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34篇文章
< 1 2 1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用于激光反射镜面调节的双电机控制系统设计
1
作者 王攀 冯宇 +3 位作者 陈昌鑫 王丽君 周炳 王海洋 《中国测试》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112-117,139,共7页
针对激光反射镜面水平旋转和俯仰调节的角度控制需求,建立双电机控制系统模型,设计以STM32作为主控芯片、USART和RS485作为通信方式的硬件结构,开发LabVIEW上位机软件,搭建舵机SM40BL控制俯仰角度、电机HT-S-4315控制水平旋转角度的实... 针对激光反射镜面水平旋转和俯仰调节的角度控制需求,建立双电机控制系统模型,设计以STM32作为主控芯片、USART和RS485作为通信方式的硬件结构,开发LabVIEW上位机软件,搭建舵机SM40BL控制俯仰角度、电机HT-S-4315控制水平旋转角度的实验平台,分析并验证不同PID参数下的控制效果。实验结果表明:当舵机SM40BL的PID参数为K_(p)=30、K_(i)=4、K_(d)=30且电机HT-S-4315的参数为位置环K_(p)=1、速度环K_(p)=5、K_(i)=1时,系统在俯仰方向和水平方向的最大角度误差分别为3.3%、1.1%。双电机控制系统通过PID控制算法实现对激光反射镜面的水平旋转和俯仰角度调节,进而实现激光光束的反射,对光束指向控制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反射镜面调节 水平旋转和俯仰角度调节 PID控制 双电机控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速高精无人自主系统自抗扰控制方法
2
作者 黄一 李世华 +2 位作者 薛文超 赵志良 左志强 《指挥与控制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I0001-I0003,共3页
高速高精无人自主系统是当下推动世界科技与经济进步的新引擎,是引领空天科技、无人驾驶、智能制造、智慧能源等智能领域发展的第一动力。强鲁棒、高精度、自适应的控制方法则是无人自主系统可成功应用落地的基础。控制领域在理论与应... 高速高精无人自主系统是当下推动世界科技与经济进步的新引擎,是引领空天科技、无人驾驶、智能制造、智慧能源等智能领域发展的第一动力。强鲁棒、高精度、自适应的控制方法则是无人自主系统可成功应用落地的基础。控制领域在理论与应用的互相促进下不断发展,在模型论与控制论的激烈碰撞中,由我国控制学者韩京清先生提出的自抗扰控制(active disturbance rejection control,ADRC)为工程控制与应用提出了一个新方向。ADRC创造性地建立了“总扰动”这一新概念,实现了系统内部、外部不确定性描述的有机统一,将扰动补偿和鲁棒控制融合到了一起,把控制问题的核心归结为抗扰控制问题。ADRC研究的标准态——“链式积分模型”精确地抽象出了运动控制系统的本质特征,因此在航空航天、伺服跟踪、机器人运控等领域得到了广泛关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自主系统 高速高精 自抗扰控制 韩京清 科技与经济 智能制造 扰动补偿 积分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故障树分析法的某控制系统故障与可靠性研究 被引量:5
3
作者 朱益辰 魏志明 +2 位作者 刘豪 崔建峰 穆继亮 《现代电子技术》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2期1-6,共6页
针对复杂卫星载荷控制系统高可靠性提升问题,聚焦系统故障潜在原因,提出一种基于量化底事件与顶事件重要度解析的故障树分析方法。以卫星载荷控制系统设计原理及功能为基础,利用故障树分析法定义故障树顶事件,查找故障原因,确定与底事... 针对复杂卫星载荷控制系统高可靠性提升问题,聚焦系统故障潜在原因,提出一种基于量化底事件与顶事件重要度解析的故障树分析方法。以卫星载荷控制系统设计原理及功能为基础,利用故障树分析法定义故障树顶事件,查找故障原因,确定与底事件之间的逻辑关系,构建故障树;利用布尔代数方法确定故障树最小割集,对故障树底事件进行定性分析;通过最小割集失效率对顶事件进行定性分析,调整单一底事件的质量参数,对底事件与顶事件重要度依赖关系进行量化。研究结果表明,故障树能直观显示系统存在的故障原因,主控芯片故障、时钟信号异常、上位机复位通道故障等为影响系统可靠性的主要故障因素,可根据量化底事件对顶事件故障的影响程度,实现对产品设计、生产、调试、运行过程中潜在故障的预先排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卫星载荷控制系统 故障树分析法 可靠性提升 最小割集 定性分析 定量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多智能体强化学习的重载运输车队队列控制
4
作者 张海龙 赵永娟 +1 位作者 张鹏飞 董瀚萱 《兵器装备工程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8期45-50,66,共7页
重载运输队列作为现代战争战备物资高效运输方式,有效提升运输能力并降低运输成本。现有队列控制主要关注运动控制特征,忽略了重载特种车辆自身驱动系统构型下系统动力响应特性。基于此,提出了基于多智能体强化学习的重载运输车队队列... 重载运输队列作为现代战争战备物资高效运输方式,有效提升运输能力并降低运输成本。现有队列控制主要关注运动控制特征,忽略了重载特种车辆自身驱动系统构型下系统动力响应特性。基于此,提出了基于多智能体强化学习的重载运输车队队列控制策略,通过控制策略自主式参数优化实现重载队列协同控制,搭建了融合长短时记忆网络的柔性动力需求引导方法,将长期规划策略与短期控制策略解耦,并分别在双层马尔科夫链迭代,建立动力总成元件工况柔性调节控制方法。标准工况试验结果表明:所提出的队列控制策略使队列行驶过程中车头时距保持在1.2 s,动力电池荷电状态维持在35%~65%,并使发动机工作在高效经济区间内,有效提升了重载运输队列的稳定性、耐久性与燃油经济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队列控制 重载特种车辆 多智能体强化学习 长短时记忆网络 混合动力系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事件触发机制和最小学习参数的FAHV指定时间收敛自适应控制 被引量:2
5
作者 李江苗 邵星灵 +1 位作者 徐悦梅 邓瑞祥 《空军工程大学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48-61,共14页
针对当前吸气式高超声速飞行器自适应控制结果仅能实现误差渐近收敛于预设包络、神经权值在线更新存在计算爆炸、对机载资源过度占用的难题,提出了基于事件触发机制和最小学习参数的FAHV指定时间收敛自适应控制方法。首先,阐述了一种不... 针对当前吸气式高超声速飞行器自适应控制结果仅能实现误差渐近收敛于预设包络、神经权值在线更新存在计算爆炸、对机载资源过度占用的难题,提出了基于事件触发机制和最小学习参数的FAHV指定时间收敛自适应控制方法。首先,阐述了一种不依赖精确误差初值同时又能确保误差指定时间收敛的改进预设性能控制机制;其次,构建了用于FAHV干扰辨识的相对阈值事件触发神经网络;最后,设计了相对阈值事件触发控制算法,有效降低了闭环控制器对通信资源的消耗,在非等周期信号传输的基础上实现了良好的控制精度。仿真结果表明,所提方法能够在低计算与传输资源消耗下对高度/速度参考信号实施指定时间跟踪。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吸气式高超声速飞行器 改进预设性能控制 相对阈值事件触发神经网络 相对阈值事件触发控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多障碍环境下巡检机器人路径规划优化研究 被引量:2
6
作者 乔道迹 张艳兵 《现代电子技术》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30-134,共5页
针对大规模、密集的障碍物分布,高效地搜索最佳路径是一个挑战,为规划出更短的巡检路线,并实现多障碍环境下的灵活避障,文中提出一种多障碍环境下巡检机器人路径规划优化方法。使用二维矩阵构建巡检环境模型,应用D*算法在巡检环境模型... 针对大规模、密集的障碍物分布,高效地搜索最佳路径是一个挑战,为规划出更短的巡检路线,并实现多障碍环境下的灵活避障,文中提出一种多障碍环境下巡检机器人路径规划优化方法。使用二维矩阵构建巡检环境模型,应用D*算法在巡检环境模型中进行巡检机器人路径规划,并将传统D*算法中的扩展步长方式改变为自适应扩展步长,使机器人在面积较大的巡检场地能够更快地完成巡检;将代价函数由欧氏距离替换为切比雪夫诺距离和曼哈顿距离融合的代价函数,并引入了平滑度函数优化线路规划结果,使规划的路径更为平滑,在遇到由于多种原因产生的新障碍物时可以重新规划路径。通过实验结果可知,无论是静态地图还是动态地图,该方法均可以快速准确地规划出一条最佳路线,并且在多种环境中应用该方法能够高效获取路径规划结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障碍 巡检机器人 路径规划 D*算法 动态环境 扩展节点 代价函数 扩展步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参数优化变分模态分解的信号降噪方法
7
作者 何玉洁 李新娥 贺俊 《现代电子技术》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70-76,共7页
针对心电信号中肌电干扰噪声难以去除的问题,提出一种基于参数优化变分模态分解(VMD)的信号降噪方法。通过设计动态边界策略和反向种群生成方式,对白鲸优化(BWO)算法进行改进;采用改进白鲸优化算法对VMD参数自适应寻优,确定分解层数K与... 针对心电信号中肌电干扰噪声难以去除的问题,提出一种基于参数优化变分模态分解(VMD)的信号降噪方法。通过设计动态边界策略和反向种群生成方式,对白鲸优化(BWO)算法进行改进;采用改进白鲸优化算法对VMD参数自适应寻优,确定分解层数K与惩罚因子α;对含噪心电信号进行分解,得到k个本征模态函数(IMF)分量,同时采用相关系数法进行有效模态和含噪模态识别;对噪声主导的模态分量采用小波阈值降噪,并重构信号主导模态与降噪后模态。对仿真信号与含真实肌电干扰的心电信号进行降噪处理,实验结果表明,所提方法去噪效果优于小波阈值去噪法、EMD法、EMD-小波阈值去噪法,真实含噪的心电信号经该方法去噪后自相关系数可达0.91以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变分模态分解 信号降噪 参数优化 改进白鲸优化算法 心电信号 IMF分量 小波阈值降噪 肌电干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视场压缩的快照式光谱成像技术
8
作者 张杰 薛鹏 +1 位作者 张瑞 吴倩楠 《应用光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555-562,共8页
针对快照式成像芯片和成像光学元器件视场角度敏感问题,设计了一款基于视场压缩的快照式光谱成像系统。该系统由前置视场压缩系统、光阑、后置成像镜头组和光谱成像芯片四部分组成,通过前置光学系统的Zemax光学设计,实现了450 nm~800 n... 针对快照式成像芯片和成像光学元器件视场角度敏感问题,设计了一款基于视场压缩的快照式光谱成像系统。该系统由前置视场压缩系统、光阑、后置成像镜头组和光谱成像芯片四部分组成,通过前置光学系统的Zemax光学设计,实现了450 nm~800 nm波长范围内将±10°视场压缩为±3°,最大波相差小于1/4波长;设计的后置镜头组用于校正光学系统的色差、球差等像差;整个光学系统各个视场的RMS(root meam square)半径接近面阵探测器的像元尺寸,且相对畸变小于2.138%;最后通过实验验证了该视场压缩光学系统的可行性,并通过搭建的成像系统对不同颜色字母目标和外景目标物进行成像。实验结果表明:红色R中心波长为610 nm,绿色G中心波长为500 nm,蓝色B中心波长为460 nm;红色地面和绿色地面中心波长分别为613 nm、517 nm,进一步验证了该系统的准确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光谱检测 快照式光谱成像 视场压缩光学设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短波红外偏振成像的集成电路芯片污染缺陷检测
9
作者 贺泽斌 陈昌 +4 位作者 杨君聖 杨秉林 王爽 李克武 吴倩楠 《应用光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388-394,共7页
针对集成电路芯片污染缺陷高速、高精度的检测需求,设计并研制了一种基于短波红外显微成像技术与偏振测量技术相结合的高精度短波红外偏振显微成像系统。检测光源透射穿过样品,样品偏振光经过显微镜收集,入射到由波片和检偏器构成的偏... 针对集成电路芯片污染缺陷高速、高精度的检测需求,设计并研制了一种基于短波红外显微成像技术与偏振测量技术相结合的高精度短波红外偏振显微成像系统。检测光源透射穿过样品,样品偏振光经过显微镜收集,入射到由波片和检偏器构成的偏振分析装置,从而完成样品偏振图像测量。利用偏振图像融合技术将测量得到的图像进行融合,完成样品偏振图像特征提取,从而实现对集成电路芯片污染的缺陷检测。采用Op-Amp集成芯片对芯片的边缘和中心进行了测试实验。实验结果显示,本系统所测试的缺陷特征清晰、数量完整,能够提供重要依据,确保了集成电路芯片污染缺陷检测的准确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短波红外 偏振成像 集成电路芯片 偏振图像融合 缺陷检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融合最大似然-小波与ICEEMDAN的电磁炮加速度自适应解析与重构
10
作者 赵永壮 孙传猛 +2 位作者 裴东兴 师浩伟 王宇 《电子测量与仪器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177-189,共13页
获取准确的弹丸加速度对评估电磁炮性能至关重要。然而,弹丸在膛内与出炮口受到迥异的环境因素影响,使得加速度信号在膛内与出炮口阶段具有不同的模态特征,导致常规的基于全局的非线性非平稳信号处理方法失效。因此,提出融合最大似然-... 获取准确的弹丸加速度对评估电磁炮性能至关重要。然而,弹丸在膛内与出炮口受到迥异的环境因素影响,使得加速度信号在膛内与出炮口阶段具有不同的模态特征,导致常规的基于全局的非线性非平稳信号处理方法失效。因此,提出融合最大似然-小波与改进完全自适应噪声集合经验模态分解的电磁炮加速度自适应解析与重构方法,以期获得准确的电磁炮加速度:首先,通过最大似然-小波自适应地寻找在各时间区域的模态差异,实现信号分区;其次,采用改进完全自适应噪声集合经验模态分解方法对分区信号进行自适应分解;最后,基于t检验提取有效模态分量进行信号重构,实现有效电磁炮加速度的准确提取。相关实验表明,均方根误差改进率均大于0,相关系数提高至0.6731,信噪比提高至3.8614,相较于常规的全局性处理方法,避免了部分区域过分解或分解不彻底的问题,实现了电磁炮加速度的准确提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磁炮弹丸加速度 数字信号处理 最大似然准则 小波变换 模态分解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用于旋光检测的高频率小延迟量弹光调制器设计
11
作者 吕健宁 张瑞 +3 位作者 薛鹏 郭浩杰 徐承雨 王志斌 《应用光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676-681,共6页
针对弹光调制器(photoelastic modulator,PEM)在高精度旋光检测中对小延迟量测量的需求,提出了一种旋光检测高频小延迟PEM方案。通过COMSOL(COMSOL multiphysics)有限元仿真模拟驻波模式下的谐振频率在120 kHz附近的PEM,进行振动模态分... 针对弹光调制器(photoelastic modulator,PEM)在高精度旋光检测中对小延迟量测量的需求,提出了一种旋光检测高频小延迟PEM方案。通过COMSOL(COMSOL multiphysics)有限元仿真模拟驻波模式下的谐振频率在120 kHz附近的PEM,进行振动模态分析和尺寸确定,并设计加工高频小延迟PEM样品。对PEM样品进行实验验证,通过FPGA(field programmable gate array)提取出1~4倍频信号幅值作为主要研究对象,实现了小延迟PEM相位延迟幅值的自动计算以及待测旋光角度测量。实验结果表明:测量系统的高频小延迟PEM频率达120.32 kHz,相位延迟幅值平均值为0.11 rad,重复性为0.000 7,相位延迟幅值较传统单PEM减小2.9倍,对微弱高精度旋光检测具有较大的现实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弹光调制 高频率 小延迟量 旋光检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双弹光的椭偏参量稳定测量系统设计
12
作者 郭浩杰 张瑞 +3 位作者 薛鹏 徐承雨 吕健宁 王志斌 《应用光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372-379,共8页
针对高精度、高重复性、快速实时的椭偏测量需求,研究了一种基于双弹光椭偏参量的稳定测量技术。对弹光调制型椭偏参量测量系统进行原理介绍,设计了一种椭偏参量稳定测量系统。利用多速率处理方法(即降采样方法),在减少现场可编程门阵列... 针对高精度、高重复性、快速实时的椭偏测量需求,研究了一种基于双弹光椭偏参量的稳定测量技术。对弹光调制型椭偏参量测量系统进行原理介绍,设计了一种椭偏参量稳定测量系统。利用多速率处理方法(即降采样方法),在减少现场可编程门阵列(FPGA)硬件资源使用的同时,能够达到窄带低通滤波的效果。对降采样中使用的CIC滤波器与FIR滤波器进行设计,采用数字锁相技术对双弹光调制光载波信号进行解调,获得椭偏参量的初始信息。随后设计了实验系统,并对已标定的Si基SiO_(2)标准样品进行2000次的测量验证。实验结果表明,将采样时间设置为20 ms时,椭偏参量幅值比和相位差的重复性精度均优于0.001°,测量样品的薄膜厚度重复性精度为0.001 nm,验证了该设计具有较好的测量重复性和较高的测量精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弹光调制 椭偏技术 多速率处理技术 锁相放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稀疏注意力的红外弱小目标检测方法
13
作者 张兴旺 李大威 +1 位作者 蔺素珍 禄晓飞 《红外技术》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342-350,共9页
针对复杂背景下红外弱小目标像素占比少,细节纹理特征匮乏导致特征提取困难、检测率低、虚警率高的问题,提出一种基于稀疏注意力和多尺度特征融合的红外弱小目标检测网络。该网络利用Resnest的分割注意力提取不同尺度特征,引入Biformer... 针对复杂背景下红外弱小目标像素占比少,细节纹理特征匮乏导致特征提取困难、检测率低、虚警率高的问题,提出一种基于稀疏注意力和多尺度特征融合的红外弱小目标检测网络。该网络利用Resnest的分割注意力提取不同尺度特征,引入Biformer注意力模块学习目标与背景之间的远程关系,采用融合模块将高、低层特征进行融合,经过Head模块输出检测结果二值图。实验结果表明,本文方法在IoU和F_(measure)这两项指标中均取得最优,与DNANet方法相比,所提方法的交并比(IoU)提高3.9%、F_(measure)提高5.6%;与ABCNet方法相比,所提方法的IoU提高5.8%、F_(measure)提高10%;并且在不同复杂背景下均可有效检测出红外弱小目标,体现良好的鲁棒性和适应性,可以有效应用于复杂背景中的红外弱小目标检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红外弱小目标检测 稀疏注意力 特征融合 鲁棒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信息补偿的红外弱小目标检测方法
14
作者 杨博然 蔺素珍 +2 位作者 李大威 禄晓飞 崔晨辉 《计算机应用》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284-291,共8页
针对红外弱小目标容易在网络迭代过程中损失纹理细节信息,从而导致目标定位和轮廓分割的准确性下降的问题,提出一种基于信息补偿的红外弱小目标检测方法。首先,利用图像特征提取(IFE)模块编码红外源图像的浅层细节及深层语义特征;其次,... 针对红外弱小目标容易在网络迭代过程中损失纹理细节信息,从而导致目标定位和轮廓分割的准确性下降的问题,提出一种基于信息补偿的红外弱小目标检测方法。首先,利用图像特征提取(IFE)模块编码红外源图像的浅层细节及深层语义特征;其次,构建多级信息补偿(MIC)模块通过聚合相邻级别的特征对编码阶段下采样后的特征进行信息补偿;随后,引入全局目标响应(GTR)模块联合特征图的全局上下文信息对卷积局部性的限制进行补偿;最后,构建非对称交叉融合(ACF)模块对浅层和深层特征进行融合,以实现目标解码时纹理信息与位置信息的保留,进而完成对红外弱小目标的检测。在公开的NUAA-SIRST(Nanjing University of Aeronautics and Astronautics-Singleframe InfraRed Small Target)和NUDT-SIRST(National University of Defense Technology-Single-frame InfraRed Small Target)混合数据集上训练和测试的实验结果表明,与UIUNet(U-Net in U-Net Network)、LSPM(Local Similarity Pyramid Modules)和DNANet(Dense Nested Attention Network)等方法相比,所提方法在交并比(IoU)上分别提高了9.2、8.9和5.5个百分点,在F1分数(F1-Score)上分别提高了6.0、5.4和3.1个百分点。以上表明所提方法对红外复杂背景图像中的弱小目标可以实现准确检测和有效分割。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目标检测 红外弱小目标 信息补偿 全局目标响应 非对称交叉融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冲击波超压时基同步存储测试技术 被引量:1
15
作者 刘豪 朱益辰 +3 位作者 毕荣 刘佳 崔浩然 崔建峰 《现代电子技术》 北大核心 2025年第6期1-8,共8页
冲击波超压测试作为评价武器性能的重要手段,其测试过程要求测试设备具有多通道、大容量数据存储和冲击波信号触发时间精确记录的功能。基于此,提出一种时基同步的冲击波超压存储测试技术。该技术以GPS卫星授时技术为基础,通过GPS模块... 冲击波超压测试作为评价武器性能的重要手段,其测试过程要求测试设备具有多通道、大容量数据存储和冲击波信号触发时间精确记录的功能。基于此,提出一种时基同步的冲击波超压存储测试技术。该技术以GPS卫星授时技术为基础,通过GPS模块输出的串行数据和PPS信号对设备系统时钟进行校准,并利用多通道数据存储技术实现对数据存储空间的管理和存储数据文件的检索。实验结果表明,采集设备间时基同步误差为256 ns,所研究的数据存储技术写入速度可达18.45 MB/s,可保证存储数据的完整性和采集设备数据的稳定存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冲击波超压测试 GPS模块 时基同步技术 多通道数据存储 数据检索 写入测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弹丸不同初始误差下枪弹耦合发射动力学分析
16
作者 常昊 杨臻 +3 位作者 方炜 郁卫星 王国强 王永艳 《火炮发射与控制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7-14,共8页
为研究弹丸初始误差对某12.7 mm狙击枪发射动力学特性的影响,基于无后坐内弹道理论,建立枪弹耦合仿真模型,运用显式动力学方法进行数值计算,并完成网格无关性验证,得到了弹丸不同初始同轴度及倾斜角误差下弹丸质心偏移、摆角和速度的变... 为研究弹丸初始误差对某12.7 mm狙击枪发射动力学特性的影响,基于无后坐内弹道理论,建立枪弹耦合仿真模型,运用显式动力学方法进行数值计算,并完成网格无关性验证,得到了弹丸不同初始同轴度及倾斜角误差下弹丸质心偏移、摆角和速度的变化规律。研究结果表明:弹丸初始状态同轴度或倾斜角误差值越大,沿X、Y方向的质心偏移量及摆角越大,波动也越明显;弹丸挤进膛线后,膛线会对摆角起到一定纠正作用,但最终将稳定在某一角度附近,且初始误差量越大,稳定后摆角越大;初始同轴度误差为0.02 mm时,弹丸质心沿X、Y轴最大偏移量分别为4.06、3.23μm,摆角最终稳定在0.68 mrad左右;初始倾斜角误差为0.1°时,弹丸质心沿X、Y轴最大偏移量分别为2.98、2.26μm,摆角最终稳定在1.25 mrad左右;初始误差对弹丸运动速度影响较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发射动力学 枪弹耦合 初始误差 无后坐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复杂工况下磁耦合谐振式点火系统传输特性研究
17
作者 刘畅 杨臻 +3 位作者 方炜 艾志远 王国强 常昊 《兵器装备工程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77-86,共10页
设计一种磁耦合谐振式点火系统,针对不同金属材料身管和火炮发射导致身管和初级线圈温度升高,影响系统传输特性这一问题,建立点火系统数学模型,采用同轴螺线管线圈,利用有限元软件COMSOL对系统在自由空间下、不同内径和材料金属管内、... 设计一种磁耦合谐振式点火系统,针对不同金属材料身管和火炮发射导致身管和初级线圈温度升高,影响系统传输特性这一问题,建立点火系统数学模型,采用同轴螺线管线圈,利用有限元软件COMSOL对系统在自由空间下、不同内径和材料金属管内、不同温度下进行仿真,通过研究负载功率和传输效率等参数,得到传输特性变化规律。结果表明:铁和合金钢使系统谐振频率从100 kHz分别改变为142 kHz和139 kHz,以54 mm铁管和合金钢管为例,常温下新谐振频率处传输效率分别降低为2.96%和3.34%,400℃条件下二者进一步下降了0.26%和0.02%。铁磁性金属比非铁磁性金属对传输特性的影响大,金属管内径越小,温度越高,影响越大;温度变化对于铁磁性金属的影响更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磁耦合谐振 点火系统 同轴螺线管 金属 高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钻压和扭矩测量系统设计
18
作者 郭如强 李永红 +1 位作者 倪国斌 岳凤英 《石油机械》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25-31,共7页
为了实现实时采集并存储钻铤的受力情况数据,根据模块化设计思想,对测量系统的硬件电路进行了设计。根据数据采集、存储和传输要求选择了满足功能与环境要求的主控芯片,设计了数据采集电路、信号放大电路和应变桥补偿电路,确保在温度、... 为了实现实时采集并存储钻铤的受力情况数据,根据模块化设计思想,对测量系统的硬件电路进行了设计。根据数据采集、存储和传输要求选择了满足功能与环境要求的主控芯片,设计了数据采集电路、信号放大电路和应变桥补偿电路,确保在温度、功耗、精度等方面适用于井下环境;同时实现了数据采集模块、Flash存储模块和电压补偿模块的软件设计,采用RS485通信实现上位机与钻压和扭矩测量处理模块的数据传输,通过上位机软件完成对标定参数和补偿数据的校验编帧,发送给钻压、扭矩测量处理模块;制定钻压、扭矩测量电路的标定方法,对设计仪器进行了标定和验证,确定了测量电路测得的应变电桥输出电压值与实际加载的载荷间的对应关系。试验结果表明,该测量系统运行正常,满足试验要求。该测量系统的成功研制可为随钻应力测量中被试产品的质量评价、产品的工作效率评价及井下工况的评估提供技术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钻压 扭矩 测量电路 采集存储 上位机 标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能量路由器的微网群优化调度研究
19
作者 缪尚孝 任一峰 +1 位作者 康睿 陈昌鑫 《现代电子技术》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0期97-102,共6页
为充分发挥微电网源网荷储互动的“削峰填谷”作用,针对微网群能量管理存在的可靠性、经济性和复杂性等问题,对基于能量路由器的多个微电网构成的微网群进行研究。考虑碳配额和碳交易、微电网内可削减负荷和可转移负荷,以最小化微电网... 为充分发挥微电网源网荷储互动的“削峰填谷”作用,针对微网群能量管理存在的可靠性、经济性和复杂性等问题,对基于能量路由器的多个微电网构成的微网群进行研究。考虑碳配额和碳交易、微电网内可削减负荷和可转移负荷,以最小化微电网发电成本为目标,计及储能、分布式电源出力和功率平衡等约束,构建一个综合考虑经济性和低碳性的分布式优化调度模型。使用二次罚项系数动态调节的交替方向乘子法(ADMM)进行求解。仿真结果表明,所提出的微网群优化调度策略可在充分利用分布式电源的基础上,有效减少单个微电网和微网群整体的运营成本,在收敛精度和速度上具有显著优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网群 能量管理策略 能量路由器 电力负荷 储能约束 优化调度 交替方向乘子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航天液态金属电磁泵复合推力研究
20
作者 李柏霖 姚舜才 +2 位作者 程志平 陈慧星 于金鹏 《现代电子技术》 北大核心 2025年第6期99-105,共7页
为了增大液态金属电磁泵的电磁推力,首先在计算机上设计一种具有新型拓扑结构的电磁泵,并建立直线感应电磁泵的有限元模型。在瞬态场下,将直线感应电磁泵的电磁推力、法向力进行耦合分析,对比在不同匝数电流配比、不同气隙尺寸下的次级... 为了增大液态金属电磁泵的电磁推力,首先在计算机上设计一种具有新型拓扑结构的电磁泵,并建立直线感应电磁泵的有限元模型。在瞬态场下,将直线感应电磁泵的电磁推力、法向力进行耦合分析,对比在不同匝数电流配比、不同气隙尺寸下的次级涡流分布及磁场分布。之后分别用田口法和EA优化算法进化优化处理。为提高电磁推力在复合力中的占比,提出一组合适的直线感应电磁泵的参数尺寸配比。虽然两种算法皆可以提高电磁推力的占比,但是通过测试可得EA优化算法优于田口法,优化后的推力约为原来的2倍;同时法向力明显下降,得到了较为理想的优化效果。最后从电磁场理论出发,得出与LIEP相符合的等效电路图,在等效电路中考虑边缘效应,可以直接计算出推力。推力及法向力经过一维电磁场模型和二维单层次级电磁场模型相互结合的方式得到,降低了计算的繁琐程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液态金属 电磁泵 复合推力 田口法 EA优化算法 有限元分析 等效电路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