴ级围岩浅埋段开挖跨径16.85 m,开挖面积163.55 m2,原设计采用双侧壁导坑法施工,变更后采用三台阶七部法施工。通过三维数值模拟分析,以及施工过程中对隧道拱顶下沉、净空收敛,初期支护结构受力状况进行分析,判断围岩稳定性、初期支护结构安全。数值计算结果表明:三台阶七部法施工运用在三车道隧道Ⅴ级洞口浅埋段是安全的。研究结果可为类似工程设计和施工提供依据和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道吾山隧道 三车道公路隧道 洞口浅埋 三台阶七部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干湿循环作用下云母石英片岩物理性能及宏微观结构劣化规律
14
作者 李志刚 刘伟 +3 位作者 张钟文 叶宏林 徐光黎 马郧 《水电能源科学》 北大核心 2023年第7期167-170,共4页
为研究云母石英片岩在干湿循环作用下易劣化问题,以鄂西北地区广泛分布的云母石英片岩为例,分别对不同干湿循环作用下片岩试样开展吸水性试验、波速测试和电镜扫描试验,揭示其物理性能及宏微观结构劣化规律。试验结果表明,云母石英片岩... 为研究云母石英片岩在干湿循环作用下易劣化问题,以鄂西北地区广泛分布的云母石英片岩为例,分别对不同干湿循环作用下片岩试样开展吸水性试验、波速测试和电镜扫描试验,揭示其物理性能及宏微观结构劣化规律。试验结果表明,云母石英片岩吸水率随干湿循环次数的增加呈大幅上升的趋势;波速随干湿循环次数的增加而减小,并逐渐趋于稳定;试样表面逐渐被浸染成红褐色,且片理面逐渐开裂、贯通;片状颗粒剥落变多,逐渐浑圆化、颗粒化,矿物颗粒间裂隙、孔数量不断增多,微裂隙逐渐扩展、开裂,进而使其吸水率增大、波速降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云母石英片岩 干湿循环 物理性能 电镜扫描 劣化规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江汉盆地东北缘现今地壳构造应力场及其发震构造 被引量:1
15
作者 廖梵汐 路辉 +1 位作者 董彦君 申学林 《大地测量与地球动力学》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1期1143-1148,共6页
基于湖北省区域测震台网数字波形数据,利用震源机制解获取江汉盆地东北缘现今地壳构造应力场。结果表明,研究区内地壳受力源影响发生自NWW向SEE方向位移,使得皂市断裂和长江埠断裂在4~6 km深度范围内发生以走滑为主、兼少量逆冲的剪切破... 基于湖北省区域测震台网数字波形数据,利用震源机制解获取江汉盆地东北缘现今地壳构造应力场。结果表明,研究区内地壳受力源影响发生自NWW向SEE方向位移,使得皂市断裂和长江埠断裂在4~6 km深度范围内发生以走滑为主、兼少量逆冲的剪切破坏,震群活动与古近纪以来的断层活动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应城M4.9地震序列 构造应力场 发震构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