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非金属催化剂在环氧化物和环状酸酐共聚中的研究进展
1
作者 张强 王宪飞 +2 位作者 王凯 骆广生 路忠凯 《化工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60-73,共14页
环氧化物与环状酸酐的开环共聚是一种新型的脂肪族聚酯合成技术,其技术核心之一是催化剂的选择与应用。与金属催化剂相比,非金属催化剂在简易性、低毒性、单体适应性、经济性等方面表现出潜在优势,得到迅速发展。针对非金属催化剂在环... 环氧化物与环状酸酐的开环共聚是一种新型的脂肪族聚酯合成技术,其技术核心之一是催化剂的选择与应用。与金属催化剂相比,非金属催化剂在简易性、低毒性、单体适应性、经济性等方面表现出潜在优势,得到迅速发展。针对非金属催化剂在环氧化物和环状酸酐共聚领域的研究进展进行了综述,总结并评述了近年来有机碱、Lewis酸碱对以及其他非金属催化剂在开环共聚反应中的工作机制认识和催化实施效果,对其发展方向和工业化应用潜力进行了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金属催化剂 环氧化物 环状酸酐 共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聚苯乙烯马来酸酐对PVDF膜结构和性能的影响
2
作者 高超 王钰 +2 位作者 闫浩 董林芳 严峰 《水处理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7期85-90,102,共7页
聚偏氟乙烯(PVDF)膜易受化学污染,常需要进行表面改性。然而,PVDF作为一种化学惰性高分子聚合物,很难直接进行化学改性。为解决该问题,本文将聚苯乙烯马来酸酐共聚物(SMA)与PVDF共混,采用非溶剂致相转化法(NIPS)制备具有丰富酸酐活性基... 聚偏氟乙烯(PVDF)膜易受化学污染,常需要进行表面改性。然而,PVDF作为一种化学惰性高分子聚合物,很难直接进行化学改性。为解决该问题,本文将聚苯乙烯马来酸酐共聚物(SMA)与PVDF共混,采用非溶剂致相转化法(NIPS)制备具有丰富酸酐活性基团的PVDF/SMA共混膜,考察了PVDF和SMA聚合物相容性,探究了铸膜液中PVDF含量、SMA含量以及凝固浴温度等参数对PVDF/SMA共混膜表面结构、孔结构、纯水通量、BSA截留、润湿性等的影响。结果表明:SMA与PVDF为部分相容体系,当SMA含量低于60%时,二者具有良好相容性;水为凝固浴可制备PVDF/SMA共混膜,随着凝固浴温度升高,PVDF/SMA共混膜纯水通量上升,BSA截留率下降;随铸膜液中PVDF聚合物含量增加,膜表面亲水性下降,导致其纯水通量显著降低;铸膜液中添加剂SMA含量对膜结构和性能等均有显著影响,随着SMA含量增加,膜表面开孔率提高,平均孔径和孔隙率均上升,亲水性增强,水通量增大,与未加SMA的PVDF膜相比,通量提升了38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苯乙烯马来酸酐 聚偏氟乙烯 共混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金属盐(SO_(4)^(2-)/Cl^(-))固体酸催化剂在污泥制生物柴油中的应用 被引量:1
3
作者 朱芬芬 胡博 +1 位作者 韩媚玲 张荣岩 《中国环境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9期4176-4183,共8页
研究NaHSO_(4)·H_(2)O(布朗斯特酸位为主)和AlCl_(3)·6H_(2)O(路易斯酸位为主)两类金属盐固体酸催化剂在污泥制取生物柴油过程中的催化性能.结果表明,经过130℃脱水的NaHSO_(4)·H_(2)O较AlCl_(3)·6H_(2)O表现更为优... 研究NaHSO_(4)·H_(2)O(布朗斯特酸位为主)和AlCl_(3)·6H_(2)O(路易斯酸位为主)两类金属盐固体酸催化剂在污泥制取生物柴油过程中的催化性能.结果表明,经过130℃脱水的NaHSO_(4)·H_(2)O较AlCl_(3)·6H_(2)O表现更为优异,两种催化剂的最优催化条件为催化剂投加量1.2g/10g冷冻干燥污泥、反应温度130℃、反应时间4h.虽然对粗脂肪的酯化率NaHSO_(4)·H_(2)O低于AlCl_(3)·6H_(2)O,分别为(63.4±2.6)%和(68.9±1.4)%(对应的生物柴油产率分别为9.73%~10.69%和10.80%~11.39%(污泥干基)),但经过GC-MS分析发现NaHSO_(4)·H_(2)O催化的生物柴油纯度更高,品质更好;两种催化剂的重复使用性<3~5次.两种催化剂均可实现低成本、高性能且环境友好的催化污泥制备生物柴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金属盐水合物 固体酸 城市污泥 生物柴油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组织变革视角下企业价值分享的动力机制与构型——基于华为和万科的双案例研究 被引量:8
4
作者 张志朋 李朋波 +2 位作者 周禹 刘光建 刘周浩 《南开管理评论》 CSSCI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期27-38,I0006,I0007,共14页
为了有效应对外部不确定性环境、推动组织可持续发展,越来越多的企业注重与核心人才进行价值分享,以调动这些人才的积极性、主动性与创造性。然而,现有研究并未揭示企业开启价值分享的动力机制,也未对价值分享实践的构型进行提炼总结。... 为了有效应对外部不确定性环境、推动组织可持续发展,越来越多的企业注重与核心人才进行价值分享,以调动这些人才的积极性、主动性与创造性。然而,现有研究并未揭示企业开启价值分享的动力机制,也未对价值分享实践的构型进行提炼总结。基于对华为和万科两家中国标杆企业的案例分析,本文从组织变革视角对企业价值分享的前因、构型进行了探讨,并构建企业价值分享的机理模型,即厘清企业为什么进行价值分享、可以采取何种价值分享形式及如何进行价值分享。研究发现,外部环境因素、外部利益相关者因素和从业者特征因素所构成的情境动力因素,价值承诺因素和利益不满因素所构成的触发动力因素,企业家能动因素和组织使能因素所构成的使能动力因素是企业价值分享的三大前因动力要素,不同前因要素之间相互联结演化形成企业价值分享的动力机制。按照风险联动和劣后分享两个构型维度,企业价值分享实践可划分为四种构型,即共担共享型价值分享实践、风险联动型价值分享实践、劣后分享型价值分享实践和互惠交易型价值分享实践;另外,企业的价值分享实践呈现出不同情境下多元类型兼容生效的重要特点。本研究有助于丰富并促进企业价值分享的理论研究,对企业导入价值分享实践也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价值分享 动力机制 构型 双案例研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企业价值分享的原则、形式与机制——一项多案例比较研究 被引量:2
5
作者 张志朋 刘周浩 《财会通讯》 北大核心 2021年第8期19-26,共8页
随着人力资本主权时代的到来,企业与员工进行价值分享成为业界和学界的关注重点。但是,现有研究并未揭示企业进行价值分享的原则、类型,也未对价值分享实践的机制进行提炼总结。文章基于三家企业的案例,对价值分享的原则与形式进行了探... 随着人力资本主权时代的到来,企业与员工进行价值分享成为业界和学界的关注重点。但是,现有研究并未揭示企业进行价值分享的原则、类型,也未对价值分享实践的机制进行提炼总结。文章基于三家企业的案例,对价值分享的原则与形式进行了探讨,并构建了企业价值分享的整体体系。研究发现,价值分享包括四个构成要素,即受益对象、使用工具、获取条件和价值体现;价值分享有三个原则,分别是员工与企业无风险联动的分享原则、员工与企业等风险联动的分享原则和员工与企业过风险联动的分享原则;以价值分享中员工是否需要出资和企业是否递延分享为标准,归纳出四种企业价值分享形式,分别是薪酬形式、现金递延分享形式、员工持股递延分享形式和项目跟投利润分享形式;同时,按照价值分享原则和形式之间的关系,可以总结提炼出企业价值分享的三重机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价值分享 递延分享 项目跟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