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78篇文章
< 1 2 1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慢性阻塞性肺病中医五脏关系及其病变规律的研究 被引量:16
1
作者 唐仕欢 淮晓永 +4 位作者 吕冬梅 王丽华 杨洪军 黄璐琦 王永炎 《复杂系统与复杂性科学》 EI CSCD 2005年第3期38-42,共5页
目的:用数据挖掘的方法分析慢性阻塞性肺病病变过程中中医五脏的传变规律及其相互影响关系。方法:建立慢性阻塞性肺病病例数据库,将数据库中的数据预处理转换,并导出到W eka的格式(.arff),然后利用W eka进行相关的数据挖掘分析。结果:... 目的:用数据挖掘的方法分析慢性阻塞性肺病病变过程中中医五脏的传变规律及其相互影响关系。方法:建立慢性阻塞性肺病病例数据库,将数据库中的数据预处理转换,并导出到W eka的格式(.arff),然后利用W eka进行相关的数据挖掘分析。结果:在慢性阻塞性肺病的病变过程中,初起病位在肺,逐步转变为肺脾肾、肺脾心同病,后期肺脾心肝肾五脏俱损,且中焦脾土是其传变的关键。结论:应用数据挖掘的方法分析疾病病变过程中五脏的传变关系及其相互影响关系具有一定的应用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数据挖掘 慢性阻塞性肺病 五脏 传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药汤剂的研究——不同粒度和制法对主成分煎(浸)出量的影响 被引量:11
2
作者 蒙光容 詹贵成 +3 位作者 张淑远 谷钰 阎连山 陈浩 《中成药》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89年第6期2-4,共3页
本文以中药主要活性成分煎出量为指标,比较不同粒度和制备方法制备黄芩(复方)、防己、茯苓、厚朴汤剂的煎出量。结果说明:1.粗末煎制汤剂,黄芩(复方),防己的主成分煎出量均有提高;茯苓与饮片汤剂相近;厚朴则大为减少。2.粗末采用暖瓶浸... 本文以中药主要活性成分煎出量为指标,比较不同粒度和制备方法制备黄芩(复方)、防己、茯苓、厚朴汤剂的煎出量。结果说明:1.粗末煎制汤剂,黄芩(复方),防己的主成分煎出量均有提高;茯苓与饮片汤剂相近;厚朴则大为减少。2.粗末采用暖瓶浸泡法,黄芩(复方)与直火煎相近,防己则有提高;茯苓略有减少,但经统计处理无差异;厚朴的浸出率很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药 汤剂 粒度 制法 主成分煎出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祛风湿中药镇痛抗炎的药性研究 被引量:18
3
作者 张小丽 张明发 +6 位作者 杨智锋 范引科 惠爱武 郑洁 姚敏 谢人明 王德华 《中华中医药学刊》 CAS 2008年第11期2386-2396,共11页
目的:研究祛风湿中药的药性理论。方法:采用药理学研究手段研究20味祛风湿中药的镇痛抗炎的药性理论。结果:4类祛风湿中药都有镇痛作用,相比较,其中舒筋活络药和祛风湿强筋骨药镇痛作用较强。祛风湿止痹痛药和辛温(热)合归脾胃经药(温... 目的:研究祛风湿中药的药性理论。方法:采用药理学研究手段研究20味祛风湿中药的镇痛抗炎的药性理论。结果:4类祛风湿中药都有镇痛作用,相比较,其中舒筋活络药和祛风湿强筋骨药镇痛作用较强。祛风湿止痹痛药和辛温(热)合归脾胃经药(温经强肢肌药)镇痛作用相对较弱,然而在抗急性渗出性炎症方面,这两类药作用更强,祛风湿强筋骨药相对最弱。20味药中只有续断1味抗急性渗出性炎症作用强度等级之和为3个+,没有达标,即其抗急性渗出性炎症的作用价值不大。5味祛风湿止痹痛药和5味祛风湿强筋骨药抗佐剂性关节炎的作用强度全部达标,都在++以上,而在5味温经强肢肌药中却有半夏、砂仁、厚朴3味未能达标。在抗滤纸肉芽肿中,5味祛风湿强筋骨药的作用强度全部为+++,温经强肢肌药也有较强的抗肉芽肿作用。结论:镇痛抗急性渗出性炎症是这4类祛风湿中药的共同药效谱。抗佐剂性关节炎可能是祛风湿止痹痛药和祛风湿强筋骨药的共同药效之一。抗肉芽肿可能是祛风湿止痹痛药、祛风湿强筋骨药和温经强肢肌药的共同药效之一。所以辛温(热)合归脾胃经药也是可以作为温经强肢肌药融入到祛风湿类药物中,此类药的祛风湿共同药效谱包括镇痛、抗急性渗出性炎症和抗肉芽肿。舒筋活络药的祛风湿共同药效谱包括镇痛、抗急性渗出性炎症和抗佐剂性关节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祛风湿中药 镇痛抗炎 药性研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药复方汤剂煎煮质量评价数学模型研究 被引量:15
4
作者 陈树和 闫斌 +8 位作者 陈洪燕 陈闻捷 孙婉瑾 周从辉 朱田密 黄正德 陈蕾 李学林 刘瑞新 《医药导报》 CAS 北大核心 2020年第7期943-948,共6页
目的测定197种单味中药饮片煎煮吸水率、相对密度、出膏率等参数,建立中药复方汤剂煎煮相对密度预测区间的数学模型。方法以197种单味中药饮片煎煮的参数建立复方中药汤剂煎煮相对密度95%预测区间的数学模型,以麻杏石甘汤为例,建立具体... 目的测定197种单味中药饮片煎煮吸水率、相对密度、出膏率等参数,建立中药复方汤剂煎煮相对密度预测区间的数学模型。方法以197种单味中药饮片煎煮的参数建立复方中药汤剂煎煮相对密度95%预测区间的数学模型,以麻杏石甘汤为例,建立具体中药复方汤剂煎煮相对密度95%预测区间的数学模型,并以麻杏石甘汤进行煎煮实验验证这两种数学模型。结果以197种单味中药饮片煎煮的参数建立中药复方汤剂煎煮相对密度95%预测区间的数学模型1为Y复方=(0.0004 X复方+0.9964)±0.004883×√198/197+(X-复方-20.7)^2/57330.46;以麻杏石甘汤中4种中药饮片煎煮的参数建立的相对密度95%预测区间的数学模型2为Y麻杏石甘汤=(0.0005 X麻杏石甘汤+0.9938)±0.010113×√5/4+(X-麻杏石甘汤-14.67)^2/424.41,麻杏石甘汤验证实验测定的相对密度均在这两种数学模型预测区间范围内。结论该研究建立的数学模型可用于中药复方汤剂煎煮相对密度预测,可为中药复方汤剂煎煮质量评价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药复方 煎煮 质量评价 相对密度 出膏率 数学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我国中药药理学研究十年进展 被引量:7
5
作者 富杭育 刘干中 《中国药理学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6年第3期201-206,共6页
我国中药药理学研究十年进展富杭育,刘干中富杭育教授刘干中教授中国图书分类号R282.71;R96近十年来,我国中药药理研究取得了重要进展,主要是:1单味中药的药理研究正在向更深更高层次发展对常用单味中药的研究一直是我... 我国中药药理学研究十年进展富杭育,刘干中富杭育教授刘干中教授中国图书分类号R282.71;R96近十年来,我国中药药理研究取得了重要进展,主要是:1单味中药的药理研究正在向更深更高层次发展对常用单味中药的研究一直是我国药理研究的主要内容。1982~1...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药学 药理学 方剂 配伍 药物动力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重视中药多组分整合作用的研究 被引量:27
6
作者 姜廷良 霍海如 《世界科学技术-中医药现代化》 2003年第2期1-4,共4页
中药及其方剂由活性物质群构成,它们按一定要求配伍组合,通过多靶点、多途径经整合发挥作用;其特定的终末效应是其相应活性物质群作用于多个靶点的优势、放大、选择、嵌合、适应等作用的综合、聚类、协调、反馈、平衡,亦即“整合”的结... 中药及其方剂由活性物质群构成,它们按一定要求配伍组合,通过多靶点、多途径经整合发挥作用;其特定的终末效应是其相应活性物质群作用于多个靶点的优势、放大、选择、嵌合、适应等作用的综合、聚类、协调、反馈、平衡,亦即“整合”的结果,其中,适应起着重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药现代化 中药化学 方剂 终末效应 组分整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化痰止咳平喘类中药汤剂相对密度监测的数学模型研究 被引量:7
7
作者 孙婉瑾 王金波 +6 位作者 闫斌 陈洪燕 黄正德 陈树和 李学林 张璐 刘瑞新 《医药导报》 CAS 北大核心 2020年第7期949-953,共5页
目的建立监测化痰止咳平喘类中药汤剂煎煮相对密度的数学模型。方法测定使用频次高的28种具有化痰止咳平喘作用中药煎煮的吸水率、得液量、出膏率、相对密度等数据,以相对密度与出膏率拟合的回归方程为基础,建立监测相对密度的数学模型... 目的建立监测化痰止咳平喘类中药汤剂煎煮相对密度的数学模型。方法测定使用频次高的28种具有化痰止咳平喘作用中药煎煮的吸水率、得液量、出膏率、相对密度等数据,以相对密度与出膏率拟合的回归方程为基础,建立监测相对密度的数学模型,并选取5种代表性的中药混合煎煮验证该数学模型。结果经统计分析得出化痰止咳平喘类中药汤剂相对密度(Y)对出膏率(X,%)的数学模型为:Y=(0.0005 X+0.9924)±0.002148×√29/28+(X-21.3)^2/4399.793,验证实验的结果在数学模型预测区间的范围之内。结论该研究建立的监测化痰止咳平喘类中药汤剂相对密度的数学模型,可为中药复方汤剂煎煮质量评价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化痰止咳平喘类中药 中药汤剂 相对密度 出膏率 数学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应用WQD-I型滴点·软化点测定仪测定中药膏药软化点的研究 被引量:2
8
作者 陈馥馨 杨桦 +1 位作者 欧阳东 王孝 《中成药》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89年第5期8-10,共3页
实验研究认为应用WQD-Ⅰ型滴点·软化点测定仪与环球式沥青软化点测定器测定中药膏药软化点,两者绝对数虽不相同,但有较为接近的平行关系。鉴于应用WQD-1型用量少,操作简便,可自控升温速度,自动显示数据,故可以代替环球式软化点测... 实验研究认为应用WQD-Ⅰ型滴点·软化点测定仪与环球式沥青软化点测定器测定中药膏药软化点,两者绝对数虽不相同,但有较为接近的平行关系。鉴于应用WQD-1型用量少,操作简便,可自控升温速度,自动显示数据,故可以代替环球式软化点测定器测定软化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膏药 软化点 中药 测定仪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药白附子炮制沿革的研究 被引量:3
9
作者 吴连英 王孝涛 《中成药》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89年第2期22-23,共2页
本文对白附子入药炮制沿革作了系统整理。见于文献的制法有10种之多,其目的在于“制毒”。现今沿用的矾制法可为近代新发展的一种制法。此外,对白附子入药品种作了考证,认为元、明以前是采用“关白附”入药,以后出现有“禹白附”入药。... 本文对白附子入药炮制沿革作了系统整理。见于文献的制法有10种之多,其目的在于“制毒”。现今沿用的矾制法可为近代新发展的一种制法。此外,对白附子入药品种作了考证,认为元、明以前是采用“关白附”入药,以后出现有“禹白附”入药。鉴于两者药性、来源科属等不同,认为分列为两种药材入药是较为妥当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附子 炮制 辅料 中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25种动物和矿物类中药饮片水煎液密度与出膏率相关性研究 被引量:7
10
作者 朱田密 陈树和 +6 位作者 闫斌 陈洪燕 郭雷伟 黄长梅 酒凯利 李学林 张璐 《医药导报》 CAS 北大核心 2020年第7期970-974,共5页
目的研究动物、矿物类中药饮片水煎液密度与出膏率的相关性。方法测定15种动物类、10种矿物类共75批单味中药饮片水煎液密度和出膏率,通过K-均值聚类分析,结合实际情况分类,对不同类饮片水煎液密度与出膏率分别作相关回归分析,并对回归... 目的研究动物、矿物类中药饮片水煎液密度与出膏率的相关性。方法测定15种动物类、10种矿物类共75批单味中药饮片水煎液密度和出膏率,通过K-均值聚类分析,结合实际情况分类,对不同类饮片水煎液密度与出膏率分别作相关回归分析,并对回归预测进行实验验证。结果矿物类饮片和贝壳动物类饮片个案聚为一类,其水煎液密度和出膏率均低,二者之间无相关性;非贝壳动物类饮片作为一类,其水煎液密度和出膏率之间具有显著线性相关性,模拟线性方程为Y=0.0005 X+0.9940,r=0.864。经9批非贝壳动物类饮片验证,水煎液密度实测值在方程预测区间范围内。结论贝壳类及矿物类中药饮片不适合用水煎液密度与出膏率关系对其煎煮质量进行评价;非贝壳动物类饮片水煎液密度与出膏率线性关系模型能为其煎煮质量评价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动物类饮片 矿物类饮片 汤剂煎煮 质量评价 K-均值聚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DNA分子标记技术在中药品质与标准化方面的研究概况 被引量:7
11
作者 曹晖 张英 《世界科学技术-中医药现代化》 2003年第1期39-47,共9页
自20世纪80年代PCR技术问世以来,现代生物技术领域进入了一个新时代,DNA分子标记技术的兴起和逐步成熟,使得中药材以形、色、味、质地为依据的传统质量评价方法和以形态组织学、解剖学、化学等客观指标为依托的现代质量评价方法得到了... 自20世纪80年代PCR技术问世以来,现代生物技术领域进入了一个新时代,DNA分子标记技术的兴起和逐步成熟,使得中药材以形、色、味、质地为依据的传统质量评价方法和以形态组织学、解剖学、化学等客观指标为依托的现代质量评价方法得到了有益的补充,解决了上述方法所不能阐述和表达的问题。本文综述了DNA分子标记技术在中药材质量评价方面的最新应用研究,并展望了今后的研究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DNA分子标记 生物技术 质量评价 中药 药物品质 基因指纹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药复方栓剂中枯矾含量测定方法的研究 被引量:1
12
作者 杨桦 陈馥馨 +1 位作者 詹贵成 易红 《中成药》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5年第8期37-38,共2页
采用湿法消化──分光光度法测定了复方栓剂中枯矾的含量,方法简便,灵敏度高,可用于复方制剂的质量控制。
关键词 枯矾 湿法 分光光度法 中药 复方 栓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美国FDA《植物药品产业指南》的技术要求与我国中药新药技术要求的比较研究 被引量:12
13
作者 王智民 任谦 叶祖光 《世界科学技术-中药现代化》 2001年第5期46-49,共4页
本文通过将美国FDA于2000年8月10日发布的《植物药产业指南》与我国中药新药审批技术要求进行对照,指出了在植物药新药审批方面SDA与FDA的异同。并对中药作为药品进入美国市场提出了一些有价值的建议。
关键词 植物药 审批 临床研究申请 新药申清 FDA SDA 美国食品与药品管理局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我国中药研究开发及其产业化的现状与思考 被引量:3
14
作者 王一涛 《世界科学技术-中医药现代化》 1999年第2期16-22,共7页
关键词 中药研究开发 中药产业化 方法与技术 中药新药 药效物质 中药复方 中药材 质量控制 制备工艺 中药制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影响脑循环的中药药理研究概况 被引量:1
15
作者 孙爱续 《辽宁中医杂志》 CAS 北大核心 1990年第12期39-41,共3页
本文从脑血管扩张剂、抗血小板聚集剂及脑保护剂三个方面综述了近10年来主要影响脑循环的中药药理研究,同时探讨某些药物的作用机理。其中有些中药复方、单味药及有效成分具有显著的扩张脑血管、舒张脑血管肌条、抑制血小板粘附、聚集... 本文从脑血管扩张剂、抗血小板聚集剂及脑保护剂三个方面综述了近10年来主要影响脑循环的中药药理研究,同时探讨某些药物的作用机理。其中有些中药复方、单味药及有效成分具有显著的扩张脑血管、舒张脑血管肌条、抑制血小板粘附、聚集、释放反应和实验性血栓形成、护脑及抑制脑代谢、抗氧化及清除自由基作用。这对今后进一步开展脑血管药理方面的研究提供了科学论据,并为临床防治脑血管疾病提供了宝贵的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血管扩张剂 脑血管疾病 中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参仙升脉口服液中挥发性成分及无机元素研究 被引量:1
16
作者 宗时宇 黄壮壮 +3 位作者 张红 李晔 刘峰 刘洋 《世界中医药》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313-317,共5页
目的:利用挥发性物质的定性鉴别和无机元素的定量分析,探究参仙升脉口服液的化学物质基础。方法:采用顶空气相色谱-质谱联用(HS-GC-MS)分析技术,通过质谱信息,搜索美国国家标准与技术研究院(NIST)数据库,并结合相关文献资料,对参仙升脉... 目的:利用挥发性物质的定性鉴别和无机元素的定量分析,探究参仙升脉口服液的化学物质基础。方法:采用顶空气相色谱-质谱联用(HS-GC-MS)分析技术,通过质谱信息,搜索美国国家标准与技术研究院(NIST)数据库,并结合相关文献资料,对参仙升脉口服液中的挥发性化学成分进行快速辨识;并利用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ICP-MS)分析技术对参仙升脉口服液中的21种无机元素进行定量分析。结果:从参仙升脉口服液中共检测到29个挥发性成分,这些成分主要归属于组方药材细辛,相对含量较高的成分有11个,占所鉴定挥发性成分总量的82.64%。无机元素定量分析结果显示,参仙升脉口服液中含有丰富的人体必需常量元素Na、Mg和K,以及较高水平的Fe、Zn、Mn微量元素;重金属及有害元素Cd、Pb、As、Hg、Cu的含量均符合相关限度要求。结论:阐明了参仙升脉口服液中的挥发性化学物质基础和无机元素的种类及含量,为其药效物质基础的研究和质量控制提供了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参仙升脉口服液 顶空气相色谱质谱联用 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 挥发性化学成分 无机元素 物质基础 质量控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果实种子类中药煎煮质量评价的数学模型研究 被引量:9
17
作者 闫斌 陈洪燕 +5 位作者 孙婉瑾 朱田密 黄正德 陈树和 李学林 张璐 《医药导报》 CAS 北大核心 2020年第7期959-964,共6页
目的通过测定果实种子类中药煎煮的出膏率、相对密度等参数,建立果实种子类中药汤剂相对密度预测区间的数学模型。方法测定使用频次高的45种果实种子类单味中药煎煮的吸水率、得液量、出膏率、相对密度等参数,以校正的相对密度对出膏率... 目的通过测定果实种子类中药煎煮的出膏率、相对密度等参数,建立果实种子类中药汤剂相对密度预测区间的数学模型。方法测定使用频次高的45种果实种子类单味中药煎煮的吸水率、得液量、出膏率、相对密度等参数,以校正的相对密度对出膏率的直线回归方程为基础,建立果实种子类中药复方汤剂相对密度预测区间的数学模型,以6种果实种子类复方中药煎煮测定的相对密度验证数学模型。结果45种果实种子类中药煎煮校正的相对密度(Y)对出膏率(X,%)的直线回归方程为:Y=0.0004 X+0.9975,r=0.9770,线性范围为1.9%~73.3%,相对密度对出膏率的线性关系显著,果实种子类中药复方煎剂相对密度95%预测区间的数学模型为:Y预测=(0.0004 X复方+0.9975)±0.00274×√46/45+(X复方-21.5)^2/12153.9,6种果实种子类复方中药煎煮的相对密度在数学模型预测区间范围内。结论该研究建立的数学模型可用于预测果实种子类复方中药煎煮汤剂的相对密度,可为中药汤剂的质量控制研究奠定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果实种子类中药 煎煮 质量评价 相对密度 出膏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药鞣质成分的药理研究概述 被引量:4
18
作者 毛淑杰 《中成药》 CAS 1985年第5期22-24,共3页
本文综述了中药鞣质成分药理及毒性方面的作用。大量文献报道,中药鞣质具有抗感染、止血及收敛作用;对胃肠系统主要具有抑制作用;鞣质对多种细菌、病毒均有不同程度抑制作用。其毒性作用主要表现在对肝脏的损害。
关键词 鞣质 中药 药理作用 研究概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药炮制研究概况与展望 被引量:2
19
作者 王孝涛 《中成药》 CAS 1981年第1期3-7,共5页
本文就三十年来中药炮制整理和研究工作作一概述。中药炮制是中国医药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五十年代初期,许多学者已对历代中药炮制文献作了整理和研究。以后《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又规定了各中药项下炮制、工艺和饮片质量要求。科... 本文就三十年来中药炮制整理和研究工作作一概述。中药炮制是中国医药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五十年代初期,许多学者已对历代中药炮制文献作了整理和研究。以后《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又规定了各中药项下炮制、工艺和饮片质量要求。科研工作着重对炮制“制毒”及“增效”原理进行了探讨。为了使中药饮片质量标准化,在探讨中药炮制原理的同时,对传统炮制老工艺进行改进试制,制定出新制品质量标准。中药炮制机械研制,近几年来也有了很大发展。总之,三十年来中药炮制研究有很大进展,但也存在一定问题,今后这门学科必须深入发掘提高,阐明原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药炮制 传统炮制 饮片质量 炮制方法 中药饮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近年来中药炮制研究概况
20
作者 李禾 《中成药》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89年第6期36-37,共2页
收集了近几年来,国内在炮制原理、工艺方法和质量标准方面所作的中药炮制研究结果,并对之进行了初步概述。
关键词 中药 炮制 文献 实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