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乌兹别克斯坦铀成矿地质特征 被引量:3
1
作者 刘明义 何子鑫 +2 位作者 胡立 孟广路 范堡程 《地质科技情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2期97-102,共6页
乌兹别克斯坦位于中亚腹地,铀矿资源丰富。在总结乌兹别克斯坦区域地质构造特征基础上,将其大地构造单元划分为3个一级构造单元、6个二级构造单元及部分三级构造单元,综合分析认为,其中9个构造单元具有铀成矿物质基础。砂岩型铀矿床和... 乌兹别克斯坦位于中亚腹地,铀矿资源丰富。在总结乌兹别克斯坦区域地质构造特征基础上,将其大地构造单元划分为3个一级构造单元、6个二级构造单元及部分三级构造单元,综合分析认为,其中9个构造单元具有铀成矿物质基础。砂岩型铀矿床和碳硅泥岩型铀矿床主要在新构造期成矿,集中分布在中克孜勒库姆地块志留系-石炭系被动大陆边缘。火山岩型铀矿床在早二叠世成矿,集中分布在库拉明石炭纪-二叠纪火山盆地。在中克孜勒库姆地块志留系-石炭系被动大陆边缘、库拉眀石炭纪-二叠纪火山盆地、前咸海地块、吉萨尔地块、阿姆河古近系陆表海盆地构造单元还发现了8种非常规铀矿化。研究乌兹别克斯坦南天山砂岩型铀成矿特征对中国境内天山小型山间盆地寻找铀矿具有指导作用,火山岩型铀矿床对广泛发育火山岩的中国西北地区有一定的借鉴作用。同时,积极参与乌兹别克斯坦的非常规铀矿研究,对拓宽常规铀矿认识及合作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铀矿床 成矿类型 分布特征 乌兹别克斯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区域地球化学评价中变异系数校正参数的意义 被引量:6
2
作者 刘明义 张晶 +1 位作者 孟广路 胡立 《现代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5期1074-1079,共6页
通过对我国新疆西天山各地球化学区数据的归纳和研究,计算西天山12种常见成矿元素在各地球化学区的富集系数,提出校正系数公式,并将变异系数进行合理的校正与排序。与实际矿床和矿点结合,验证校正系数的正确性和适用性,预测元素成矿有... 通过对我国新疆西天山各地球化学区数据的归纳和研究,计算西天山12种常见成矿元素在各地球化学区的富集系数,提出校正系数公式,并将变异系数进行合理的校正与排序。与实际矿床和矿点结合,验证校正系数的正确性和适用性,预测元素成矿有利顺序和规律,总结出西天山富集系数与变异系数在成矿中的制约关系。该方法实现了不同成矿元素之间成矿条件的对比,拓宽了地球化学参数的适用性,提高了在勘探程度较低的地区地球化学评价方法的准确性,为地球化学评价提供科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校正参数 变异系数 地球化学方法 地球化学区 新疆西天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西天山增生弧盆构造体系中的成矿系统 被引量:2
3
作者 杨宗让 弓小平 +3 位作者 刘建朝 周义 张全喜 李彦林 《西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3期485-490,共6页
目的探讨西天山板块构造和成矿作用。方法从板块构造和成矿系统的角度进行分析。结果西天山造山带主体是在古生代由介于哈萨克斯坦—准噶尔与塔里木两大板块之间的古天山洋向北俯冲在准噶尔板块北缘增生形成的弧、盆构造体系。早古生代... 目的探讨西天山板块构造和成矿作用。方法从板块构造和成矿系统的角度进行分析。结果西天山造山带主体是在古生代由介于哈萨克斯坦—准噶尔与塔里木两大板块之间的古天山洋向北俯冲在准噶尔板块北缘增生形成的弧、盆构造体系。早古生代时期为安第斯型陆缘,发育有与火山弧有关的斑岩型(肯登高尔铜钼矿床)成矿系统;晚古生代时期,陆缘转为西太平洋型,发育有伊犁边缘盆地,在盆地靠近弧的一侧有火山热泉型金矿(阿希金矿)成矿系统发育;在盆地中心早期发育大规模的热水沉积型(SEDEX)铅锌矿(昭苏铅锌矿)成矿系统,晚期则发育有大规模的VHMS型(阿吾拉勒铜矿床)成矿系统;在前陆盆地逆掩带中(萨瓦亚尔顿金矿)及胜利(冰)达坂后弧逆冲带中(望峰金矿)有韧性剪切带型金矿成矿系统发育。结论西天山增生弧、盆构造体系在形成和演化过程中,发育有6个重要的成矿系统:斑岩型(达巴特、肯登高尔铜钼矿)成矿系统,火山低温热泉型金矿(阿希金矿)成矿系,热水沉积型(SEDEX)成矿系统,铅锌矿(昭苏铅锌矿)成矿系统,VHMS型(阿吾拉勒铜矿床)成矿系统,韧性剪切带型金矿成矿系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西天山造山带 盆体系 成矿系统 VHMS型 SEDEX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疆青河县阿克布拉克花岗闪长岩年代学、地球化学特征及其构造意义
4
作者 王硕 魏均启 +1 位作者 郭花利 李睿华 《西北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2期147-162,共16页
阿克布拉克岩体位于新疆阿尔泰造山带中段青河县大青格里河昆格依特西南,岩性主要为花岗闪长岩。LA-ICP-MS锆石U-Pb分析结果表明其形成于早泥盆世(397.6±5.2)Ma,为阿尔泰造山带晚古生代早期大规模岩浆活动的产物。地球化学分析结... 阿克布拉克岩体位于新疆阿尔泰造山带中段青河县大青格里河昆格依特西南,岩性主要为花岗闪长岩。LA-ICP-MS锆石U-Pb分析结果表明其形成于早泥盆世(397.6±5.2)Ma,为阿尔泰造山带晚古生代早期大规模岩浆活动的产物。地球化学分析结果表明,该岩体SiO2含量为69.17%~74.70%,A/CNK值为0.97~1.09,属准铝质钙碱性-高钾钙碱性系列岩石。岩体富集K、Rb、Th、La、Ce、Nd等元素,相对亏损Ba、Nb、Ta、Ti、Sr等,微量元素蛛网图与稀土元素配分曲线均显示为明显的右倾型,正/负Eu异常均可见(δEu=0.58~1.23),其中花岗闪长岩多为负Eu异常,黑云母花岗闪长岩则全部为正Eu异常,应为岩浆结晶分异不同阶段的结果,与岛弧岩浆岩特征一致。结合前人研究成果,笔者认为阿尔泰造山带南缘早泥盆世阿克布拉克岩体形成于古亚洲洋俯冲背景下的陆缘弧构造环境,岩体中的暗色微粒包体及地球化学属性推断其为幔源基性岩浆底侵加热下地壳使之熔融,形成的混合岩浆分异演化的产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阿尔泰 阿克布拉克 花岗闪长岩 LA-ICP-MS锆石U-PB定年 构造意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鄂尔多斯盆地大营铀矿铀的赋存状态研究 被引量:29
5
作者 寸小妮 吴柏林 +5 位作者 张洪深 孙莉 罗晶晶 李彦青 庞康 张茜 《西北地质》 CAS CSCD 2016年第2期198-212,共15页
鄂尔多斯盆地大营铀矿是近几年新发现的砂岩型铀矿,详细研究该矿床铀矿物的赋存状态,对其矿床成因认识及之后的选冶开采均具有重要的意义。笔者利用电子探针和逐级化学提取分析以及α径迹分析等方法,研究了大营铀矿铀的赋存状态。结果发... 鄂尔多斯盆地大营铀矿是近几年新发现的砂岩型铀矿,详细研究该矿床铀矿物的赋存状态,对其矿床成因认识及之后的选冶开采均具有重要的意义。笔者利用电子探针和逐级化学提取分析以及α径迹分析等方法,研究了大营铀矿铀的赋存状态。结果发现,铀一部分以铀矿物为主,主要是铀石,另外存在少量的水硅铀石和钛铀矿。在电子探针镜下观察,表明铀矿物呈微粒集合体形式存在于黄铁矿、方解石及有机质裂缝中。逐级化学提取分析发现,各形态铀的含量不均一,其中有机质黄铁矿态占40.88%;其次为碳酸盐态,占28.33%;另外残渣态占24.89%,少部分为离子吸附态和铁锰氧化态,分别占3.2%和2.64%。反映其中铀矿物形式的铀占53.22%,分散吸附态的铀占46.72%。分散吸附态的铀以有机质及黄铁矿吸附占主导。综上所述,大营铀矿铀的赋存状态主要为铀矿物和吸附两种形式,二者所占比例大体相当,以铀矿物存在的铀主要为铀石,以吸附形式存在的铀主要赋存在黄铁矿和有机质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营铀矿 砂岩型铀矿 赋存状态 电子探针 逐级化学提取 α径迹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欧洲土壤重金属元素多重分形特征及其环境意义 被引量:2
6
作者 姚凌阳 谢淑云 +2 位作者 张陇和 田欢 乔胜英 《安徽农业科学》 CAS 2016年第24期138-146,共9页
[目的]评价欧洲土壤环境地球化学特征,为改善和调控生态环境、制订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规划提供决策依据。[方法]采用多重分形方法、综合指数法,结合欧洲地质状况,对欧洲表层和深层土壤中As、Co、Cr、Cu、Ni、Pb、Zn 7种重金属元素地球... [目的]评价欧洲土壤环境地球化学特征,为改善和调控生态环境、制订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规划提供决策依据。[方法]采用多重分形方法、综合指数法,结合欧洲地质状况,对欧洲表层和深层土壤中As、Co、Cr、Cu、Ni、Pb、Zn 7种重金属元素地球化学数据进行统计分析,探讨了重金属在表层和深层土壤中的分布规律,并对其进行环境地球化学特征评价。[结果]重金属元素在欧洲表层和深层土壤中的分布具有多重分形分布特征,且各元素含量在多重分形频谱曲线上均显示连续的多重分形分布,并受各国的经济社会发展和矿产开采等情况影响,导致重金属在各国家、地区的污染程度不同。欧洲土壤重金属污染程度为清洁至中污染,尤以巴尔干半岛和意大利北部重金属污染严重,而其他地区重金属含量与世界土壤均值相当,且略低于中国土壤均值,各元素综合污染指数从大到小依次为Ni、As、Co、Cr、Pb、Zn、Cu。[结论]该研究不仅为土壤质量评价,更能为保护人类健康制订有效措施提供重要信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壤 重金属 多重分形 地球化学环境 欧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东昆仑西段其木来克一带晚二叠世侵入岩的成因及其构造意义 被引量:6
7
作者 陈邦学 徐胜利 +2 位作者 杨有生 周能武 朱志新 《地质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6期1040-1051,共12页
对东昆仑其木来克一带的花岗质岩体进行锆石U-Pb测年,获得花岗闪长岩年龄为274.6±1.2Ma,黑云母花岗岩闪长岩年龄271.2±0.6Ma,认为其形成于晚二叠世。该岩体的地球化学特征显示,其具有钙碱性、弱过铝质(A/CNK=0.99~1.1)特征;... 对东昆仑其木来克一带的花岗质岩体进行锆石U-Pb测年,获得花岗闪长岩年龄为274.6±1.2Ma,黑云母花岗岩闪长岩年龄271.2±0.6Ma,认为其形成于晚二叠世。该岩体的地球化学特征显示,其具有钙碱性、弱过铝质(A/CNK=0.99~1.1)特征;稀土元素球粒陨石标准化分布图表现为左陡右缓,具弱的负Eu异常;微量元素特征显示高场强元素Nb、Ta、Ti、P等亏损,结合构造环境认为其形成于岛弧环境,属于I型花岗岩。结合区域构造演化,认为古特提斯洋于晚二叠世开始向塔里木板块俯冲,与此同时洋中脊还在持续扩张,表明此时的特提斯洋已处于消亡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花岗闪长岩 古特提斯洋 构造演化 东昆仑造山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疆大红柳滩地区俘虏沟花岗伟晶岩成矿特征 被引量:8
8
作者 张国鹏 徐胜利 李超 《科学技术与工程》 北大核心 2019年第9期29-35,共7页
西昆仑-喀喇昆仑位于特提斯构造域北缘,该地区通过多年的基础地质调查和找矿勘查,已发现多处铁矿、铅锌矿、锰矿矿床。通过详细野外地质调查在新疆喀剌昆仑和田县俘虏沟地区发现一处中型锂铷稀有金属矿床。该矿床属于花岗伟晶岩型,脉体... 西昆仑-喀喇昆仑位于特提斯构造域北缘,该地区通过多年的基础地质调查和找矿勘查,已发现多处铁矿、铅锌矿、锰矿矿床。通过详细野外地质调查在新疆喀剌昆仑和田县俘虏沟地区发现一处中型锂铷稀有金属矿床。该矿床属于花岗伟晶岩型,脉体倾向北东30°~50°或西南204°~240°,倾角39°~78°,矿体规模最大者宽7~8 m,北西-南东向延伸1.2 km。Li_2O平均品位1.1%~3.3%,Rb_2O平均伴生品位为0.04%~0.12%,估算资源量(334)Li_2O为8.68×10~4t,Rb_2O为1.7×10~3t,达到中型锂铷多金属矿床规模。俘虏沟地区中型锂铷多金属矿床的发现,表明在该区域具有形成稀有金属矿产的潜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西昆仑-喀喇昆仑 花岗伟晶岩脉 地质特征 大红柳滩 稀有金属成矿潜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西天山加满特一带早二叠世乌郎组双峰式火山岩锆石U-Pb年代学及Hf同位素组成 被引量:3
9
作者 陈邦学 徐胜利 +3 位作者 周能武 白权金 黄基汉 郑勇 《高校地质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3期364-376,共13页
西天山加满特一带基性与酸性火山岩在时空上紧密伴生,其SiO2含量分别为41.89%~52.75%和74.79%~78.51%,具有明显的Daly间断,属于典型的双峰式火山岩组合,其中的基性单元属于碱性系列,酸性单元属于钙碱性系列。对流纹岩进行LA-ICP-MS锆石U... 西天山加满特一带基性与酸性火山岩在时空上紧密伴生,其SiO2含量分别为41.89%~52.75%和74.79%~78.51%,具有明显的Daly间断,属于典型的双峰式火山岩组合,其中的基性单元属于碱性系列,酸性单元属于钙碱性系列。对流纹岩进行LA-ICP-MS锆石U-Pb法测年和Hf同位素分析,获得其形成年龄为(294.2±0.8) Ma,属于早二叠世,其εHf(t)为较高的正值(8.0~17.1),二阶段Hf模式年龄TDM2(Hf)平均值为468Ma。通过对加满特一带双峰式火山岩的地球化学特征和成因类型进行探讨,表明其不属于同源岩浆演化成因,其中玄武岩是富集石榴石地幔源区发生了尖晶石相橄榄岩向石榴石相橄榄岩过渡相部分熔融的产物,流纹岩是亏损地幔源底侵新生地壳部分熔融的产物,二者形成于板内伸展环境。结合区域构造演化,认为西天山在早二叠世已经进入伸展构造背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西天山 双峰式火山岩 流纹岩 玄武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塔里木北缘库鲁克塔格地区新元古代花岗岩LA-ICP-MS锆石U-Pb年龄、地球化学特征及其构造意义 被引量:2
10
作者 陈邦学 徐胜利 +3 位作者 周能武 白权金 李超 张洪深 《现代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2期477-491,共15页
采用LA-ICP-MS法分析了塔里木北缘库鲁克塔格一带二长花岗岩锆石U-Pb年龄,获得该二长花岗岩岩体的年龄为(832.3±3.3)Ma(MSWD=2.8,n=24)。岩石地球化学特征显示,二长花岗岩属于准铝质高钾钙碱性系列,为I型花岗岩。微量元素富集大离... 采用LA-ICP-MS法分析了塔里木北缘库鲁克塔格一带二长花岗岩锆石U-Pb年龄,获得该二长花岗岩岩体的年龄为(832.3±3.3)Ma(MSWD=2.8,n=24)。岩石地球化学特征显示,二长花岗岩属于准铝质高钾钙碱性系列,为I型花岗岩。微量元素富集大离子亲石元素(LILE)Ba、K、Sr、U等,亏损高场强元素(HFSE)Nb、Ta、Ti、P等;稀土元素总体含量较低(29.88×10^(-6)~63.57×10^(-6)),具有弱Eu正异常(δEu=0.87~1.39),整体配分模式与下地壳一致。结合区域地质背景对岩浆岩地球化学特征进行综合分析,认为二长花岗岩形成于岛弧环境。区域构造演化特征指示832 Ma该区洋壳已经开始俯冲,使得这一地区的地壳加厚,同时地幔柱的上涌加热作用导致古老地壳物质发生部分熔融而形成该期花岗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元古代 花岗岩 罗迪尼亚超大陆 塔里木克拉通 库鲁克塔格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疆东天山铁岭钼矿区含矿正长花岗岩的岩石成因:锆石U-Pb年代学、地球化学及Hf同位素约束 被引量:1
11
作者 陈邦学 徐胜利 +3 位作者 来甲 张玺 付瑞鑫 李平 《地质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4期1064-1080,共17页
东天山作为中亚成矿域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我国重要钼矿资源基地。铁岭钼矿位于东天山觉罗塔格成矿带西段。通过对铁岭钼矿区含矿正长花岗岩岩石地球化学、锆石U⁃Pb年代学及Hf同位素组成研究,获得正长花岗岩锆石U⁃Pb年龄为286±1.9 M... 东天山作为中亚成矿域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我国重要钼矿资源基地。铁岭钼矿位于东天山觉罗塔格成矿带西段。通过对铁岭钼矿区含矿正长花岗岩岩石地球化学、锆石U⁃Pb年代学及Hf同位素组成研究,获得正长花岗岩锆石U⁃Pb年龄为286±1.9 Ma属于早二叠世;锆石Hf同位素数据显示,其具有较高的ε_(Hf)(t)值(+9.51~+12.69),年轻的二阶段模式年龄T_(DM2)(699~493 Ma)显示,该岩石是由新生地壳熔融形成的。岩石地球化学结果表明,整体上属于高钾钙碱性系列过铝质花岗岩,具有明显的轻重稀土分馏(La/Yb=1.02~6.08)和Eu正异常(Eu^(*)=1.05~1.90),富集大离子亲石元素(Rb、K、Ba、U),以及亏损高场强元素(Nb、Ta、Ti、P)等特点,显示出火山弧环境岩石地球化学特征。依据岩石地球化学及同位素地球化学特征,结合区域构造背景认为,东天山铁岭钼矿成矿作用发生于晚石炭世末期到早二叠世同碰撞向板内伸展过渡的构造环境下,此时地壳垂向增厚,铁岭钼矿区含矿正长花岗岩来源于新生地壳物质的部分熔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锆石U-Pb定年 HF同位素 花岗岩 铁岭钼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疆西天山备战铁矿花岗岩锆石U-Pb年龄及其构造成因
12
作者 徐胜利 《地质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1期1954-1966,共13页
西天山阿吾拉勒成矿带是中国重要的铁成矿带之一,但目前对该成矿带上的铁矿成因类型和成矿构造环境仍存在争议,主要原因是对赋铁矿火山岩和侵入其中的花岗岩缺乏深入研究,特别是对可能与成矿有关的花岗岩研究更少。通过对该成矿带中的... 西天山阿吾拉勒成矿带是中国重要的铁成矿带之一,但目前对该成矿带上的铁矿成因类型和成矿构造环境仍存在争议,主要原因是对赋铁矿火山岩和侵入其中的花岗岩缺乏深入研究,特别是对可能与成矿有关的花岗岩研究更少。通过对该成矿带中的备战铁矿区花岗岩进行锆石U-Pb测年和岩石地球化学研究,探讨其成因及构造环境,为西天山地区铁矿成因提供新信息。对备战矿区花岗岩进行LA-MC-ICP-MS锆石U-Pb测年,获得正长花岗岩年龄为321.5±3.6 Ma,花岗斑岩年龄为308±1.2 Ma,均形成于晚石炭世。岩石地球化学特征显示,该区花岗岩具有高钾钙碱性、准铝质特征;稀土元素球粒陨石标准化分布图表现为左陡右缓,Eu强烈负异常;微量元素分析结果显示,富集Rb、K、Th、Sr、U等,亏损Ba、Nb、Ta、Ti、P等元素,结合构造环境判别图解,认为其形成于后碰撞环境。εHf(t)值分别介于5.7~13.3和7.5~12.5之间,平均值为10.91和10.06,为较高的正值,Hf二阶段模式年龄分别介于479~947 Ma和526~843 Ma之间,平均值为700 Ma和679 Ma。综合前人研究成果,认为晚石炭世西天山阿吾拉勒铁成矿带主要形成于由汇聚向伸展演化的后碰撞造山的构造转折期,此时由于岩石圈拆沉导致地幔物质底侵下地壳发生部分熔融作用,最终形成了晚石炭世备战铁矿花岗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西天山 HF同位素 锆石U-PB年龄 构造演化 备战铁矿 矿产勘查工程 新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可视化方法对泥石流灾害信息认知影响对比分析
13
作者 李维炼 朱军 +2 位作者 黄鹏诚 王有祥 周乐韬 《灾害学》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2期230-234,共5页
科学有效合理的可视化能够提高泥石流灾害信息表达的有效性与可读性。以七盘沟泥石流为例,设计并开展了不同可视化方法对泥石流灾害信息认知影响的对比实验,构建了基于灰色色带、自解释性符号和应急颜色、真实纹理模型两类泥石流灾害场... 科学有效合理的可视化能够提高泥石流灾害信息表达的有效性与可读性。以七盘沟泥石流为例,设计并开展了不同可视化方法对泥石流灾害信息认知影响的对比实验,构建了基于灰色色带、自解释性符号和应急颜色、真实纹理模型两类泥石流灾害场景,探索了上述可视化方法在泥石流灾害信息传递能力方面的差异性。实验收集得到两组参与者数据,从准确度和认知时间2个方面来评价参与者认知实验结果。实验结果表明:①灰色色带和应急颜色进行泥深值可视化时,灾害信息的传递能力无显著差别;②自解释性符号与真实感纹理模型相比具备更强更稳定的信息传递能力,用户能够快速认知泥石流灾害信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泥石流 灾害信息 地理空间认知 可视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