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恒河猴源大肠杆菌的分离鉴定及耐药性和致病性 被引量:2
1
作者 徐文星 安微 +8 位作者 王乃福 王绥家 王建华 刘忠梅 晁哲 王昱 高慎阳 李丹丹 徐国锋 《中国兽医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3期69-73,共5页
为了查明引起海口市某进境实验动物隔离场3例恒河猴死亡的原因,本试验分别采集3只恒河猴的心脏、肝脏、脾脏、肺脏和淋巴结样本,进行细菌分离,通过细菌形态特征、显微镜镜检、生化鉴定、16S核糖体RNA(16S rRNA)序列分析对分离菌进行病... 为了查明引起海口市某进境实验动物隔离场3例恒河猴死亡的原因,本试验分别采集3只恒河猴的心脏、肝脏、脾脏、肺脏和淋巴结样本,进行细菌分离,通过细菌形态特征、显微镜镜检、生化鉴定、16S核糖体RNA(16S rRNA)序列分析对分离菌进行病原学鉴定;采用纸片扩散法(K-B法)测定分离菌的耐药表型;采用玻片凝集法测定分离菌的血清型;采用动物回归试验分析分离菌的致病性。结果显示,从3只恒河猴上各分离鉴定出1株大肠杆菌,命名为H01株(分离自脾脏)、H02株(分离自淋巴结)和H03株(分离自肝脏);3株大肠杆菌对12种常用抗菌药物产生不同程度耐药,并且都呈现多重耐药,其中对阿莫西林、庆大霉素、氯霉素、氟苯尼考和复方新诺明表现为耐药,仅对阿莫西林-克拉维酸钾、阿米卡星和多黏菌素B表现敏感;玻片凝集试验显示,H01株的血清型为O8,H02株的血清型为O3,H03株的血清型为O9;动物回归试验显示,3株分离菌都是强毒株。本试验为实验动物恒河猴源大肠杆菌病的防治提供参考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恒河猴 大肠杆菌 分离鉴定 耐药性 血清型 致病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内、外源基因在转基因玉米蛋白粉加工过程中降解变化的研究 被引量:2
2
作者 甄珍 赵琪 +5 位作者 谭策 程阳 刘晓兰 崔佳嵋 于慧 窦迎港 《饲料研究》 CAS 北大核心 2021年第6期93-96,共4页
研究探索转基因玉米在加工过程中内、外源基因的降解规律。在转基因玉米蛋白饲料加工过程的主要环节收集样本,使用微滴式数字PC R仪对加工过程中样品内、外源基因不同扩增片段进行定量研究。结果显示,酸浸对样品DNA的降解影响有限,但浸... 研究探索转基因玉米在加工过程中内、外源基因的降解规律。在转基因玉米蛋白饲料加工过程的主要环节收集样本,使用微滴式数字PC R仪对加工过程中样品内、外源基因不同扩增片段进行定量研究。结果显示,酸浸对样品DNA的降解影响有限,但浸泡后的浆料湿磨以及蛋白分离阶段,样品DNA降解严重。试验通过引入的数学模型计算DNA损坏概率表明,内源zSSIIb和外源Cry1A(b)基因扩增的DNA数量与PCR产物的大小呈负相关,同时,Cry1A(b)基因降解概率更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玉米蛋白粉 内源基因 外源基因 DNA降解 数字PCR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喷浆玉米皮在生产加工过程中内源基因、外源基因的降解情况 被引量:1
3
作者 甄珍 谭策 +5 位作者 赵琪 窦迎港 程阳 刘晓兰 崔佳嵋 于慧 《饲料研究》 CAS 北大核心 2021年第7期86-91,共6页
试验研究喷浆玉米皮在生产加工过程中内源基因、外源基因的降解情况研究,找出最佳检测方案,提高喷浆玉米皮饲料产品转基因成分检测的准确度。结果显示,生产加工过程中,pH值对喷浆玉米皮内、外源基因影响很大,酸浸过程对玉米核酸的破坏... 试验研究喷浆玉米皮在生产加工过程中内源基因、外源基因的降解情况研究,找出最佳检测方案,提高喷浆玉米皮饲料产品转基因成分检测的准确度。结果显示,生产加工过程中,pH值对喷浆玉米皮内、外源基因影响很大,酸浸过程对玉米核酸的破坏作用很大,影响Ct值。试验表明,利用数字PCR技术进行饲料转基因成分痕量检测,可以定性检测转基因成分,定量检测出DNA含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荧光定量PCR 转基因 饲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猴STLV1抗体免疫梳检测方法的建立及应用 被引量:1
4
作者 李丹丹 王乃福 +7 位作者 王绥家 刘忠梅 王昱 周晓黎 艾军 高慎阳 凌宗帅 李应国 《中国兽医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0年第5期28-33,共6页
以基因工程技术制备猴嗜T淋巴细胞病毒I型(STLV1)的STLV1-30蛋白作为诊断抗原,建立用于特异性检测实验猴血清中抗STLV1抗体的免疫梳方法。应用原核表达载体pGEX-4T-1构建STLV1 STLV1-30基因的重组表达质粒,并在感受态细胞BL21中表达,将... 以基因工程技术制备猴嗜T淋巴细胞病毒I型(STLV1)的STLV1-30蛋白作为诊断抗原,建立用于特异性检测实验猴血清中抗STLV1抗体的免疫梳方法。应用原核表达载体pGEX-4T-1构建STLV1 STLV1-30基因的重组表达质粒,并在感受态细胞BL21中表达,将该重组蛋白纯化后作为诊断抗原,建立免疫梳标准化检测程序,并应用于临床检测。结果显示,最佳抗原包被量为0.02 mg/mL;制备好的免疫梳均能够特异性检测到相应的STLV1阳性血清而不与其他病毒血清间发生交叉反应;该方法能够敏感地检测到1∶400倍稀释的STLV1阳性血清;稳定性和重复性试验结果显示,同一样品重复检测3次,变异系数(CV)均小于10%;利用该检测方法在对11份可疑猴血清样品进行检测,免疫梳方法与ELISA检测结果一致率为100.0%,Kappa=1.000。表明该检测方法具有灵敏度高、特异性强、重复性好等特性,可用于猴T淋巴细胞趋向性病毒I型抗体的检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猴嗜T淋巴细胞趋向性病毒I型 STLV1-30蛋白 免疫梳 快速检测方法 抗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