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3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聚苯胺和聚吡咯纳米颗粒的制备及其电化学性能研究 被引量:5
1
作者 邢宝岩 焦晨旭 +2 位作者 李作鹏 耿煜 赵建国 《应用化工》 CAS CSCD 2013年第4期620-623,共4页
采用低温化学氧化法合成了聚苯胺和聚吡咯纳米颗粒,并以聚苯胺和聚吡咯纳米颗粒为电极材料,组装成电化学电容器,利用测试循环伏安、交流阻抗和恒流充放电性能研究两者的电化学性能。结果表明,低温下合成的聚苯胺和聚吡咯呈纳米颗粒堆积... 采用低温化学氧化法合成了聚苯胺和聚吡咯纳米颗粒,并以聚苯胺和聚吡咯纳米颗粒为电极材料,组装成电化学电容器,利用测试循环伏安、交流阻抗和恒流充放电性能研究两者的电化学性能。结果表明,低温下合成的聚苯胺和聚吡咯呈纳米颗粒堆积状,粒径分别为200,300 nm;当电流密度为1 mA/cm2时,在1 mol/L H2SO4电解液中,聚苯胺比电容达480.30 F/g,聚吡咯比电容达205.51 F/g。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级电容器 聚苯胺 聚吡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碳糊电极和化学修饰碳糊电极制备及应用综述 被引量:7
2
作者 许文娟 焦晨旭 《应用化工》 CAS CSCD 2010年第5期755-757,共3页
综述了碳糊电极及化学修饰碳糊电极的发展、制备及表征,概括了近年来化学修饰碳糊电极在食品分析、药物分析、环境监测等领域的应用,并展望了其发展前景。
关键词 碳糊电极 修饰剂 制备 应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分子印迹电化学传感器制备及在蛋白质检测上的应用 被引量:3
3
作者 刘艳丽 李小军 +2 位作者 贺晓荣 李延斌 李红朝 《化工进展》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7期2533-2539,共7页
分子印迹电化学传感器是分子印迹技术与分析传感器技术相结合的一种先进技术,它结合分子印迹的优点,避免了传统传感器的缺点,提高了电化学传感器的选择性和灵敏度,并且缩短了响应时间,更因其设计简单、经济实用等优点受到越来越多领域... 分子印迹电化学传感器是分子印迹技术与分析传感器技术相结合的一种先进技术,它结合分子印迹的优点,避免了传统传感器的缺点,提高了电化学传感器的选择性和灵敏度,并且缩短了响应时间,更因其设计简单、经济实用等优点受到越来越多领域的欢迎。本文介绍了分子印迹传感器的5种常用的制备方法,包括涂层法、原位聚合法、电聚合法、溶胶-凝胶法和自组装法以及这5种方法在实际中的应用,重点介绍了4种分子印迹传感器(MIPs电容/阻抗型、MIPs电导型、MIPs电位型、MIPs电流型)在蛋白质检测上的应用,并且其检测方式以及时间都达到了预期的效果,相信随着技术的更新发明与创造,分子印迹电化学传感器的检测领域会拓展到更多的领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分子印迹 电化学传感器 蛋白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磺酸型螯合吸附材料对Cd(Ⅱ)的吸附动力学及热力学 被引量:5
4
作者 雷青娟 张正国 +4 位作者 高保娇 安富强 代新 万敏 高建峰 《高分子材料科学与工程》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3期78-81,85,共5页
将对羟基苯磺酸钠(SHBS)接枝到PGMA/SiO2微粒的聚甲基丙烯酸缩水甘油酯(PGMA)大分子链上,成功地制备出一种新型的磺酸型螯合吸附材料SHBS-PGMA/SiO2,研究了其对Cd(Ⅱ)的吸附行为。结果表明,SHBS-PGMA/SiO2对Cd(Ⅱ)有很强的螯合吸附能力... 将对羟基苯磺酸钠(SHBS)接枝到PGMA/SiO2微粒的聚甲基丙烯酸缩水甘油酯(PGMA)大分子链上,成功地制备出一种新型的磺酸型螯合吸附材料SHBS-PGMA/SiO2,研究了其对Cd(Ⅱ)的吸附行为。结果表明,SHBS-PGMA/SiO2对Cd(Ⅱ)有很强的螯合吸附能力,吸附容量可以达到0.40mmol/g。吸附行为符合Langmuir与Freundlich吸附模型和准二级动力学方程式,并分别计算了吸附过程的焓变(ΔH)、吉布斯自由能变(ΔG)和熵变(ΔS)等热力学参数。结果表明,该吸附过程是自发的吸热过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螯合吸附 重金属离子 对羟基苯磺酸钠 聚甲基丙烯酸缩水甘油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钡铁氧体微管的制备及镧掺杂对其性能的影响 被引量:3
5
作者 李巧玲 张存瑞 +1 位作者 赵静贤 李保东 《无机化学学报》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2期312-316,共5页
以Ba(NO3)2和Fe(NO3)3为原料与不同比例的柠檬酸在水溶液中形成溶胶,把溶胶滴于脱脂棉模板上,水分挥发后在脱脂棉表面形成凝胶,于马弗炉中850℃煅烧2h后制得了BaFe12O19微管,并在最佳柠檬酸用量时对BaFe12O19微管进行掺杂制得了BaLaxFe1... 以Ba(NO3)2和Fe(NO3)3为原料与不同比例的柠檬酸在水溶液中形成溶胶,把溶胶滴于脱脂棉模板上,水分挥发后在脱脂棉表面形成凝胶,于马弗炉中850℃煅烧2h后制得了BaFe12O19微管,并在最佳柠檬酸用量时对BaFe12O19微管进行掺杂制得了BaLaxFe12-xO19(x=0~0.3)微管。利用X射线衍射(XRD)﹑扫描电子显微镜(SEM)﹑透射电子显微镜(TEM)对样品的物相﹑形貌和粒径进行表征,并利用振荡样品磁强计(VSM)对样品进行磁性能研究。结果表明:借助脱脂棉模板,采用溶胶凝胶法制备了外径在8~13μm之间,壁厚在0.5~2μm之间的BaFe12O19微管,柠檬酸的加入使得微管出现破裂,随着柠檬酸用量的增加,BaFe12O19微管的矫顽力和饱和磁化强度先提高后下降,随着La掺入量的增加BaFe12O19微管的矫顽力、饱和磁化强度以及剩余磁化强度都先增加后减小,但饱和磁化强度和剩余磁化强度的最大值滞后于矫顽力的最大值,当柠檬酸与金属离子的物质的量之比为1∶1,x为0.05时850℃煅烧后制得了矫顽力、饱和磁化强度和剩余磁化强度分别为6153.6Oe,61.1和36.1emu.g-1的BaLaxFe12-xO19微管。并就柠檬酸和La掺杂对微管的形成和磁性能的影响原理做了系统的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BaFe12O19微管 脱脂棉 柠檬酸 镧掺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双锥状纳米晶TiO_2微管的制备及其光催化性能 被引量:3
6
作者 赵静贤 李巧玲 +1 位作者 张存瑞 李保东 《无机化学学报》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5期875-879,共5页
本文采用模板法与溶胶-凝胶法结合,以脱脂棉为模板制备出了TiO2中空微管光催化材料。利用红外光谱(FTIR)、扫描电镜(SEM)、透射电镜(TEM)、X射线衍射(XRD)对其在不同煅烧温度下产物的表面形貌及晶型进行了表征。以甲基橙的脱... 本文采用模板法与溶胶-凝胶法结合,以脱脂棉为模板制备出了TiO2中空微管光催化材料。利用红外光谱(FTIR)、扫描电镜(SEM)、透射电镜(TEM)、X射线衍射(XRD)对其在不同煅烧温度下产物的表面形貌及晶型进行了表征。以甲基橙的脱色降解为模式反应,考察了宏观形貌及煅烧温度对TiO2光催化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以脱脂棉为模板制得的TiO2中空微管直径3~8μm、壁厚0.5~1μm,TiO2晶体直径为30~80nm,长径比约为5:1,呈双锥状结构,微管样品在酸性条件下30min内对甲基橙催化降解效率提高了约16%~40%。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模板法 TiO2微管 光催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无卤阻燃尼龙66/蒙脱土纳米复合材料的制备及性能研究 被引量:5
7
作者 毛文英 李巧玲 王亚昆 《化工新型材料》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4期60-62,共3页
选用有机插层剂对蒙脱土(MMT)进行有机化处理后,使用熔融插层法制备了无卤阻燃尼龙66/有机蒙脱土(OMMT)纳米复合材料,测试了其力学性能及阻燃性能。结果表明,有机蒙脱土和少量纳米SiO2的加入能够提高材料的力学性能,当SiO2加入量为2%、... 选用有机插层剂对蒙脱土(MMT)进行有机化处理后,使用熔融插层法制备了无卤阻燃尼龙66/有机蒙脱土(OMMT)纳米复合材料,测试了其力学性能及阻燃性能。结果表明,有机蒙脱土和少量纳米SiO2的加入能够提高材料的力学性能,当SiO2加入量为2%、蒙脱土含量为3%时,材料的冲击性能相对提高了19%,拉伸与弯曲性能也有所提高;当OMMT∶SiO2为3∶2,APP∶MA为5∶4,ZnO∶APP比值为1·5∶10时,材料的极限氧指数较纯聚合物提高了33·3%。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蒙脱土 尼龙66 熔融插层 阻燃 氧指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胆红素分子表面印迹材料MIP-PMAA/SiO_2的制备及识别特性 被引量:2
8
作者 陈志萍 高保娇 +1 位作者 杨晓峰 张正国 《功能高分子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3期278-282,共5页
通过γ-(甲基丙烯酰氧)丙基三甲氧基硅烷的媒介作用,在硅胶微粒表面偶合接枝聚甲基丙烯酸(PMAA),制备了PMAA/SiO2接枝微粒。采用新型分子表面印迹技术,以乙二醇二缩水甘油醚(EGDE)为交联剂,制备了以胆红素为模板分子的表面印迹材料MIP-P... 通过γ-(甲基丙烯酰氧)丙基三甲氧基硅烷的媒介作用,在硅胶微粒表面偶合接枝聚甲基丙烯酸(PMAA),制备了PMAA/SiO2接枝微粒。采用新型分子表面印迹技术,以乙二醇二缩水甘油醚(EGDE)为交联剂,制备了以胆红素为模板分子的表面印迹材料MIP-PMAA/SiO2。分别通过静态和动态吸附实验考查了该印迹材料对胆红素的识别特性。结果表明:该印迹材料对胆红素兼具优良的结合亲和性和特异的识别选择性,同时,具有优良的脱附性能,脱附率可达99.5%。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甲基丙烯酸 硅胶 分子印迹 表面印迹 胆红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分散剂对纳米铁酸盐制备的影响及TEM表征 被引量:3
9
作者 叶云 李巧玲 +2 位作者 景红霞 王永飞 王亚昆 《电子显微学报》 CAS CSCD 2006年第B08期75-76,共2页
关键词 纳米颗粒 TEM表征 分散剂 铁酸盐 制备 液相介质 物理方法 范德华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阻燃剂双(对-羧苯基)苯基氧化膦的合成工艺研究 被引量:4
10
作者 戈鹏 李巧玲 +2 位作者 汪建红 王亚昆 张丽萍 《应用化工》 CAS CSCD 2006年第5期379-381,共3页
双(对-羧苯基)苯基氧化膦是20世纪90年代研究开发的新型磷系阻燃剂,目前尚处于实验开发阶段。简述了该阻燃剂的各种合成方法,评价了这些方法的优缺点,并提出新的合成方案,具有成本低、周期短、环境污染小等优点,符合阻燃剂绿色无卤化的... 双(对-羧苯基)苯基氧化膦是20世纪90年代研究开发的新型磷系阻燃剂,目前尚处于实验开发阶段。简述了该阻燃剂的各种合成方法,评价了这些方法的优缺点,并提出新的合成方案,具有成本低、周期短、环境污染小等优点,符合阻燃剂绿色无卤化的发展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对-羧苯基)苯基氧化膦 阻燃剂 合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聚合物基蒙脱土纳米复合材料的热稳定性能及协同阻燃研究 被引量:4
11
作者 毛文英 李巧玲 +1 位作者 聂三军 王亚昆 《材料导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F11期219-221,共3页
综述了近年来国内外聚合物基蒙脱土纳米复合材料热稳定性能及其与磷-氮阻燃剂协同阻燃方面的研究进展及机理,并展望了蒙脱土与其他绿色阻燃剂协同阻燃的前景。
关键词 蒙脱土 纳米复合 热稳定性 绿色阻燃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锶铁氧体包覆碳纳米管复合材料的研究 被引量:4
12
作者 赵德旭 李巧玲 叶云 《化工新型材料》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6期31-33,91,共4页
利用空气加热氧化法在不同温度下对碳纳米管(CNTs)进行预处理,然后用混酸对CNTs做进一步的处理。采用原位复合法与溶胶-凝胶法结合制备出锶铁氧体包覆的改性CNTs。利用FT-IR、TEM、XRD、SEM等检测了样品的性能。结果表明,CNTs表面引入... 利用空气加热氧化法在不同温度下对碳纳米管(CNTs)进行预处理,然后用混酸对CNTs做进一步的处理。采用原位复合法与溶胶-凝胶法结合制备出锶铁氧体包覆的改性CNTs。利用FT-IR、TEM、XRD、SEM等检测了样品的性能。结果表明,CNTs表面引入了大量的羟基、羰基,其水溶性明显增强;并制备出了包覆均匀致密的碳纳米管-锶铁氧体(CNTs-SrFerrite)样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碳纳米管 改性 锶铁氧体 复合材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柠檬酸法合成纳米SrFe_(12)O_(19)的工艺分析及磁性研究 被引量:3
13
作者 王永飞 李巧玲 景红霞 《化工新型材料》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8期54-55,共2页
本文采用柠檬酸法制备出球形和棒状的纳米SrFe12O19颗粒,粒径为30~100nm。并对其制备工艺进行研究,采用正交实验设计,主要考察了PH值、用水量、柠檬酸用量、煅烧时间、煅烧温度对粒子的粒径与性能的影响。利用TEM?XRD和IR等测试手段... 本文采用柠檬酸法制备出球形和棒状的纳米SrFe12O19颗粒,粒径为30~100nm。并对其制备工艺进行研究,采用正交实验设计,主要考察了PH值、用水量、柠檬酸用量、煅烧时间、煅烧温度对粒子的粒径与性能的影响。利用TEM?XRD和IR等测试手段对样品进行表征,确定出制备分散均匀、粒径较小的纳米SrFe12O19的最佳工艺条件为柠檬酸与金属离子的摩尔比为1∶1,PH值为6,用水量为120ml,且在900℃下煅烧2h。并利用VSM对最佳工艺下的Sr-Fe12O19的磁学性能进行研究,得出SrFe12O19的Hc为2456.3Oe,Ms为30.5 emu/g。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柠檬酸法 SrFe12O19 工艺分析 磁性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改性药用蒙脱石载体的制备及表征 被引量:3
14
作者 毛文英 张朔生 李巧玲 《应用化工》 CAS CSCD 2014年第2期384-385,共2页
对蒙脱石进行钠基化处理,用水溶性阳离子聚合物壳聚糖季铵盐进行表面处理。结果表明,经壳聚糖季铵盐改性处理后的钠基化蒙脱石阳离子交换容量CEC增大至115 mmol/100 g,层间距明显增大至2.206 nm。
关键词 药用蒙脱石 载体 壳聚糖季铵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纳米氧化锌对膨胀型阻燃尼龙66的阻燃协效作用研究 被引量:3
15
作者 毛文英 李巧玲 周艳明 《绝缘材料》 CAS 2007年第3期32-34,38,共4页
通过极限氧指数、垂直燃烧试验、炭化层表面的SEM观测、红外光谱分析图考查了纳米氧化锌(ZnO)对膨胀型阻燃尼龙66纳米复合材料(IFR PA66)的阻燃协效作用,测试了材料的力学性能。结果表明,添加适量的ZnO作为IFR PA66的阻燃协效剂,改变了... 通过极限氧指数、垂直燃烧试验、炭化层表面的SEM观测、红外光谱分析图考查了纳米氧化锌(ZnO)对膨胀型阻燃尼龙66纳米复合材料(IFR PA66)的阻燃协效作用,测试了材料的力学性能。结果表明,添加适量的ZnO作为IFR PA66的阻燃协效剂,改变了膨胀炭化层的微观结构,避免了膨胀型阻燃剂在发泡过程中出现裂缝而降低隔氧隔热效果的缺陷。但加入过量的ZnO会破坏炭化层结构,使得材料的阻燃性能恶化,当ZnO用含量为2.0%时,材料的阻燃性能最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尼龙66 膨胀阻燃 协同阻燃 纳米氧化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三乙烯四胺螯合电导滴定法测定常量铜离子浓度 被引量:1
16
作者 蒋彩娜 安富强 马献力 《广西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2006年第3期241-244,共4页
使用分光光度法与电导滴定法测定三乙烯四胺与Cu2+所形成的螯合物的配位数,结果表明Cu2+与三乙烯四胺可以定量地形成四配位螯合物,而且配合过程速度很快,螯合物稳定。在用三乙烯四胺水溶液滴定Cu2+过程中,体系的电导率快速下降,在滴定... 使用分光光度法与电导滴定法测定三乙烯四胺与Cu2+所形成的螯合物的配位数,结果表明Cu2+与三乙烯四胺可以定量地形成四配位螯合物,而且配合过程速度很快,螯合物稳定。在用三乙烯四胺水溶液滴定Cu2+过程中,体系的电导率快速下降,在滴定终点电导率发生了清晰的转变。建立了测定Cu2+含量的一种新方法—三乙烯四胺螯合作用电导滴定法,考察了各种因素对分析方法的影响,优化了分析条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乙烯四胺 铜离子 螯合物 电导滴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铕掺杂TiO_2粉末的制备及其可见光光催化性能研究 被引量:1
17
作者 邢宝岩 焦晨旭 赵建国 《武汉科技大学学报》 CAS 2013年第2期130-134,共5页
以钛酸四正丁酯为原料,采用水热法制备铕掺杂TiO2粉末,对铕掺杂TiO2粉末的可见光光催化性能进行研究,并通过XRD、SEM分析对其进行表征。结果表明,铕掺杂TiO2粉末没有改变晶相结构,铕掺杂后使TiO2粉末由不规则形状转变为实心球状,且提高... 以钛酸四正丁酯为原料,采用水热法制备铕掺杂TiO2粉末,对铕掺杂TiO2粉末的可见光光催化性能进行研究,并通过XRD、SEM分析对其进行表征。结果表明,铕掺杂TiO2粉末没有改变晶相结构,铕掺杂后使TiO2粉末由不规则形状转变为实心球状,且提高了TiO2粉末的光催化性能。模拟太阳光实验发现,铕掺杂TiO2粉末可明显提高其可见光光催化的降解能力,当辐照度为500W/m2、时间为240min时,其降解率达到78%。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热法 TIO2 铕掺杂 可见光 光催化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1-丙烯氧基-4-羟基蒽醌-9,10-二酮荧光传感器测定丙酮中水含量
18
作者 焦晨旭 罗莹 许文娟 《郑州大学学报(理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09年第4期74-78,共5页
合成了一种有端基双键的具有光致变色效应的蒽醌类化合物(AHD).基于光聚合反应,将该荧光载体共聚固定于玻片表面,研制了一种测定丙酮中水含量的荧光传感器.该传感器避免了荧光载体的泄漏,具有较好的稳定性、重现性和选择性,使用寿命长.
关键词 荧光传感器 水含量 AHD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导电聚合物水凝胶在电极材料中的应用研究进展 被引量:6
19
作者 刘振兴 李巧玲 +3 位作者 李延斌 唐风娣 郝莉 顾伟 《化工新型材料》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9期12-15,20,共5页
导电聚合物水凝胶作为电极或电极涂层是当前的研究热点之一。简要介绍了导电聚合物的合成原理以及导电聚合物水凝胶的3种制备路线,概述了聚吡咯、聚(3,4-乙基二氧噻吩)及其衍生物、聚苯胺水凝胶在超级电容器电极、电池电极以及生物医用... 导电聚合物水凝胶作为电极或电极涂层是当前的研究热点之一。简要介绍了导电聚合物的合成原理以及导电聚合物水凝胶的3种制备路线,概述了聚吡咯、聚(3,4-乙基二氧噻吩)及其衍生物、聚苯胺水凝胶在超级电容器电极、电池电极以及生物医用电极领域的应用进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苯胺 聚吡咯 聚(3 4-乙基二氧噻吩) 导电聚合物水凝胶 电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表面印迹聚合物的制备及其在药物分离分析中的应用 被引量:7
20
作者 何红芳 李延斌 +1 位作者 余佳照 胡译之 《功能材料》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3期3064-3070,3080,共8页
表面分子印迹技术是在载体表面上发生聚合反应,将分子识别位点建立在载体的外层或者表面。从而使表面分子印迹聚合物具有结合速度快、识别选择性强、结合容量高、提高印迹材料的效率等优点。近年来表面分子印迹技术在药物分离分析中的... 表面分子印迹技术是在载体表面上发生聚合反应,将分子识别位点建立在载体的外层或者表面。从而使表面分子印迹聚合物具有结合速度快、识别选择性强、结合容量高、提高印迹材料的效率等优点。近年来表面分子印迹技术在药物分离分析中的应用引起人们的关注。简要介绍了表面分子印迹聚合物的原理及4种制备方法(溶胶-凝胶法、接枝共聚法、牺牲载体法、聚合加膜法、活性可控自由基聚合法),并对其在药物分离分析的4个方面(中药提取分离中;药物传感器方面;手性药物拆分中;药物释放中)的应用进行了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表面分子印迹技术 手性药物 分离 应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