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解淀粉芽胞杆菌ZF522的分离鉴定及对生姜根腐病防治效果
1
作者 李森 李磊 +6 位作者 刘世程 段广荣 陈朱侃 石延霞 柴阿丽 李宝聚 谢学文 《中国生物防治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585-592,共8页
由瓜果腐霉菌Pythium aphanidermatum引起的生姜根腐病严重危害着生姜生产,给生姜生产带来了严重的经济损失。目前生姜的茎基部类的病害难以防治,使用化学药剂又容易残留,对根茎类病害的生物防治目前也缺乏有效的防控产品。本试验从生... 由瓜果腐霉菌Pythium aphanidermatum引起的生姜根腐病严重危害着生姜生产,给生姜生产带来了严重的经济损失。目前生姜的茎基部类的病害难以防治,使用化学药剂又容易残留,对根茎类病害的生物防治目前也缺乏有效的防控产品。本试验从生姜的根际土壤中分离得到芽胞杆菌,通过对生姜根腐病的离体筛选,筛选出1株离体防效可以达到57.67%的生防菌株。根据形态特征、生理生化特性以及多基因系统发育树分析确定ZF522菌株为解淀粉芽胞杆菌Bacillus amyloliquefaciens。盆栽试验条件下,生防菌株ZF522对生姜根腐病的防效达到50.84%。经琼脂糖凝胶电泳检测,菌株ZF522含有srf A、fen A、itu A、ituC、bymA、bymC等有抑菌作用的脂肽类化合物合成基因。这些基因与报道过的抗菌脂肽物质均是密切相关的。综上所述,菌株ZF522对生姜根腐病具有很好的生防潜力,是一株具有开发利用价值的生防菌株。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解淀粉芽胞杆菌 生姜根腐病 拮抗菌 菌株鉴定 防治效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马铃薯疮痂病拮抗菌ZF517的分离鉴定及生防效果初步研究
2
作者 卫鑫辰 刘易 +6 位作者 杨茹薇 段广荣 谢学文 石延霞 柴阿丽 李宝聚 李磊 《中国生物防治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411-422,共12页
马铃薯疮痂病(potato common scab)近年来在我国主要产区广泛发生,造成严重危害,且缺乏绿色高效的防治措施。为筛选对疮痂病具有显著拮抗效果的生防菌株,本研究以疮痂链霉菌Streptomyces scabies为靶标,筛选到一株拮抗效果显著的生防菌... 马铃薯疮痂病(potato common scab)近年来在我国主要产区广泛发生,造成严重危害,且缺乏绿色高效的防治措施。为筛选对疮痂病具有显著拮抗效果的生防菌株,本研究以疮痂链霉菌Streptomyces scabies为靶标,筛选到一株拮抗效果显著的生防菌株ZF517。通过形态学观察、生理生化特性测定以及多基因系统发育树分析,鉴定该菌株为枯草芽胞杆菌Bacillus subtilis。抑菌谱分析显示,菌株ZF517对6种病原真菌和3种病原细菌具有较高的拮抗效果。生防性状检测表明,ZF517能产生蛋白酶和嗜铁素,并含有Surfactin、Macrolactin、Fengycin、Difficidin、Bacillibactin、Bacillaene、Bacilysin和Iturin的合成基因。此外,ZF517的发酵液可抑制疮痂链霉菌菌丝的生长。经萝卜幼苗法验证,ZF517发酵液可显著抑制疮痂链霉菌对萝卜幼苗的侵染,其防效达到63.94%;盆栽试验结果表明,其对马铃薯疮痂病的防效达58.07%,显著优于对照药剂20%噻唑锌悬浮剂的防治效果。综上,菌株ZF517在防治马铃薯疮痂病方面表现出较大的生防潜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枯草芽胞杆菌 马铃薯疮痂病 脂肽类物质 生物防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茶皂素及其复配药剂对稻田福寿螺的防治效果比较
3
作者 胡妍月 王友启 +3 位作者 赵晓林 孙杨 袁贵明 黄水金 《中南农业科技》 2025年第7期252-254,共3页
为筛选安全高效的福寿螺(Pomacea canaliculata)杀螺剂,通过试验比较60%茶皂素粉、50%杀虫环可溶性粉剂和5%阿维菌素乳油对稻田福寿螺的防控效果。结果表明,单剂12000 g/hm^(2)60%茶皂素粉和60 g/hm^(2)5%阿维菌素乳油对福寿螺的防治效... 为筛选安全高效的福寿螺(Pomacea canaliculata)杀螺剂,通过试验比较60%茶皂素粉、50%杀虫环可溶性粉剂和5%阿维菌素乳油对稻田福寿螺的防控效果。结果表明,单剂12000 g/hm^(2)60%茶皂素粉和60 g/hm^(2)5%阿维菌素乳油对福寿螺的防治效果较佳,均达100.00%;复配组合对福寿螺均有很强的毒杀作用。5%阿维菌素乳油对福寿螺有较好的防治效果,可作为防治福寿螺的首选药剂。13种复配药剂处理对福寿螺的防治效果均为100.00%,在生产中可将不同复配药剂交替使用,以提高对其他生物的安全性并降低福寿螺的抗药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福寿螺(Pomacea canaliculata) 稻田 茶皂素 复配药剂 防治效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番茄育苗基质中保水剂和黏结剂的筛选及其组合效果评价 被引量:2
4
作者 侯如娇 窦亮 +5 位作者 胡洁 江高飞 王孝芳 韦中 沈其荣 徐阳春 《江苏农业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7期1575-1582,共8页
育苗基质是工厂化育苗的关键。探究添加不同保水剂及黏结剂对基质性质及幼苗生长的影响,可以为保障育苗质量并降低生产成本提供参考。选择基石抗旱(JS)、生金沙(SJS)、正能量(NL)、日本触媒(JK)4种保水剂以及凹凸棒石(AT1、AT2)和膨润土... 育苗基质是工厂化育苗的关键。探究添加不同保水剂及黏结剂对基质性质及幼苗生长的影响,可以为保障育苗质量并降低生产成本提供参考。选择基石抗旱(JS)、生金沙(SJS)、正能量(NL)、日本触媒(JK)4种保水剂以及凹凸棒石(AT1、AT2)和膨润土(BT1和BT2)4种黏结剂,测定它们对基质保水节水能力、黏结性及幼苗生长的影响,筛选出最优保水剂和黏结剂,进一步通过番茄育苗试验筛选出最佳的保水剂和黏结剂复配组合和适宜用量。结果表明保水剂JS的反复吸水能力最强,综合保水性能较佳。使用黏结剂AT1塞子苗形成率大于88.00%。综合塞子苗形成率及幼苗生长,黏结剂AT1效果最佳。将筛选获得的JS和AT1复配后加入育苗基质中,0.2%JS+4%AT1处理幼苗的萎蔫率相对较低,且在幼苗株高、茎粗、根长、叶面积、总干质量以及壮苗指数等生长特性及生理指标上均优于其他处理。说明0.2%基石抗旱与4%凹凸棒石1复配后添加到基质中效果最好,可以作为兼具保水节水和黏结成坨功效的番茄功能性育苗基质的推荐配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穴盘育苗 保水剂 黏结剂 功能性育苗基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吸管法和激光法测定紫色土机械组成对比研究
5
作者 王风香 蒙薪赟 +3 位作者 慈恩 刘彬 高佳佳 唐江 《西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9期164-172,共9页
吸管法是测定土壤机械组成的经典方法,激光法是测定土壤机械组成的简便方法.为探究两者在紫色土机械组成测定上的差异以及两者之间的联系,分别采用两种方法测定145个紫色土样品的机械组成,并建立线性方程、随机森林回归(Random Forest R... 吸管法是测定土壤机械组成的经典方法,激光法是测定土壤机械组成的简便方法.为探究两者在紫色土机械组成测定上的差异以及两者之间的联系,分别采用两种方法测定145个紫色土样品的机械组成,并建立线性方程、随机森林回归(Random Forest Regression,RFR)模型和支持向量回归(Support Vactor Regression,SVR)模型进行比较分析.结果表明:(1)相较于吸管法,激光法所测紫色土黏粒含量和粉粒含量均偏高,所测砂粒含量则偏低;(2)随着土壤砾石含量的增加,两种方法所测的相同粒级含量差值逐渐增大,且差值从大到小依次为:砂粒、粉粒、黏粒;(3)相比于pH>7.5的紫色土,两种方法所测的相同粒级含量差值明显大于pH≤7.5的紫色土,且差值从大到小依次为:砂粒、粉粒、黏粒.总体来看,紫色土的砾石含量是影响两种方法所测机械组成关联效果的一个关键因素,对于砾石含量≤5%的紫色土,两种方法的测定结果有很好的关联性,可采用激光法替代吸管法,但测定结果需要校正,建议选用拟合效果较好的RFR或SVR模型进行校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紫色土 机械组成 激光法 吸管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长枝木霉菌T115D诱导大豆叶片防御酶活性及疫病盆栽防治效果 被引量:19
6
作者 台莲梅 高俊峰 +3 位作者 左豫虎 靳学慧 张亚玲 李海燕 《中国生物防治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6期897-905,共9页
采用分光光度和盆栽方法,分别测定长枝木霉菌T115D对大豆叶片防御酶活性的影响及大豆疫病的防治效果。结果表明,菌株T115D发酵液的不同处理均可诱导大豆叶片PAL、POD、PPO、SOD和CAT的活性增强,并且比单独接种疫霉菌处理的酶活持续时间... 采用分光光度和盆栽方法,分别测定长枝木霉菌T115D对大豆叶片防御酶活性的影响及大豆疫病的防治效果。结果表明,菌株T115D发酵液的不同处理均可诱导大豆叶片PAL、POD、PPO、SOD和CAT的活性增强,并且比单独接种疫霉菌处理的酶活持续时间长、峰值高;提前接种木霉有孢子发酵液后,第2 d再挑战接种大豆疫霉菌的处理诱导效果最好,PAL、POD、PPO和CAT 4种酶的活性在处理后第5 d达到最大值,分别是Petri培养液对照处理的2.5、6.6、4.8和3.5倍。菌株T115D发酵液不同处理均可降低大豆疫病的发生。发酵液喷雾处理中,提前1d接有孢子发酵液,第2d接大豆疫霉菌处理的防效最好,其防效为73.3%,显著高于其他处理;发酵液灌根处理中发酵液和疫霉菌同时灌根处理的防效最好,其防效为51.8%,显著高于其他处理。菌株T115D发酵液不同接种量对大豆疫病的防治效果,以接有孢子的发酵液15 mL最高,防效为达70.9%。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长枝木霉 大豆疫病 防御酶 盆栽防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拮抗长枝木霉T115D菌株发酵条件 被引量:3
7
作者 台莲梅 高俊峰 +1 位作者 张亚玲 靳学慧 《江苏农业科学》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0期333-334,共2页
对拮抗长枝木霉(rlongibrachiatum)T115D菌株发酵条件进行研究。结果表明,以PD作为培养液,适宜木霉菌T115D产生孢子的pH值是7.0~8.0,温度是30℃,转速为200~250r/min;适宜菌丝生长的pH值是4.0~6.0,温度是25~30℃,转速... 对拮抗长枝木霉(rlongibrachiatum)T115D菌株发酵条件进行研究。结果表明,以PD作为培养液,适宜木霉菌T115D产生孢子的pH值是7.0~8.0,温度是30℃,转速为200~250r/min;适宜菌丝生长的pH值是4.0~6.0,温度是25~30℃,转速为150—250r/min。适宜木霉菌T115D发酵的碳源是甘露糖,氮源是酒石酸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长枝木霉 T115D菌株 发酵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农药混配制剂环境风险评估现状与展望 被引量:10
8
作者 陈朗 姜辉 +7 位作者 贾俊超 曲甍甍 周艳明 周欣欣 黄健 沈燕 王友启 于雪骊 《生态毒理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4期15-24,共10页
本文综述了欧洲和美国农药混配制剂的环境风险评估方法。详细介绍了欧洲食品安全局(EFSA)评估体系中的2种方法,即,基础的"整体测试法"和近年来提倡的"基于组分的方法"。"基于组分的方法"的特点是以浓度... 本文综述了欧洲和美国农药混配制剂的环境风险评估方法。详细介绍了欧洲食品安全局(EFSA)评估体系中的2种方法,即,基础的"整体测试法"和近年来提倡的"基于组分的方法"。"基于组分的方法"的特点是以浓度加和模型(CA模型)作为默认假设进行初级评估,以独立作用模型(IA模型)等作为高级评估手段的农药混配制剂环境风险评估方法。此外,本文还介绍了模型偏差率(MDR)、毒性相似度及毒力单元(TU)等概念以及混配制剂风险评估流程。本文的目的旨在为建立我国农药混配制剂的环境风险评估方法体系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药混配制剂 整体测试法 基于组分的方法 浓度加和模型 毒力单元 毒性相似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一株青枯菌专性噬菌体的分离及应用效果研究 被引量:6
9
作者 王孝芳 侯玉刚 +4 位作者 杨可铭 王佳宁 韦中 徐阳春 沈其荣 《生物技术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9期194-201,共8页
土传青枯病是最严重的细菌性病害之一,专性侵染细菌的病毒——噬菌体在青枯病的防控中发挥重要作用。前期研究发现不同地区的青枯菌在遗传型和生理型上呈现高度多态性,但噬菌体宿主专一性强,对来自同一地方的青枯菌的侵染能力较强。拟... 土传青枯病是最严重的细菌性病害之一,专性侵染细菌的病毒——噬菌体在青枯病的防控中发挥重要作用。前期研究发现不同地区的青枯菌在遗传型和生理型上呈现高度多态性,但噬菌体宿主专一性强,对来自同一地方的青枯菌的侵染能力较强。拟针对特定地区的病原青枯菌,从原位筛选高效稳定的噬菌体,并探究其抑菌的稳定性。以分离自南京麒麟大棚的一株病原青枯菌为宿主,从同一地区病土中筛选其专性噬菌体;并从中筛选出一株抑菌能力最强的噬菌体NJ-P3,室内检测了其基础生物学特性、稳定性和最佳保存方式,盆栽试验探究其最佳应用方式。噬菌体NJ-P3属于裂解性短尾噬菌体,基因组中含有特殊的蛋白可能与其强裂解性相关;抗逆性强,能够耐受50℃高温、4-10的pH、紫外线80 min的照射;在SM缓冲液中低温保存效果稳定,常温条件可短期保存;盆栽试验结果表明与传统灌根法相比,茎部注射方式接种噬菌体NJ-P3应用效果更好,对土传青枯病的防控效果提高了37.5%。从原位筛选到一株高效稳定的青枯菌专性噬菌体,系统地研究了其最佳保存条件和应用方式,为建立青枯菌噬菌体资源库防控土传病害的广泛应用奠定理论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传青枯病 专性噬菌体 高效稳定 应用方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烯肟·丙森锌等杀菌剂对柑橘黑点病的防治效果比较 被引量:8
10
作者 李伟龙 周晓肖 +2 位作者 郭巧慧 李辞海 李红叶 《中国果树》 北大核心 2020年第5期98-102,共5页
为筛选防治柑橘黑点病的有效药剂,选用60%烯肟·丙森锌水分散粒剂、60%唑醚·代森联水分散粒剂、60%唑醚·锰锌水分散粒剂、78%波尔·锰锌可湿性粉剂4种复配药剂与80%代森锰锌可湿性粉剂进行防效比较,同时分别用500 g/... 为筛选防治柑橘黑点病的有效药剂,选用60%烯肟·丙森锌水分散粒剂、60%唑醚·代森联水分散粒剂、60%唑醚·锰锌水分散粒剂、78%波尔·锰锌可湿性粉剂4种复配药剂与80%代森锰锌可湿性粉剂进行防效比较,同时分别用500 g/L氟啶胺悬浮剂1500倍液和325 g/L苯甲·嘧菌酯悬浮剂3000倍液与80%代森锰锌可湿性粉剂600倍液混用,探索其增效作用。结果表明:80%代森锰锌可湿性粉剂600倍液对柑橘黑点病的防效好、成本低,仍是防治柑橘黑点病的有效药剂;60%唑醚·锰锌水分散粒剂500倍液同样有较好的防效,但药液成本较80%代森锰锌可湿性粉剂600倍液增加220元/t。78%波尔·锰锌可湿性粉剂300、500倍液对柑橘黑点病的防效均较低,果实表面黑点多、粗糙,甚至出现果皮较大面积木栓化,不适宜用作柑橘黑点病的防治药剂。80%代森锰锌可湿性粉剂600倍液中加入500 g/L氟啶胺悬浮剂1500倍液有极显著的增效作用,但药液成本增加267元/t。80%代森锰锌可湿性粉剂600倍液中加入325 g/L苯甲·嘧菌酯悬浮剂3000倍液增效作用不明显,但使用过的柑橘树果面色泽鲜艳,外观更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柑橘黑点病 药剂 烯肟·丙森锌 成本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氟啶胺防治青花菜根肿病的节本增效技术 被引量:4
11
作者 周晓肖 郭成根 +1 位作者 李辞海 李伟龙 《湖南农业科学》 2021年第6期64-67,共4页
为探索氟啶胺防治青花菜根肿病的节本增效技术特开展大田试验,比较不同灌根水量、不同药剂产品以及添加海藻酸对防治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青花菜移栽后3 d,结合施肥采用500 g/L氟啶胺SC 2 250 g/hm^(2)大水量灌根处理,会因药剂稀释倍... 为探索氟啶胺防治青花菜根肿病的节本增效技术特开展大田试验,比较不同灌根水量、不同药剂产品以及添加海藻酸对防治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青花菜移栽后3 d,结合施肥采用500 g/L氟啶胺SC 2 250 g/hm^(2)大水量灌根处理,会因药剂稀释倍数过高而降低防治效果,因此需要增加50%药剂有效剂量才能达到常规水量灌根处理的防效,但药肥同施可以使人工和汽油成本减半,在防效相当的情况下,常规水量处理的成本仅比大水量处理的少40元/hm^(2);40%氟啶胺SC与500 g/L氟啶胺SC对青花菜根肿病防治效果相近,但前者比后者的药剂成本低25%;500 g/L氟啶胺SC中添加海藻酸对青花菜根肿病无明显增效作用,但能够促进植株生长,体现在株高、叶面积增加,生育期提前,海藻酸用量对促进作用无显著影响。综合考虑,采用40%氟啶胺SC+海藻酸结合肥料大水量灌根的方式可有效防治青花菜根肿病,同时降低成本。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青花菜 根肿病 氟啶胺 节本增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酸模叶蓼种子发芽特性研究
12
作者 张腊梅 王建田 刘跃群 《湖南农业科学》 2023年第10期26-29,共4页
为了探讨酸模叶蓼种子的休眠与发芽特性,开展了不同方法打破种子休眠的效果以及温度、光照、p H值、水势、盐分和播种时覆土深度对发芽影响的研究。结果表明:机械摩擦是打破酸模叶蓼种子休眠最有效的方法,能显著提高发芽率到91.11%;酸... 为了探讨酸模叶蓼种子的休眠与发芽特性,开展了不同方法打破种子休眠的效果以及温度、光照、p H值、水势、盐分和播种时覆土深度对发芽影响的研究。结果表明:机械摩擦是打破酸模叶蓼种子休眠最有效的方法,能显著提高发芽率到91.11%;酸模叶蓼种子发芽的最适温度为20~30℃,以25℃的发芽率最高,为92.22%,最适p H值为7~8,p H值为7和8的发芽率分别为91.11%和92.22%,适宜发芽的光照时长为12 h以上;播种时适合的覆土深度为0~2 cm,以覆土深度为1 cm的出苗率最高,达95.56%;酸模叶蓼种子发芽时对水分胁迫比较敏感,适宜发芽的水势应不低于-0.8 MPa,高浓度盐分胁迫会抑制酸模叶蓼种子萌发,适宜发芽的Na Cl浓度应低于40 mmol/L。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酸模叶蓼 萌发特性 休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山西省玉米高产栽培及病虫害绿色防控技术
13
作者 闫文雪 宋加伟 +2 位作者 冯铸 崔书铭 王伟杰 《中国种业》 2025年第9期163-165,168,共4页
玉米作为山西省的主要粮食作物之一,在保障粮食安全、促进农民增收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然而,随着农业生产方式的转变和生态环境压力的增大,传统的玉米栽培模式已难以满足现代农业生产的需求,研究和推广优质高产玉米栽培及绿色防控技术... 玉米作为山西省的主要粮食作物之一,在保障粮食安全、促进农民增收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然而,随着农业生产方式的转变和生态环境压力的增大,传统的玉米栽培模式已难以满足现代农业生产的需求,研究和推广优质高产玉米栽培及绿色防控技术,对于提高山西省玉米产量、改善玉米品质、减少化学农药使用、保护生态环境具有重要意义。阐述了山西省玉米生产现状与挑战,总结了玉米高产种植及病虫害防控重点、策略,并提出了综合防控措施,以期为广大农民种植玉米提供科学指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山西省 高产 玉米 种植技术 病虫害 防治措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