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荒漠化地区道路人工防护林土壤的改良效果
1
作者 王海燕 隋梦怡 +3 位作者 张雅雯 关洛非 毛云飞 沈向 《中国水土保持科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113-126,共14页
为探究人工防护林对荒漠化地区道路土壤的改良效果,以嘉峪关地区连云港—霍尔果斯高速道路旁造林7 a的沙枣与杨树人工防护林为对象,以该地区道路旁荒漠化土壤为对照,测定土壤理化性质及微生物群落特征。结果表明,与对照相比,沙枣和杨树... 为探究人工防护林对荒漠化地区道路土壤的改良效果,以嘉峪关地区连云港—霍尔果斯高速道路旁造林7 a的沙枣与杨树人工防护林为对象,以该地区道路旁荒漠化土壤为对照,测定土壤理化性质及微生物群落特征。结果表明,与对照相比,沙枣和杨树人工防护林土壤pH降低2.51%和3.84%,有机质质量分数显著增加40.87%和33.77%;细菌OTU分别提高11.01%和15.14%,真菌提高23.31%和22.70%;细菌Chao1指数分别提高20.92%和13.90%,真菌提高26.05%和15.23%,真菌香农指数降低5.91%和8.61%;门分类水平上,细菌中变形菌门和酸杆菌门丰富度增加,放线菌门丰富度下降,真菌中接合菌门丰富度明显增加;属分类水平上,优势细菌属为鞘氨醇单胞菌属,优势真菌属为地孔菌属、微座孢属;基于LDA得分值3.5进行的LEfSe差异性分析显示,2种人工防护林土壤细菌差异性物种相同且均在沙枣土壤中丰度更高;RDA分析发现,沙枣土壤真菌群落结构与有机质最相关。综上,建议在荒漠化地区道路人工防护林建设中优先推广沙枣种植,以增强水土保持功能并改善土壤微生物群落结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工防护林 土壤改良 土壤细菌 土壤真菌 优势菌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