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0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地下连续墙在露天矿边坡加固止水中的应用研究 被引量:9
1
作者 王运永 高永涛 +2 位作者 赵永昌 刘伟建 吴顺川 《金属矿山》 CAS 北大核心 2008年第2期16-19,共4页
唐山市迁安神龙侠露天矿毗邻滦河,地下水补给充分,再加上边坡结构松散,用传统的注浆法不能很好地起到"挡土"和"止水"的双重功效。针对这种特殊情况,选定了一套以地下连续墙为基础的加固方案。从FLAC进行数值分析和... 唐山市迁安神龙侠露天矿毗邻滦河,地下水补给充分,再加上边坡结构松散,用传统的注浆法不能很好地起到"挡土"和"止水"的双重功效。针对这种特殊情况,选定了一套以地下连续墙为基础的加固方案。从FLAC进行数值分析和现场监测数据可知:如果不加固就进行开挖,安全系数只有0.83,且整个矿坑预测涌水量高达23000m3/d;加固后再进行开挖,安全系数达1.37,最大涌水量只有1000m3/d。这充分说明该方案能有效起到"挡土"和"止水"的作用。地下连续墙在露天矿中的应用在国际上还是首例,具有广泛的推广和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下连续墙 露天矿 加固 止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软岩巷道底鼓机理及其稳定性控制研究 被引量:9
2
作者 丁自伟 王少轩 +5 位作者 王庆阳 王耀声 王春斌 李军岐 邸广强 李亮 《煤炭工程》 北大核心 2023年第7期102-109,共8页
为探究双巷布置工作面下区段巷道底鼓的发生机理及相应围岩控制技术,以韩城桑树坪二号井的3309运输巷作为工程背景,通过朗肯土理论建立采空区邻近巷道底板力学模型,研究了双巷布置的工作面回采时采动应力分布规律及塑性区范围,结果表明... 为探究双巷布置工作面下区段巷道底鼓的发生机理及相应围岩控制技术,以韩城桑树坪二号井的3309运输巷作为工程背景,通过朗肯土理论建立采空区邻近巷道底板力学模型,研究了双巷布置的工作面回采时采动应力分布规律及塑性区范围,结果表明:邻近工作面在工作面前方210 m处开始底鼓,工作面前方40 m处底鼓位移量增加速率升高,拉底前的最大底鼓量达到662 mm;根据对力学模型计算得到巷道底板的破坏与巷道两帮应力集中系数呈线性相关,且煤柱帮应力集中系数K′轴斜率Δ1为6.520,煤壁帮应力集中系数K轴斜率Δ2为2.173;根据数值模拟结果,3309工作面底板塑性区深度维持在3 m左右,由于受到采动影响导致相邻巷道帮部塑性区贯通,最大可达10 m,且工作面后方煤柱最大垂直应力达到44.5 MPa。最后基于采空区邻近巷道底鼓发生机理,提出采用爆破预裂切顶卸压技术对巷道变形进行控制,并且取得了良好的应用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底鼓机理 朗肯土力学 爆破预裂 切顶卸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岩体原位直剪试验声发射特征及破坏机理研究 被引量:5
3
作者 赵志强 吴顺川 +2 位作者 张小强 贾帅 贺鹏彬 《工程地质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6期1901-1909,共9页
声发射技术目前主要应用于小尺度岩石(≤10 cm)的破坏特征研究,但对大尺度岩石(≥70 cm)的破坏特征研究较少,大尺度岩石更接近工程实际,更能反映工程岩体的宏观特征。为探究大尺度岩石(≥70 cm)的裂隙分布、破坏过程和破裂机制的演化规... 声发射技术目前主要应用于小尺度岩石(≤10 cm)的破坏特征研究,但对大尺度岩石(≥70 cm)的破坏特征研究较少,大尺度岩石更接近工程实际,更能反映工程岩体的宏观特征。为探究大尺度岩石(≥70 cm)的裂隙分布、破坏过程和破裂机制的演化规律,在对软弱碳质黑云母片岩进行原位直剪试验时声监测声发射参数,并采用声发射参数分析、声发射波形分析、时频分析技术对声发射信号解析。分析发现:岩体的剪切破坏过程可分为3个阶段:(1)裂纹萌生(弹性变形)阶段,岩体中不存在或存在非常微弱的声发射事件。(2)裂纹扩展阶段,在岩体中观察到少量微裂纹并不断扩展,声发射事件累积,但总体数量较少。(3)破坏阶段,声发射事件显著增加,微裂纹继续扩展和贯通,直至形成宏观断裂。同时将基于振幅的统计指标b和基于r值的统计指标变异系数CV(r)值对比分析,表明CV(r)可以作为岩石断裂破坏强度的判据。本文研究结论如下:岩体受剪切荷载处首先出现声发射事件,随剪切荷载的增大新增的声发射事件逐渐前移,表明微破裂首先围绕在直剪试验岩体的受力部位附近。在岩体破坏阶段,微裂隙集中在局部区域,岩体产生应力集中现象。岩体声发射试验与直剪试验结合可应用于监测及预报工程岩体结构面动力剪切破坏行为特征,预测岩石破裂前兆并可作为现场直剪试验结果的相互验证的有利手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声发射 直剪试验 原位试验 大尺度岩体 破裂机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软基沉降拟合的Boltzmann曲线模型研究 被引量:7
4
作者 陈志杰 陈哲 赵凤岐 《煤炭工程》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2期90-92,96,共4页
对珠江三角洲新会市双水镇千吨级码头软基的实测数据进行分析,探究软土地基沉降的发展规律,发现其表现形式与S形曲线的基本形式相左。针对地基沉降时间曲线的一般形式,运用Boltzmann曲线模型拟合软土地基的沉降历时曲线,确定其参数含义... 对珠江三角洲新会市双水镇千吨级码头软基的实测数据进行分析,探究软土地基沉降的发展规律,发现其表现形式与S形曲线的基本形式相左。针对地基沉降时间曲线的一般形式,运用Boltzmann曲线模型拟合软土地基的沉降历时曲线,确定其参数含义及模型求解方式,对比四种不同数学模型的拟合数据,拟合结果表明,运用Boltzmann模型具有较高的拟合精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软基 沉降曲线 曲线拟合 Boltzmann曲线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GTS的地震作用下三官庙滑坡稳定性研究 被引量:2
5
作者 王海龙 张伟 秦丽杰 《金属矿山》 CAS 北大核心 2016年第8期138-141,共4页
辽阳市弓长岭区三官庙滑坡体处在Ⅶ度地震烈度区,滑坡体呈对滑状,滑坡体整体坡度较缓,受渠内污水的润滑作用,该滑坡目前处于蠕动变形阶段。采用Midas-GTS建立有限元仿真动态模拟分析模型,对三官庙滑坡在天然工况和地震工况下的稳定性进... 辽阳市弓长岭区三官庙滑坡体处在Ⅶ度地震烈度区,滑坡体呈对滑状,滑坡体整体坡度较缓,受渠内污水的润滑作用,该滑坡目前处于蠕动变形阶段。采用Midas-GTS建立有限元仿真动态模拟分析模型,对三官庙滑坡在天然工况和地震工况下的稳定性进行了分析。考虑未来50 a地震超越概率10%工况,采用峰值为0.1g的时程荷载,运用四边形循环化网格法进行网格拓扑,对岩土体物理参数进行强度折减,分析坡体剪切应变区及等效塑性区,确定潜在滑动带,并将其与极限平衡法所得结果进行对比分析,两者拟合度很好,计算结果显示斜坡在天然状态下基本稳定或稳定,安全系数为1.2~1.3,但由于峰值为0.1g的地震动加速度的加入,安全系数降至为1或以下,边坡处于不稳定状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滑坡 地震作用 数值模拟 Midas-GTS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露天矿边坡岩体裂隙测量与卸荷破坏的数值模拟研究 被引量:3
6
作者 王建明 岳星彤 +1 位作者 李天龙 王欢 《中国安全生产科学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8期98-105,共8页
为探究露天矿不同高度边坡卸荷破坏模式的异同,以辽宁鞍山大孤山铁矿某岩质边坡为背景,利用边坡岩体内优势裂隙组产状、迹长和密度等随机分布参数,构建与边坡结构面具有相似分布规律的二维网络模型,借助PFC数值计算软件,探讨不同开采水... 为探究露天矿不同高度边坡卸荷破坏模式的异同,以辽宁鞍山大孤山铁矿某岩质边坡为背景,利用边坡岩体内优势裂隙组产状、迹长和密度等随机分布参数,构建与边坡结构面具有相似分布规律的二维网络模型,借助PFC数值计算软件,探讨不同开采水平下坡体位移场和裂隙发展的时空演化规律以及边坡的破坏模式。研究结果表明:在边坡开挖过程中,出现的裂隙以张拉裂隙为主;裂隙主要出现在靠近坡面一定范围内,从坡面向里,裂隙数量减小,裂隙初始出现在坡脚区域,而后向坡顶发展;边坡开挖后,水平位移由负变为正,且突然增大,而后呈现阶跃型增长;边坡水平和竖向位移最大值发生在坡脚区域和靠近坡面位置,远离坡面,位移逐渐减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裂隙产状 开挖卸荷 颗粒流 位移演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遍布节理模型的边坡冻融循环研究 被引量:2
7
作者 贾帅 李树芳 +2 位作者 王猛 李喜明 许洪亮 《金属矿山》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4期192-198,共7页
为探究顺层岩质边坡在冻融循环作用下的运移规律,以FLAC3D数值模拟软件内置遍布节理模型为研究手段,通过FISH语言和“二分法”编程实现强度折减法在遍布节理模型中的应用。选用不同的节理面倾角和边坡角互相组合计算安全系数,确定安全... 为探究顺层岩质边坡在冻融循环作用下的运移规律,以FLAC3D数值模拟软件内置遍布节理模型为研究手段,通过FISH语言和“二分法”编程实现强度折减法在遍布节理模型中的应用。选用不同的节理面倾角和边坡角互相组合计算安全系数,确定安全边坡角;固定边坡角和节理面倾角,发现边坡安全系数随倾向的改变呈对称状分布。对比分析遍布节理模型和摩尔—库伦模型下边坡运移规律,前者计算的边坡安全系数要小于后者;相同情况下添加节理面的遍布节理模型边坡位移和速度变化更符合实际情况。边坡在冻融循环作用下,以遍布节理模型为本构模型研究边坡运移规律,其研究结果更加符合实际现象,能够为矿山开采中遇到的边坡冻融问题提供参考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遍布节理模型 露天矿 冻融循环 边坡稳定性 数值模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农林复合生态经济系统研究综述 被引量:1
8
作者 张硕 《安徽农业科学》 CAS 2012年第30期15033-15035,15038,共4页
在综合不同时期、不同学者对于农林(养)复合模式系统研究成果的基础上,通过对其概念演进及特点的深入思考,认为"农林复合生态经济系统"这一表述较原有诸如"农林复合系统"、"农林复合经营"等概念更能准确... 在综合不同时期、不同学者对于农林(养)复合模式系统研究成果的基础上,通过对其概念演进及特点的深入思考,认为"农林复合生态经济系统"这一表述较原有诸如"农林复合系统"、"农林复合经营"等概念更能准确表述其理论内涵,对农林复合生态经济系统的研究方法和设计原则进行了初步的探索和总结,并提出了今后研究工作的重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林复合 生态经济系统 综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乌兰布和沙漠东北部麦草沙障防风固沙效果研究 被引量:6
9
作者 肖巍 乔保军 范海朋 《农业与技术》 2020年第14期106-109,共4页
机械沙障是主要的固沙措施,也是生物治沙的前提。以乌兰布和沙漠东北部流动沙丘为研究对象,在沙丘迎风坡布设了3种不同规格(1m×1m、1.5m×1.5m、3m×3m)的麦草沙障,并测定了麦草沙障铺设前、后沙丘不同部位不同高度处的风... 机械沙障是主要的固沙措施,也是生物治沙的前提。以乌兰布和沙漠东北部流动沙丘为研究对象,在沙丘迎风坡布设了3种不同规格(1m×1m、1.5m×1.5m、3m×3m)的麦草沙障,并测定了麦草沙障铺设前、后沙丘不同部位不同高度处的风速、输沙量。结果表明:流动沙丘铺设麦草沙障后,地表粗糙度显著增加;3种不同规格(1m×1m、1.5m×1.5m、3m×3m)的麦草沙障对沙丘地表粗糙度改变程度不同,障格越小粗糙度改变越明显;综合考虑固沙效果和铺设成本,建议研究区应以1.5m×1.5m的麦草障格为宜;与裸沙丘相比,铺设麦草沙障后相对输沙量在0~4cm层减少,特别是0~2cm层更为显著,在4~30cm层内增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风速 粗糙度 输沙量 风沙流结构 麦草沙障 乌兰布和沙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乌兰布和沙漠绿洲防护林防风效应研究 被引量:1
10
作者 肖巍 《现代化农业》 2020年第11期27-29,共3页
绿洲防护林是保障绿洲生态安全的一道绿色安全屏障,林带结构配置是决定防护林能否发挥最佳防风效果的关键因素。以乌兰布和沙漠东北部磴口绿洲防护林带为研究对象,测定了3种不同疏透度林带前、后的风速,并计算了不同林带的防风效能。结... 绿洲防护林是保障绿洲生态安全的一道绿色安全屏障,林带结构配置是决定防护林能否发挥最佳防风效果的关键因素。以乌兰布和沙漠东北部磴口绿洲防护林带为研究对象,测定了3种不同疏透度林带前、后的风速,并计算了不同林带的防风效能。结果表明:防护林带具有明显的防风效能,不同疏透度的林带防风效能差异显著,防风效能随着林带疏透度增大而降低;相对旷野风速而言,防护林带前、后不同距离处的风速均有所减小,防风效能最大值一般出现在1~3倍树高处;两行一带是农田防护林带优点较多,适合在区域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风速 防风效应 防护林 绿洲 乌兰布和沙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紫穗槐根-土界面拉拔摩阻特性 被引量:2
11
作者 袁亚楠 李诗文 +4 位作者 胡晶华 肖巍 王博 郑欣如 刘静 《水土保持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207-213,共7页
[目的]探究不同影响因素下紫穗槐根—土界面拉拔摩阻特性的变化规律,为研究区栽培植物种的选择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通过室内拉拔试验研究有无须根、根径、拉拔速率对紫穗槐根—土复合体最大拉拔力、拉拔摩阻强度、根土界面摩擦系数的... [目的]探究不同影响因素下紫穗槐根—土界面拉拔摩阻特性的变化规律,为研究区栽培植物种的选择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通过室内拉拔试验研究有无须根、根径、拉拔速率对紫穗槐根—土复合体最大拉拔力、拉拔摩阻强度、根土界面摩擦系数的影响。[结果]紫穗槐直根带须根—土复合体和直根—土复合体拉拔过程中的拉拔力—时间曲线以及拉拔力—位移曲线基本一致,但同径级紫穗槐直根带须根—土复合体的最大拉拔力、根土界面摩擦系数、拉拔摩阻强度较直根—土复合体均提高了1.3倍,须根明显提高了根段的固土性能。随根径增大,紫穗槐直根—土复合体的最大拉拔力、拉拔摩阻强度、根土界面摩擦系数呈指数正相关;随拉拔速率增大,紫穗槐直根—土复合体的根土界面摩擦系数、拉拔摩阻强度均呈增大趋势,即500 mm/min(0.74,40.11 kPa)>10 mm/min(0.65,35.58 kPa)。冗余分析表明根径、有无须根、拉拔速率与紫穗槐根—土界面拉拔摩阻特性指标均呈显著相关关系,其中贡献率最高的是根径(55.4%),其次是有无须根(23.7%),第三是拉拔速率(20.9%)。[结论]紫穗槐具有较强的固土性能,在承受大风拉拔、径流冲刷等荷载时能发挥其固土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根系 根—土复合体 拉拔试验 摩阻特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岩质高边坡动力稳定性评价方法与应用 被引量:14
12
作者 王欢 车爱兰 +1 位作者 葛修润 陈富海 《上海交通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5期706-710,715,共6页
以上海地区天马山采石深坑岩质高边坡为研究对象,围绕岩质高边坡工程中的动力抗滑稳定性问题,通过室内试验和现场试验,对影响岩质高边坡稳定性的地质构造、场地工程条件等内在因素进行分析.采用有限元动力分析法对高边坡在地震载荷作用... 以上海地区天马山采石深坑岩质高边坡为研究对象,围绕岩质高边坡工程中的动力抗滑稳定性问题,通过室内试验和现场试验,对影响岩质高边坡稳定性的地质构造、场地工程条件等内在因素进行分析.采用有限元动力分析法对高边坡在地震载荷作用下的动力响应特性进行分析,探讨地震荷载作用下,影响岩质高边坡稳定性的因素、地震荷载与岩质高边坡失稳破坏之间的关系,并采用动力有限元法与强度折减法相结合的方法进行动力抗滑稳定性研究.结果表明:地震荷载作用下的水平推力对深坑酒店的稳定性影响很大,边坡顶部岩体存在向坑内整体倾覆的危险;边坡动力失稳及动力安全系数的确立可采用位移突变的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岩质高边坡 地震稳定性 动力有限元法 强度折减 位移突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确定基桩承载力的高应变实测曲线拟合法 被引量:3
13
作者 王秉宇 崔建波 +1 位作者 王士杰 孙东岭 《河北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5期109-114,共6页
采用高应变实测曲线拟合法确定基桩承载力及桩侧摩阻力的分布,通过基桩承载力动、静试验结果的对比,分析了高应变实测曲线拟合法的测试精度和可靠性,探究了高应变动测法确定基桩承载力的误差来源及因由,为合理确定桩基工程设计参数提供... 采用高应变实测曲线拟合法确定基桩承载力及桩侧摩阻力的分布,通过基桩承载力动、静试验结果的对比,分析了高应变实测曲线拟合法的测试精度和可靠性,探究了高应变动测法确定基桩承载力的误差来源及因由,为合理确定桩基工程设计参数提供可靠保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实测曲线拟合法 基桩承载力 高应变动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顺倾断续节理岩质边坡的稳定性突变 被引量:17
14
作者 周子涵 陈忠辉 +2 位作者 包敏 年庚乾 张伟 《煤炭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S01期161-172,共12页
基于顺倾断续节理岩质边坡二维平面滑动失稳力学模型,建立自重应力作用下断续节理岩质边坡失稳的尖点突变理论力学模型。根据该突变模型,探讨断续节理长度(节理连通率)、节理倾角、节理摩擦角以及黏聚力等因素对边坡稳定性的影响规律,... 基于顺倾断续节理岩质边坡二维平面滑动失稳力学模型,建立自重应力作用下断续节理岩质边坡失稳的尖点突变理论力学模型。根据该突变模型,探讨断续节理长度(节理连通率)、节理倾角、节理摩擦角以及黏聚力等因素对边坡稳定性的影响规律,推导边坡的临界失稳高度,提出节理边坡失稳的判据条件,最后利用有限差分法(FLAC^(3D))数值模拟方法研究不同节理连通率和节理倾角条件下顺倾断续节理岩质边坡的破坏形态,结果表明:节理连通率和节理倾角越大,节理摩擦角、节理黏聚力、岩石摩擦角以及岩石黏聚力越小,边坡失稳的可能性越高;当节理连通率较小时,岩石摩擦角和岩石黏聚力是影响边坡稳定性的主要因素,随着节理连通率的不断增大,节理摩擦角和节理黏聚力对边坡稳定性的影响愈发显著,逐渐成为控制边坡稳定性的主要因素;顺倾断续节理岩质边坡在自重应力作用下主要发生滑移—倾倒型混合渐进式破坏,且节理岩桥的贯通破坏是由于节理尖端形成的剪切裂纹与既有节理的扩展贯通所致,下部岩桥先贯通并逐渐向上延伸,进而形成局部或整体性贯通滑动面。将理论计算与数值模拟计算结果进行对比发现,利用提出的理论失稳判据条件评价该类边坡的稳定性具有较好的可适用性,为节理边坡岩体稳定性评价与失稳预判提供了一定的理论支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断续节理 岩质边坡 尖点突变理论 临界失稳高度 FLAC^(3D)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能量原理的大孤山露天矿西井边坡开挖稳定性动态调控 被引量:8
15
作者 周子涵 陈忠辉 +3 位作者 师姝瑶 陈帅 李亚伟 张伟 《金属矿山》 CAS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期130-140,共11页
借助FLAC3D内嵌的FISH语言并基于边坡在开挖过程中的系统能量守恒原理,实现了对露天矿边坡模型在开挖扰动过程中的能量计算,定义了单元体能量损伤变量Du和系统能量损伤变量Ds,结合尖点突变理论并以系统总耗散能作为状态变量,构建了边坡... 借助FLAC3D内嵌的FISH语言并基于边坡在开挖过程中的系统能量守恒原理,实现了对露天矿边坡模型在开挖扰动过程中的能量计算,定义了单元体能量损伤变量Du和系统能量损伤变量Ds,结合尖点突变理论并以系统总耗散能作为状态变量,构建了边坡系统的能量突变判据。以大孤山露天矿西井边坡为例,通过能量突变与损伤演化分析、安全系数变化分析、位移场演化分析以及施工成本比较分析,实现了不同治理方案情况下西井边坡开挖稳定性的动态调控并确定了最优治理设计方案。研究表明:能量突变特征值Δ<0是判定露天矿边坡在第ni步开挖后局部围岩系统失稳的充要条件;当西井边坡由-258 m平台开采至-294 m平台时,边坡稳定性受到开挖扰动影响较为严重;通过能量突变与损伤演化分析等上述4个方面分析的综合考虑,建议选用削坡15 m+巷道边坡加固+-210 m平台加固的方案作为西井边坡稳定性综合治理的初步设计方案;能量突变特征值和安全系数随开挖次数的变化趋势具有一致性,验证了利用提出的能量突变判据评价露天矿边坡在开挖过程中的稳定性是合理可行的,为西井边坡在后续开挖过程中局部岩体失稳防治提供了一定的理论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露天开采 边坡稳定性 能量 尖点突变理论 动态调控 边坡治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露天胶带排土最大段高及排土机安全距离的确定 被引量:6
16
作者 杨忠林 杨军明 +1 位作者 李强 姜士磊 《金属矿山》 CAS 北大核心 2015年第3期63-67,共5页
针对国内矿山排土场胶带排土机广泛使用的现状,为最大限度地发挥排土机的排岩能力,减少排土机轨道的移动次数,降低矿山生产成本,对胶带排土最大段高和胶带排土机距排土场坡顶线的安全距离进行研究分析。通过对基础资料研究及渗流稳定性... 针对国内矿山排土场胶带排土机广泛使用的现状,为最大限度地发挥排土机的排岩能力,减少排土机轨道的移动次数,降低矿山生产成本,对胶带排土最大段高和胶带排土机距排土场坡顶线的安全距离进行研究分析。通过对基础资料研究及渗流稳定性分析、抗滑稳定性分析,并采用FLAC3D对某露天矿排土机的安全距离进行了模拟研究,通过工况分析确定了设备载荷作用下排土场台阶边坡的潜在垮落形式,建立了该露天矿排土机排弃台阶的安全距离模型,数值模拟结果表明,排弃台阶高度为75 m时,排土机的安全距离不小于10 m。最后结合经验,综合确定排土机排土的最大台阶高度和排土的安全距离,对铁矿胶带排土生产具有指导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排土场 胶带排土机 最大台阶高度 安全距离 拉格朗日有限差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近十年邯郸市冬小麦生产氮足迹时空变化特征分析 被引量:2
17
作者 张海霞 武晓琪 +2 位作者 蔡昂祖 乔彦军 魏哲 《麦类作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4期473-481,共9页
为系统评估邯郸市冬小麦生产的氮排放情况,采用生命周期法(LCA),以eFootprint软件为建模工具,系统分析了2010-2019年邯郸市冬小麦生产氮足迹的组成、动态变化和空间分布。结果表明,邯郸市冬小麦生产单位面积和单位产量氮足迹年均量分别... 为系统评估邯郸市冬小麦生产的氮排放情况,采用生命周期法(LCA),以eFootprint软件为建模工具,系统分析了2010-2019年邯郸市冬小麦生产氮足迹的组成、动态变化和空间分布。结果表明,邯郸市冬小麦生产单位面积和单位产量氮足迹年均量分别为71.00 kg N-eq·hm^(-2)和10.64 g N-eq·kg^(-1),氮足迹主要来源于田间NH3挥发(75.07%)和柴油燃烧(9.08%)。邯郸市冬小麦低产区单位面积和单位产量氮足迹分别是高产区的1.25和2.05倍。近十年邯郸地区氮足迹总体呈下降趋势,并且西部山区较高,东部平原县区较低。合理施肥和提高机械化生产效率是邯郸市冬小麦生产氮减排的重要途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冬小麦 生命周期法 氮足迹 时空变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人为干扰下的古尔班通古特沙漠西北缘景观格局变化 被引量:1
18
作者 肖巍 王永胜 +3 位作者 刘群 何明杰 王黎波 杨洁 《中国水土保持》 2020年第8期44-47,共4页
为探究人类活动对古尔班通古特沙漠西北缘景观格局的影响,以2000、2011和2017年遥感影像数据为基础,运用ArcGIS等软件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①研究区以荒漠景观和草地景观等自然景观为主,占研究区面积的95%~99%,建设用地、农业用地和交... 为探究人类活动对古尔班通古特沙漠西北缘景观格局的影响,以2000、2011和2017年遥感影像数据为基础,运用ArcGIS等软件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①研究区以荒漠景观和草地景观等自然景观为主,占研究区面积的95%~99%,建设用地、农业用地和交通运输用地等人为景观面积仅占1%~5%,各景观类型中荒漠景观面积所占比例最大,其次为草地景观,交通运输用地景观面积所占比例最小;②从景观斑块水平看,建设用地、农业用地和交通运输用地等人为景观面积呈现逐期增加的趋势,荒漠景观和草地景观面积总体表现为逐期降低的趋势,所有景观类型形状均向着复杂不规则方向发展;③人类活动一方面占用了大量自然景观斑块,导致自然景观斑块面积降低,另一方面也促使荒漠景观和草地景观向着破碎化方向发展,但人为活动影响对整个研究区景观异质性影响处于较低水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景观格局 人为干扰 古尔班通古特沙漠西北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破碎站基坑排险爆破及根底处置 被引量:1
19
作者 李喜明 李振民 +1 位作者 贾帅 张志国 《爆破》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3期136-142,174,共8页
针对某矿山破碎站基坑爆破后,残留根底过多及施工过程发生基坑边坡倾倒型破坏等系列问题,采取爆破方式进行排险及处理根底。对基坑边坡破坏模式分析、结合现场地质构造对倾倒型进行原因分析,提出三种可行爆破技术方案,经排险方案的分析... 针对某矿山破碎站基坑爆破后,残留根底过多及施工过程发生基坑边坡倾倒型破坏等系列问题,采取爆破方式进行排险及处理根底。对基坑边坡破坏模式分析、结合现场地质构造对倾倒型进行原因分析,提出三种可行爆破技术方案,经排险方案的分析论证,确定采用预裂爆破方式进行半台阶爆破,将西坡危岩与台阶水平裂隙处切断,同时将基坑翻卸平台同时纳入首次爆破中,基坑内部根底纳入第二阶段爆破。施工过程中结合施工条件合理选择穿孔设备、有效提高施工效率降低穿孔成本,合理采用方案一、二的部分措施处理基坑西南转角根底问题,有效减少第二阶段边坡钻机工程量、提高施工效率。采用空气间隔技术、微差起爆技术、及专利技术《一种深孔预裂爆破装药结构》,提出片炮方案,在不影响边坡整体稳定性情况下,解决了施工过程中出现北坡欠界问题。通过精细化施工,顺利排除险情,并解决了基底根底问题,为后续施工创造良好施工条件,缩短建设工期,节约建设投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预裂爆破 排险 根底处理 方案对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土地利用类型表层土壤粒度特征 被引量:6
20
作者 肖巍 《温带林业研究》 2020年第3期55-59,共5页
【目的】研究中国北方典型农牧交错带不同土地利用类型的表层土壤粒度特征,可以为该区域风蚀荒漠化防治及生态建设提供一定的理论依据与科学指导。【方法】本文以内蒙古阴山北麓农牧交错带4种不同利用类型土地(放牧草地、封育草地、耕... 【目的】研究中国北方典型农牧交错带不同土地利用类型的表层土壤粒度特征,可以为该区域风蚀荒漠化防治及生态建设提供一定的理论依据与科学指导。【方法】本文以内蒙古阴山北麓农牧交错带4种不同利用类型土地(放牧草地、封育草地、耕地和弃耕地)的表层土壤(0~10 cm)为研究对象,通过野外实地观测采样和室内实验分析相结合的研究方法,对4个样地的表层土壤颗粒特征进行了分析研究。【结果】4种不同利用类型土地的表层土壤中多以易蚀颗粒含量最多,半可蚀颗粒的含量最少,同一粒级的土壤颗粒含量,草地和耕地之间差异较大。土壤颗粒分形维数与土壤各粒级颗粒的百分含量存在相关关系,其中,决定土壤颗粒分形维数的临界粒径是0.05 mm,即土壤中粒径<0.05 mm的颗粒含量越多,土壤颗粒分形维数越大。农耕地由于每年耕种使得其经受频繁的翻耕,细颗粒物质上翻被风蚀,土壤颗粒分形维数最小。4个样地的土壤颗粒分形维数均随采样深度的增加而发生一定的波动变化,但整体均表现出减小的趋势,其变化趋势符合线性函数关系。【结论】0.05 mm土壤粒径是计算土壤颗粒分形维数的一个重要分界值;土壤颗粒分形维数可以反映风蚀作用下土壤颗粒的损失现状,可以替代土壤机械组成来表征土地风蚀荒漠化的程度,土壤颗粒分形维数与土壤风蚀危险性之间为反比例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粒度 分形维数 表土 土地利用类型 阴山北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