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国家财政“三农”支持政策的回顾与展望 被引量:9
1
作者 苏明 《中国流通经济》 CSSCI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期43-47,共5页
财政"三农"支持政策是国家财政政策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促进农业和农村社会经济发展的重要财力保障。改革开放30年来,随着公共财政改革的推进和国家财力的大幅度增长,国家对财政的"三农"支持政策进行了重大创新,在... 财政"三农"支持政策是国家财政政策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促进农业和农村社会经济发展的重要财力保障。改革开放30年来,随着公共财政改革的推进和国家财力的大幅度增长,国家对财政的"三农"支持政策进行了重大创新,在强化农业基础地位、促进农民增收、推进新农村建设等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但我国在支农政策运用方面还存在许多问题,如财政支农资金投入总量规模不足,比例不高,结构不合理,宏观效率不高,县乡基层财力薄弱等。为进一步完善国家财政"三农"支持政策,促进我国农业和农村社会经济全面发展,必须切实加大国家财政对"三农"投入的倾斜力度,建立规范的支农资金管理机制,深化县乡财政管理体制改革,积极化解乡村债务,逐步建立城乡统一的现代税收制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财政政策 三农 回顾 展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式财政分权与公共服务供给的低效率 被引量:3
2
作者 于长革 《河北经贸大学学报》 2008年第6期10-15,共6页
在中国式财政分权体制下,追逐本地区经济利益和以GDP为核心的政绩考核机制形成了GDP增长的经济政治激励机制,在促进中国GDP高速增长的同时,也使得地方政府长期忽视公共服务的供给,从而导致了我国公共服务供给的短缺和城乡间、地区间的... 在中国式财政分权体制下,追逐本地区经济利益和以GDP为核心的政绩考核机制形成了GDP增长的经济政治激励机制,在促进中国GDP高速增长的同时,也使得地方政府长期忽视公共服务的供给,从而导致了我国公共服务供给的短缺和城乡间、地区间的不平衡。要从根本上改变我国公共服务供给低效率的现状,必须在加快转变政府职能、建立健全科学的政府绩效评价体系的前提下,进一步调整和完善财政分权体制,明确划分政府间的事权与财权,规范财政支出结构,健全转移支付制度,切实从体制和机制上为实现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创造良好的制度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财政分权 晋升激励 公共服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我国小额贷款公司的特点、问题及对策研究 被引量:25
3
作者 谢金楼 吴晓俊 《河南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2年第5期50-53,共4页
经过近20年的发展,小额贷款已经成为我国城市和农村个人和微小企业融资最好的工具之一。近年,我国小额贷款业务规模快速发展,地区分布各具特点,但整体实力较弱,业务开始明显呈现短期化。但小额贷款市场定位不明确、资金渠道瓶颈导致资... 经过近20年的发展,小额贷款已经成为我国城市和农村个人和微小企业融资最好的工具之一。近年,我国小额贷款业务规模快速发展,地区分布各具特点,但整体实力较弱,业务开始明显呈现短期化。但小额贷款市场定位不明确、资金渠道瓶颈导致资金不足、多头监管导致监管缺位、自身风险控制能力弱等问题开始逐步显现,成为制约小额贷款发展的瓶颈。经过对上述问题的分析和研究,可提出相关解决对策:明确小额贷款的市场定位,实现差异化、连锁化经营和专业化管理;坚持产品创新和经营模式创新,通过多种创新渠道解决资金不足瓶颈;明确监管主体,建立多重约束机制结合的小贷公司监管方式;营造小额贷款良好的环境和信贷文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额贷款公司 监管缺位 产品创新 信贷文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产业结构升级含义及指数构建研究——基于因子分析法的国际比较 被引量:60
4
作者 李子伦 《当代经济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期89-98,127,共10页
本文首先在总结梳理前人研究成果的基础上提炼出产业结构升级的含义,并指出产业结构升级所具有的三方面衡量标准,即产业体系的科技创新能力、人力资本积累水平与资源利用效率水平。其次,本文对三大衡量标准进行剖析,构建综合指标体系。... 本文首先在总结梳理前人研究成果的基础上提炼出产业结构升级的含义,并指出产业结构升级所具有的三方面衡量标准,即产业体系的科技创新能力、人力资本积累水平与资源利用效率水平。其次,本文对三大衡量标准进行剖析,构建综合指标体系。再次,本文利用因子分析法对三大指标体系进行测度,计算OECD六个代表性国家与金砖五国的产业结构升级指数,并进行了国际比较,得出以下结论:(1)金砖国家虽然经济增长成就明显,但产业结构水平与发达国家之间仍存在较大差距。(2)在金砖国家内部,巴西的能源合理利用经验和俄罗斯的人力资本累积经验值得我国学习。(3)发达国家中,美国科技发展经验、日本和韩国的人力资本累积经验以及欧洲的能源利用经验都值得我国认真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产业结构升级 指标构建 国际比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问题银行退出路径研究——基于国际比较视角 被引量:1
5
作者 陈华 刘志威 《经济与管理》 CSSCI 2010年第12期50-56,共7页
完善的市场退出机制是一个成熟、高效金融市场应具备的特征之一。市场竞争的结果有好有坏,市场应该有进有退,劣汰才能优胜,银行业建立平稳有序的退出通道、纠错机制是完善市场的重要组成部分。相对于发达国家,中国问题银行市场退出还存... 完善的市场退出机制是一个成熟、高效金融市场应具备的特征之一。市场竞争的结果有好有坏,市场应该有进有退,劣汰才能优胜,银行业建立平稳有序的退出通道、纠错机制是完善市场的重要组成部分。相对于发达国家,中国问题银行市场退出还存在政府干预过多,政府主导行政色彩浓厚,处置手段和路径单一,规则不透明、不确定,法律不健全等问题,对此应采取救助、收购或兼并、重组、接管、解散、撤销、破产等路径选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问题银行 退出路径 机制 国际比较 纠错机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现代服务业发展的推进思路 被引量:21
6
作者 吴山 夏杰长 《经济与管理》 CSSCI 2010年第4期24-30,共7页
中国现代服务业发展正处在战略机遇期。充分利用这一难得的机遇,大力发展现代服务业有着极为重要的意义。推进中国现代服务业发展需要多管齐下。体制创新、资金投入、技术进步是推进现代服务业发展的三大基本动力。城市化和工业化是现... 中国现代服务业发展正处在战略机遇期。充分利用这一难得的机遇,大力发展现代服务业有着极为重要的意义。推进中国现代服务业发展需要多管齐下。体制创新、资金投入、技术进步是推进现代服务业发展的三大基本动力。城市化和工业化是现代服务业发展的基本依托,因此要以城市化和工业化为基础来推动现代服务业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现代服务业 战略机遇期 政策思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服务全局的财税体制改革与财税调控 被引量:6
7
作者 贾康 《广东商学院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12年第4期4-13,83,共11页
改革开放30年来,我国财税体制改革,取得了较好成效,但在现阶段也面临着新情况与新问题,如财政收入制度不够完善、财政体制有待健全、财政预算制度不尽完整、财政管理的法治性和绩效尚需提高、财政宏观调控作用有待进一步发挥等。当前应... 改革开放30年来,我国财税体制改革,取得了较好成效,但在现阶段也面临着新情况与新问题,如财政收入制度不够完善、财政体制有待健全、财政预算制度不尽完整、财政管理的法治性和绩效尚需提高、财政宏观调控作用有待进一步发挥等。当前应根据经济发展阶段、改革配套条件等内外因素的发展变化,采取有针对性的措施,进一步深化财税体制改革,循序渐进地加以解决:如积极运用财政政策,推进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和经济结构调整;完善财政收入体系,规范政府参与国民收入分配的秩序;深化财政体制改革,健全财权与事权相顺应、财力与事权相匹配的体制;完善预算制度体系;提高财政管理绩效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财税体制改革 财政政策 税收制度 财税调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浙江污染红利抑制的规制绩效 被引量:3
8
作者 张乐才 《华东经济管理》 CSSCI 2011年第10期9-13,34,共6页
为了探究污染红利抑制的规制绩效,文章对浙江废水污染红利、二氧化硫污染红利和工业粉尘污染红利这三类指标的库兹涅茨拐点、污染红利依存度与依存指数以及污染密集型产业竞争力进行了实证研究,结果发现:(1)有关污染红利指标的库兹涅茨... 为了探究污染红利抑制的规制绩效,文章对浙江废水污染红利、二氧化硫污染红利和工业粉尘污染红利这三类指标的库兹涅茨拐点、污染红利依存度与依存指数以及污染密集型产业竞争力进行了实证研究,结果发现:(1)有关污染红利指标的库兹涅茨拐点分析表明:浙江三类污染红利利用均呈缩小趋势;与全国平均水平比较,浙江废水污染红利抑制强度大于全国,二氧化硫污染红利与工业粉尘红利的抑制强度均小于全国。(2)从污染红利依存度与依存指数视角分析:浙江经济发展对废水红利和二氧化硫红利的依存度要低于全国,对工业粉尘红利的依存度要高于全国;浙江废水红利和二氧化硫红利的依存指数低于全国、工业粉尘红利的依存指数高于全国、污染总红利的依存指数低于全国。(3)浙江对污染红利的抑制并没有妨碍经济发展,实现了污染红利抑制与经济发展双赢的规制绩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污染红利 库兹涅茨拐点 污染红利依存度 污染红利依存指数 污染密集型产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古典经济学关于要素流动理论的分析及启示 被引量:5
9
作者 侯方玉 《河北经贸大学学报》 2008年第2期9-13,共5页
要素流动理论可以从要素构成、要素流动原因、要素流动过程以及要素流动的影响四个方面进行分析。通过对古典经济学有关要素流动理论归纳和整理,古典经济学家们对要素流动作了比较深入的探讨,他们的思想与观点对我们如何进一步分析与看... 要素流动理论可以从要素构成、要素流动原因、要素流动过程以及要素流动的影响四个方面进行分析。通过对古典经济学有关要素流动理论归纳和整理,古典经济学家们对要素流动作了比较深入的探讨,他们的思想与观点对我们如何进一步分析与看待要素的流动具有启发性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要素 要素流动 经济增长 启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改革紧锣密鼓 监管成效显著
10
作者 阎坤 杨元杰 《河南金融管理干部学院学报》 2005年第1期8-10,共3页
一、2004年我国银行业发展回顾 对于我国经济和银行业来说,2004年是非常重要的一年.针对经济运行过程中出现的投资规模过大、信贷增长过快的问题,国家采取了包括控制信贷投放在内的一系列宏观调控措施,确保了我国经济和银行业健康发展.... 一、2004年我国银行业发展回顾 对于我国经济和银行业来说,2004年是非常重要的一年.针对经济运行过程中出现的投资规模过大、信贷增长过快的问题,国家采取了包括控制信贷投放在内的一系列宏观调控措施,确保了我国经济和银行业健康发展.与此同时,国有商业银行改革紧锣密鼓,金融对外开放程度进一步提高,银行体系不断完善,专业化分工基础上的银行业监管水平不断提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银行业监管 监管成效 宏观调控措施 对外开放程度 国有商业银行改革 信贷增长 专业化分工 中国 水平 过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我国消费需求不足的成因与对策——基于产业结构失衡视角 被引量:7
11
作者 潘文轩 《河北经贸大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09年第6期28-33,共6页
消费需求不足是近年来我国经济运行中的突出问题,扩大消费既是当前"保增长"的需要,也是实现经济长期可持续发展的必要条件。从产业结构视角出发分析消费需求可以发现,产业结构失衡是当前我国消费需求不足的根源,要扩大消费需... 消费需求不足是近年来我国经济运行中的突出问题,扩大消费既是当前"保增长"的需要,也是实现经济长期可持续发展的必要条件。从产业结构视角出发分析消费需求可以发现,产业结构失衡是当前我国消费需求不足的根源,要扩大消费需求必须对产业结构进行调整和优化,实现产业结构与消费结构的协调,增强产业发展的就业效应与收入增长效应,从而建立起促进消费需求增长的长效机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产业结构失衡 消费结构 消费需求不足 扩大消费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对农业产业化过程中金融支持的思考 被引量:2
12
作者 翟涵涵 《河南金融管理干部学院学报》 2006年第3期133-134,共2页
农业产业化作为现代农业模式,需要大量的资金投入以及相配套的金融政策予以扶持。与传统农业相比,产业化农业对农村金融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但目前,农村金融组织发育不均衡,功能不匹配,严重制约着其作用的发挥,不能适应农业产业化的需要... 农业产业化作为现代农业模式,需要大量的资金投入以及相配套的金融政策予以扶持。与传统农业相比,产业化农业对农村金融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但目前,农村金融组织发育不均衡,功能不匹配,严重制约着其作用的发挥,不能适应农业产业化的需要。应从完善农村金融组织、更新融资方式、拓宽融资渠道、建立综合性的社会化服务体系等方面改善农村金融服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业产业化 农村金融组织 金融支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金融业:2004年回顾与2005年展望
13
作者 刘积余 阎坤 +6 位作者 杨元杰 苑德军 甘添 庹国柱 朱俊生 孙飞 孙立 《河南金融管理干部学院学报》 2005年第1期6-8,共3页
2 0 0 4年 ,是中国金融业的改革年、发展年、监管年。在这一年中 ,一系列重大金融政策相继出台 ,金融宏观调控成效显著 ,以国有商业银行股份制改造、农村金融体制改革等为主要内容的各项金融改革稳步推进 ,金融创新日益活跃 ,金融立法... 2 0 0 4年 ,是中国金融业的改革年、发展年、监管年。在这一年中 ,一系列重大金融政策相继出台 ,金融宏观调控成效显著 ,以国有商业银行股份制改造、农村金融体制改革等为主要内容的各项金融改革稳步推进 ,金融创新日益活跃 ,金融立法不断完善 ,金融监管更加科学和严格 ,金融业对外开放的步伐渐趋加快。与此同时 ,中国金融业在发展中也面临着诸多急需破解的矛盾和难题。为完整、准确地把握刚刚过去的一年里中国金融业发展的脉络 ,并探寻其对中国金融业今后发展的影响 ,本刊特推出此组专稿 ,约请相关专家、学者从中央银行金融宏观调控及银行业、证券业、保险业、信托业等不同侧面 ,对 2 0 0 4年中国金融业的运行情况作一回顾和评析 ,并对 2 0 0 5年中国金融业的发展趋势进行预测和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金融业 金融宏观调控 银行业 证券业 保险业 信托业 2004年回顾 2005年展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