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高倍率钠离子电池炭包覆纳米铋负极材料
1
作者 李丹 马铁 +1 位作者 刘汉浩 郭丽 《储能科学与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1775-1785,共11页
铋作为新型钠离子电池负极材料,因其出色的离子动力学特性和长循环寿命而备受瞩目。铋基材料在能量密度和充放电效率方面展现出巨大潜力,但在应用中也面临体积膨胀和固态电解质层稳定性方面的挑战,需要通过纳米结构设计、界面工程以及... 铋作为新型钠离子电池负极材料,因其出色的离子动力学特性和长循环寿命而备受瞩目。铋基材料在能量密度和充放电效率方面展现出巨大潜力,但在应用中也面临体积膨胀和固态电解质层稳定性方面的挑战,需要通过纳米结构设计、界面工程以及碳包覆等方法来改善其导电性和结构稳定性。在这项工作中,以金属铋有机骨架材料为前体,通过一步炭化法得到了炭包覆铋纳米复合材料。铋颗粒通过C—O—Bi界面交互作用牢固锚定在石墨烯表面,在高电流密度下展现出优异的容量保持能力和稳定的循环性能。结果显示,由赝电容控制的钠离子存储过程有助于构建稳定的固态电解质界面膜并加速离子扩散,从而提高电池的循环稳定性和充放电效率。而铋与石墨烯界面较强的化学键结合有助于维持金属颗粒的结构稳定,缓冲体积膨胀,并加速二者之间的电子扩散,提高材料的电化学活性。这些发现不仅提供了改善电池负极材料的高效方法,还为理解和优化负极材料提供了新视角,对于设计和开发高性能钠离子电池负极材料具有重要的参考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钠离子电池 负极 金属有机骨架 炭包覆 铋基材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碳源对Na_(3)V_(2)(PO_(4))_(3)正极材料储钠性能的影响 被引量:1
2
作者 陈彦俊 程军 +2 位作者 孙式琦 王延忠 郭丽 《新型炭材料》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6期1118-1127,共10页
具有独特三维框架结构的钠超离子导体型磷酸钒钠是非常具有前景的钠电正极材料。在本工作中,两种碳源被选择作为原材料,通过溶胶凝胶法制备了碳包覆的磷酸钒钠。深入研究了不同炭材料对晶体结构、形貌特征、动力学特性以及电化学储钠特... 具有独特三维框架结构的钠超离子导体型磷酸钒钠是非常具有前景的钠电正极材料。在本工作中,两种碳源被选择作为原材料,通过溶胶凝胶法制备了碳包覆的磷酸钒钠。深入研究了不同炭材料对晶体结构、形貌特征、动力学特性以及电化学储钠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柠檬酸作为碳源制备得到的磷酸钒钠,具有更大的晶胞体积和更小的粒子尺寸,导致了拓宽的离子迁移通道和缩短的离子迁移路径,进而提高动力学特性。该材料表现出优异的电化学特性,在0.1 C下可以释放112.3 mAh g^(−1)的容量。在1 C循环200圈下容量保持率接近100%。由于快速的粒子导电特性,在2 C和5 C的大倍率循环下,该材料可以释放90.0和89.1 mAh g^(−1)的初始容量,循环200圈后保持率分别为92.7%和90%。因此,这种改性的磷酸钒钠电极材料可以作为优异的正极材料应用在钠电池领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磷酸钒钠 正极材料 碳源 储钠特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Mg,N共掺改性木质素对废水中As(Ⅴ)的高选择性吸附研究 被引量:2
3
作者 高铃淑 石晓峰 +1 位作者 王超 吴光平 《应用化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1期2934-2940,共7页
分别以三乙烯四胺(TETA)和MgCl_(2)为氮源和Mg^(2+)源,通过N元素掺杂和Mg^(2+)修饰,制备了一种新型木质素基吸附剂。N掺杂木质素(N-Lignin)对As(Ⅴ)具有一定的选择性,Mg^(2+)修饰后(Mg@N-Lignin)进一步增强了该选择性。Mg@N-Lignin表现... 分别以三乙烯四胺(TETA)和MgCl_(2)为氮源和Mg^(2+)源,通过N元素掺杂和Mg^(2+)修饰,制备了一种新型木质素基吸附剂。N掺杂木质素(N-Lignin)对As(Ⅴ)具有一定的选择性,Mg^(2+)修饰后(Mg@N-Lignin)进一步增强了该选择性。Mg@N-Lignin表现出良好的再生性能。Mg@N-Lignin对As(Ⅴ)的吸附等温线和动力学遵循Langmuir等温线模型和拟二阶动力学模型。Mg@N-Lignin对As(Ⅴ)的饱和吸附量为687.46 mg/g,并在30 min内达到平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木质素 含氧阴离子 金属改性 选择性吸附 As(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柔性多功能Fe_(2)O_(3)/CC正极宿主实现高效吸附与催化多硫化物的锂硫电池
4
作者 田真 薛磊磊 丁红元 《新型炭材料(中英文)》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345-353,共9页
锂硫电池因其高能量密度和低成本而成为最有发展前景的电化学储能器件之一。然而,多硫化物的“穿梭效应”、硫导电率低是锂硫电池商业化面临的主要挑战。本工作中,以Fe(NO)_(3)·9H_(2)O为铁源,NH4F为表面活性剂,通过简单的水热及... 锂硫电池因其高能量密度和低成本而成为最有发展前景的电化学储能器件之一。然而,多硫化物的“穿梭效应”、硫导电率低是锂硫电池商业化面临的主要挑战。本工作中,以Fe(NO)_(3)·9H_(2)O为铁源,NH4F为表面活性剂,通过简单的水热及煅烧处理制备了Fe_(2)O_(3)纳米棒修饰炭布(CC)的柔性Fe_(2)O_(3)/CC复合材料。其中,Fe_(2)O_(3)中介孔的存在有利于电解质的渗透和充放电过程中锂离子的传输和扩散,同时其密集阵列暴露出的丰富活性位点可以实现多硫化物的高效吸附和快速转化,降低多硫化物的穿梭效应。电化学分析显示:Fe_(2)O_(3)/CC正极在0.1 C(1 C=1672 mA g^(−1))的电流密度下具有1250 mAh g^(-1)的高放电比容量,经100圈循环后比容量保持在789 mAh g^(-1)。在2 C的倍率下循环1000圈后仍能达到576 mAh g^(-1)的放电比容量,容量保持率为70%,明显优于对比样品。因此,Fe_(2)O_(3)/CC能够很好地抑制多硫化物的穿梭,提高电池倍率性能和循环稳定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锂硫电池 Fe_(2)O_(3) 正极材料 纳米棒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