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72篇文章
< 1 2 9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中医药文化教育与中西医结合人才培养 被引量:12
1
作者 申国明 翟从永 +1 位作者 张军 方志斌 《安徽中医学院学报》 CAS 2005年第3期45-46,共2页
传承中医药文化是中医药院校的基本功能,中医药院校在人才培养中应重视中医药文化教育。源自中医药文化的中西医结合教育应当纳入中医药教育体系,应当成为中医药文化传承和创新的重要组分,中医院校要努力构建中医药校园文化,重视学生中... 传承中医药文化是中医药院校的基本功能,中医药院校在人才培养中应重视中医药文化教育。源自中医药文化的中西医结合教育应当纳入中医药教育体系,应当成为中医药文化传承和创新的重要组分,中医院校要努力构建中医药校园文化,重视学生中医药文化熏陶;中医药文化教育应从教师和学生两方面入手,采用课内、课外结合的模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医药文化 人才培养 中西医结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西医结合全科医学专业病原微生物学实验教学改革初探 被引量:2
2
作者 王艳 程惠娟 +2 位作者 官妍 汪长中 云云 《西北医学教育》 2013年第1期111-113,共3页
感染性疾病在日常生活和临床上最为常见,是全科医生经常面临的问题。感染性疾病要想达到真正有效的治疗必须借助病原微生物的鉴定和相关实验室检查,从而找到病因和规律。因此合格的全科医生,需掌握病原微生物的致病原理及相关实验室检... 感染性疾病在日常生活和临床上最为常见,是全科医生经常面临的问题。感染性疾病要想达到真正有效的治疗必须借助病原微生物的鉴定和相关实验室检查,从而找到病因和规律。因此合格的全科医生,需掌握病原微生物的致病原理及相关实验室检验技术。本文针对安徽中医学院中西医结合全科医学专业,探讨病原微生物学实验教学改革,以培养具有中国特色的适应新医学模式的中西医结合全科医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西医结合全科医学 病原微生物学 实验教学 改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西医临床医学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在生物化学课程教学中的体现 被引量:3
3
作者 蔡标 申国明 +1 位作者 方正清 汪远金 《安徽中医学院学报》 CAS 2010年第4期75-76,共2页
生物化学是中西医临床医学专业的专业基础课,在中西医临床医学人才培养体系中有着重要的作用。在生物化学课程教学中,应围绕中西医临床医学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和课程目标,针对专业特色和学生特点,在教学内容、教学手段、认知能力培养、评... 生物化学是中西医临床医学专业的专业基础课,在中西医临床医学人才培养体系中有着重要的作用。在生物化学课程教学中,应围绕中西医临床医学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和课程目标,针对专业特色和学生特点,在教学内容、教学手段、认知能力培养、评价体系上进行突破,才能完成人才培养目标并取得好的教学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物化学 中西医临床医学专业 人才培养目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世纪中西医临床医学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探讨 被引量:5
4
作者 方志斌 申国明 《安徽中医学院学报》 CAS 2005年第2期49-51,共3页
关键词 中西医临床医学 中西医结合 人才培养模式 课程设置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动态知识图谱的中医疫病古籍知识演化研究 被引量:1
5
作者 沈旺 于琳 +2 位作者 冯欣 陈晓美 温雯婷 《现代情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26-37,共12页
[目的/意义]通过构建动态知识图谱实现中医疫病古籍知识动态组织与可视化,并依此挖掘中医疫病古籍隐性知识。[方法/过程]构建融合动态元素的中医疫病古籍知识元语义描述模型,以温病学派为例,基于知识元语义描述模型和深度学习技术进行... [目的/意义]通过构建动态知识图谱实现中医疫病古籍知识动态组织与可视化,并依此挖掘中医疫病古籍隐性知识。[方法/过程]构建融合动态元素的中医疫病古籍知识元语义描述模型,以温病学派为例,基于知识元语义描述模型和深度学习技术进行知识抽取并构建动态知识图谱,结合知识计算方法对温病学派疫病古籍知识进行组方用药规律演化分析以及辩证发展规律探析。[结果/结论]结果表明,随着时间推移,温病学派逐渐偏向使用甘苦寒类中药,各时期疫病症状描述较为一致,辩证理论日益扩充,研究揭示了中医疫病古籍知识演化发展规律并为中医古籍知识发现等相关研究提供新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数字人文 动态知识图谱 知识演化 知识元 中医古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中医学对痘疮的认识辨治猴痘 被引量:2
6
作者 万金圣 刘涛 《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8期715-719,共5页
梳理古代医家对痘疮病因病机的认识和辨治经验,对运用中医学理论和方法防治猴痘病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通过梳理西晋至清代历代医家对痘疮病因病机、诊断辨证以及治疗预防的认识,探究痘疮诊治的溯源和发展脉络,以期为临床研究猴痘病的... 梳理古代医家对痘疮病因病机的认识和辨治经验,对运用中医学理论和方法防治猴痘病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通过梳理西晋至清代历代医家对痘疮病因病机、诊断辨证以及治疗预防的认识,探究痘疮诊治的溯源和发展脉络,以期为临床研究猴痘病的防治提供思路和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痘疮 天花 猴痘 病因病机 证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乳腺癌相关淋巴水肿发病机制及中医药干预研究进展 被引量:27
7
作者 张宏如 俞乔 +5 位作者 白子君 赵薇 李建 胡青 刘顺畅 陈志行 《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3期258-264,共7页
乳腺癌相关淋巴水肿(BCRL)发病率高、治疗周期长且病情反复、迁延不愈,对BCRL患者的身心健康造成了严重影响。BCRL病理生理学机制复杂,本文在分析了BCRL病理过程中淋巴瘀滞、慢性炎症、脂肪组织沉积和纤维化阶段涉及的细胞和分子机制的... 乳腺癌相关淋巴水肿(BCRL)发病率高、治疗周期长且病情反复、迁延不愈,对BCRL患者的身心健康造成了严重影响。BCRL病理生理学机制复杂,本文在分析了BCRL病理过程中淋巴瘀滞、慢性炎症、脂肪组织沉积和纤维化阶段涉及的细胞和分子机制的基础上,进一步分析BCRL的中医病机特点,并对现有的治疗策略,如针刺、艾灸、中医康复、中医药等治疗手段进行了详细阐述,以期为BCRL的临床合理防治研究提供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腺癌 淋巴水肿 病理生理 发病机制 中医药治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医藏象辨证法辨治三阴性乳腺癌 被引量:11
8
作者 姚颖 吴承玉 《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2期277-280,共4页
吴承玉教授创建藏象辨证理论体系,将藏象辨证应用于三阴性乳腺癌的辨治,通过病证结合,从症辨证,明辨病位,详审病性,使复杂难治的三阴性乳腺癌的辨证更为简便、精准。肝、脾、肾是三阴性乳腺癌的重要病位,气滞、痰、瘀、火毒是三阴性乳... 吴承玉教授创建藏象辨证理论体系,将藏象辨证应用于三阴性乳腺癌的辨治,通过病证结合,从症辨证,明辨病位,详审病性,使复杂难治的三阴性乳腺癌的辨证更为简便、精准。肝、脾、肾是三阴性乳腺癌的重要病位,气滞、痰、瘀、火毒是三阴性乳腺癌的重要病性。运用藏象辨证原理指导三阴性乳腺癌的治疗,病证结合施治,使三阴性乳腺癌的中医治疗更为有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阴性乳腺癌 吴承玉 藏象辨证 辨治经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关于中医药防治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的几点思考 被引量:46
9
作者 杨进 《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2期149-151,共3页
2019年底以来,我国武汉地区陆续出现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患者,以发热、乏力、干咳为主要临床表现,少数患者伴有鼻塞、流涕、咽痛和腹泻等症状。认为隔离仍然是预防本病最重要的措施,治疗当分轻重。医者在临床治疗中应发挥中医辨证论治的特... 2019年底以来,我国武汉地区陆续出现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患者,以发热、乏力、干咳为主要临床表现,少数患者伴有鼻塞、流涕、咽痛和腹泻等症状。认为隔离仍然是预防本病最重要的措施,治疗当分轻重。医者在临床治疗中应发挥中医辨证论治的特色和优势,重视中医温病学的理论和方法。另外,也应重视中医药中针对病原体的有效方药或成分的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 新型冠状病毒 温病学 辨证论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提升医学生人文关怀和医患沟通能力的技巧与方法 被引量:7
10
作者 王光耀 王兴华 +5 位作者 马勇 吕新华 杨海霞 Teh Siew Hoon Goh Sze Chin Wang Zhi Hang 《叙事医学》 2021年第3期175-181,共7页
为了提升人文关怀和医患沟通的能力,医学生需要加强人文精神熏陶,要学会尊重患者、倾听患者、主动关心患者;学会使用通俗语言解说医学术语,细心观察病情,发现问题及时沟通。对于某些复杂的疾病,可以借助实物或影像资料向患者予以演示和... 为了提升人文关怀和医患沟通的能力,医学生需要加强人文精神熏陶,要学会尊重患者、倾听患者、主动关心患者;学会使用通俗语言解说医学术语,细心观察病情,发现问题及时沟通。对于某些复杂的疾病,可以借助实物或影像资料向患者予以演示和解说。良好的人文关怀与医患沟通,有利于医患合作。本文给出了具体例证,并加以演示和分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医学生 人文关怀 沟通能力 医患关系 能力培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医院校人体解剖学教学改革探讨 被引量:1
11
作者 胡光民 王龙海 +1 位作者 张祖志 申国明 《安徽中医学院学报》 CAS 2012年第4期82-83,共2页
中医院校的人体解剖学教学应符合中医学习的需要,具有中医特色。在教材选用、课程设置、教学内容及考核方法等方面均需改进。
关键词 中医院校 人体解剖学 教学改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中医药文化传承的高等中医院校寝室文化建设探讨 被引量:2
12
作者 顾义俊 尤良震 +5 位作者 彭青和 王可 陆婷婷 李民菊 汪国兴 黄顺 《西北医学教育》 2013年第3期496-498,504,共4页
寝室文化建设体现了高等中医药院校办学宗旨与目标之一。中医药文化传承是中医药院校的基本职能之一,寝室文化建设与中医药文化传承之间有着诸多的内在联系。笔者基于中医药文化传承的高等中医院校寝室文化建设思考,认为高等中医药院校... 寝室文化建设体现了高等中医药院校办学宗旨与目标之一。中医药文化传承是中医药院校的基本职能之一,寝室文化建设与中医药文化传承之间有着诸多的内在联系。笔者基于中医药文化传承的高等中医院校寝室文化建设思考,认为高等中医药院校的寝室文化应融洽学生与学校的关系,体现中医药元素与中医药专业特质,探索有效可行的寝室文化载体进行构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医药 文化传承 寝室文化 探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输入输出”教学理念对中医研究生经典课程的启示 被引量:1
13
作者 马俊杰 《医学教育研究与实践》 2023年第6期667-671,共5页
“输入输出”理论强调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意识及对所学知识的运用能力,与中医四大经典课程的教学理念相一致。本文以研究生《伤寒琢》课程教学为例,引入主题式教学模式,通过课堂提问、组织讨论、查阅文献及心得分享等多种途径,激发学生... “输入输出”理论强调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意识及对所学知识的运用能力,与中医四大经典课程的教学理念相一致。本文以研究生《伤寒琢》课程教学为例,引入主题式教学模式,通过课堂提问、组织讨论、查阅文献及心得分享等多种途径,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及主观能动性。此外,针对多维度的教学培养模式,本课程除传统主观题笔试外,又尝试引入研究生试诊、试写、试批及试讲等多种考核方式,以此检验对学生所学知识的“输出”能力,探索构建伤寒琢主题式教学课程的分类评价体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输入输出”理论 中医经典教育 伤寒琢 主题式教学 课程分类评价体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网络药理学结合LC-MS与分子对接探讨黄芪-莪术药对治疗卵巢癌的有效成分及作用机制 被引量:7
14
作者 祖玥 梁研 +4 位作者 孙若岚 赵凡 卞勇 唐德才 尹刚 《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7期645-656,共12页
目的采用网络药理学方法、液质联用(LC-MS)及分子对接技术分析黄芪-莪术药对治疗卵巢癌(Ovarian cancer,OC)的有效成分、关键靶点及作用机制。方法通过TCMSP、SWISS、Drugbank、DisGeNET和GeneCards等数据库及文献研究,合并LC-MS定量分... 目的采用网络药理学方法、液质联用(LC-MS)及分子对接技术分析黄芪-莪术药对治疗卵巢癌(Ovarian cancer,OC)的有效成分、关键靶点及作用机制。方法通过TCMSP、SWISS、Drugbank、DisGeNET和GeneCards等数据库及文献研究,合并LC-MS定量分析的黄芪-莪术药对代表性成分信息,获得药对潜在活性成分并筛选其抗OC的主要作用靶点,并借助Metascape数据库对其进行GO功能富集和KEGG通路分析;运用AutoDock Vina对黄芪-莪术核心活性成分与关键作用靶点进行分子对接验证其结合活性。结果整合网络药理学及LC-MS技术筛选得到黄芪-莪术药对治疗OC核心活性成分主要为黄芪中黄酮类化合物及莪术中姜黄素类化合物;PPI分析发现其潜在关键靶点为TP53、AKT1、VEGFA、MYC、EGFR等;GO、KEGG富集分析结果涉及调节信号通路的蛋白激酶,并与MAPK、HIF-1等信号通路密切相关;分子对接结果显示,黄芪-莪术药对治疗OC的核心成分与关键靶点具有较强的结合活性。结论采用网络药理学方法联合LC-MS及分子对接技术,可快速分析黄芪-莪术药对潜在活性成分,并初步揭示了成分-靶点-通路之间的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芪-莪术 卵巢癌 网络药理学 分子对接 液质联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以临床价值为导向的中药复方转化医学研究思路与方法 被引量:9
15
作者 成小兰 王倩 +3 位作者 袁飞飞 崔晓英 张文娟 曹鹏 《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5期648-653,共6页
中药复方是中医临床用药的主要形式,也是中医药传承创新发展的重要载体。由于物质基础不清、作用机制不明、质量控制不稳定、循证医学证据缺乏等瓶颈问题,中药复方屡遭质疑,难以获得国际认可,临床应用和产业发展十分受限。如何科学有效... 中药复方是中医临床用药的主要形式,也是中医药传承创新发展的重要载体。由于物质基础不清、作用机制不明、质量控制不稳定、循证医学证据缺乏等瓶颈问题,中药复方屡遭质疑,难以获得国际认可,临床应用和产业发展十分受限。如何科学有效开展中药复方基础研究,使其更好为临床服务成了中医药发展迫切需要解决的难题。近年来,转化医学浪潮的兴起为中医药的创新发展带来了新的契机和思路。该文简述了中药复方临床应用和开发面临的困境,转化医学视角下开展复方研究的现状以及存在的主要问题,进一步凝练研究思路与方法,以期为源于中医临床的中药复方转化医学研究提供有益指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药复方 转化医学 中医临床 循证医学 临床大数据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CiteSpace可视化分析中医药治疗胸腰椎压缩性骨折的研究热点及方向 被引量:3
16
作者 卢火炎 耿鹏展 +6 位作者 代也 程晓月 郭然 赵若琦 师梦雅 赵建 王鹏 《中国医药导报》 CAS 2022年第33期18-23,共6页
目的 运用Cite Space软件分析中医药治疗胸腰段压缩性骨折的研究热点及方向。方法 以中国知网数据库收录2000年1月至2021年12月中医药治疗胸腰段压缩性骨折相关文献为研究对象,运用Cite Space V5.6.R4软件以年发文量、作者及机构合作情... 目的 运用Cite Space软件分析中医药治疗胸腰段压缩性骨折的研究热点及方向。方法 以中国知网数据库收录2000年1月至2021年12月中医药治疗胸腰段压缩性骨折相关文献为研究对象,运用Cite Space V5.6.R4软件以年发文量、作者及机构合作情况、关键词分析,并制作对应知识图谱,分析结果并阅读相关文献进行研讨。结果 共3 685篇相关文献被纳入,涉及840位作者和657个机构。从2006年开始到2019年发文量稳步提升;从作者合作图谱中可知已形成3大研究团队。通过分析研究机构合作图谱得知甘肃、湖南等地形成了协作网络,形成地域性,各机构之间合作较为密切。从关键词知识图谱中得知总共出现关键词237个,其中中心性较强的高频关键词(≥0.10)有5个,中心性排名前5位的关键词分别为胸腰椎压缩性骨折、胸腰椎骨折、护理、经皮椎体成形术、便秘,骨质疏松出现频率最高共计出现559次;形成了便秘、临床疗效、脊柱植入物、胸腰椎压缩性骨折、骨密度、生活质量、桃红四物汤7大聚类,目前研究热点为垫枕及手法复位、桃红四物汤等,对其并发症便秘的治疗研究较多。结论 中医药治疗胸腰段压缩性骨折研究领域仍有很大的发展空间,研究作者及机构之间合作程度差,目前中医治疗的研究方向主要以垫枕及手法复位为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胸腰段压缩性骨折 知识图谱 可视化分析 中医药 文献计量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取象思维的中医清浊理论辨析 被引量:7
17
作者 付守强 冯慧 +1 位作者 张莉唯 刘喜明 《安徽中医药大学学报》 CAS 2022年第5期5-7,共3页
医籍文献中清浊概念广泛存在“同词异义”现象,因不同取象来源构建的清浊概念具备不同的内涵。取象于天地生成意象的清浊观念,以升降属性为核心特征,后世升清降浊治法、谷气清浊体系、宣清导浊学说等分支理论或由此发展而来。取象于水... 医籍文献中清浊概念广泛存在“同词异义”现象,因不同取象来源构建的清浊概念具备不同的内涵。取象于天地生成意象的清浊观念,以升降属性为核心特征,后世升清降浊治法、谷气清浊体系、宣清导浊学说等分支理论或由此发展而来。取象于水流动静意象的清浊观念,则以动静属性为核心特征,继而演变出营卫清浊、病机清浊等学说。而中药药性认知也因受取象比类的清浊理论影响,形成了以质重味厚主降者为浊和以辛香雄烈主动者为浊的两种特色鲜明的药性清浊理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清浊 取象比类 升降 动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医外治法防治疫病特色探析 被引量:2
18
作者 吴承艳 施庆武 吴承玉 《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1期1000-1008,共9页
中医药在历代疫病防治中积累了大量经验,形成了完整的疫病防治体系,而外治法在其中更是独具特色。纳入防治疫病外治方剂75首,有如下特色:①命名特色,多以“避瘟”“杀鬼”等为名,突出其预防疫疠邪气之作用;②剂型特色,剂型多达11种,除... 中医药在历代疫病防治中积累了大量经验,形成了完整的疫病防治体系,而外治法在其中更是独具特色。纳入防治疫病外治方剂75首,有如下特色:①命名特色,多以“避瘟”“杀鬼”等为名,突出其预防疫疠邪气之作用;②剂型特色,剂型多达11种,除常见的丸剂、散剂、汤剂外,还有锭剂、艾条剂、线香剂、饼剂等多种剂型;③用法特色,用法包括熏烧、佩戴、涂敷、粉身、吹鼻、取嚏、药浴、点眼等多种外用方法;④用药特色,涉及用药共176味,其中用药频次≥5的药物共24味,性味以辛、温为主,且以金石类药物和芳香类药物的使用为特色。此外,还有部分稀见特色用药,值得进一步研究与利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外治法 瘟疫 疫病 防治特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医治疗排卵障碍性异常子宫出血现状及影响因素分析 被引量:11
19
作者 刘杨杰 杨玉培 +6 位作者 张丽 马惠荣 景晓昭 陈俊潞 杜煜晗 王淑慧 杜惠兰 《中国中医药信息杂志》 CAS CSCD 2021年第11期98-102,共5页
目的调查中医治疗排卵障碍性异常子宫出血(AUB-O)现状并分析选用中医治疗的影响因素。方法采用多中心横断面研究方法,分层抽样方式,对2019年4月-2020年10月全国29个省份的83家医疗单位诊断为AUB-O患者进行问卷调查,包括一般信息、中医... 目的调查中医治疗排卵障碍性异常子宫出血(AUB-O)现状并分析选用中医治疗的影响因素。方法采用多中心横断面研究方法,分层抽样方式,对2019年4月-2020年10月全国29个省份的83家医疗单位诊断为AUB-O患者进行问卷调查,包括一般信息、中医应用情况及影响使用中医治疗的相关因素。采用SPSS25.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共收集问卷8934份,其中合格问卷6466份。6466例患者中使用中医治疗者6332例(97.9%),口服中药汤剂者6028例(93.2%),口服中成药者3054例(47.2%),中医辅助疗法使用者2562例(39.6%)。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患者出血量多[OR=0.443,95%CI(0.271,0.726)]、排卵性AUB-O[OR=2.153,95%CI(1.258,3.687)]及省/自治区/直辖市级医院[OR=3.358,95%CI(1.942,5.806)]、市级医院[OR=1.895,95%CI(1.047,3.429)]是选用中医治疗的相关因素。结论中医疗法在治疗AUB-O中应用广泛,以中药汤剂为主。选用中医治疗与出血量、排卵类型及就诊医院等级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排卵障碍性异常子宫出血 中医药疗法 影响因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从“玄府-隐窝”视域辨治溃疡性结肠炎肠屏障受损
20
作者 程媛 寇富舜 +2 位作者 李军祥 陶伟伟 刘丽娜 《中国中医药信息杂志》 CAS CSCD 2024年第6期167-170,共4页
“玄府”作为中医藏象理论的微观结构遍布于人体各部,急性溃疡性结肠炎微观病变表现为结肠隐窝脓肿甚至结构紊乱。其湿热蕴结大肠,肠道因实而闭的发病特点与“玄府”贵开忌阖、贵通忌闭的理念契合。肠道隐窝机械屏障与黏液屏障功能与“... “玄府”作为中医藏象理论的微观结构遍布于人体各部,急性溃疡性结肠炎微观病变表现为结肠隐窝脓肿甚至结构紊乱。其湿热蕴结大肠,肠道因实而闭的发病特点与“玄府”贵开忌阖、贵通忌闭的理念契合。肠道隐窝机械屏障与黏液屏障功能与“玄府”推陈出新、气液宣通的特点有共通之处,可为肠“玄府”理论提供形态学依据。清开玄府法能够抑制湿热郁腐之物蕴结、肠道郁闭不通导致的肠“玄府闭阖”状态,推动“玄府-隐窝”学说在治疗溃疡性结肠炎早期隐窝病变的指导作用和理论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溃疡性结肠炎 肠屏障 玄府 隐窝 清开玄府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9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