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7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智力障碍儿童汉语语音的听觉识别能力特征研究
1
作者 林青 武慧多 刘巧云 《听力学及言语疾病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231-235,共5页
目的探究智力障碍儿童汉语语音的听觉识别能力特征。方法以22例8~18岁(平均13.5±1.89岁)智力障碍儿童和智力水平匹配的22例3~6岁(平均4.54±0.77岁)普通儿童为研究对象,采用构音语音能力评估词表中的36对汉语核心音位对考察两... 目的探究智力障碍儿童汉语语音的听觉识别能力特征。方法以22例8~18岁(平均13.5±1.89岁)智力障碍儿童和智力水平匹配的22例3~6岁(平均4.54±0.77岁)普通儿童为研究对象,采用构音语音能力评估词表中的36对汉语核心音位对考察两组儿童的听觉识别能力,比较两组儿童声母、韵母和声调听觉识别能力的差异。结果(1)在声母听觉识别方面,智力障碍儿童得分为86.03%±6.98%,极显著低于普通儿童(95.52%±2.86%)(t_(42)=-5.898,P<0.01);除擦音与无擦音、塞擦音与擦音2项外,其余7项得分均显著低于普通儿童(P<0.05);(2)在韵母听觉识别方面,智力障碍儿童得分为88.18%±8.71%,极显著低于普通儿童(96.36%±3.24%)(t_(42)=-4.129,P<0.01),其中前鼻韵母与后鼻韵母对比得分极显著低于普通儿童(t_(42)=-3.196,P<0.01);(3)在声调听觉识别方面,智力障碍儿童得分为90.40%±12.02%,极显著低于普通儿童(98.48%±3.90%)(t_(42)=-2.998,P<0.01),其中一声与三声对比得分极显著低于普通儿童(t_(42)=-3.196,P<0.01)。结论智力障碍儿童汉语语音的声母、韵母和声调听觉识别能力均存在不同程度缺陷,其中,声母听觉识别障碍主要体现在大部分声母音位对的对比识别;韵母听觉识别障碍主要体现在前、后鼻韵母的对比识别;声调听觉识别障碍主要体现在一声、三声的对比识别。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智力障碍 汉语语音 听觉识别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家长媒介干预与儿童早期发展结果的关系研究 被引量:13
2
作者 高宏钰 崔雨芳 房阳洋 《教育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期113-125,共13页
随着家庭中屏幕媒体的普及,学前儿童的屏幕暴露已成为普遍现象,家长在干预学前儿童的屏幕暴露方面扮演着重要角色。以21618名3-6岁儿童及其家长为研究对象,通过问卷法获得人口学信息,采用中文版儿童能力指数量表并基于父母报告对家长的... 随着家庭中屏幕媒体的普及,学前儿童的屏幕暴露已成为普遍现象,家长在干预学前儿童的屏幕暴露方面扮演着重要角色。以21618名3-6岁儿童及其家长为研究对象,通过问卷法获得人口学信息,采用中文版儿童能力指数量表并基于父母报告对家长的媒介干预以及儿童早期发展水平进行评估,以探究家长媒介干预方式及其与学前儿童发展结果的关系。结果表明:(1)我国家长对学前儿童的媒介干预包括限制性干预、照看性主动干预、教育性主动干预和无目的性干预等方式;(2)家长媒介干预方式受到家庭社会经济地位以及儿童的性别、年龄、同胞数、户口等人口学变量的影响;(3)教育性干预和限制性干预能正向预测学前儿童发展结果,照看性干预和无目的性干预负向预测学前儿童发展结果;(4)家长有必要不断改善媒介干预方式,促使儿童从屏幕暴露中获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屏幕暴露 家长媒介干预 儿童早期发展 学前儿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阶梯式语言训练对唐氏综合征儿童词汇理解能力的效果 被引量:1
3
作者 林青 武慧多 +1 位作者 张静 刘巧云 《听力学及言语疾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249-253,共5页
目的探讨阶梯式语言训练对唐氏综合征(Down syndrome,DS)儿童词汇理解能力的效果。方法以15例10~18岁(平均13.89±2.42岁)DS儿童为实验组,15例10~18岁(平均13.56±1.81岁)DS儿童为对照组,通过中国比内-西蒙智力测验评估两组儿... 目的探讨阶梯式语言训练对唐氏综合征(Down syndrome,DS)儿童词汇理解能力的效果。方法以15例10~18岁(平均13.89±2.42岁)DS儿童为实验组,15例10~18岁(平均13.56±1.81岁)DS儿童为对照组,通过中国比内-西蒙智力测验评估两组儿童的智力水平,通过皮博迪图片词汇测验修订版(Peabody picture vocabulary test revised,PPVT-R)评估两组儿童的词汇理解能力,两组儿童生理年龄、智力水平、干预前词汇理解能力相匹配,实验组以小组干预的方式进行阶梯式语言训练,每周2次,每次45 min,共16次;对照组儿童不进行此训练,比较训练后两组儿童词汇理解能力的效果。结果实验组训练前PPVT-R得分(39.6±11.04分)与对照组(39.93±10.61分)无差异(P>0.05),训练后得分(48.53±11.23分)显著高于对照组(40.2±10.63分)(t(28)=2.086,P<0.05);极其显著高于训练前(39.6±11.04分)(t(14)=-8.956,P<0.001);对照组DS儿童两次PPVT-R得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14)=-1.468,P>0.05);实验组训练后名词、动词、形容词的理解能力得分均高于80%,极显著高于训练前(P<0.001)。结论阶梯式语言训练可显著提升DS儿童的词汇理解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阶梯式语言训练 唐氏综合征 词汇理解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我国社区认同研究10年回顾与前瞻
4
作者 池丽萍 辛自强 《心理科学进展》 北大核心 2025年第8期1443-1456,共14页
社区认同是社区心理的核心要素,它被认为是包括社区功能认同和情感认同的二维结构。功能认同指居民对社区功能的满意和认可程度;情感认同指居民对社区的情感联结与接纳。自社区认同二维结构及相应测量工具发布至今的10年间,我国各专业... 社区认同是社区心理的核心要素,它被认为是包括社区功能认同和情感认同的二维结构。功能认同指居民对社区功能的满意和认可程度;情感认同指居民对社区的情感联结与接纳。自社区认同二维结构及相应测量工具发布至今的10年间,我国各专业学者围绕社区认同的前因变量(包括居民和社区因素)与后果变量进行了大量实证研究,然而现有研究存在理论建构不足、研究方法单一等局限。今后我们应从居民“需求满足”以及居民与社区“双向互嵌”的角度建构社区认同生成机制的理论,重视社区认同的历时性变化过程及其所受居民和社区层面因素的交互影响,从质性和量化角度考察社区认同的特点,推进基于证据的干预实验与基于地方知识的行动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社区认同 邻里互动 社区参与 社区治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回归儿童生活:幼儿园课程建构的本质 被引量:26
5
作者 胡华 《甘肃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9年第5期230-236,共7页
"教育回归生活"不仅是基础教育一直倡导的理念,也是幼儿身心发展特性的决定与需要。只有站在儿童的视角,真正回归与还原儿童本真生活的课程才能满足儿童全面发展的需要。鉴于此,站在儿童视角,在自然主义教育观和中国传统哲学... "教育回归生活"不仅是基础教育一直倡导的理念,也是幼儿身心发展特性的决定与需要。只有站在儿童的视角,真正回归与还原儿童本真生活的课程才能满足儿童全面发展的需要。鉴于此,站在儿童视角,在自然主义教育观和中国传统哲学的关照下,将幼儿园生活化课程的理念确定为四个回归,即回归自然、回归传统、回归生活和回归儿童,并以所在园生活化课程改革的成果为例,阐释生活化课程建构过程中的价值诉求、课程目标、课程内容与实施方式。在价值诉求层面,生活化课程以促进儿童的生活为追求,以培育完整的儿童为导向,以促进所有人"共同成长"为愿景;在课程目标层面,生活化课程以"感受与情感""知识与认知""动作与技能"为目标,其中"知识与认知"和"动作与技能"是课程的两翼,"感受与情感"则是课程的灵魂;在课程实施层面,生活化课程按照四季变化与中国文化的主线设置月主题与周主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活化课程 自然主义 传统文化 回归与还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历史制度主义视域下新中国家庭教育政策的演进及启示 被引量:5
6
作者 姬甜甜 《当代教育论坛》 北大核心 2022年第6期28-35,共8页
家庭教育政策是规范和引导家庭教育发展的重要依据。借用历史制度主义的分析框架,将新中国成立以来的家庭教育政策变迁分为萌芽期、发展期和规范期三个阶段。其中,经济逻辑、政治逻辑和观念逻辑是影响政策变迁的深层结构;中国社会家国... 家庭教育政策是规范和引导家庭教育发展的重要依据。借用历史制度主义的分析框架,将新中国成立以来的家庭教育政策变迁分为萌芽期、发展期和规范期三个阶段。其中,经济逻辑、政治逻辑和观念逻辑是影响政策变迁的深层结构;中国社会家国同构的治理方式强化了政府对家庭教育的责任,政治性诉求是家庭教育政策变迁中的路径依赖要素;家长对高质量家庭教育的渴求、国际社会对儿童权利和家庭福利的重视是推动政策变迁的动力机制。未来制定家庭教育政策时,需重视观念在政策制定、执行中的推动力,平衡好路径依赖与动力机制间的张力,协调好微小条件与关键节点间的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家庭教育政策 历史制度主义 政策变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唐氏综合征儿童汉语音位对比式听觉识别能力的特征研究 被引量:3
7
作者 林青 刘巧云 黄昭鸣 《听力学及言语疾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5期519-523,共5页
目的探讨以汉语为母语的唐氏综合征(Down syndrome,DS)儿童音位对比式听觉识别能力特征。方法以51例8~18岁(平均13.27±2.56岁)的DS儿童和51例智力水平相匹配的2~7岁(平均4.52±0.93岁)的普通(typically developing,TD)儿童为... 目的探讨以汉语为母语的唐氏综合征(Down syndrome,DS)儿童音位对比式听觉识别能力特征。方法以51例8~18岁(平均13.27±2.56岁)的DS儿童和51例智力水平相匹配的2~7岁(平均4.52±0.93岁)的普通(typically developing,TD)儿童为研究对象,通过《构音语音能力评估词表》中包含的36对(18项)核心音位对,对两组儿童的听觉识别能力进行评估。结果DS儿童18项音位对的听觉识别能力均低于TD儿童;除圆唇音与非圆唇音、高元音与低元音两项音位对外,DS儿童其他16项音位对的听觉识别正确率均低于90%;DS儿童的听觉识别正确率极显著低于TD儿童(F=60.317,P<0.001),声母识别的正确率极显著低于韵母(P<0.01),声母识别的正确率显著低于声调(P<0.05),两组儿童对声调和韵母识别的正确率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DS儿童的听觉识别能力存在障碍,且对不同类型语音的听觉识别能力存在差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唐氏综合征 音位对比 听觉识别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汉语唐氏综合征儿童辅音清晰度的特征研究 被引量:1
8
作者 林青 刘巧云 严舒 《听力学及言语疾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6期622-626,共5页
目的探讨唐氏综合征(Down syndrome,DS)儿童的汉语辅音清晰度特征。方法以19例7~16岁(平均10.94±2.30岁)的DS儿童和19例语言能力相匹配的3~5岁(平均4.05±0.47岁)的普通(typically developing,TD)儿童为研究对象,采用计算机版... 目的探讨唐氏综合征(Down syndrome,DS)儿童的汉语辅音清晰度特征。方法以19例7~16岁(平均10.94±2.30岁)的DS儿童和19例语言能力相匹配的3~5岁(平均4.05±0.47岁)的普通(typically developing,TD)儿童为研究对象,采用计算机版《3~5岁学龄前儿童语音能力评估》中单音节词和句子两种评估材料,对两组儿童的辅音字清晰度和句清晰度进行评估。结果①DS儿童21个辅音的字清晰度为81.44%±8.31%,极显著低于TD儿童(91.69%±6.56%)(P<0.01);句清晰度为66.16%±9.4%,极显著低于TD儿童(84.05%±6.6%)(P<0.001);②从发音部位上分析,DS儿童的双唇音、舌尖中音和舌面音清晰度极显著低于TD儿童(P<0.001),DS儿童舌尖前音和舌尖后音清晰度极显著低于TD儿童(P<0.01),唇齿音和舌根音清晰度与TD儿童无显著差异(P>0.05);③从发音方式上分析,DS儿童的塞擦音、擦音和边音清晰度极显著低于TD儿童(P<0.001),鼻音和塞音清晰度显著低于TD儿童(P<0.05)。结论DS儿童的汉语辅音清晰度落后于同等语言能力的正常儿童,主要表现为发音部位及方式的异常。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唐氏综合征 辅音 清晰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汉语唐氏综合征儿童辅音识别的偏侧化研究
9
作者 林青 张静 +1 位作者 刘巧云 赵航 《听力学及言语疾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5期419-422,共4页
目的探究汉语唐氏综合征(Down syndrome,DS)儿童在识别辅音时大脑的偏侧化特征。方法以17例10~18岁(平均14.07±2.26岁)DS儿童、17例智力水平相匹配的10~18岁(平均13.89±2.09岁)智力落后儿童(mental retardation,MR)和17名智... 目的探究汉语唐氏综合征(Down syndrome,DS)儿童在识别辅音时大脑的偏侧化特征。方法以17例10~18岁(平均14.07±2.26岁)DS儿童、17例智力水平相匹配的10~18岁(平均13.89±2.09岁)智力落后儿童(mental retardation,MR)和17名智力水平相匹配的3~6岁(平均4.73±0.48岁)普通儿童(typically developing,TD)为研究对象,以单音节词为材料,采用双耳分听的实验范式,分析每组儿童两耳对目标词识别率的差异以及偏侧化程度。结果①DS儿童左耳对目标词的识别率极显著高于右耳(P<0.01),MR儿童和TD儿童左耳对目标词的识别率均极其显著低于右耳(P<0.001);②DS儿童与MR儿童、TD儿童的偏侧化指数的绝对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汉语DS儿童在辅音识别中表现出左耳优势,即右侧化现象,且这一现象与其智力落后无关;DS儿童辅音识别的偏侧化程度与MR儿童和TD儿童一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唐氏综合征 辅音识别 偏侧化 双耳分听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从《孔子》到《秀水泱泱》——近十年中国歌剧舞剧院舞剧创作的文化风采
10
作者 于平 董丽 《南京艺术学院学报(音乐与表演版)》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158-170,I0003,共14页
自2012年11月党的十八大召开迄今为止的十余年,是我国舞剧创作井喷式登场的十余年。中国歌剧舞剧院在这十余年间以量多质优的舞剧作品,为我国的舞剧画廊增添了令人瞩目的绚烂。这期间创作的9部作品,既有深邃的历史感又有强烈的时代性,... 自2012年11月党的十八大召开迄今为止的十余年,是我国舞剧创作井喷式登场的十余年。中国歌剧舞剧院在这十余年间以量多质优的舞剧作品,为我国的舞剧画廊增添了令人瞩目的绚烂。这期间创作的9部作品,既有深邃的历史感又有强烈的时代性,体现出舞剧创作的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在中华传统文化和革命历史文化“两手抓”的同时,还实现了出作品、出人才、出效益的“三出”,以青年编导为主的创作力量预示着国家级院团强势的后劲和似锦的前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舞剧 中国歌剧舞剧院 《孔子》 《赵氏孤儿》 《昭君出塞》 《英雄儿女》 《到那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信任代际传递的中介机制:一个概念模型 被引量:22
11
作者 池丽萍 辛自强 《首都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期140-147,共8页
父母可能是塑造子女人际信任的重要力量。父母的信任水平如果能预测子女的信任水平,就表明信任存在代际传递现象,然而,目前很少有研究完整揭示信任代际传递实现的路径。基于对信任文献的分析,文章区分考察了普遍信任和特殊信任实现代际... 父母可能是塑造子女人际信任的重要力量。父母的信任水平如果能预测子女的信任水平,就表明信任存在代际传递现象,然而,目前很少有研究完整揭示信任代际传递实现的路径。基于对信任文献的分析,文章区分考察了普遍信任和特殊信任实现代际传递的可能中介因素,提出了信任代际传递中介机制的概念模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信任 代际传递 普遍信任 特殊信任 父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城市幼儿与流动幼儿入学语言准备的比较研究 被引量:5
12
作者 邹敏 夏菡 王中会 《湖南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3期89-94,共6页
以北京市272名城市大班幼儿与流动大班幼儿为研究对象,对其入学语言准备状况进行测查,结果显示:城市幼儿和流动幼儿语言各方面的发展不均衡,细微差异识别、前阅读技能和故事理解方面的发展水平均好于其他方面,基本达到了入学准备的要求... 以北京市272名城市大班幼儿与流动大班幼儿为研究对象,对其入学语言准备状况进行测查,结果显示:城市幼儿和流动幼儿语言各方面的发展不均衡,细微差异识别、前阅读技能和故事理解方面的发展水平均好于其他方面,基本达到了入学准备的要求,但阅读理解和口语表达能力与入学准备要求差距较大;城市幼儿和流动幼儿除汉字结构意识一项不存在显著差异外,无论是语言总分还是其他各项目得分均存在极其显著的差异,城市幼儿入学语言准备水平显著高于流动幼儿。政府应加大经费投入,提高城市幼儿和流动幼儿所在园教师的专业素质,改善流动幼儿的语言教育状况,有效地缩小流动幼儿与城市幼儿教育质量的差距,以推动教育公平的实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市幼儿 流动幼儿 大班幼儿 入学语言准备 差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信任:父母的代内相似和亲子的代际传递 被引量:26
13
作者 池丽萍 《心理学报》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3期336-344,343-344,共9页
以往研究指出,信任有其家庭根源。以116个家庭中的子女及其父母为研究对象考察在家庭中,父母信任水平是否相似,父母和子女之间是否存在人际信任的代际传递现象。研究采用投资博弈问卷分别测量了子女和父母的信任水平,并以送出数量和估... 以往研究指出,信任有其家庭根源。以116个家庭中的子女及其父母为研究对象考察在家庭中,父母信任水平是否相似,父母和子女之间是否存在人际信任的代际传递现象。研究采用投资博弈问卷分别测量了子女和父母的信任水平,并以送出数量和估计返还数量作为信任的测量指标。结果发现:(1)子女和父母在投资博弈中均表现出一定水平的信任,且父母的信任表现出相似性;(2)在估计返还数量上,信任表现出代际传递,且传递存在性别差异:父亲和母亲的信任水平不能预测女孩的信任水平,能预测男孩信任水平;父亲对男孩的影响呈J型曲线,母亲与男孩的信任水平呈倒U型曲线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信任 代内相似 代际传递 投资博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对一名社交恐怖症青少年的箱庭治疗个案研究 被引量:6
14
作者 张雯 张日昇 《心理与行为研究》 CSSCI 2013年第6期832-837,共6页
探讨箱庭疗法对社交恐怖症青少年心理治疗的有效性和治疗过程。采用个案研究法,对一名患有社交恐怖症的女性青少年进行14次箱庭治疗,结果发现:箱庭疗法能改善其交流焦虑和回避行为,缓解其在社交场合的情绪反应,促进积极自我概念的形成... 探讨箱庭疗法对社交恐怖症青少年心理治疗的有效性和治疗过程。采用个案研究法,对一名患有社交恐怖症的女性青少年进行14次箱庭治疗,结果发现:箱庭疗法能改善其交流焦虑和回避行为,缓解其在社交场合的情绪反应,促进积极自我概念的形成和健康的人格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箱庭疗法 社交恐怖症 青少年心理治疗 个案研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人婚姻与幸福感的关系:事实描述与理论检验 被引量:22
15
作者 池丽萍 《首都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期145-156,共12页
文章利用中国综合社会调查2010年的数据分析了中国人的婚姻状态与幸福感的关系,并从社会文化、经济资源和家庭生命历程三个方面检验了西方相关理论的适用性。分析结果显示:(1)中国已婚群体的幸福感最高,未婚群体次之,分居、离婚群体幸... 文章利用中国综合社会调查2010年的数据分析了中国人的婚姻状态与幸福感的关系,并从社会文化、经济资源和家庭生命历程三个方面检验了西方相关理论的适用性。分析结果显示:(1)中国已婚群体的幸福感最高,未婚群体次之,分居、离婚群体幸福感较低,丧偶者幸福感最低;(2)数据支持社会文化对婚姻状态与幸福感关系的影响,也支持已婚人群的幸福感变化表现出与家庭生命历程吻合的变化趋势,但基本不支持资源理论、收入的互补性假设和家务劳动专门化提升幸福感的观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婚姻 幸福感 CGSS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从“空间”到“地方”:女性青少年依恋的社会微环境研究 被引量:11
16
作者 池丽萍 《首都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期73-77,共5页
许多青少年在其成长过程中都有一个依恋的社会微环境,文章采用质性分析方法研究了女性青少年依恋的社会微环境的特征及其活动特点,结果发现,女青少年依恋的社会微环境具有种类繁多、可得性强、自然环境较多等特点,同时具备一些恢复性特... 许多青少年在其成长过程中都有一个依恋的社会微环境,文章采用质性分析方法研究了女性青少年依恋的社会微环境的特征及其活动特点,结果发现,女青少年依恋的社会微环境具有种类繁多、可得性强、自然环境较多等特点,同时具备一些恢复性特征。被试在这些环境中从事一些恢复性行为来减少心理压力,恢复心理能量,更重要的是她们还在此从事一些情感性活动,由此这些环境产生了特殊的"地方"意义,成为女性青少年心灵成长中具有重要意义的环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女性 青少年 社会微环境 地方依恋 恢复性环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婚姻会使人幸福吗:实证结果和理论解释 被引量:13
17
作者 池丽萍 《首都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期136-144,共9页
婚姻状态与幸福感的关系一直受到多个学科研究者的关注和讨论:是幸福的人选择了结婚,还是婚姻会使人幸福,抑或是婚姻不影响人们的幸福感,是否幸福取决于人们生活在什么样的社会文化中。文章从婚姻承诺、社会文化、心理适应和社会选择等... 婚姻状态与幸福感的关系一直受到多个学科研究者的关注和讨论:是幸福的人选择了结婚,还是婚姻会使人幸福,抑或是婚姻不影响人们的幸福感,是否幸福取决于人们生活在什么样的社会文化中。文章从婚姻承诺、社会文化、心理适应和社会选择等四个视角总结了不同学科对婚姻与幸福感关系的理论解释,并在分析实证研究结果的基础上指出每个视角所面临的挑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婚姻 幸福感 婚姻承诺 社会选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父母婚姻问题对子女心理成长的影响及表现——基于箱庭作品特征的视角 被引量:3
18
作者 张雯 张日昇 《心理与行为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5期668-673,共6页
基于初始箱庭作品的视角,考察父母婚姻问题对子女心理成长的影响及表现。采用实验组VS对照组研究设计,对两组共60名被试的初始箱庭作品进行数据分析。结果发现:与对照组大学生相比,实验组大学生的箱庭作品在玩具选择类别和数量、箱庭场... 基于初始箱庭作品的视角,考察父母婚姻问题对子女心理成长的影响及表现。采用实验组VS对照组研究设计,对两组共60名被试的初始箱庭作品进行数据分析。结果发现:与对照组大学生相比,实验组大学生的箱庭作品在玩具选择类别和数量、箱庭场景和主题、动沙方式和制作时间方面存在显著差异。研究结论:初始箱庭作品能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实验组被试内心不够丰富、防御性强、自我不够稳定、创伤感比较突出等心理特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婚姻不忠 箱庭作品特征 初始箱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正念冥想改善焦虑的心理机制探究 被引量:11
19
作者 刘俊香 连怡遥 王中会 《医学与哲学》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6期30-33,共4页
焦虑障碍是影响焦虑者生活质量和身心健康、在人群中较为流行的症状。以焦虑与自我的关系为视角,焦虑的认知理论、自我意识理论、自我调节理论、情绪STROOP的自我损耗理论从四个方面解释了焦虑产生的心理机制。基于“无我”观的正念冥... 焦虑障碍是影响焦虑者生活质量和身心健康、在人群中较为流行的症状。以焦虑与自我的关系为视角,焦虑的认知理论、自我意识理论、自我调节理论、情绪STROOP的自我损耗理论从四个方面解释了焦虑产生的心理机制。基于“无我”观的正念冥想训练可破解焦虑与自我的关系,其改善焦虑的心理机制是:监控接纳有助于个体改变认知偏见和反应调节策略;去中心化的元认知有助于减少自我指向的注意,使个体及早识别和阻断消极认知模式,从而进行及时有效的自我调节,预防或减少自我损耗,达到自知其心、自治其心、自净其心的目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正念冥想 焦虑 自我 无我 去中心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图画书阅读的基本特征 被引量:10
20
作者 王玉 《学前教育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2年第9期45-49,共5页
图画书阅读就是儿童学习从图画书图文合奏的复杂叙事中获取意义的活动,包括对文字和图画这两种社会文化语言符号进行辨识和语义建构,并对文本进行复杂诠释。在图画书阅读过程中,读者要仔细观察文图,进行联想与推理,整合文图线索建立理... 图画书阅读就是儿童学习从图画书图文合奏的复杂叙事中获取意义的活动,包括对文字和图画这两种社会文化语言符号进行辨识和语义建构,并对文本进行复杂诠释。在图画书阅读过程中,读者要仔细观察文图,进行联想与推理,整合文图线索建立理解的脉络,联系读者个人经验发展出个人化的意义。这是一个在反复阅读中进行意义建构的过程,也是复杂的诠释策略建构的过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图画书 儿童阅读 社会文化语言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