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5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中马格达雷纳盆地La Luna组页岩油地质特征与勘探开发潜力分析
1
作者 王斌 任怀建 +2 位作者 卢小新 张达景 孙九江 《中国矿业》 2022年第4期172-180,共9页
中马格达雷纳盆地是哥伦比亚重要的产油气盆地之一,具有较大开发潜力。本文系统分析中马格达雷纳盆地演化过程、构造和石油地质特征,以及La Luna组烃源岩特征、储层特征、裂缝发育特征和流体特征。研究表明:中马格达雷纳盆地La Luna组... 中马格达雷纳盆地是哥伦比亚重要的产油气盆地之一,具有较大开发潜力。本文系统分析中马格达雷纳盆地演化过程、构造和石油地质特征,以及La Luna组烃源岩特征、储层特征、裂缝发育特征和流体特征。研究表明:中马格达雷纳盆地La Luna组具有分布面积广、厚度大、烃源岩品质优、储层物性好等特点,烃源岩成熟度低-成熟、以油为主,油藏压力高,属于典型的非常规油气层。La Luna组为海陆棚沉积环境,含大量生物介壳,储层发育大量微孔隙,矿物成分以方解石/白云石、石英为主,黏土含量低,有利于压裂,且由于方解石/白云石含量高,有利于进行酸化改造措施,受构造作用影响,La Luna组裂缝发育,极大地改善储层渗透性。总体而言,中马格达雷纳盆地La Luna组具有巨大的非常规油气资源潜力和勘探开发前景,但受政策、环保及当地作业环境的影响,难以在短期内实现大规模商业开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马格达雷纳盆地 La Luna组 非常规油气 开发潜力 海陆棚沉积环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概率法在页岩气未开发最终可采量评估中的应用——以北美某成熟页岩气区块为例 被引量:10
2
作者 陈劲松 韩洪宝 +1 位作者 年静波 郭莉 《天然气工业》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7期52-58,共7页
中国实现页岩气规模开发的时间不长,页岩气最终可采量(EUR)评估方法研究尚处于不断积累和完善的阶段,尤其是评估准确度较高的概率法应用还不普遍。为此,在分析评价页岩气EUR评估方法的基础上,应用改进双曲递减模型预测了北美某成熟页岩... 中国实现页岩气规模开发的时间不长,页岩气最终可采量(EUR)评估方法研究尚处于不断积累和完善的阶段,尤其是评估准确度较高的概率法应用还不普遍。为此,在分析评价页岩气EUR评估方法的基础上,应用改进双曲递减模型预测了北美某成熟页岩气区块内在产井的EUR并建立其概率分布,基于上述结果应用概率法模拟新井的未开发EUR,并分4种情形(目标概率、项目风险、项目对比、更合理的EUR评估)对概率法的合理使用及其应用效果进行了详细阐述。研究结果表明:(1)随着页岩气开发项目的推进,生产井数的增加、开采技术的成熟,概率法所需的具有合理置信度水平的类比井组可以建立起来,为应用概率法评估未开发EUR奠定了基础;(2)页岩气项目未开发EUR在部分程度上受总井数的影响,未来钻井数量减少会增加未开发EUR的不确定性,相反钻井数量增加则可以减少未开发EUR的不确定性;(3)概率法具备定量描述不同级别未开发EUR的可能性,定量反映项目存在的不确定性和风险,通过对不同项目的不确定性及风险进行对比,可以为项目的鉴别和决策提供依据。结论认为,随着页岩气生产井数的增加和开采技术的成熟,采用概率法对页岩气项目未开发EUR进行评估是更为合理可靠的选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页岩气开发 未开发最终可采量评估 概率法 蒙特卡洛模拟 准确性 生产井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库车坳陷油气有序聚集规律及其勘探意义 被引量:7
3
作者 林潼 冉启贵 +2 位作者 曾旭 魏红兴 孙雄伟 《新疆石油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3期270-276,共7页
多种油气藏类型伴生共存的现象在许多盆地中都较为常见,然而目前的研究仅仅是对单一的油气藏类型开展其赋存规律的研究。分析了塔里木盆地库车坳陷各种油气藏的分布特点,认为库车坳陷油气藏在区域上和空间上都存在着油气有序聚集的特征... 多种油气藏类型伴生共存的现象在许多盆地中都较为常见,然而目前的研究仅仅是对单一的油气藏类型开展其赋存规律的研究。分析了塔里木盆地库车坳陷各种油气藏的分布特点,认为库车坳陷油气藏在区域上和空间上都存在着油气有序聚集的特征。这种有序聚集规律主要表现为:不同油气藏烃类组份特征分布规律的有序性、成藏动力空间分布的有序连续性和保存机制的有序性,从而形成了库车坳陷不同类型油气藏在空间上共生伴存的特征。这一认识上的突破,对于深化库车坳陷油气勘探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塔里木盆地 库车坳陷 油气藏类型 有序聚集 成藏动力 保存机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南美区油气分布特征与隐蔽油气藏勘探 被引量:7
4
作者 李丕龙 张达景 宗国洪 《石油实验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6期559-563,共5页
南美油区古生代以来发育弧前盆地、弧后挤压盆地、前陆盆地、克拉通盆地、被动边缘盆地。南美区已发现的隐蔽油气藏在成因上主要为岩性油气藏(含构造—岩性油气藏)、不整合油气藏(基岩不整合油气藏、岩性—不整合油气藏、构造—岩性不... 南美油区古生代以来发育弧前盆地、弧后挤压盆地、前陆盆地、克拉通盆地、被动边缘盆地。南美区已发现的隐蔽油气藏在成因上主要为岩性油气藏(含构造—岩性油气藏)、不整合油气藏(基岩不整合油气藏、岩性—不整合油气藏、构造—岩性不整合油气藏)等。前陆盆地隐蔽油气藏以不整合、岩性类油气藏为主;被动边缘盆地石油储量以隐蔽油气藏为主,隐蔽油气藏又以岩性类的为主。被动边缘盆地浊积岩、盐下碳酸盐岩(礁滩)、地层超覆等复合型隐蔽油气藏成为近十几年勘探发现的主要油气藏类型,预测南美地区隐蔽油气藏油气资源量达890亿桶油当量以上,以油为主,可见南美地区隐蔽油气藏具有良好的勘探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前陆盆地 被动边缘盆地 隐蔽油气藏 南美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海上边际油田高效开发新技术的综合应用 被引量:5
5
作者 韩洪宝 余涛 刘跃俊 《钻采工艺》 CAS 北大核心 2011年第5期73-76,9,共4页
海上边际油田的开发是海上油田开发的三大技术难题之一,尤其是国际合作项目海上边际油田的开发,经济效益成为开发此类油田的决定性因素。通过在突尼斯海上Oudna边际油田开发过程中综合利用防砂膨胀筛管、大排量射流泵、FPSO以及欠注开... 海上边际油田的开发是海上油田开发的三大技术难题之一,尤其是国际合作项目海上边际油田的开发,经济效益成为开发此类油田的决定性因素。通过在突尼斯海上Oudna边际油田开发过程中综合利用防砂膨胀筛管、大排量射流泵、FPSO以及欠注开发等新技术,油田投产后7个月就收回了全部开发投资,不仅大大提高了边际油田开发的经济效益,而且通过油藏数值模拟研究,认为一定量的欠注开发可以降低油井含水率上升速度,提高了油田的采收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边际油田 膨胀筛管 射流泵 FPSO 欠注开发 数值模拟 提高采收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低幅度构造识别技术在南美奥连特盆地油气勘探中的应用 被引量:7
6
作者 李涛 《中国石油勘探》 CAS 2010年第1期48-51,共4页
低幅度含油气构造是地震勘探圈闭识别的难点,储层地震预测则是隐蔽圈闭识别的核心。利用最新的地震技术,通过长期在南美西北部厄瓜多尔奥连特盆地的储层岩性、形态、物性及含油气性的预测,形成了一套基于高精度地球物理资料,适合于低幅... 低幅度含油气构造是地震勘探圈闭识别的难点,储层地震预测则是隐蔽圈闭识别的核心。利用最新的地震技术,通过长期在南美西北部厄瓜多尔奥连特盆地的储层岩性、形态、物性及含油气性的预测,形成了一套基于高精度地球物理资料,适合于低幅度构造圈闭识别的地震解释技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低幅度构造 圈闭识别 南美 奥连特盆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煤层气解吸阶段划分方法及其意义 被引量:78
7
作者 孟艳军 汤达祯 +3 位作者 许浩 曲英杰 李勇 张文忠 《石油勘探与开发》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5期612-617,共6页
为了定量分析煤层气解吸特征对产能的影响,基于兰格缪尔等温吸附理论,建立了煤层气解吸阶段划分方法,并通过煤层气开发实例分析了方法的指示意义。引入解吸效率定量表征不同压力下的煤层气解吸速率。根据数学曲线上的关键节点,定义了启... 为了定量分析煤层气解吸特征对产能的影响,基于兰格缪尔等温吸附理论,建立了煤层气解吸阶段划分方法,并通过煤层气开发实例分析了方法的指示意义。引入解吸效率定量表征不同压力下的煤层气解吸速率。根据数学曲线上的关键节点,定义了启动压力、转折压力与敏感压力;不同煤样3个关键压力点的解吸效率为定值,据此将煤层气解吸过程划分为低效解吸、缓慢解吸、快速解吸与敏感解吸4个阶段。研究表明:快速与敏感解吸阶段对煤层气井产能贡献很大,低效与缓慢解吸阶段则很小;煤层吸附能力、含气性和储集层压力是影响煤层气解吸特征的关键因素。沁南和柳林地区煤层气开发现状表明建立的解吸阶段划分方法可以有效指导煤层气开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煤层气 兰氏方程 解吸效率 解吸阶段 沁南地区 柳林地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柳林地区煤层气井排采过程中产水特征及影响因素 被引量:24
8
作者 许浩 汤达祯 +4 位作者 郭本广 孟尚志 张文忠 曲英杰 孟艳军 《煤炭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9期1581-1585,共5页
以实际生产数据为基础,结合流体包裹体测试分析,从古今水文地质特征、排采模式、压裂工艺等方面综合研究了柳林地区煤层气井排采过程中的产水特征及其影响因素。结果表明:柳林地区煤储层产水特征是多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山西组煤层顶... 以实际生产数据为基础,结合流体包裹体测试分析,从古今水文地质特征、排采模式、压裂工艺等方面综合研究了柳林地区煤层气井排采过程中的产水特征及其影响因素。结果表明:柳林地区煤储层产水特征是多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山西组煤层顶板砂岩含水层中古流体呈现滞留特征,富水性相对较弱,其现今产水量的高低与岩层中裂隙的发育程度有直接关系。太原组煤层顶板灰岩含水层在早期与地表淡水发生了沟通,富水性较强。当以不同的模式进行排采时,受压裂强度和煤层与顶板含水层差异沟通的影响,表现出D,A,B,C四种模式的产水量逐渐增大的规律。进一步指出,为降低水动力的影响,适当区域可选用水平井开采;煤层气开发由北东向南西逐步推进,有利于煤层的排水降压;储层改造过程中应降低压裂缝的规模,尤其是纵向缝的高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柳林地区 煤层气 排采 产水特征 水动力 压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鄂尔多斯盆地东缘“翘板”支点影响下的含煤地层发育特征 被引量:23
9
作者 李勇 汤达祯 +3 位作者 许浩 曲英杰 陶树 蔡佳丽 《煤炭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A02期378-382,共5页
通过沉积演化史分析、煤田构造发育规律研究、煤岩物理化学特征分析等手段解剖了鄂尔多斯盆地东缘含煤地层沉积差异。临兴地区受北纬38°构造带的影响,在盆地东缘的南北升降变化过程中起"翘板"支点作用。盆地东缘的含煤... 通过沉积演化史分析、煤田构造发育规律研究、煤岩物理化学特征分析等手段解剖了鄂尔多斯盆地东缘含煤地层沉积差异。临兴地区受北纬38°构造带的影响,在盆地东缘的南北升降变化过程中起"翘板"支点作用。盆地东缘的含煤地层在该构造带上有明显的厚度变化,太原组的煤层、灰岩层、砂岩层在剖面上呈现分叉、尖灭等特征。通过对临兴地区断层发育情况、地层沉积特征的精细解剖,进一步验证了该构造支点的存在及其对含煤地层沉积演化的影响。随着鄂尔多斯盆地东缘更多的地区进行非常规天然气勘探开发,详细解剖了该"翘板"支点影响下的沉积差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鄂尔多斯盆地东缘 翘板 含煤地层 临兴地区 38°N构造带 沉积差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库车坳陷迪北地区致密砂岩孔喉形态特征及其对储层的影响 被引量:14
10
作者 林潼 冉启贵 +2 位作者 魏红兴 孙雄伟 王蓉 《石油实验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6期696-703,共8页
通过铸体薄片、扫描电镜、激光共聚焦显微镜、微纳米CT扫描等直观分析手段,对库车坳陷迪北地区致密砂岩气储层中的孔喉微观形态特征开展了系统研究。观测结果显示,该区致密砂岩储层中发育大量的狭长、扁平状孔喉,其中微纳米级的喉道、... 通过铸体薄片、扫描电镜、激光共聚焦显微镜、微纳米CT扫描等直观分析手段,对库车坳陷迪北地区致密砂岩气储层中的孔喉微观形态特征开展了系统研究。观测结果显示,该区致密砂岩储层中发育大量的狭长、扁平状孔喉,其中微纳米级的喉道、黏土矿物晶间孔是本区主要的储集空间。同时借助低温氮气吸附测试、恒速压汞试验、覆压条件下储层物性分析等定量研究手段,显示迪北致密砂岩储层中喉道大小分布在1~4μm,喉道体积占总孔隙体积的2/3。综合研究认为储层的渗流能力受喉道大小、孔喉比值影响,直观地反映了孔喉形态对渗流能力的影响;孔喉中黏土矿物对储层的渗流能力起到重要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致密砂岩 激光共聚焦显微镜 喉道半径 孔喉比 孔喉形态 迪北地区 库车坳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四川盆地奥陶系十字铺组与宝塔组接触关系新认识 被引量:15
11
作者 樊茹 卢远征 +4 位作者 张学磊 张师本 段文哲 李鑫 邓胜徽 《地质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3期321-329,共9页
四川盆地奥陶系十字铺组和宝塔组自上世纪20年代命名以来,在地层学界一直被认为是连续沉积,整合接触。四川盆地东—南缘中—上奥陶统习水良村和武隆黄草两条剖面的牙形石生物地层与碳同位素地层学研究指示,十字铺组与宝塔组之间存在沉... 四川盆地奥陶系十字铺组和宝塔组自上世纪20年代命名以来,在地层学界一直被认为是连续沉积,整合接触。四川盆地东—南缘中—上奥陶统习水良村和武隆黄草两条剖面的牙形石生物地层与碳同位素地层学研究指示,十字铺组与宝塔组之间存在沉积间断,即二者并非整合接触关系。该不整合可与北美地区的M4/M5不整合面对比,二者可能是由桑比期早、晚期的海平面下降引发。与此时代相近的不整合在新疆巴楚地区、塔里木盆地亦有发现。由于十字铺组在四川盆地广泛分布于覆盖区,且岩性多以碳酸盐岩为主,因此不整合的发现将促使我们重新认识并评估该组的油气勘探潜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四川盆地 奥陶系 十字铺组 宝塔组 接触关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渤海湾盆地东营凹陷利津洼陷古近系沙河街组湖相风暴沉积特征及控制因素 被引量:10
12
作者 魏小洁 姜在兴 +3 位作者 李一凡 张元福 赵伯宇 王俊辉 《古地理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3期377-384,共8页
渤海湾盆地东营凹陷利津洼陷古近系沙河街组第四上亚段风暴岩沉积构造类型丰富,包括风暴侵蚀形成的冲刷面、渠模、截切面构造,风暴涡流形成的撕裂构造,风暴重力流形成的递变、块状层理,风暴浪形成的丘状交错层理、平行层理、浪成沙纹交... 渤海湾盆地东营凹陷利津洼陷古近系沙河街组第四上亚段风暴岩沉积构造类型丰富,包括风暴侵蚀形成的冲刷面、渠模、截切面构造,风暴涡流形成的撕裂构造,风暴重力流形成的递变、块状层理,风暴浪形成的丘状交错层理、平行层理、浪成沙纹交错层理及风暴后能量衰减阶段形成的准同生变形构造等。通过岩心观察统计,建立了适合于研究区风暴岩的理想垂向沉积序列,包括10个岩相单元,对应着3个主要的风暴作用阶段:风暴涡流作用阶段、风暴浪作用阶段和风暴作用衰减阶段。结合风暴岩沉积特征及沉积动力学机制,将研究区风暴岩归为4种类型:其中Ⅰ型风暴岩发育于正常浪基面之上,为原地侵蚀型风暴岩,Ⅱ型、Ⅲ型、Ⅳ型风暴岩发育于正常浪基面与风暴浪基面之间。根据以上4种风暴岩沉积特征,探讨了研究区风暴岩形成的主控因素,认为风暴岩的形成主要受风暴作用、物源、古地形以及湖平面变化的影响,并总结出4种类型风暴岩发育的有利条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东营凹陷 沙河街组 风暴岩 沉积构造 沉积序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无井条件下建立碎屑岩储层地震地质模型研究 被引量:17
13
作者 赵迎月 顾汉明 +1 位作者 汪勇 蔡成国 《地球物理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6期2055-2064,共10页
常规的储层建模以井数据为基础,建立孔隙度、渗透率和含油饱和度等储层属性参数模型,并通过油田开发生产数据进行拟合,得到最佳地质模型.在南海西北部深水区无井控制的情况下,针对中央峡谷浊积水道储层,采用确定性建模与连续型随机建模... 常规的储层建模以井数据为基础,建立孔隙度、渗透率和含油饱和度等储层属性参数模型,并通过油田开发生产数据进行拟合,得到最佳地质模型.在南海西北部深水区无井控制的情况下,针对中央峡谷浊积水道储层,采用确定性建模与连续型随机建模相结合的方法,建立碎屑岩储层地震地质模型,应用地震正演模拟和相似性分析方法,确定浊积水道砂体最佳模拟参数.文章首先分析了碎屑岩储层特征,应用连续型随机建模的方法模拟储层空间分布.然后分析实际地震、地质资料,应用层序地层学思想,对研究区划分沉积体系域,建立层序地层格架;基于波阻抗和多种地震属性,采用人机交互的方法对浊积水道储层框架结构进行精细解释,建立储层结构模型;将储层结构模型与砂泥互层随机介质进行"交"、"并"运算,利用连续型随机模拟方法对储层内部介质进行精细刻画,建立中央峡谷浊积水道随机介质储层模型;通过对模型正演模拟、常规处理和相似性分析等建立最佳储层模型.文章研究了在无井条件下建立储层地震地质模型的方法,揭示南海西北部深水区中央峡谷浊积水道储层的空间展布和内部结构特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储层地震地质模型 随机建模方法 地震正演模拟 砂体雕刻 南海西北部深水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Ricker子波匹配追踪算法在薄互层砂体储层预测中的应用 被引量:15
14
作者 宋新武 郑浚茂 +1 位作者 范兴燕 肖高杰 《吉林大学学报(地球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S1期387-392,共6页
我国东部大多数中、新生代陆相含油盆地大都以薄层砂、泥岩沉积为主,地层岩性和厚度横向变化均较大,而这些地层的厚度远低于常规地震勘探的垂向分辨率。为解决薄互层储层预测问题,笔者综合分析了短时傅里叶变换、连续小波变换和匹配追... 我国东部大多数中、新生代陆相含油盆地大都以薄层砂、泥岩沉积为主,地层岩性和厚度横向变化均较大,而这些地层的厚度远低于常规地震勘探的垂向分辨率。为解决薄互层储层预测问题,笔者综合分析了短时傅里叶变换、连续小波变换和匹配追踪算法的优缺点,通过实验模型及实际资料分析,得到以下结论:与短时傅氏变换与连续小波变换相比,基于Ricker子波匹配追踪算法的频谱分解技术在分析薄互层储层时具有更高的时频分辨率,能够更客观地刻画地质体;从平湖油气田地震、测井数据分析,基于Ric-ker子波匹配追踪算法更有效地刻画出储层的空间形态,并且与实钻数据储层的分布吻合效果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Ricker子波 匹配追踪算法 时频分析 薄互层 储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华北克拉通胶—辽—吉带古元古代条痕状花岗岩成因及其构造意义 被引量:43
15
作者 杨明春 陈斌 闫聪 《地球科学与环境学报》 CAS 2015年第5期31-51,共21页
华北克拉通胶一辽一吉带内发育大量古元古代条痕状花岗岩,岩性主要为含角闪石或磁铁矿的二长花岗岩,以暗色矿物定向排列为显著识别特征。基于系统的野外调查、岩石学、地质年代学和地球化学研究,对条痕状花岗岩成因和其形成的构造环... 华北克拉通胶一辽一吉带内发育大量古元古代条痕状花岗岩,岩性主要为含角闪石或磁铁矿的二长花岗岩,以暗色矿物定向排列为显著识别特征。基于系统的野外调查、岩石学、地质年代学和地球化学研究,对条痕状花岗岩成因和其形成的构造环境提出了不同的模式。LA-ICp-MS锆石U-Pb年龄显示这些条痕状花岗岩形成于2173~2205Ma,基性岩脉侵位于2159Ma,后期的角闪岩相变质发生于约1907Ma。条痕状花岗岩中发育基性暗色微粒包体,也发育钙质角闪石和镁铁质角闪石,副矿物为锆石、榍石和磁铁矿。主量和微量元素分析结果显示:条痕状花岗岩属于钙碱性岩浆系列,A/CNK值为0.9~1.2(多数小于1.1),A/NK值为0.9~1.4,SiO2质量分数为68.3%~76.9%,岩石具有低TiO2质量分数(小于0.3%);岩石富集大离子亲石元素(如K、Rb、Sr、Cs),亏损部分高场强元素(如Nb和Ti)。这些特征都指示条痕状花岗岩可能是形成于俯冲带环境下的I型花岗岩。部分岩体(如大房身岩体)具有类似A型花岗岩的特征,这是岩浆体系富硼而引起的高分异所致的,岩体高SiO2质量分数(76.7%~77.1%)也是高分异的表现。硼的加入会导致岩浆体系固相线温度降低,使得岩浆具有更为充分的时间进行演化。全岩εNd(t)值(一8.6~1.5)和锆石εHf(t)值(一1.3~5.6)都具有非常宽的变化范围,结合基性暗色微粒包体的岩相学特征以及斜长石的环带,说明条痕状花岗岩形成于下地壳熔融的酸性岩浆和富集地幔熔融的基性岩浆的混合。花岗岩的弧岩浆属性及其老于2500Ma的太古代继承锆石指示胶一辽一吉带在古元古代可能发生了北向俯冲。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条痕状花岗岩 古元古代 岩石成因 电子探针分析 弧岩浆 俯冲带 华北克拉通 胶—辽—吉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致密砂岩含气性敏感参数——以松辽盆地英台气田营城组为例 被引量:14
16
作者 许翠霞 马朋善 +2 位作者 赖令彬 孙圆辉 李忠诚 《石油勘探与开发》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6期712-716,共5页
针对致密砂岩气层与围岩的波阻抗差异较小、气层与围岩区分难度大等问题,研究致密砂岩含气性敏感参数,以准确识别薄层致密砂岩气。根据地层流体对弹性参数的敏感性,提出致密气敏感参数λ/vs(第1拉梅系数与横波速度比值),并根据不同地质... 针对致密砂岩气层与围岩的波阻抗差异较小、气层与围岩区分难度大等问题,研究致密砂岩含气性敏感参数,以准确识别薄层致密砂岩气。根据地层流体对弹性参数的敏感性,提出致密气敏感参数λ/vs(第1拉梅系数与横波速度比值),并根据不同地质条件,提出拓展属性f/vs(Russell流体相与横波速度之比),f/vs在一定条件下可退化为λ/vs。采用Gassmann方程与Brie经验公式进行流体替换,发现λ/vs比常用属性λρ(第1拉梅系数与密度乘积)、vp/vs(纵横波速度比)对含气饱和度更敏感,验证了新敏感参数的有效性。对英台气田营城组营二段进行叠前反演,发现λ/vs比λρ识别气层的精度高,与测井解释结果吻合较好,提高了气层识别能力及预测精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致密砂岩气 含气性 弹性参数 敏感参数 叠前反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断陷湖盆地震相模式研究要点——以Capella油田为例 被引量:9
17
作者 范兴燕 张研 +1 位作者 唐衔 肖高杰 《石油地球物理勘探》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6期1196-1206,1035,共11页
Capella地区整体表现为一"东断西超"狭长型断陷湖盆,具有缓坡带发育多种沉积相带类型、地震反射特征复杂多变以及湖盆短轴方向存在距离短、多源碎屑物叠置区分难度大的特点。传统断陷湖盆地震相模式在Capella湖盆陡坡区和长... Capella地区整体表现为一"东断西超"狭长型断陷湖盆,具有缓坡带发育多种沉积相带类型、地震反射特征复杂多变以及湖盆短轴方向存在距离短、多源碎屑物叠置区分难度大的特点。传统断陷湖盆地震相模式在Capella湖盆陡坡区和长轴入口区的沉积相研究中具有较好的应用效果,但在缓坡区和湖心区识别不同相带沉积物时存在一定的困难。文章对研究区断陷湖盆自身发育特点和地震相模式建立的难点进行了详细剖析并提出针对不同问题的解决方法。在断陷湖盆不同地带沉积体系研究的基础上,明确了不同相带地震相特征和彼此间的差异,最终建立了一套适用于狭长型断陷湖盆的地震相模式,为后人对此类断陷盆地沉积相解释、评价以及储层预测提供了一定的理论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断陷湖盆 地震相 地震相模式 陡坡带 缓坡带 长轴入口区 湖心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南苏门答腊盆地B区块层序地层格架及有利成藏带 被引量:6
18
作者 田世存 刘国臣 +2 位作者 汤磊 陈辉 孙君书 《石油与天然气地质》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期68-76,共9页
南苏门答腊盆地是新生代弧后裂谷沉积盆地,经历了4个构造演化阶段和1次完整的海进-海退旋回。形成了独特的层序地层充填和沉积体分布模式,发育湖泊、河流、三角洲、浅海陆棚碳酸盐岩及生物礁等多种沉积体系。建立了B区块的层序地层格架... 南苏门答腊盆地是新生代弧后裂谷沉积盆地,经历了4个构造演化阶段和1次完整的海进-海退旋回。形成了独特的层序地层充填和沉积体分布模式,发育湖泊、河流、三角洲、浅海陆棚碳酸盐岩及生物礁等多种沉积体系。建立了B区块的层序地层格架,将新生代地层划分为8个三级层序,SQ1—SQ4是主要勘探目的层段。根据古地貌特征,B区块划分为4个构造单元,各构造单元具有不同的沉积特征和勘探目标。纵向上总结了盆地各构造演化阶段,层序格架内发育4套成藏组合。平面上对各期层序构造解释后,应用构造叠合方法,综合分析各成藏要素,全区共划分出5个有利构造带,指出了各构造带的有利因素和勘探潜力,为下一步区块勘探选取钻探目标和落实储量规模提供了指导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沉积体系 成藏组合 有利成藏带 层序地层格架 南苏门答腊盆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南海南部边缘沉积盆地构造-热演化历史 被引量:12
19
作者 赵长煜 宋海斌 +2 位作者 杨振武 宋洋 田丽花 《地球物理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5期1543-1553,共11页
南海南部边缘发育众多含油气盆地,具有可观的油气资源潜力.本文采用基于多期有限拉张模型的应变速率方法对南海南部边缘沉积盆地进行了构造-热演化模拟,并与南海北部边缘沉积盆地的构造-热演化历史进行了对比分析.南海南部边缘晚新生代... 南海南部边缘发育众多含油气盆地,具有可观的油气资源潜力.本文采用基于多期有限拉张模型的应变速率方法对南海南部边缘沉积盆地进行了构造-热演化模拟,并与南海北部边缘沉积盆地的构造-热演化历史进行了对比分析.南海南部边缘晚新生代具有明显碰撞挤压、走滑改造的痕迹,而同时期北部边缘以小规模的张性断裂活动为主,由于构造活动背景的不同,造成了南、北边缘沉积盆地构造-热演化历史的差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南海南部 沉积盆地 构造-热演化模拟 应变速率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准噶尔盆地南缘侏罗系烃源岩排烃效率研究 被引量:9
20
作者 郭继刚 李建华 +3 位作者 庞雄奇 向才富 姜福杰 王鹏威 《现代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5期1081-1088,共8页
准噶尔盆地南缘下部成藏组合勘探日趋重要,其主力烃源岩生烃潜力和排烃效率的研究亟待加强。根据排烃门限理论,利用生烃潜力法建立了准噶尔盆地南缘侏罗系烃源岩的生、排烃模式,并计算了烃源岩的生烃量、排烃量和排烃效率。研究表明,准... 准噶尔盆地南缘下部成藏组合勘探日趋重要,其主力烃源岩生烃潜力和排烃效率的研究亟待加强。根据排烃门限理论,利用生烃潜力法建立了准噶尔盆地南缘侏罗系烃源岩的生、排烃模式,并计算了烃源岩的生烃量、排烃量和排烃效率。研究表明,准噶尔盆地南缘侏罗系泥质烃源岩和煤层的排烃门限对应的镜质组反射率均为0.7%。侏罗系烃源岩的总生烃量为3 973.84×108t,总排烃量为1 402.71×108t,其中八道湾组烃源岩排烃量占总排烃量的69.85%。准噶尔盆地南缘侏罗系烃源岩的平均排烃效率为35.30%,不同层系不同岩性烃源岩,其排烃效率明显不同,泥质烃源岩排烃效率远大于煤层。综合分析认为,准噶尔盆地南缘侏罗系烃源岩生、排烃量大,排烃效率较高,下部成藏组合以侏罗系烃源岩为主力烃源岩,具有良好的资源潜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排烃效率 排烃门限 烃源岩 侏罗系 下部成藏组合 准噶尔盆地南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