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1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于影像组学分析的椎弓根螺钉钉道超声智能评估
1
作者 唐天灵 马烨波 +9 位作者 杨桓 叶长青 孔佑进 杨卓畅 周昌 邵杰 孟炳堃 王卓然 陈建刚 陈自强 《海军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1期1362-1370,共9页
目的基于影像组学分析提出一种针对椎弓根螺钉钉道超声图像的分类方法,以对钉道完整性进行评估。方法利用4例新鲜尸体的胸腰椎标本预建立50个钉道并获取钉道超声图像,选取2000张图像(钉道完整与破损的样本各1000个),采用五折交叉验证的... 目的基于影像组学分析提出一种针对椎弓根螺钉钉道超声图像的分类方法,以对钉道完整性进行评估。方法利用4例新鲜尸体的胸腰椎标本预建立50个钉道并获取钉道超声图像,选取2000张图像(钉道完整与破损的样本各1000个),采用五折交叉验证的方法将数据集按照4∶1的比例进行随机划分,形成训练集和测试集(分别包含1600个和400个样本)。首先利用大津阈值法找到感兴趣区的最佳半径,然后用pyradiomics提取组学特征,再采用主成分分析算法和最小绝对收缩和选择算子算法分别进行降维和特征筛选,最后分别使用支持向量机(SVM)、logistic回归、随机森林3种机器学习模型和视觉几何组网络(VGG)、残差网络(ResNet)、转换器模型(Transformer)3种深度学习模型对超声图像进行分类。采用准确度对各模型的分类性能进行评估。结果在感兴趣区半径为230像素时,SVM模型的分类准确度最高,为96.25%;而VGG模型的准确度只有51.29%,logistic回归、随机森林、ResNet、Transformer模型的准确度分别为85.50%、80.75%、80.17%、75.18%。结论在对椎弓根螺钉钉道超声图像的分类方面,机器学习模型整体上相较于深度学习模型表现更好,其中SVM模型的分类性能最佳,可用于辅助医师诊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椎弓根螺钉置入 超声检查 影像组学 支持向量机 机器学习 人工智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1990-2021年全球50岁以下慢性阻塞性肺病的疾病负担演变和风险因素及趋势预测
2
作者 王益德 段宏霞 +6 位作者 王颖祺 包弋蝶 姜林鸿 韩晓雨 李培君 吴卫兵 刘晓丹 《陆军军医大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2期1388-1400,共13页
目的基于全球疾病负担(Global Burden of Disease,GBD)数据,系统评估1990-2021年全球50岁以下慢性阻塞性肺病(chronic obstructive pulmonary disease,COPD)的时空分布、风险因素及趋势预测,以期为防控策略的制定提供支持。方法分析1990... 目的基于全球疾病负担(Global Burden of Disease,GBD)数据,系统评估1990-2021年全球50岁以下慢性阻塞性肺病(chronic obstructive pulmonary disease,COPD)的时空分布、风险因素及趋势预测,以期为防控策略的制定提供支持。方法分析1990-2021年的GBD数据,评估204个国家和地区50岁以下COPD的发病率、病死率、伤残调整生命年(disability-adjusted life years,DALYs)和估计年度百分比变化(expected annual percentage change,EAPC),按照年龄、性别、地区、国家和社会人口学指数(socio-demographic index,SDI)进行分层,并对2035年的趋势进行预测。结果2021年全球50岁以下COPD新发病例达250万例(95%UI:209~296万),较1990年增长50.55%,呈现显著区域异质性:低SDI地区增幅达134.08%,而高SDI地区呈“先升后降”趋势。风险因素分析显示,环境与职业暴露(空气污染、环境臭氧污染、固体燃料引起的家庭空气污染等)和吸烟构成主要致病因素,其中低SDI地区50.90%的COPD病死归因于家庭固体燃料暴露,显著高于高SDI地区(0.03%)。趋势预测显示至2035年全球病例将增至259万例。结论1990-2021年全球50岁以下COPD疾病负担显著增加,存在明显的地区和社会经济发展差异;低SDI地区COPD病死与固体燃料暴露和颗粒物污染密切相关,预计到2035年该地区仍为全球病例增长的主要区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 全球疾病负担 风险因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外周联合中枢双靶磁刺激促进脑卒中运动功能障碍康复专家共识 被引量:17
3
作者 朱光跃 陈思韵 +16 位作者 霍聪聪 李鑫 陈玉辉 何晓阔 胡瑞萍 黄勇 刘浩 吕泽平 毛梦钗 沈霞 沈滢 孙莉敏 陶吉明 王永慧 窦祖林 李增勇 许东升 《中国康复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7期880-884,共5页
重复外周磁刺激(repetitive peripheral magnetic stimulation,rPMS)作为一种远隔神经肌肉刺激模式正在运用于临床,发挥双向的神经激活作用,其疗效也在临床研究中得到证实[1]。rPMS常与重复经颅磁刺激(repetitive transcranial magnetic... 重复外周磁刺激(repetitive peripheral magnetic stimulation,rPMS)作为一种远隔神经肌肉刺激模式正在运用于临床,发挥双向的神经激活作用,其疗效也在临床研究中得到证实[1]。rPMS常与重复经颅磁刺激(repetitive transcranial magnetic Stimulation,rTMS)联合使用,形成了外周联合中枢双靶点磁刺激[2]。但目前rPMS及其与rTMS联合临床应用尚无统一认识,缺乏规范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复经颅磁刺激 运动功能障碍 神经肌肉刺激 双靶点 脑卒中 临床应用 规范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耳迷走神经刺激的作用机制与脑疾病临床应用研究进展 被引量:8
4
作者 陈茜茜 周芷晴 +2 位作者 赵敬军 李源莉 单春雷 《中国康复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0期1474-1479,共6页
耳迷走神经刺激(transcutaneous auricular vagus nerve stimulation,ta-VNS)是一种新型非侵入性的迷走神经刺激方法,其治疗效应主要在于对中枢—外周神经系统的调控作用。现代ta-VNS是由Ventureyra受传统迷走神经刺激(vagus nerve stim... 耳迷走神经刺激(transcutaneous auricular vagus nerve stimulation,ta-VNS)是一种新型非侵入性的迷走神经刺激方法,其治疗效应主要在于对中枢—外周神经系统的调控作用。现代ta-VNS是由Ventureyra受传统迷走神经刺激(vagus nerve stimulation,VNS)与中医耳针的启发,于2000年首次提出的新概念,并运用于发作性癫痫患者[1]。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迷走神经刺激 治疗效应 外周神经系统 脑疾病 非侵入性 耳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非侵入性经颅电刺激在认知康复中的应用进展
5
作者 张云鹤 单春雷 +1 位作者 迪丽努尔·麦麦提艾力 李源莉 《中国康复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7期998-1002,共5页
认知功能障碍是脑损伤后常见的一种临床症状,包括有:失认症、失用症、失语症、偏侧忽略症、体象障碍、注意障碍、记忆障碍、执行功能障碍和智力障碍等。脑卒中、阿尔茨海默病(Alzheimer’s disease,AD)、精神类等疾病常伴有认知功能障... 认知功能障碍是脑损伤后常见的一种临床症状,包括有:失认症、失用症、失语症、偏侧忽略症、体象障碍、注意障碍、记忆障碍、执行功能障碍和智力障碍等。脑卒中、阿尔茨海默病(Alzheimer’s disease,AD)、精神类等疾病常伴有认知功能障碍。认知功能障碍是脑疾病诊断和治疗中最困难的问题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体象障碍 失用症 注意障碍 阿尔茨海默病 认知功能障碍 认知康复 智力障碍 记忆障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功能性近红外光谱成像技术评估脑卒中患者上肢运动功能康复:任务态范式 被引量:1
6
作者 毛梦钗 许东升 《中国医学影像技术》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期285-290,共6页
功能性近红外光谱成像技术(fNIRS)是新兴的脑功能影像技术,通过检测大脑皮质血氧活动水平变化间接反映神经活动强度,适用于脑卒中康复评定与康复干预治疗领域的临床实践,但相关临床应用尚无标准化试验范式与技术指标。本文从方法学角度... 功能性近红外光谱成像技术(fNIRS)是新兴的脑功能影像技术,通过检测大脑皮质血氧活动水平变化间接反映神经活动强度,适用于脑卒中康复评定与康复干预治疗领域的临床实践,但相关临床应用尚无标准化试验范式与技术指标。本文从方法学角度梳理fNIRS用于评估脑卒中患者上肢运动功能康复的常用任务态范式与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卒中 康复 功能性近红外光谱成像技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超声内镜影像组学和机器学习的胃肠道间质瘤与非胃肠道间质瘤鉴别方法 被引量:3
7
作者 王卓然 张贤达 +17 位作者 曹羽成 张玲 龚婷婷 马烨波 段晓倩 郭康丽 李军 陈媛 张健涛 叶本功 丁进 朱建伟 刘枫 胡端敏 周春华 邹多武 李庆利 陈建刚 《海军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21-28,共8页
目的建立并验证基于超声内镜影像组学和机器学习的胃肠道间质瘤与非胃肠道间质瘤的鉴别方法。方法纳入符合标准的患者435例,采集胃肠道间质瘤(257例)与非胃肠道间质瘤(包括胃平滑肌瘤145例、神经鞘瘤33例)超声内镜图像共3279张,按患者比... 目的建立并验证基于超声内镜影像组学和机器学习的胃肠道间质瘤与非胃肠道间质瘤的鉴别方法。方法纳入符合标准的患者435例,采集胃肠道间质瘤(257例)与非胃肠道间质瘤(包括胃平滑肌瘤145例、神经鞘瘤33例)超声内镜图像共3279张,按患者比7∶3分为训练集和测试集。采用Pyradiomics软件提取肿瘤影像组学特征,并应用主成分分析(PCA)、最小绝对收缩和选择算子(LASSO)、极致梯度提升树(XGBoost)、随机森林、递归式特征消除(RFE)算法设计特征筛选方案,基于所选特征通过支持向量机分类器建立模型。通过ROC曲线评估各模型对胃肠道间质瘤与非胃肠道间质瘤的预测效能。结果由最终筛选得到的超声内镜影像组学特征建立影像组学模型,基于5种特征筛选方案(PCA、PCA+LASSO、PCA+XGBoost、PCA+随机森林、PCA+RFE)建立的预测模型的AUC分别为0.581、0.870、0.874、0.860、0.661。结论PCA+XGBoost的特征筛选方案效果最佳,基于上述影像组学和机器学习方法鉴别胃肠道间质瘤与非胃肠道间质瘤的模型可用于患者的术前预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胃肠道间质瘤 超声内镜 影像组学 机器学习 主成分分析 极致梯度提升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神经根磁刺激对慢性不完全性脊髓损伤大鼠髓鞘修复的影响 被引量:5
8
作者 杨琦 赵丹 +1 位作者 陈玉辉 许东升 《中国康复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5期514-519,共6页
目的:观察神经根磁刺激对慢性不完全性脊髓损伤大鼠髓鞘修复的影响。方法:将18只雄性SD大鼠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假手术组、模型组、治疗组,每组6只,模型组建立钳夹型脊髓损伤大鼠模型,治疗组于脊髓损伤术后第11天开始为期14天的治疗。治... 目的:观察神经根磁刺激对慢性不完全性脊髓损伤大鼠髓鞘修复的影响。方法:将18只雄性SD大鼠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假手术组、模型组、治疗组,每组6只,模型组建立钳夹型脊髓损伤大鼠模型,治疗组于脊髓损伤术后第11天开始为期14天的治疗。治疗结束后处死大鼠,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损伤处脊髓组织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BDNF)、神经营养素-3(NT-3)、胶质纤维源性酸性蛋白(GFAP)的mRNA表达;采用Western Blot方法检测髓鞘碱性蛋白(MBP)的表达;采用免疫荧光染色观察损伤区MBP的表达;采用LFB髓鞘染色(Luxol Fast Blue,LFB)观察损伤区髓鞘的病理变化。结果:神经根磁刺激治疗后大鼠BDNF、NT-3 m RNA及MBP蛋白的表达与模型组比较均明显上调(P<0.05)。LFB髓鞘染色显示治疗组髓鞘结构较模型组排列紧密,空泡减少,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神经根磁刺激可以促进慢性不完全性脊髓损伤大鼠髓鞘结构的修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脊髓损伤 神经根磁刺激 髓鞘 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 神经营养素-3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掺钕介孔硼硅酸盐生物活性玻璃陶瓷骨水泥的制备与性能表征 被引量:2
9
作者 陈铖 丁晶鑫 +1 位作者 王会 王德平 《无机材料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1期1245-1258,共14页
骨肉瘤是一种常见的恶性骨肿瘤,常通过手术切除进行治疗。但术后造成的骨缺损难以自愈,残余肿瘤细胞还会增加复发可能性。本研究开发了一种用于修复骨缺损和协同治疗骨肉瘤的掺钕介孔硼硅酸盐生物活性玻璃陶瓷骨水泥。首先通过溶胶–凝... 骨肉瘤是一种常见的恶性骨肿瘤,常通过手术切除进行治疗。但术后造成的骨缺损难以自愈,残余肿瘤细胞还会增加复发可能性。本研究开发了一种用于修复骨缺损和协同治疗骨肉瘤的掺钕介孔硼硅酸盐生物活性玻璃陶瓷骨水泥。首先通过溶胶–凝胶法结合固态反应制备了可作为光热剂和药物载体的掺钕介孔硼硅酸盐生物活性玻璃陶瓷微球(MBGC-xNd),然后将微球与海藻酸钠(SA)溶液混合制备了可同时进行光热治疗和化学治疗的可注射骨水泥(MBGC-xNd/SA)。结果表明掺Nd^(3+)赋予微球可控的光热性能,负载阿霉素(DOX)的微球显示出持续的药物释放行为。此外,载药骨水泥的药物释放量随着温度的升高而显著增加,说明光热疗法产生的热量可促进DOX释放。体外细胞实验结果表明,MBGC-xNd/SA具有良好的促成骨活性,并且光热–化学联合疗法对MG-63骨肉瘤细胞起到了更显著的杀伤作用,表现出协同效应。因此,MBGC-xNd/SA作为一种新颖的多功能骨修复材料,在骨肉瘤的术后治疗方面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掺钕介孔硼硅酸盐生物活性玻璃陶瓷 骨水泥 骨缺损修复 光热–化学联合疗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非受累侧半球高频经颅磁刺激改善脑卒中后中重度上肢偏瘫的作用及运动皮质重组特征分析 被引量:19
10
作者 陈松美 周芷晴 +4 位作者 徐曙天 任萌 史啸龙 窦晓语 单春雷 《中国康复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期167-173,共7页
目的:比较新型高频重复经颅磁刺激(rTMS)和常规低频rTMS干预非受累侧半球对脑卒中后中重度偏瘫上肢运动功能的影响,采用功能性近红外光谱(f NIRS)分析大脑运动皮质功能重组的特征。方法:将20例脑卒中中重度上肢偏瘫患者(Fugl-Meyer上肢... 目的:比较新型高频重复经颅磁刺激(rTMS)和常规低频rTMS干预非受累侧半球对脑卒中后中重度偏瘫上肢运动功能的影响,采用功能性近红外光谱(f NIRS)分析大脑运动皮质功能重组的特征。方法:将20例脑卒中中重度上肢偏瘫患者(Fugl-Meyer上肢近端部分评分<26分)随机分为rTMS高频组和低频组。在常规药物治疗和康复训练基础上,高频组对非受累侧前运动皮质背侧(cPMd)进行5Hz的rTMS兴奋,低频组对非受累侧初级运动皮质(cM1)进行常规1Hz的rTMS抑制。于治疗前、治疗20天后,对两组患者采用Fugl-Meyer上肢运动功能评定量表(FMA-UE)进行疗效评价,并用fNIRS检测两侧大脑运动皮质的氧合血红蛋白(HbO2)浓度变化,探讨初级运动皮质(M1)、前运动皮质(PMC)及辅助运动区(SMA)的激活及功能连接变化情况。结果:(1)上肢运动功能:与治疗前相比,治疗后两组FMA-UE评分均显著提高(P<0.05);高频组FMA-UE总分显著高于低频组(P<0.05),且FMA-UE近端部分评分增加尤为显著(P<0.01)。(2)HbO2浓度的改变:治疗后高频组非受累侧M1、PMC及患侧M1显著增高(P<0.05);低频组患侧M1显著增高(P<0.05)、非受累侧M1显著降低(P<0.05);高频组非受累侧PMC显著高于低频组(P<0.05)。(3)偏侧化指数(LI)的改变:低频组经治疗后大脑运动皮质的LI较前显著性增加(P<0.01);高频组经治疗后LI也增加,但差异无显著意义(P>0.05)。(4)静息态功能连接变化:治疗后高频组的非受累侧PMC-M1功能连接显著增加(P<0.05)、非受累侧M1-患侧M1的功能连接显著降低(P<0.05)。低频组治疗前后比较,非受累侧PMC-M1、患侧M1-PMC及患侧M1-SMA的功能连接有差异,但差异无显著意义(P>0.05)。结论:对脑卒中后中重度上肢偏瘫患者的cPMd进行高频rTMS改善上肢运动功能的效果优于常规的c M1的低频抑制。可能与这种新型调控方法更有利于激活非受累侧PMC和M1的皮质兴奋性,加强非受累侧半球内、两半球间及皮质-皮质下环路的功能连接,从而促进偏瘫上肢尤其是近端的运动功能恢复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卒中 上肢 偏瘫 运动功能 重复经颅磁刺激 功能性近红外光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深度学习的4种肺部超声征象分类
11
作者 段晓倩 陈建刚 +6 位作者 王茵 秦伟 曹羽成 马烨波 王卓然 魏高峰 沈梦君 《海军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8期901-907,共7页
目的探究基于深度残差网络ResNet152对4种常见肺部超声征象的分类。方法前瞻性收集2020年6月至9月在同济大学附属上海市肺科医院超声科进行超声检查患者的超声图像,分别采集A线、B线、胸腔积液、肺实变的肺部超声图像各1500张。选择其... 目的探究基于深度残差网络ResNet152对4种常见肺部超声征象的分类。方法前瞻性收集2020年6月至9月在同济大学附属上海市肺科医院超声科进行超声检查患者的超声图像,分别采集A线、B线、胸腔积液、肺实变的肺部超声图像各1500张。选择其中清晰、未被骨骼遮挡、征象单一的图像,最终入选A线图像1388张、B线图像1375张、胸腔积液图像1384张、肺实变图像1398张。采用深度残差网络ResNet152进行分类模型的训练和验证,并在完全独立于训练集和验证集的测试集上测试模型的泛化能力。以精确率、准确度、特异度、召回率和F1指数评价深度分类模型的分类性能,并通过混淆矩阵直观地展示分类结果。结果基于深度残差网络的分类模型分类A线、B线、胸腔积液和肺实变4种征象的精确率分别为97.51%、87.31%、85.42%、93.70%,召回率分别为90.38%、86.97%、94.25%、91.18%。4种肺征象的整体分类精确率为90.99%,准确度为90.70%,特异度为96.85%,F1指数为90.50%,表现出优秀的分类特性。结论基于深度残差网络的肺部超声分类模型表现出较高的分类特性,有潜力辅助超声医师做出诊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声检查 深度学习 深度残差网络 四分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