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73篇文章
< 1 2 19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中医药治疗失眠合并情绪障碍的临床及机制研究进展 被引量:1
1
作者 孙晓萌 樊旭 +4 位作者 周歆 苗嘉芮 苏妆 许毅 李姣莹 《世界中医药》 北大核心 2025年第9期1600-1609,1617,共11页
失眠伴情绪障碍属于中医学“目不暝”“不寐”“不能卧”“不得眠”“脏躁”“郁证”“百合病”等2种或2种以上综合范畴。中医在防治失眠伴情绪障碍的临床及基础研究日益增多,且疗效可观,在此病治疗上发挥着重要优势。通过分析兼有失眠... 失眠伴情绪障碍属于中医学“目不暝”“不寐”“不能卧”“不得眠”“脏躁”“郁证”“百合病”等2种或2种以上综合范畴。中医在防治失眠伴情绪障碍的临床及基础研究日益增多,且疗效可观,在此病治疗上发挥着重要优势。通过分析兼有失眠症合并情志症状的相关文献,并归纳相关中医病因病机,发现中医药疗法的临床疗效显著,并且能克服西药依赖性、成瘾性的不足。总结近年关于中医药疗法及其适宜技术治疗情绪障碍失眠的相关研究进展,包括临床应用、疗效特点、作用机制,以期在今后临床应用治疗此类病证中获得借鉴,提供安全、有效的诊疗方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医疗法 失眠 情绪障碍 抑郁 焦虑 脏躁 疗效 作用机制 综述 研究进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信号通路在中医药干预抑郁症中的作用机制研究进展
2
作者 黄辰杰 施学丽 +1 位作者 樊明理 张玉梅 《天然产物研究与开发》 北大核心 2025年第6期1170-1185,共16页
抑郁症是一种常见的精神疾病,具有高发病率及复发率,对患者的生命健康造成严重威胁。抑郁症的病理机制复杂,常涉及多个方面,其中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brain-derived neurotrophic factor, BDNF)信号通路转导异常被认为是其发生、发展关... 抑郁症是一种常见的精神疾病,具有高发病率及复发率,对患者的生命健康造成严重威胁。抑郁症的病理机制复杂,常涉及多个方面,其中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brain-derived neurotrophic factor, BDNF)信号通路转导异常被认为是其发生、发展关键因素之一。研究发现,BDNF信号通路能有效调节海马神经发生和突触可塑性等,激活该通路可产生一定的抗抑郁效应。目前,抑郁症治疗主要采用西医传统抗抑郁药进行干预,虽有一定疗效,但存在诸多弊端。近年来,许多研究证实中医药在防治抑郁症方面具有独特优势,中药有效成分、复方及针灸治疗等可发挥多成分、多靶点、多途径的作用机制,有效调节BDNF信号通路及上下游相关分子表达,能对神经发生、突触可塑性、神经炎症及氧化应激等神经生理学过程产生影响,发挥抗抑郁效应,弥补传统抗抑郁药的不足。通过系统的文献检索,本文深入探讨了BDNF及其信号通路与抑郁症之间的关联,并总结了中医药在其中的作用机制。研究旨在为中医药防治抑郁症的理论研究提供科学依据,并为新型抗抑郁中药的研发提供参考和启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抑郁症 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信号通路 中医药 作用机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人工智能在中医药中的发展现状与伦理挑战 被引量:4
3
作者 代佳晴 姜宇轩 +2 位作者 胡婧楠 杨柳 郭立芳 《中国医学伦理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173-178,共6页
在5G技术迅速发展的背景下,人工智能在中医药方面的应用面临新的机遇与挑战。围绕人工智能在中医药发展如何守正创新,从人工智能在中医四诊合参、辨证论治,辅助诊疗,中药研发,治未病,以及知识传承等方面的发展现状出发,论述了政策、技... 在5G技术迅速发展的背景下,人工智能在中医药方面的应用面临新的机遇与挑战。围绕人工智能在中医药发展如何守正创新,从人工智能在中医四诊合参、辨证论治,辅助诊疗,中药研发,治未病,以及知识传承等方面的发展现状出发,论述了政策、技术支持以及健康需求增加等发展机遇,并针对机器伦理、数据伦理、监管机构审查等方面,提出应完善训练算法,辅助医疗工作;明确数据所有权,保证数据安全;建立人工智能伦理委员会,完善审查制度等建议,期冀最大程度发挥智慧医疗的优势,加快推进中医药现代化进程,造福患者、服务人类健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工智能 中医药 医学伦理 智慧医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MAPK信号通路的中医药干预脓毒症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3
4
作者 彭金婵 谢胜 +7 位作者 王光耀 刘柱 陈南 杨成宁 严静 曾耀萱 钱锦程 黎丽群 《世界科学技术-中医药现代化》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1期3006-3015,共10页
脓毒症是机体对感染的反应失调产生危及生命的器官功能损害疾病,以发热、寒颤、气促、意识改变为特征,甚至出现多器官功能衰竭(Multiple organ dysfunction syndrome,MODS)等严重并发症。该病的发病率和死亡率连年居高,存在医疗资源耗... 脓毒症是机体对感染的反应失调产生危及生命的器官功能损害疾病,以发热、寒颤、气促、意识改变为特征,甚至出现多器官功能衰竭(Multiple organ dysfunction syndrome,MODS)等严重并发症。该病的发病率和死亡率连年居高,存在医疗资源耗费大、预后不佳等问题,严重影响患者的生存质量和经济负担。因此,探索高效、安全、廉价的新型治疗方法十分重要。本病发病机制复杂,其中炎症反应失衡是脓毒症的主要发病机制。丝裂原活化蛋白激酶(Mitogen-activated protein kinases,MAPK)信号通路是受环境因素或炎症因子等激活的信号通路,介导增殖、分化、炎症反应和凋亡等功能,在脓毒症发生发展中扮演关键角色。目前,抗生素、液体复苏、机械通气是临床上治疗脓毒症的主要方法,虽然能遏制部分病情的进展,但部分治疗效果欠佳。大量文献证实,中医药干预脓毒症具有显著优势,其通过多途径、多靶点调控MAPK信号通路,抑制炎症反应、加强免疫防御而有效治疗脓毒症,是脓毒症目前的研究热点。然而,目前仍缺乏对中医药调控MAPK信号通路治疗脓毒症的系统综述。故本文通过检索近年来国内外数据库脓毒症相关文献,系统性总结MAPK信号通路与脓毒症的关系及中医药在其中的作用,为脓毒症的治疗及开发新药提供新的理论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脓毒症 MAPK信号通路 中医药 炎症因子 研究进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医药治疗肌少症的方法及其作用机制研究最新进展 被引量:3
5
作者 魏巍 戚晓楠 +3 位作者 谢鹏 于智同 王德羽 王世轩 《世界中医药》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0期3191-3198,3202,共9页
肌肉减少症是一种老年疾病,其特征是骨骼肌质量逐渐丧失和肌肉功能丧失。目前我国的老龄化人口不断增加,肌少症相关的问题不断显现,肌肉减少症已成为临床研究的焦点。系统全面地探讨了中医药治疗肌肉减少症的方法及疗效,包括中药口服、... 肌肉减少症是一种老年疾病,其特征是骨骼肌质量逐渐丧失和肌肉功能丧失。目前我国的老龄化人口不断增加,肌少症相关的问题不断显现,肌肉减少症已成为临床研究的焦点。系统全面地探讨了中医药治疗肌肉减少症的方法及疗效,包括中药口服、针刺治疗、推拿疗法、中医功法锻炼等几方面,总结了各种疗法的优缺点及机制。认为中医对肌少症有着较为完整的理论认知及治疗方式,在治疗肌少症方面有独特优势。中药口服(单味中药或复方)是临床最常见、最便利的治疗方式,以补肾健脾为切入点,达到补肾阳,益脾气、滋养肌肉的作用,现代医学机制主要从调节肌生长抑素、抗衰老、控制炎症水平方面改善肌肉质量;针刺治疗肌少症的主要作用机制是提高神经肌肉传导速度,降低肌细胞凋亡,上调肌生长因子;推拿及功法直接作用于肌肉,有效提升骨骼肌质量、肌力水平及整体活动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肌肉减少症 中医药 痿证 作用机制 研究进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从筋骨理论探讨腰椎间盘退变动物模型的构建及其在中医药研究中的应用 被引量:6
6
作者 路翀 姚明鹤 +2 位作者 崔海舰 王禹 姚啸生 《中华中医药学刊》 CAS 北大核心 2021年第7期131-134,共4页
目的综述基于筋骨理论腰椎间盘退变动物模型的构建及其在中药研究中的应用。方法在CNKI和PubMed数据库查阅近年来国内外相关文献,分析中医骨伤科学筋骨相关理论对于腰椎间盘退行性疾病的认识,并对基于该理论的腰椎间盘退变动物模型的构... 目的综述基于筋骨理论腰椎间盘退变动物模型的构建及其在中药研究中的应用。方法在CNKI和PubMed数据库查阅近年来国内外相关文献,分析中医骨伤科学筋骨相关理论对于腰椎间盘退行性疾病的认识,并对基于该理论的腰椎间盘退变动物模型的构建方法进行分类分析。结果腰椎间盘退变的发病机制其表是筋骨的失衡,其里则是气虚血瘀、肝肾亏虚。动物模型大体可分为损伤模型、双后肢直立模型、动静力失稳模型,可以模拟出不同病因导致人类椎间盘的退变。损伤模型中的纤维环穿刺模型、双后肢直立模型和动静力失稳型在中药研究中应用较多。结论目前的腰椎间盘退变动物模型基本可以满足中医药研究使用,有助于阐释中医药的作用机理,但复制更贴合人类腰椎间盘退变的动物模型仍是未来研究的主要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筋骨理论 腰椎间盘退变 动物模型 中医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医药调控干细胞移植治疗肝硬化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2
7
作者 吕艳杭 吴姗姗 +2 位作者 王振常 温智稀 叶学劲 《世界科学技术-中医药现代化》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6期1856-1861,共6页
肝硬化是严重危害人民健康的重大疾病,其高发病率、高复发率及高致死率的特点,是目前医学界治疗肝硬化的难题。原位肝移植虽然是终末期肝病较理想的治疗方法,但肝脏供体的缺乏、术后高免疫排斥反应及高医疗费用等因素限制了其在临床上... 肝硬化是严重危害人民健康的重大疾病,其高发病率、高复发率及高致死率的特点,是目前医学界治疗肝硬化的难题。原位肝移植虽然是终末期肝病较理想的治疗方法,但肝脏供体的缺乏、术后高免疫排斥反应及高医疗费用等因素限制了其在临床上的广泛应用。干细胞是一类具有高度分化潜能及自我更新能力极强的细胞,干细胞的移植是目前生命科学及细胞生物学领域的研究热点之一,给肝硬化患者带来了希望,打破了肝硬化后肝细胞不可再生的传统理念。最新研究表明中医药可诱导干细胞迁移、增殖,本文通过论述干细胞移植治疗肝硬化已有的研究成果及中药复方或中药单体协同干细胞移植治疗肝硬化存在的机制,为中医药干预干细胞移植治疗肝硬化提供理论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医药 干细胞移植 肝硬化 综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医药调控活性氧(ROS)抗肝纤维化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12
8
作者 吕艳杭 吴姗姗 +2 位作者 王振常 温智稀 叶学劲 《中华中医药学刊》 CAS 北大核心 2021年第6期117-121,共5页
活性氧(reactive oxygen species, ROS)是一类需氧细胞代谢过程中产生的氧衍生分子,主要以羟自由基(OH)、超氧阴离子(O_(2))、过氧化氢(H_(2)O_(2))及次氯酸(HCLO)等形式存在。ROS可导致生物膜、DNA及蛋白质等大分子损伤、诱导脂质过氧... 活性氧(reactive oxygen species, ROS)是一类需氧细胞代谢过程中产生的氧衍生分子,主要以羟自由基(OH)、超氧阴离子(O_(2))、过氧化氢(H_(2)O_(2))及次氯酸(HCLO)等形式存在。ROS可导致生物膜、DNA及蛋白质等大分子损伤、诱导脂质过氧化物堆积,以破坏细胞的结构和功能。肝纤维化是由各种损肝因素所致的肝脏内结缔组织异常增生的病理过程,肝星状细胞(HSC)激活后转化为肌成纤维化细胞进而分泌大量的细胞外基质是肝纤维化最主要的病理特征,如若处理不当,会进一步发展为肝硬化甚至肝癌,严重危害人民健康。ROS在肝纤维化的发生发展过程中发挥至关重要的作用,ROS主要通过影响多种信号途径参与多种致使肝纤维化的信号转导和基因表达,以调节HSC细胞的增殖、分化、炎症、自噬及凋亡等生理功能。另外,近些年来的研究表明中医药在肝纤维化防治中的地位日益受到关注,研究证实了中药在肝纤维化的治疗方面具有广泛的前景,因而也成为诸多研究者关注的热点[1]。从中医药调节ROS在抗肝纤维化等方面的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活性氧(ROS) 肝纤维化 中医药 综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医药通过Nrf2/ARE发挥抗肝纤维化作用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3
9
作者 吕艳杭 吴姗姗 +2 位作者 王振常 叶学劲 温智稀 《中华中医药学刊》 CAS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期142-145,共4页
中医药在肝纤维化防治中的地位日益受到关注,越来越多的研究证实了中药在肝纤维化的治疗方面具有广泛的前景,因而也成为诸多研究者关注的热点。Nrf2/ARE是体内一条极为重要的抗氧化应激反应的信号通路,核因子E2相关因子(Nrf2)是亮氨酸... 中医药在肝纤维化防治中的地位日益受到关注,越来越多的研究证实了中药在肝纤维化的治疗方面具有广泛的前景,因而也成为诸多研究者关注的热点。Nrf2/ARE是体内一条极为重要的抗氧化应激反应的信号通路,核因子E2相关因子(Nrf2)是亮氨酸拉链家族中调整细胞或机体氧化应激反应中的重要转录因子,是细胞或组织抗氧化还原反应的中枢调节者,Nrf2通过识别并结合抗氧化反应构件(antioxidant response element,ARE),从而启动下游抗氧化保护基因和II相解毒酶基因的转录,在肝纤维化的防御与保护中发挥重要作用。机体或细胞内活性氧(ROS)引发的氧化应激是多种肝病的共同病理生理基础,抗氧化应激是防治各种慢性肝病的重要方法,因此Nrf2/ARE通路也成为中医药防治肝纤维化的重要靶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Nrf2/ARE 肝纤维化 中医药 综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构建中医硕士研究生培养的新模式 被引量:7
10
作者 王洪峰 王中男 阚俊明 《学位与研究生教育》 CSSCI 北大核心 2008年第7期40-44,共5页
分析了现有中医硕士研究生培养的成绩与不足,提出了一种既不同于科学学位研究生培养,也不同于临床医学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的中医硕士研究生培养模式,通过开办中医特色师承班的方式为中医高层次人才培养探索一条新路。
关键词 中医硕士 研究生教育 培养模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不同中医体质与血清Lp-PLA2、sd-LDL-C、Hcy及冠脉病变程度的相关性研究 被引量:8
11
作者 张云丽 宋囡 +2 位作者 严峰 朱敬轩 陈文娜 《辽宁中医杂志》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71-75,共5页
目的 探讨血清脂蛋白相关磷脂酶A2(serum lipoprotein-associated phospholipase A2,Lp-PLA2)、小而密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small dense low density lipoprotein, sd-LDL-C)、同型半胱氨酸(homocysteine, Hcy)及冠脉病变程度与急性心肌... 目的 探讨血清脂蛋白相关磷脂酶A2(serum lipoprotein-associated phospholipase A2,Lp-PLA2)、小而密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small dense low density lipoprotein, sd-LDL-C)、同型半胱氨酸(homocysteine, Hcy)及冠脉病变程度与急性心肌梗死(acute myocardial infarction, AMI)患者不同中医体质之间的关系。方法 以2022年5月—2022年7月在辽宁省人民医院就诊的172例AMI患者为病例组,同期168例健康体检者为对照组,通过调查问卷的方式将病例组按照中医体质进行分组,比较不同分组患者的一般特征信息及Lp-PLA2、sd-LDL-C、Hcy、Cys-C、LP(a)、血脂项目水平及病变支数、Gensini评分。结果 (1)病例组首要中医体质分布情况:气虚质>血瘀质>痰湿质>平和质>阳虚质>阴虚质>气郁质。(2)病例组与研究组一般特征比较:年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病例组的男性比率、BMI、有吸烟史、饮酒史、糖尿病史、高血压病史及家族史的人员比率较高(P<0.05)。(3)病例组与对照组的血清检测结果比较:病例组的Lp-PLA2、Hcy、Hs-CRP、Cys-C、LP(a)结果高于对照组,HDL-C结果低于对照组(P<0.05)。Lp-PLA2、Hcy、TC及LDL-C水平:血瘀质>痰湿质>气虚质及平和质;sd-LDL-C及TG水平:痰湿质>血瘀质>气虚质及平和质;Hs-CRP及Cys-C水平:血瘀质>气虚质>痰湿质及平和质;HDL-C水平:痰湿质<血瘀质。(4)病例组不同中医体质与冠脉病变程度的相关性:平和质轻于其他中医体质。结论 Lp-PLA2、sd-LDL-C及Hcy等检测结果水平及冠状动脉血管病变程度在不同中医体质的AMI患者血清中存在差异性,检测Lp-PLA2、sd-LDL-C及Hcy水平有利于临床医生进行中医辨证治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心肌梗死 中医体质 LP-PLA2 sd-LDL-C HCY 冠脉病变程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脾为之卫”探讨中医药调节免疫系统对肿瘤的影响 被引量:38
12
作者 翟亚荣 吴瑶 +4 位作者 裘雪莹 郑昊龙 隋国媛 宋囡 贾连群 《世界中医药》 CAS 2022年第8期1105-1109,共5页
目前,全球罹患恶性肿瘤的人数呈现不断增多的趋势,发展中国家的数量更是与日俱增。免疫系统是人体最大的防御屏障,在肿瘤的发生发展中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同时也会对肿瘤微环境产生相应的影响。中医学认为“脾为之卫”,即脾能通过卫气... 目前,全球罹患恶性肿瘤的人数呈现不断增多的趋势,发展中国家的数量更是与日俱增。免疫系统是人体最大的防御屏障,在肿瘤的发生发展中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同时也会对肿瘤微环境产生相应的影响。中医学认为“脾为之卫”,即脾能通过卫气达到行使防御的功能。“脾为之卫”与免疫系统相关性的建立离不开的最重要物质是卫气,卫气的分布与免疫细胞活动范围、运动轨迹、免疫应答,以及免疫学组成、功能和指标均密切相关。放化疗作为治疗肿瘤的重要措施,在攻击肿瘤细胞的同时,也对患者的免疫功能产生损伤。中医药是辅助肿瘤放化疗的重要手段之一,发挥着重要的减毒增效作用。因此,基于“脾为之卫”阐释中医药调节免疫系统对肿瘤的影响及机制,可为临床恶性肿瘤的中医药防治奠定理论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卫气 肿瘤 免疫系统 免疫细胞 脾为之卫 中医药 中医理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CiteSpace的中医药治疗肝癌知识图谱分析 被引量:3
13
作者 赵越 王文萍 +1 位作者 王华伟 曹莹 《辽宁中医杂志》 CAS 2023年第5期12-16,I0002,共6页
目的探索了解中医药治疗肝癌的发展趋势及近年来的研究热点,为后续该领域的发展提供参考。方法检索CNKI中已发表的中医药治疗肝癌的文献(检索日期1992年1月1日-2021年12月28日)。该研究运用科学计量学工具CiteSpace 5.8.R2绘制中医药治... 目的探索了解中医药治疗肝癌的发展趋势及近年来的研究热点,为后续该领域的发展提供参考。方法检索CNKI中已发表的中医药治疗肝癌的文献(检索日期1992年1月1日-2021年12月28日)。该研究运用科学计量学工具CiteSpace 5.8.R2绘制中医药治疗肝癌的知识图谱,并对该领域核心作者群体、研究机构绘制合作网络,对文献关键词进行共现分析、绘制聚类图谱、时间线图谱。对所得数据进行合理推断分析。结果经检索筛选后纳入1040篇高质量文献,作者合作图谱绘制出多位作者及其合作团队;研究机构分析发现多个以兰州、成都、北京等老牌大学及附属医院为核心的单位及合作机构;关键词共现聚类网络由634个节点、770条线组成,研究热点是用药规律、微创治疗、综述等10个聚类。研究前沿及热点主要为运用数据挖掘的方式探寻名老中医用药规律、重新制定国内专家共识及中药在临床治疗中的疗效观察。结论从各种可视化图谱分析可知,国内该领域作者逐渐形成相对稳定的团队结构,研究机构很多新起之秀成果不可忽视,但各作者团队及区域间缺乏合作,相对独立。中医药治疗肝癌的研究趋势在于探索名老中医经验,完善方药作用机制及临床观察数据,形成系统的国内专家共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可视化 中医药 肝癌 CITESPACE 知识图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古今医案云平台探析中医药治疗过敏性鼻炎的组方用药规律 被引量:20
14
作者 舒福 袁一林 +2 位作者 邱凯玲 田雨 石磊 《世界科学技术-中医药现代化》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2期822-829,共8页
目的基于古今医案云平台(V2.3.8),分析与提炼2000-2021年CNKI期刊文献中运用中医药治疗过敏性鼻炎(AR)的组方用药规律。方法收集CNKI数据库从2000年1月1日至2021年4月6日发表的使用中医药诊治AR的临床研究数据,筛选并将纳入医案的数据... 目的基于古今医案云平台(V2.3.8),分析与提炼2000-2021年CNKI期刊文献中运用中医药治疗过敏性鼻炎(AR)的组方用药规律。方法收集CNKI数据库从2000年1月1日至2021年4月6日发表的使用中医药诊治AR的临床研究数据,筛选并将纳入医案的数据进行标准化处理,而后生成标准化组方用药数据库,最后运用本系统软件中的数据分析模块,对中药进行频次统计、关联规则分析、聚类分析及复杂网络分析等数据处理。结果共纳入文献161篇,共获取161个中药组方,涉及187味中药,累计频次共1763次。证型统计结果表明出现频次最高的证型为肺寒饮犯证;中药组方药物特征分析表明:使用频次最高的中药为防风,平均用药剂量最大的中药为黄芪;中药性味以辛甘、温平为主;中药归经以入肺脾两经药物居多。根据中药功效类别分析显示:发散风寒药使用最多,其次为补气药;关联规则中药配伍分析显示:支持度最高的中药药对为黄芪-防风;聚类分析及复杂网络分析表明治疗AR的核心中药为小青龙汤合苍耳子散及玉屏风散加减。结论本研究较为综合地分析了中医药治疗AR的组方用药规律,发现散寒邪、通鼻窍、补脾肺为诊治该疾的主要指导思想,脏窍并治与合方治病是当代医者遣方用药的主要特点,这一研究发现可为AR的临床诊疗与新药开发提供相应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古今医案云平台 中医药 过敏性鼻炎 组方用药规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文献分析的湿证诊断标准比较研究及湿证疗效评价量表条目池构建
15
作者 郭星池 张会永 +4 位作者 于莉 朱昱林 刘竞男 邵天赐 陈智慧 《世界科学技术-中医药现代化》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700-709,共10页
目的对于临床研究中湿证的诊断标准进行分析比较并构建湿证条目池,为湿证相关量表的研制提供理论支持,进而为临床研究提供参考。方法通过检索1960-2023年被中国知网、维普及万方数据库收录的文献,查找并筛选出湿证临床研究文献,对湿证... 目的对于临床研究中湿证的诊断标准进行分析比较并构建湿证条目池,为湿证相关量表的研制提供理论支持,进而为临床研究提供参考。方法通过检索1960-2023年被中国知网、维普及万方数据库收录的文献,查找并筛选出湿证临床研究文献,对湿证诊断标准进行归纳分析。结果从上述数据库中检索出文献7651篇,最终纳入52篇,结合教材筛选得出诊断标准9种,分别为《中医临床诊疗术语证候部分》(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GB/T16751.2—1997)、《证素辨证学》、《中医证候规范》、《中医证候鉴别诊断学》、《中医诊断学》(第五版、第六版、新世纪第二版、人卫版、全国高等中医药院校规划教材第十版)。诊断方式可以分为叙述法、主次症(或见症)分级诊断法、赋分法3种。症状组成共有36个,可分为蕴积肌腠组、痹阻经络骨节组、内蕴脏腑组和湿邪蒙窍组4组,《中医临床诊疗术语证候部分》(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GB/T16751.2—1997)被引用次数最多为22次,覆盖病种16个。结论《中医临床诊疗术语证候部分》在临床研究中应用最广泛,2021年新版国标更适用于目前湿证诊断与临床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湿证 量表 疗效评价 条目构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药活性成分通过调控MAPKs信号通路干预急性胰腺炎的研究进展
16
作者 徐明瑶 黎丽群 +5 位作者 黄静 沈智文 张晓宁 刘鑫 刘柱 谢胜 《中成药》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1241-1246,共6页
急性胰腺炎是一种由胰腺消化酶过度激活引起的急性炎症性疾病,其发病率呈上升趋势,死亡率随年龄增长而增加,本病发生机制复杂,涉及生物学信号通路、炎症反应、氧化应激等因素。丝裂原活化蛋白激酶(MAPKs)是一组丝氨酸/苏氨酸蛋白激酶信... 急性胰腺炎是一种由胰腺消化酶过度激活引起的急性炎症性疾病,其发病率呈上升趋势,死亡率随年龄增长而增加,本病发生机制复杂,涉及生物学信号通路、炎症反应、氧化应激等因素。丝裂原活化蛋白激酶(MAPKs)是一组丝氨酸/苏氨酸蛋白激酶信号通路,影响着细胞分化、增殖、炎症、应激和存活,是预防急性胰腺炎的关键级联信号通路。近年来,中药被广泛运用于急性胰腺炎的治疗中,其活性成分通过调控MAPKs信号通路来破坏炎症级联反应进展,保护胰腺及胰腺外组织,从而遏制急性胰腺炎进程,但目前缺乏全面系统的综述。因此,本文系统总结MAPKs信号通路在急性胰腺炎中的作用,并对近年来中药活性成分通过该信号通路防治本病的研究现状进行梳理,以期为相关临床治疗及药物开发提供参考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药 活性成分 急性胰腺炎 丝裂原活化蛋白激酶(MAPKs)信号通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增强T2 FLAIR对增强T1WI鉴别原发性中枢神经系统淋巴瘤与胶质母细胞瘤的增量价值研究
17
作者 梁泓中 周庆陆 +4 位作者 陈夏宜 郭睿 张学梅 肖运平 覃滢 《中国医学计算机成像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4-19,共6页
目的:探讨增强T2 FLAIR对增强T1WI鉴别原发性中枢神经系统淋巴瘤(PCNSL)和胶质母细胞瘤(GBM)的增量价值。方法:分析经临床和手术病理证实的22例PCNSL及48例GBM患者术前增强T1WI、增强T2 FLAIR图像。比较PCNSL组和GBM组在增强T1WI、增强T... 目的:探讨增强T2 FLAIR对增强T1WI鉴别原发性中枢神经系统淋巴瘤(PCNSL)和胶质母细胞瘤(GBM)的增量价值。方法:分析经临床和手术病理证实的22例PCNSL及48例GBM患者术前增强T1WI、增强T2 FLAIR图像。比较PCNSL组和GBM组在增强T1WI、增强T2 FLAIR上强化特征的差异。应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下面积(AUC)和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单独使用和联合使用增强T1WI、增强T2FLAIR强化特征鉴别PCNSL和GBM的诊断效能。结果:2组在增强T1WI的强化比例和强化均匀度上均有统计学差异(P<0.05),在增强T2 FLAIR的边缘强化和中心强化上也均有统计学差异(P<0.05)。联合使用增强T1WI强化特征和增强T2 FLAIR强化特征的ROC曲线下面积(AUC)值显著高于单独使用增强T1WI强化特征、增强T2 FLAIR强化特征的AUC值(P<0.05)。结论:增强T2 FLAIR对增强T1WI鉴别PCNSL和GBM有一定增量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原发性中枢神经系统淋巴瘤 胶质母细胞瘤 磁共振成像 对比剂 液体衰减反转恢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药干预胃食管反流病相关信号通路研究进展
18
作者 徐明瑶 黎丽群 +4 位作者 黄静 沈智文 张晓宁 刘鑫 谢胜 《中成药》 北大核心 2025年第9期2985-2993,共9页
胃食管反流病是指胃内容物反流到食管引起的症状和/或并发症的一种疾病,具有难治性、易复发等特点。中医药在我国被广泛用于治疗胃食管反流病,其多靶点、多通路、多机制的特点可以有效解决胃食管反流病的复杂发病机制。随着对胃食管反... 胃食管反流病是指胃内容物反流到食管引起的症状和/或并发症的一种疾病,具有难治性、易复发等特点。中医药在我国被广泛用于治疗胃食管反流病,其多靶点、多通路、多机制的特点可以有效解决胃食管反流病的复杂发病机制。随着对胃食管反流病的深入研究发现,信号通路网络可以通过调控炎症反应、食管动力障碍等胃食管反流病核心病理机制来加速胃食管反流病的进程。因此,本文以胃食管反流病的发病机制为基础,从信号通路方面揭示中药抗胃食管反流病的分子机制具有一定的潜力。结果表明,中药通过调节MAPK、PI3K/Akt、NF-κB、NLRP3、AMPK、TRPV1、Nrf2、SCF/c-kit、5-HT等信号通路,从抑制炎症反应、减轻氧化应激反应、调节自噬、抑制细胞焦亡、恢复食管动力、降低食管高敏性等方面展现其抗胃食管反流病效果。然而,目前尚未有系统阐述。基于此,本文系统总结中药治疗胃食管反流病的信号通路,以期为进一步的研究和胃食管反流病的治疗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药 胃食管反流病 信号通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药单体调控腺苷酸活化蛋白激酶信号通路防治脓毒症的研究进展
19
作者 刘柱 王佳巍 +3 位作者 彭金婵 徐明瑶 黎丽群 谢胜 《世界中医药》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327-335,共9页
脓毒症是一种由感染引起的全身炎症反应综合征,AMP活化的蛋白激酶(AMPK)信号通路通过调节炎症反应、改善线粒体功能、调节细胞自噬、抑制细胞凋亡、调节代谢等参与脓毒症的发生发展。中医药治疗脓毒症有独特优势,其中通过多途径、多效... 脓毒症是一种由感染引起的全身炎症反应综合征,AMP活化的蛋白激酶(AMPK)信号通路通过调节炎症反应、改善线粒体功能、调节细胞自噬、抑制细胞凋亡、调节代谢等参与脓毒症的发生发展。中医药治疗脓毒症有独特优势,其中通过多途径、多效应、多靶点调控AMPK信号通路是其重要的作用机制之一。通过AMPK信号通路防治脓毒症的中药单体包括黄酮类(山柰酚、槲皮素、木犀草素、异槲皮苷、葛根素、柚皮素、高丽槐素)、酚类(姜黄素、原花青素、红景天苷、锦葵素、双去甲氧基姜黄素)、多糖类(黄芪多糖)、萜类(白桦脂酸、橙花叔醇、青蒿素、青蒿琥酯)、内酯类(白术内酯Ⅲ)、生物碱类(石蒜碱)、苷类(人参皂苷Rg3、栀子苷)、木脂素类(芝麻素、罗汉松脂素)等,这些中药单体能够通过激活或抑制AMPK信号通路,进而影响炎症反应、细胞凋亡和抗氧化应激,从而防治脓毒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药单体 AMP活化的蛋白激酶信号通路 脓毒症 黄酮类化合物 酚类化合物 多糖类化合物 药理活性 器官保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药干预溃疡性结肠炎Th1/Th2平衡的研究进展
20
作者 尹嘉琪 黎丽群 谢胜 《中成药》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1228-1234,共7页
溃疡性结肠炎(UC)是结肠黏膜的慢性炎症性疾病,其炎症病理损伤是由肠道中失调的免疫反应引起的。Th1/Th2的失衡与UC患者的免疫炎症活性高度相关,其中以Th1的优势表达较为多见,而慢性期则可能表现为Th2的优势表达。近年来大量研究发现,... 溃疡性结肠炎(UC)是结肠黏膜的慢性炎症性疾病,其炎症病理损伤是由肠道中失调的免疫反应引起的。Th1/Th2的失衡与UC患者的免疫炎症活性高度相关,其中以Th1的优势表达较为多见,而慢性期则可能表现为Th2的优势表达。近年来大量研究发现,中药可通过抗炎和免疫调节促进UC中Th1/Th2免疫平衡的恢复,从而改善免疫功能,修复肠黏膜炎性损伤。中药通过调节Th1/Th2平衡干预UC的作用靶点,包括Th1、Th2细胞及其细胞因子、信号传导和转录激活因子、转录因子,可逆转Th1/Th2平衡向Th1或Th2的过表达,体现了其多靶点、多环节的独特优势。然而,目前缺乏对中药调节Th1/Th2平衡干预UC全面系统的综述,故本文将归纳总结其作用规律,以期为相关防治提供参考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药 溃疡性结肠炎(UC) TH1/TH2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9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