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我国塑料化学回收产业现状、存在问题及发展趋势
1
作者 梁永煌 刘京 葛冬琦 《中国塑料》 北大核心 2025年第7期112-120,共9页
废塑料资源化回收和循环化利用是解决当前塑料污染问题和资源紧张的重要途径之一,其中塑料化学回收技术不仅可以处理物理回收后的废塑料,还可将物理回收无法有效处理的低值废塑料在进行无害化处理的同时,实现最大程度的资源化利用,从而... 废塑料资源化回收和循环化利用是解决当前塑料污染问题和资源紧张的重要途径之一,其中塑料化学回收技术不仅可以处理物理回收后的废塑料,还可将物理回收无法有效处理的低值废塑料在进行无害化处理的同时,实现最大程度的资源化利用,从而实现将废塑料从“白色污染”变成“白色油田”,已成为废塑料资源循环利用产业的重要发展方向之一。文章系统梳理了塑料化学回收技术及其产业的发展现状,分析了我国塑料化学回收产业发展进程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相应的解决对策,同时展望了我国塑料化学回收产业的发展趋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废塑料 化学回收 产业现状 问题及对策 发展趋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温和条件下CoRu/Al_(2)O_(3)催化糠醛加氢脱氧制备2-甲基呋喃
2
作者 高崇帅 王海永 +3 位作者 朱天汉 陈龙 杜晓蕊 王晨光 《化学工程》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0期13-18,51,共7页
生物质衍生平台分子糠醛在温和条件下经选择性加氢脱氧制备2-MF(2-甲基呋喃)近年来备受研究人员的关注。文中制备不同比例的CoRu/Al_(2)O_(3)双金属催化剂,探究其催化糠醛加氢脱氧制备2-MF的性能。研究表明少量Ru掺杂能够极大促进糠醛... 生物质衍生平台分子糠醛在温和条件下经选择性加氢脱氧制备2-MF(2-甲基呋喃)近年来备受研究人员的关注。文中制备不同比例的CoRu/Al_(2)O_(3)双金属催化剂,探究其催化糠醛加氢脱氧制备2-MF的性能。研究表明少量Ru掺杂能够极大促进糠醛的加氢转化,且Ru掺杂比例与2-MF的产率呈火山型关系。当Co/Ru摩尔比为50:1时,能够在较温和条件下(160℃,1 MPa H_(2))实现较高的2-MF收率(68%)。XRD(X射线多晶粉末衍射)、TEM(透射电子显微镜)、XPS(X射线光电子能谱)、Py-FTIR(吡啶吸附红外光谱)等表征结果表明,当Ru掺杂量较低时,其高度分散与Co形成合金结构,并且发生Co、Ru之间的电子转移,形成含有表面氧空位的CoRuO x物种;而表面氧空位比例受到Ru掺杂量的影响,又决定了表面酸性位点的分布比例,从而影响CoRu/Al_(2)O_(3)催化剂的加氢脱氧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糠醛 加氢脱氧 2-甲基呋喃 双金属催化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龙江河沉积物重金属污染特征及生态风险评价 被引量:8
3
作者 散剑娣 蔡德所 +3 位作者 靖志浩 杨佳星 李书恒 陈声震 《人民长江》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1期34-41,共8页
为了解广西龙江河表层沉积物中重金属的污染状况,于2018年3月采集12个样点的沉积物样品,测定沉积物中重金属Cu、Zn、Pb、Cd、Cr、As的含量和赋存形态,运用地累积指数法、潜在生态风险指数法对沉积物中重金属的污染程度和生态风险进行评... 为了解广西龙江河表层沉积物中重金属的污染状况,于2018年3月采集12个样点的沉积物样品,测定沉积物中重金属Cu、Zn、Pb、Cd、Cr、As的含量和赋存形态,运用地累积指数法、潜在生态风险指数法对沉积物中重金属的污染程度和生态风险进行评价,并分析了沉积物中重金属的来源。结果表明:①除Cr的平均含量近似于背景值外,Cd、Pb、As、Zn、Cu的平均含量分别为背景值的57.88,7.12,6.30,4.19,2.17倍。②Cr和As以残渣态为主;Zn在中上游碳酸盐结合态含量较高,在下游铁锰氧化物结合态含量较高;Cu和Pb的铁锰氧化物结合态和有机物结合态含量较高;Cd以铁锰氧化物结合态和碳酸盐结合态为主,与2013年相比,铁锰氧化物结合态含量大幅度减少,碳酸盐结合态含量大幅度增加。③地累积指数表明,Cr为未污染,Cu为轻度污染,Zn和As为偏中度污染,Pb为中度污染,Cd为严重污染。潜在生态风险指数表明,Cu、Zn、Pb和Cr 4种元素均为低生态风险,As和Cd元素生态风险指数较大。④沉积物重金属相关性表明,Cu、Zn、Pb、Cr、As 5种元素存在明显同源性。通过沉积物重金属主成分分析,发现第一主成分(Cu、Zn、Pb、Cr)的来源为工业源,第二主成分(Cd)的来源为农业活动及采矿活动,第三主成分(As)的来源为矿业活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金属 沉积物 地累积指数法 潜在生态风险指数法 污染程度 生态风险评价 龙江河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