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8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高灵敏度SiC动态高温压力传感器仿真研究 被引量:3
1
作者 李强 梁庭 +2 位作者 雷程 李永伟 周行健 《传感器与微系统》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62-64,68,共4页
为了提高碳化硅(SiC)动态高温压力传感器的灵敏度,采用p型SiC材料,同时对传感器的敏感单元的不同结构———方膜和圆膜,利用Ansys软件进行了静力学仿真与分析,并完成了敏感芯片的尺寸设计。仿真结果表明:优化后的传感器输出灵敏度为14.2... 为了提高碳化硅(SiC)动态高温压力传感器的灵敏度,采用p型SiC材料,同时对传感器的敏感单元的不同结构———方膜和圆膜,利用Ansys软件进行了静力学仿真与分析,并完成了敏感芯片的尺寸设计。仿真结果表明:优化后的传感器输出灵敏度为14.2μV/(V·kPa)。在100~600℃内非线性误差小于1.53%。动态仿真表明:传感器的固有频率为481kHz,传感器可以在160kHz高频环境中安全工作,该结果为进一步制备SiC高温压力传感器奠定了理论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碳化硅 高温压力传感器 有限元分析 高灵敏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一种适用于微型胶囊机器人的新型接收线圈设计 被引量:1
2
作者 马子毓 高晋阳 +2 位作者 马欣瑜 钱瑞琛 卢晨智 《传感器与微系统》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71-76,81,共7页
为解决微型胶囊机器人供能难题,对其接收线圈的结构进行了分析,提出了一种新型磁共振结构的无线能量传输(WPT)系统。针对传统胶囊机器人接收线圈存在体积大和退磁场影响等问题,新型系统通过改进接收线圈中铁氧体磁芯结构来优化性能。通... 为解决微型胶囊机器人供能难题,对其接收线圈的结构进行了分析,提出了一种新型磁共振结构的无线能量传输(WPT)系统。针对传统胶囊机器人接收线圈存在体积大和退磁场影响等问题,新型系统通过改进接收线圈中铁氧体磁芯结构来优化性能。通过对圆柱形铁氧体磁芯和新型铁氧体铁磁芯的退磁场进行分析,以及对其互感进行解析计算、分析、仿真和实验。结果表明:与圆柱形铁氧体磁芯相比,所提出的新型铁氧体磁芯具有更小的退磁系数和更高的互感。搭建了实验平台以验证不同类型接收结构的无线功率传输系统的性能。实验结果表明:新型铁氧体磁芯系统在功率传输能力方面优于空心圆柱形铁氧体磁芯系统,与仿真分析结果吻合较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无线能量传输 退磁场 胶囊机器人 铁氧体磁芯 互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人工心脏泵用锂电池关键健康因子估计
3
作者 沈喆 陈海丰 +2 位作者 王媛惠 屈增 喻航 《电子测量技术》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139-148,共10页
当前锂电池的健康状态估计技术主要聚焦于新能源汽车动力电池等非生命支持设备,推广于人工心脏泵用锂电池时,显著的工况差异和难以表征复杂电化学反应特性的简单模型限制了SOH估计的准确性与可靠性。为此,针对人工心脏泵用锂电池高阶模... 当前锂电池的健康状态估计技术主要聚焦于新能源汽车动力电池等非生命支持设备,推广于人工心脏泵用锂电池时,显著的工况差异和难以表征复杂电化学反应特性的简单模型限制了SOH估计的准确性与可靠性。为此,针对人工心脏泵用锂电池高阶模型计算复杂度与SOH准确性评估的固有矛盾,提出一种自优化的关键健康因子估计方法建立锂电池模型。首先,针对锂电池电化学系统电流电势非线性使得阻抗测不准而难以建立模型的问题,设计暂稳态的电化学阻抗谱法并利用自研EIS测试装置获取多温度多SOC多频率下的多维阻抗信息。然后,分析阻抗信息与电池健康状态之间的线性关系,建立最小化阻抗目标函数并利用改进的粒子群优化算法求解优化问题。最后,硬件在环仿真实验模拟人工心脏泵用锂电池脉动模式下的不同工况并验证了所提方法的可行性和有效性。实验结果表明,所提算法在不同荷电状态和不同温度下关键健康因子估计误差小于2%;与标准PSO算法相比,所提算法的估计精度提升了1.88%,满足人工心脏泵用锂电池高精度的模型建立要求和SOH估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工心脏泵用锂电池 健康状态 二阶RC等效电路模型 电化学阻抗谱法 粒子群优化算法 关键健康因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Geant4的X射线背散射成像仿真研究
4
作者 蒋璧有 郭丽娜 +1 位作者 赵耀霞 陈平 《中国测试》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1期17-24,32,共9页
为有效地探测到隐藏在高原子序数物质背后的低原子序数物质,文章采用X射线背散射成像技术进行实验,通过蒙特卡罗仿真软件Geant4简化飞点扫描X射线背散射成像系统,对隐藏在铁板后的碳块探测并成像,最后为能够高效地探测较大的目标区域,... 为有效地探测到隐藏在高原子序数物质背后的低原子序数物质,文章采用X射线背散射成像技术进行实验,通过蒙特卡罗仿真软件Geant4简化飞点扫描X射线背散射成像系统,对隐藏在铁板后的碳块探测并成像,最后为能够高效地探测较大的目标区域,文章提出一种针对大区域探测的优化算法。实验结果表明,仿真的背散射成像系统能够探测到铁板后的碳块,最终图像的质量与可控因素(X射线能量强度、探测器尺寸)和不可控因素(遮挡物厚度、被测物深度)密切相关,提出的优化算法能够在扫描探测的同时成像,缩短成像时间且能及时发现待测物体。因此,X射线背散射成像技术具有一定的潜力,解决探测隐藏在高原子序数物质背后的低原子序数物质难以探测的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X射线背散射成像 Geant4仿真 飞点扫描 蒙特卡罗 成像算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电致变色型智能可视化湿度系统
5
作者 甄明硕 刘晓然 +4 位作者 范向前 张文平 严东东 刘磊 李晨 《无机材料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432-440,I0013,I0014,共11页
近年来,湿度传感器在食品安全、土壤监测等领域的应用引起了广泛关注。传统湿度传感器具有稳定性好、灵敏度高等优点,但大部分湿度传感系统通常采用有线连接和外接庞大设备来将湿度信号转换为可识别的波形,无法对湿度信息的变化进行实... 近年来,湿度传感器在食品安全、土壤监测等领域的应用引起了广泛关注。传统湿度传感器具有稳定性好、灵敏度高等优点,但大部分湿度传感系统通常采用有线连接和外接庞大设备来将湿度信号转换为可识别的波形,无法对湿度信息的变化进行实时的可视化监测。将湿度信息直接转换为肉眼可观测的颜色信号为上述问题提供了一种理想解决方案。本研究将湿度传感器与电致变色器件集成一体来制备智能可视化湿度指示系统,通过将湿度信号转换为电压信号来驱动电致变色器件(Electrochromic devices,ECDs),从而实现系统稳定可逆的颜色变化。采用三氧化钨(WO3)作为负极、锌箔(Zn)作为正极制备的ECDs会根据湿度传感器的输出电压的变化来转变不同的工作状态,从而产生肉眼可观测的颜色信号。采用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与电化学工作站对ECDs的电化学性能以及电致变色性能进行研究和表征。随后,通过示波器和湿度发生平台对调理电路性能进行分析。结果表明:智能电致变色型湿度指示器具有良好的稳定性和快速的响应性能,其中,着色时间与褪色时间仅为7.5和4.5 s,并且在300个循环后,光学调制幅度(ΔT)与初始值相比基本保持不变(保持率可达95%以上)。因此,这种设计新颖、结构简单的可视化湿度系统在人工智能、智能农业等领域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致变色器件 湿度传感器 可视化监测 人工智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OTS自组装多层膜的制备和能量耗散的研究
6
作者 方向前 刘晓雅 +1 位作者 马东辉 马宗敏 《化工新型材料》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73-77,共5页
采用自组装技术在石英表面制备了十八烷基三氯硅烷(OTS)分子膜,并通过接触角、红外光谱(FT-IR)和原子力显微镜(AFM)研究了膜层形貌特征和膜层表面能量耗散随温度的变化情况。结果表明:OTS在石英上以“岛”状团簇的结构均匀分布,反应时... 采用自组装技术在石英表面制备了十八烷基三氯硅烷(OTS)分子膜,并通过接触角、红外光谱(FT-IR)和原子力显微镜(AFM)研究了膜层形貌特征和膜层表面能量耗散随温度的变化情况。结果表明:OTS在石英上以“岛”状团簇的结构均匀分布,反应时间越长,“岛”状团簇和吸附的OTS分子数量也越多,表面粗糙度随之增加。接触角在反应时间达到30min后稳定在110.39°左右,此时反应趋于饱和。膜层表面耗散值在60~80℃内最低,当温度低于61℃时,5mmol/L溶度下制备的分子膜表面最平坦稳定,膜层耗散值也最低,温度高于61℃时,表面出现熔化现象,耗散曲线波动较大,考虑是水解的OTS产物和表面杂质的存在影响了测试结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十八烷基三氯硅烷 石英 表面形貌 能量耗散
在线阅读 下载PDF
DWT、NSCT和改进PCA协同组合红外偏振图像融合 被引量:10
7
作者 杨风暴 董安冉 +1 位作者 张雷 吉琳娜 《红外技术》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3期201-208,共8页
为充分保留红外光强和偏振图像细节、强度等信息,综合多算法的优势性能,提出一种DWT、NSCT和改进PCA的多算法协同组合融合新方法,在考虑3种算法互补协同关系基础上,充分保留源图重要目标和细节信息。首先,用离散小波变换(DWT)将源图分... 为充分保留红外光强和偏振图像细节、强度等信息,综合多算法的优势性能,提出一种DWT、NSCT和改进PCA的多算法协同组合融合新方法,在考虑3种算法互补协同关系基础上,充分保留源图重要目标和细节信息。首先,用离散小波变换(DWT)将源图分解为高低频分量,低频用非下采样轮廓波变换(NSCT)再次分解;其次,对主成分分析法(PCA)进行权值改进,分块融合NSCT分解所得低频分量;然后,提出"相关系数-局部能量-局部标准差"规则融合NSCT分解所得高频,用"层内对比度"规则融合DWT分解所得高频;最后,NSCT逆变换重构所得图像作为DWT低频融合图,再用DWT逆变换获得最终融合图像。实验结果表明,所提方法在视觉效果、细节层次及保留等方面比单一或简单组合方法更具优势,对不同场景适应性较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图像融合 红外偏振 协同融合 DWT NSCT PCA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局部能量匹配的红外偏振图像融合 被引量:6
8
作者 杨风暴 赵艳霞 +2 位作者 吉琳娜 刘英杰 董安然 《红外技术》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4期319-324,共6页
针对红外偏振融合后图像边缘模糊不清和细节信息不明显等问题,本文提出了一种基于局部能量匹配的红外偏振图像融合方法。首先,融合偏振角图像和偏振度图像得到偏振特征图像;然后运用非下采样剪切波变换(NSST)把偏振特征图像和光强图像... 针对红外偏振融合后图像边缘模糊不清和细节信息不明显等问题,本文提出了一种基于局部能量匹配的红外偏振图像融合方法。首先,融合偏振角图像和偏振度图像得到偏振特征图像;然后运用非下采样剪切波变换(NSST)把偏振特征图像和光强图像分解为低频子带和高频子带,运用顶帽(Top-hat)变换处理偏振图像的低频信息,提取目标;最后采用基于局部能量匹配和局部方差相结合的融合规则融合低频子带和高频子带。实验结果表明,本文算法与NSCT算法相比较,融合后图像的整体互信息值提高了8.7%,方差提高了3.9%,很好的保留了图像的细节信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红外偏振图像融合 NSST 局部能量 TOP-HAT变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合成孔径聚焦超声成像在混凝土探伤中的应用研究 被引量:10
9
作者 吕晓光 王明泉 李光亚 《图学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6期946-949,共4页
针对超声波在混凝土检测中分辨率低、成像质量差等问题,提出了采用合成孔径聚焦技术对检测声波信号进行成像处理的方法。通过超声波仿真软件WAVE 2000建立混凝土缺陷模型,结合混凝土超声探测的方式和特点,采用MATLAB软件编写相适应的合... 针对超声波在混凝土检测中分辨率低、成像质量差等问题,提出了采用合成孔径聚焦技术对检测声波信号进行成像处理的方法。通过超声波仿真软件WAVE 2000建立混凝土缺陷模型,结合混凝土超声探测的方式和特点,采用MATLAB软件编写相适应的合成孔径算法及GUI界面。结果表明,在混凝土超声探伤中,此方法确实有效地提高了成像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混凝土 超声波 合成孔径 探伤 仿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干扰弹壳体的超声爬波及横波无损检测研究 被引量:3
10
作者 李光亚 王明泉 +1 位作者 杨录 王星河 《现代电子技术》 北大核心 2015年第3期37-39,共3页
干扰弹壳体材料要求高,壳体坯料的缺陷检测是非常必要的。针对某型干扰弹壳体坯料可能存在缺陷的特征,结合不同检测区域的检测方法及厂家的检测需求,提出一种基于超声波横波和爬波同时对工件缺陷进行检测的方法,并根据检测需要设计了检... 干扰弹壳体材料要求高,壳体坯料的缺陷检测是非常必要的。针对某型干扰弹壳体坯料可能存在缺陷的特征,结合不同检测区域的检测方法及厂家的检测需求,提出一种基于超声波横波和爬波同时对工件缺陷进行检测的方法,并根据检测需要设计了检测系统,该系统可满足此类坯料缺陷的快速精确检测。通过实验和实际使用证明该方法可行,系统运行可靠,并可有效提高检测效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声波 横波 爬波 壳体坯料 缺陷检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碳化硅表面电镀厚镍工艺研究 被引量:4
11
作者 李强 雷程 +2 位作者 梁庭 李永伟 周行健 《电镀与精饰》 CAS 北大核心 2022年第2期51-55,共5页
为了探索碳化硅深刻蚀过程中厚镍掩膜工艺条件,依据电镀原理,设计了以镀液pH、电流密度、镀液温度为影响因素的正交试验,通过对电镀速率和镀层均匀性双指标进行综合平衡法分析,研究各因素不同水平对实验结果的影响。采用台阶仪和激光共... 为了探索碳化硅深刻蚀过程中厚镍掩膜工艺条件,依据电镀原理,设计了以镀液pH、电流密度、镀液温度为影响因素的正交试验,通过对电镀速率和镀层均匀性双指标进行综合平衡法分析,研究各因素不同水平对实验结果的影响。采用台阶仪和激光共聚焦显微镜对电镀速率、镀层均匀性以及表面形貌进行表征。结果表明:电流密度是影响电镀速率的关键因素,镀液pH主要影响镀层的均匀性,最佳电镀条件为pH在3.0~3.5之间,电流密度为20 mA∙cm^(-2),温度为55℃。该工艺成本低、镀速高且均匀性良好,可以用于制备碳化硅深刻蚀掩膜,为碳化硅基压力传感器的加工提供了关键工艺支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碳化硅 电镀镍 正交试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断细药的微小电容检测方法 被引量:2
12
作者 李士林 王明泉 +1 位作者 康晓月 赵奇 《探测与控制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6期47-49,共3页
针对机械检验法会因药粉、棉花毛等杂质的积聚而使检测失灵,射线检测法在检测药芯的精度上不够理想的诸多问题,提出了断细药的微小电容检测方法。该方法运用了药芯直径发生变化时介质型电容式传感器的电容发生变化。可依据这种非电量与... 针对机械检验法会因药粉、棉花毛等杂质的积聚而使检测失灵,射线检测法在检测药芯的精度上不够理想的诸多问题,提出了断细药的微小电容检测方法。该方法运用了药芯直径发生变化时介质型电容式传感器的电容发生变化。可依据这种非电量与电量之间的关系进行测量。仿真表明:它的工作稳定、安装简便、功耗低,性能可靠,适用于断细药的检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导火索 微小电容 电容检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超声的铅皮导爆索断细药检测方法研究 被引量:3
13
作者 李光亚 王明泉 郑景义 《兵工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8期1037-1040,共4页
针对铅皮导爆索的非接触检测存在检测手段有限、检测效率低下、精度不高的问题,提出了一种基于超声的小径铅皮导爆索断细药检测系统,可满足对于此类导爆索断细药情况的精确快速测量。实验和实际使用证明该方法可行,系统运行可靠,可有效... 针对铅皮导爆索的非接触检测存在检测手段有限、检测效率低下、精度不高的问题,提出了一种基于超声的小径铅皮导爆索断细药检测系统,可满足对于此类导爆索断细药情况的精确快速测量。实验和实际使用证明该方法可行,系统运行可靠,可有效提高检测效率和精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仪器仪表技术 导爆索 断细药 超声 非接触测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一种代数重建中投影系数的快速计算方法
14
作者 李世虎 王明泉 +1 位作者 王鑫 杨娟 《科学技术与工程》 北大核心 2015年第21期151-153,163,共4页
代数重建过程中,投影系数的计算是影响重建速度的主要因素。从射线与网格相交的规律出发,先用一个数组存储投影系数值,再使用一个数组修正,通过两个数组相结合来求解射线穿过网格的投影系数。该算法不仅减少了求解投影系数的计算量,并... 代数重建过程中,投影系数的计算是影响重建速度的主要因素。从射线与网格相交的规律出发,先用一个数组存储投影系数值,再使用一个数组修正,通过两个数组相结合来求解射线穿过网格的投影系数。该算法不仅减少了求解投影系数的计算量,并且抑制了在程序设计时所需的分支结构,使其适合于CUDA并行加速。该算法在重建固体火箭发动机模型中,在保证图像质量不损失的前提下,在CPU端与Siddon算法相比,重建速度提高了10倍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RT 投影系数 快速重建 CUDA Siddon算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金刚石NV色心集成振动检测模块的设计 被引量:1
15
作者 陈骊颖 黄堃 +1 位作者 王琪 闫仕农 《量子电子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4期500-509,共10页
原子对磁场的高敏感特性使得金刚石氮空位(NV)色心在量子传感领域的使用越来越广泛。为研究金刚石在振动测磁方面的优越性,使用集成振动模块把传统的共聚焦系统集成在PCB板上以测试振动结果。以圆柱形永磁体作为振动测磁的质量块,由于... 原子对磁场的高敏感特性使得金刚石氮空位(NV)色心在量子传感领域的使用越来越广泛。为研究金刚石在振动测磁方面的优越性,使用集成振动模块把传统的共聚焦系统集成在PCB板上以测试振动结果。以圆柱形永磁体作为振动测磁的质量块,由于外界振动的影响使永磁体与金刚石NV色心的距离产生变化,因此金刚石NV色心上的磁场强度也会产生变化。对振动效应的检测通过金刚石NV色心上光探测磁共振(ODMR)荧光信号的分析来获得。集成振动实验在距离永磁体15 mm范围内对振动效应进行验证,测试得到基于金刚石氮空位色心振动传感的位移噪声灵敏度为11 nm/Hz1/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量子光学 振动检测 光学检测磁共振 磁感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毫米波MIMO雷达的人体生命体征检测方法 被引量:3
16
作者 袁新芳 陈平 吴泱序 《传感器与微系统》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9期109-112,120,共5页
针对传统方法处理单通道回波数据时心率估计准确性和鲁棒性不高的问题,提出了一种基于选择性最大比和组合算法。首先运用奇异值分解去除静态杂波;其次使用卡尔曼滤波进行异常相位的预测和修正;并最终通过自适应多通道多维特征融合,极大... 针对传统方法处理单通道回波数据时心率估计准确性和鲁棒性不高的问题,提出了一种基于选择性最大比和组合算法。首先运用奇异值分解去除静态杂波;其次使用卡尔曼滤波进行异常相位的预测和修正;并最终通过自适应多通道多维特征融合,极大地提高了生命体征的检测精度。实验基于77 GHz多输入多输出(MIMO)雷达实验平台,在复杂场景下进行多组实验,对心率估计的准确率均达到94%以上。实验结果表明,所提算法可以实现人体生命体征准确检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命体征检测 毫米波雷达 奇异值分解 卡尔曼滤波 心率估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长宽比金属铝热偶条的制备 被引量:1
17
作者 白悦杭 雷程 +3 位作者 梁庭 关一浩 宫明峰 齐蕾 《电子测量技术》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1期45-51,共7页
金属铝因其与多晶硅具备良好的塞贝克系数差且成本低在红外热电堆中常用作热偶条,热偶条制备在MEMS工艺流程制备中至关重要,其结构形貌对热电堆性能有很大影响。为研究不同制备方法对铝热偶条的形貌及性能影响,本实验采用金属刻蚀工艺... 金属铝因其与多晶硅具备良好的塞贝克系数差且成本低在红外热电堆中常用作热偶条,热偶条制备在MEMS工艺流程制备中至关重要,其结构形貌对热电堆性能有很大影响。为研究不同制备方法对铝热偶条的形貌及性能影响,本实验采用金属刻蚀工艺、剥离工艺进行热偶条制备,调整溅射功率、光刻胶厚、曝光剂量、超声功率等参数对制备工艺进行优化,通过共聚焦显微镜、扫描电子显微镜及台阶仪表征形貌,半导体分析仪表征电阻值。实验表明:通过ROL-7133负胶,前烘1 min 30 s,曝光剂量85 mj/cm,中烘1 min 40 s,显影48 s,采用金属剥离工艺制备得到了宽度3μm,厚度0.4μm的高长宽比金属铝热偶条,且整体形貌良好,器件电阻值符合要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长宽比 热偶条 LIFT-OFF 曝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3D双流网络的地下岩层破裂微震震源定位
18
作者 吴泱序 陈平 李波 《煤炭科学技术》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S02期13-24,共12页
地下微震震源中心探测技术主要用于地下岩层破裂,矿井爆破振动监测,工程爆破定向拆除等定位问题。针对目前微震采集传感器采集时钟误差以及采集数据高频信息缺失的问题,提出了基于3D双流网络的方法对地下岩层破裂进行分布式微震震源定... 地下微震震源中心探测技术主要用于地下岩层破裂,矿井爆破振动监测,工程爆破定向拆除等定位问题。针对目前微震采集传感器采集时钟误差以及采集数据高频信息缺失的问题,提出了基于3D双流网络的方法对地下岩层破裂进行分布式微震震源定位。该方法通过空间扫描的方式使低维的振动波信息高维化,把地震波形数据从时间域转化为能量域,建立震源中心与高维能量分布的对应关系;然后通过3D-CNN网络提取能量域特征,convLSTM网络逐步优化震源中心区域,以得到精准的震源中心定位。结果表明,基于3D双流网络的地下岩层破裂微震震源定位明显优于传统的基于走时类震源定位方法,该方法在高信噪比数据中,具有更强的数据拟合能力和抗干扰能力。并且通过小场地静态爆炸试验结果表明,该定位方法在近场微震震源定位中优于传统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下毁伤 微震定位 三维卷积网络 长短期记忆神经网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