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47篇文章
< 1 2 2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井干式木结构墙体转角节点力学性能研究 被引量:1
1
作者 吴宇航 祝磊 +2 位作者 李晓东 尹飞 郭伟 《木材科学与技术》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56-63,共8页
以机械弹性模量等级为M_(E)9和M_(E)10的层板为原料,制作不同强度等级的胶合木。依据T/CECS 1400—2023《井干式木结构建筑技术规程》设计并制作井干式木结构墙体转角节点竖向受压试件、节点三点弯曲试件、节点弯剪试件以及节点受弯试件... 以机械弹性模量等级为M_(E)9和M_(E)10的层板为原料,制作不同强度等级的胶合木。依据T/CECS 1400—2023《井干式木结构建筑技术规程》设计并制作井干式木结构墙体转角节点竖向受压试件、节点三点弯曲试件、节点弯剪试件以及节点受弯试件,并进行单调加载试验,研究节点在不同机械弹性模量等级层板和不同加载条件下的破坏模式和承载性能。结果表明:使用ME9等级材料制作的节点试件在竖向受压、节点三点弯曲和节点弯剪工况下的承载力,较使用ME10等级材料的试件低20%~30%;在节点的三点弯曲、弯剪和受弯试验中,受破坏的试件节点均呈现脆性破坏的模式。试件破坏裂缝的起点大多出现在节点的开槽位置,节点开槽的位置和深度对于节点的承载力有一定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井干式木结构 墙体转角 胶合木 承载性能 破坏模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直通式布袋除尘器流动阻力特性仿真研究
2
作者 王宇鹏 王赓 +1 位作者 张义文 吕明 《冶金能源》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75-80,共6页
为了优化除尘器结构和降低运行阻力,以某钢铁生产基地的大型布袋除尘器为研究对象,采用混合网格技术,建立了直通式布袋除尘器的全尺寸仿真模型,研究了不同内部结构和外部结构对直通式除尘器流动阻力特性的影响规律。结果表明,相比于传... 为了优化除尘器结构和降低运行阻力,以某钢铁生产基地的大型布袋除尘器为研究对象,采用混合网格技术,建立了直通式布袋除尘器的全尺寸仿真模型,研究了不同内部结构和外部结构对直通式除尘器流动阻力特性的影响规律。结果表明,相比于传统分室除尘器,上箱体直通结构的除尘器系统阻力可降低17%;中箱体直接进气的直通式除尘器,将中箱体加高50%,并且缩小喇叭口尺寸后,其系统阻力相比于传统分室除尘器的可降低20%。采用直通式除尘器可以提高除尘性能,降低运行阻力和系统能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布袋除尘器 直通式 气流仿真 数值模拟 仿真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海拔寒区桥梁耐候钢耐蚀机制原位腐蚀试验研究
3
作者 杨颖芳 李亚鹏 +2 位作者 张谊千 严基 崔闯 《土木与环境工程学报(中英文)》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78-87,共10页
耐候钢适用于高海拔寒区等严酷环境地区的桥梁建设,但当前耐候钢在高海拔寒区的耐腐蚀机制不明确。为探究高海拔寒区桥梁耐候钢的耐蚀机制,以典型桥梁耐候钢和普通钢为研究对象,针对典型的高海拔寒区环境,开展桥梁钢的原位腐蚀试验,以... 耐候钢适用于高海拔寒区等严酷环境地区的桥梁建设,但当前耐候钢在高海拔寒区的耐腐蚀机制不明确。为探究高海拔寒区桥梁耐候钢的耐蚀机制,以典型桥梁耐候钢和普通钢为研究对象,针对典型的高海拔寒区环境,开展桥梁钢的原位腐蚀试验,以探究耐候钢在高海拔寒区应用的可行性。首先依据规范设计20个原位腐蚀试样,开展腐蚀周期为2、4、10、18、24个月的原位腐蚀试验;结合腐蚀失重数据、锈层宏观形貌、锈层微观形貌及元素沿锈层的分布规律,对耐候钢在高海拔寒区的耐蚀机制进行分析。结果表明:两种试件在康定大气环境下的腐蚀失厚量在腐蚀周期为10个月前基本一致;在腐蚀周期为24个月时,耐候钢的腐蚀失厚量比普通碳钢低约10%;耐候钢锈蚀产物中形成的针铁矿阻碍了氧气、水分等向锈层内聚集,阻止了其腐蚀;腐蚀过程中,Cr在耐候钢内锈层富集,导致内锈层在后续腐蚀中越发致密,进一步增强了耐腐蚀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海拔寒区 耐候钢 腐蚀试验 耐蚀性能 电镜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工业建筑鉴定分级可靠度的研究 被引量:6
4
作者 姚继涛 程正杰 +1 位作者 谷慧 幸坤涛 《应用力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期239-248,I0017,共11页
《工业建筑可靠性鉴定标准》(GB 50144)给出了既有工业建筑鉴定评级的具体方法。传统的校核方法是以一般民用建筑荷载组合,考虑十余种典型构件在各等级界限下的可靠指标平均值。本文在考虑工业建筑可变作用概率模型的基础上,校核工业建... 《工业建筑可靠性鉴定标准》(GB 50144)给出了既有工业建筑鉴定评级的具体方法。传统的校核方法是以一般民用建筑荷载组合,考虑十余种典型构件在各等级界限下的可靠指标平均值。本文在考虑工业建筑可变作用概率模型的基础上,校核工业建筑可靠性鉴定标准中各等级界限值所对应的典型构件(吊车梁、排架柱、楼面板、屋架)不同受力状态下的可靠指标,准确揭示鉴定分级可靠度控制水平,并与传统校核结果进行对比。结果表明:不考虑工业建筑可变作用概率模型的校核结果,使得以GB 50144为基础的鉴定评级对吊车梁、排架柱和屋架来讲误差稍大,导致实际上屋架不安全而吊车梁和排架柱偏于保守;考虑了工业建筑可变作用概率模型说明,GB 50144(报批稿)较《工业建筑可靠性鉴定标准》(GB 50144-2008)在等级界限的取值上更具有合理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鉴定分级 可靠度控制水平 校核 可靠指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工业建筑抗震关键技术研究 被引量:6
5
作者 徐建 岳清瑞 +2 位作者 曾滨 黄世敏 罗开海 《土木工程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1期1-7,共7页
对工业建筑抗震的关键技术难题,建立动态多目标抗震设防理论,创建承载力、刚度、延性相互匹配的量化性能指标体系;提出体系层次化、构件梯次化的抗震设计方法,并给出相应的量化控制准则,解决了工业建筑防地震连续倒塌的技术难题;基于结... 对工业建筑抗震的关键技术难题,建立动态多目标抗震设防理论,创建承载力、刚度、延性相互匹配的量化性能指标体系;提出体系层次化、构件梯次化的抗震设计方法,并给出相应的量化控制准则,解决了工业建筑防地震连续倒塌的技术难题;基于结构耗能能力和耗能需求的逻辑关系提出抗震冗余度需求比的概念,并给出量化分级评价标准;提出基于等能量原理的抗震优化设计方法,理顺钢结构抗震设计中的刚度、强度和延性的逻辑匹配关系,弥补现行规范的若干不足;提出设备-结构耦联效应简化设计方法,并给出考虑耦联作用的界限指标;依据现有的地震危险性研究成果,建立地震地面运动峰值加速度的重现期调整系数确定方法,攻克特定后续使用年限条件下抗震性能评价的关键技术难题;研发质量可调TMD减震系统、特种功能材料、在役预应力加固工艺等系列技术,有效解决连续生产条件下的抗震性能提升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工业建筑 抗震 动态多目标 冗余度 等能量原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装配式建筑中梁-墙平面外连接节点承载力研究 被引量:2
6
作者 孟宪宏 姜海洋 +1 位作者 刘柯宇 陈建华 《沈阳建筑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5期828-834,共7页
目的 为解决困扰梁-墙节点连接的难题,提出一种新型粱-墙平面外连接节点方式——梁靴螺栓连接节点,并对其承载力进行试验研究。方法 根据梁靴的不同锚固长度,制作了3组12个新型粱-墙平面外连接节点试件,并分别进行拉拔和剪切试验,探究... 目的 为解决困扰梁-墙节点连接的难题,提出一种新型粱-墙平面外连接节点方式——梁靴螺栓连接节点,并对其承载力进行试验研究。方法 根据梁靴的不同锚固长度,制作了3组12个新型粱-墙平面外连接节点试件,并分别进行拉拔和剪切试验,探究不同条件下承载力变化规律。结果 拉拔试验中,随锚固长度的增加,节点的拉拔承载力分别提高了80.12%和122.63%;剪切试验中,随锚固长度的增加,节点的剪切承载力分别提高了40.94%和102.75%。结论 梁靴螺栓连接方式节点能够满足设计要求,并且随着梁靴锚固长度增加,抗拉承载力和抗剪承载力均有提高,极限位移更大,节点的延性也更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装配式建筑 梁靴螺栓干连接 梁靴锚固长度 梁-墙平面外节点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装配式建筑结构顶升逆作法原理与技术发展 被引量:11
7
作者 肖建庄 徐浩林 +4 位作者 郭书浩 曾亮 夏冰 袁斌 蓝戊己 《建筑科学与工程学报》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14,共14页
顶升逆作法综合了顶升和逆作法两种技术的不同特性,是一种在邻近地面对建筑逐层建造并逐层顶升的新型建造工艺。通过对顶升各阶段的原理分析,结合强时变结构特点,对顶升点选择等关键技术进行研究,分析了竖向顶升位移不同步工况下的结构... 顶升逆作法综合了顶升和逆作法两种技术的不同特性,是一种在邻近地面对建筑逐层建造并逐层顶升的新型建造工艺。通过对顶升各阶段的原理分析,结合强时变结构特点,对顶升点选择等关键技术进行研究,分析了竖向顶升位移不同步工况下的结构受力机理,厘清了装配式建筑结构顶升逆作法的受力特点,梳理了现有的相关配套技术,指出了目前装配式建筑结构顶升逆作法待解决的技术难题。针对新型建造工艺的强时变特征,提出了结合数字孪生和人工智能两种技术进行智能调控的发展趋势,构建了面向减碳优化的综合目标函数,并通过算例证明合理的顶升方案对减少建造阶段构件内力的作用。结果表明:依托装配式建筑结构顶升逆作法原理,采用机械化施工取代人工作业、大重量顶升替换高空吊运,减少设备的层间转运和材料的竖向运输,能够在提高施工建造效率的同时,将工艺流程控制在临近地面的有效高度范围内,有望降低环境影响、减少碳排放、提高建筑结构在未来服役末期的资源化可行性,助力建筑业绿色低碳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绿色建造 顶升逆作法 时变性分析 装配式建筑结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采用大直径灌浆套筒连接的预制桥墩抗震性能研究 被引量:1
8
作者 汪劲丰 王宇同 +2 位作者 向华伟 陈春雷 徐荣桥 《桥梁建设》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39-45,共7页
为探究墩台处采用大直径灌浆套筒连接的预制装配式桥墩抗震性能,进行拟静力试验及有限元分析。设计、制作2个采用大直径灌浆套筒(主筋直径40 mm)连接的预制装配式桥墩(预制桥墩)及1个现浇桥墩开展拟静力试验,对2类试件的试验现象、破坏... 为探究墩台处采用大直径灌浆套筒连接的预制装配式桥墩抗震性能,进行拟静力试验及有限元分析。设计、制作2个采用大直径灌浆套筒(主筋直径40 mm)连接的预制装配式桥墩(预制桥墩)及1个现浇桥墩开展拟静力试验,对2类试件的试验现象、破坏形态、滞回曲线和承载能力进行对比分析,并采用有限元法对预制桥墩混凝土、套筒及连接钢筋的受力性能进行研究。试验结果表明:在水平循环荷载作用下,预制桥墩与现浇桥墩一致表现为弯剪破坏,但墩底区域破坏形式不同,现浇桥墩主要表现为柱脚混凝土大面积压碎,而预制桥墩的破坏现象更为严重,集中表现为套筒四周混凝土成块压碎剥落;相较于现浇桥墩,预制桥墩的承载能力平均值偏小5.2%,位移延性系数平均值偏小2.7%,预制桥墩力学性能与现浇桥墩相当。有限元分析结果表明:预制桥墩会在套筒顶部和桥墩底部出现2个塑性区,且预制桥墩中大直径灌浆套筒的受力状态以轴向受力为主,按照轴向受力进行套筒设计可满足其在桥墩结构中的受力要求;预制桥墩在墩底混凝土破坏后,其主筋和灌浆料仍保持可靠粘结,采用大直径灌浆套筒连接的预制桥墩抗震性能良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预制装配式桥墩 大直径灌浆套筒 力学性能 抗震性能 拟静力试验 有限元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预应力混凝土梁-型钢混凝土柱框架节点抗震性能试验研究 被引量:1
9
作者 潘钻峰 葛雄 +1 位作者 张海鹏 曾滨 《土木工程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2期43-53,共11页
预应力混凝土框架结构具有较好的抗裂性能和较高的承载能力,但在实际工程中,裂缝控制要求较为严格,容易出现预应力混凝土框架梁端配筋过多,进而导致梁端承载力过剩,难以实现“强柱弱梁”的抗震设计原则。针对这一问题,提出3种不同连接... 预应力混凝土框架结构具有较好的抗裂性能和较高的承载能力,但在实际工程中,裂缝控制要求较为严格,容易出现预应力混凝土框架梁端配筋过多,进而导致梁端承载力过剩,难以实现“强柱弱梁”的抗震设计原则。针对这一问题,提出3种不同连接形式的预应力混凝土梁-型钢混凝土柱节点,通过6个预应力混凝土梁-型钢混凝土柱框架节点试件的低周反复加载试验,研究抗裂等级(影响梁预应力筋数量)、梁柱节点形式对节点破坏形态、滞回曲线、延性、刚度退化等影响规律。研究结果表明:3种不同连接形式的6个试件均发生了“梁端弯剪破坏”,而节点和柱破坏轻微,预应力混凝土框架节点通过使用型钢混凝土柱实现了“强柱弱梁”的抗震设计目标,试件延性和耗能能力较好;二级抗裂的节点试件强度退化、割线刚度退化较三级抗裂更快,抗震性能稍差;三种形式的节点中,形式2节点的强度退化、刚度退化较慢,抗震性能较好,且施工方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预应力混凝土梁 型钢混凝土柱 节点 抗震性能 反复加载试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常温条件下赤泥同时脱硫脱硝实验研究 被引量:2
10
作者 赵昂然 韩永强 +3 位作者 王志鹏 李鹏飞 许亚伟 佟会玲 《化工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S01期276-282,共7页
采用固定床反应器研究了赤泥在110℃条件下的同时脱硫脱硝反应性能,以及水蒸气浓度和硫硝比对其的影响。采用氮气吸附仪、pH计、电导率计、激光粒度分析仪和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仪等分析手段测试了赤泥的物理性质和化学组成。实验结果... 采用固定床反应器研究了赤泥在110℃条件下的同时脱硫脱硝反应性能,以及水蒸气浓度和硫硝比对其的影响。采用氮气吸附仪、pH计、电导率计、激光粒度分析仪和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仪等分析手段测试了赤泥的物理性质和化学组成。实验结果表明,赤泥的脱硝效率是Ca(OH)2的2.4倍;反应气体中NO含量对SO_(2)的脱除影响只有不到15%,而硫硝比接近5时,NO的脱除率接近100%;水蒸气的影响存在10%附近的最佳范围,浓度过高会影响前期NO的转化及脱除,但有利于后期的脱硫脱硝效果。赤泥中脱硫脱硝的有效组分包括碱性成分和金属氧化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废物处理 吸收 固定床 同时脱硫脱硝 赤泥 气固反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水泥基灌浆材料制备和基本性能研究评述 被引量:3
11
作者 谢月 韩宇栋 +2 位作者 彭博 杨峰 韩豪 《材料导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S01期163-173,共11页
基于国内外研究现状,介绍了水泥基灌浆材料的基本原材料组成,并综述了其流动性能、凝结特性、膨胀性能、力学性能以及长期性能和耐久性能的研究成果,总结了研究中发现的基本规律并分析了其中存在的局限性,同时结合工程需求和建材行业发... 基于国内外研究现状,介绍了水泥基灌浆材料的基本原材料组成,并综述了其流动性能、凝结特性、膨胀性能、力学性能以及长期性能和耐久性能的研究成果,总结了研究中发现的基本规律并分析了其中存在的局限性,同时结合工程需求和建材行业发展趋势,对其未来的研究方向进行了展望并给出若干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泥基灌浆材料 材料组成 基本性能 超高性能化 功能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多层互剪搅拌桩工法的工艺因素模型试验研究 被引量:1
12
作者 葛春巍 刘钟 +3 位作者 余桃喜 兰伟 杨宁晔 赵梦雅 《岩土力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68-76,共9页
采用模型试验方法,对多层互剪搅拌桩工法(contra-rotational shear deep soil mixing,简称CS-DSM工法)的工艺因素进行了试验研究,探索了水泥掺量、单位桩长搅拌次数T、单位体积搅拌能量E以及内外钻杆转速比RN等工艺因素对搅拌桩均匀性... 采用模型试验方法,对多层互剪搅拌桩工法(contra-rotational shear deep soil mixing,简称CS-DSM工法)的工艺因素进行了试验研究,探索了水泥掺量、单位桩长搅拌次数T、单位体积搅拌能量E以及内外钻杆转速比RN等工艺因素对搅拌桩均匀性与强度UCS的影响。模型试验研究发现,通过多层互剪搅拌能够根除地表冒浆、防止糊钻抱钻、提高固化材料利用率。18组模型试验结果阐明搅拌桩在T-E-UCS之间存在固有关联,并揭示出机械参数、输出能量与桩身强度之间的本质关系。提供的计算方法可以定性指导选取合理的工艺参数,实现桩身设计强度目标。作为重要工艺因素,内外钻杆转速比RN与桩身强度试验曲线存在极值点,建议在工程中将1.80~2.20作为获取桩身峰值强度的最优RN值域。CS-DSM工法应用的系列研究结果为高质量搅拌桩工艺控制原则和质量保障体系提供了试验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层互剪搅拌桩技术 搅拌次数 搅拌能量 内外钻杆转速比 CS-DSM工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采用自复位U形连接件的装配式钢框架-复合墙结构性能研究 被引量:1
13
作者 龚超 贾明明 刘信 《哈尔滨工程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262-269,共8页
对于内填RC墙的框架结构,为有效减小结构的损伤,改善结构力学性能,本文研究了一种在框架与墙之间设置开缝并安装耗能连接件,能够耗散能量从而有效地保护主体结构。采用ABAQUS分析了不同类型耗能连接件的内力特性以及节点的受力破坏模式... 对于内填RC墙的框架结构,为有效减小结构的损伤,改善结构力学性能,本文研究了一种在框架与墙之间设置开缝并安装耗能连接件,能够耗散能量从而有效地保护主体结构。采用ABAQUS分析了不同类型耗能连接件的内力特性以及节点的受力破坏模式。通过在两侧开缝的密肋复合墙-钢框架结构中设置可滑移连接,实现了节点的耗能作用。研究结构表明:U形连接件水平段长度对连接件极限位移影响较大,可以通过双折线理想弹塑性荷载-位移曲线描述U形连接件在竖向压力与水平剪切作用下的荷载-位移关系。采用耗能连接件的结构在加载前期残余变形小,具有一定的自复位能力,并且能满足结构的大变形要求。通过以上分析,本文基于承载能力极限状态提出了耗能连接件的设计公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U形连接件 自复位性能 受力模式 塑性损伤 滞回曲线 装配式结构 框架-复合墙 抗震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电化学修饰碳纤维表面技术研究进展
14
作者 王翔宇 曹维宇 王彬 《航空制造技术》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0期97-105,共9页
高性能碳纤维与复合材料基体之间的界面构筑是充分发挥碳纤维优异力学性能的关键。电化学修饰作为一种有效的碳纤维表面改性方法,在碳纤维复合材料的设计与制造过程中得到了较为广泛的应用。本文综述了近年来基于电化学方法,包括电化学... 高性能碳纤维与复合材料基体之间的界面构筑是充分发挥碳纤维优异力学性能的关键。电化学修饰作为一种有效的碳纤维表面改性方法,在碳纤维复合材料的设计与制造过程中得到了较为广泛的应用。本文综述了近年来基于电化学方法,包括电化学氧化、电化学接枝及电化学沉积等,对碳纤维惰性表面进行修饰改性的研究进展,并对将来电化学修饰碳纤维的发展前景和方向进行了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碳纤维 电化学 表面改性 修饰技术 碳纤维增强复合材料 界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单向与多层互剪搅拌桩性能模型试验对比研究
15
作者 葛春巍 刘钟 +3 位作者 兰伟 杨宁晔 文磊 周洁 《岩土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1期2420-2428,共9页
利用自研单向与多层互剪搅拌桩模型钻机,对传统DSM桩与新型CS-DSM桩的工艺因素及成桩质量进行了模型试验对比研究,探索了水泥掺量和单位桩长搅拌次数T对两类搅拌桩成桩均匀性与桩身强度的影响。试验结果证实CS-DSM桩的表观均匀性和桩身... 利用自研单向与多层互剪搅拌桩模型钻机,对传统DSM桩与新型CS-DSM桩的工艺因素及成桩质量进行了模型试验对比研究,探索了水泥掺量和单位桩长搅拌次数T对两类搅拌桩成桩均匀性与桩身强度的影响。试验结果证实CS-DSM桩的表观均匀性和桩身连续性明显好于DSM桩,在T值相同条件下,两者平均桩身强度比Rs为1.41~6.4,且Rs随着搅拌次数T增加而呈指数趋势降低,24组模型试验结果还揭示出DSM桩与CS-DSM桩在UCS-T之间的本质联系。提出的DSM桩与CS-DSM桩的T值和UCS值的计算方法,可以指导搅拌桩施工参数合理选取以实现桩身设计强度目标。通过DSM工法与CS-DSM工法的试验对比研究获得的两类桩的桩身质量差异性结果,能够为高质量的CS-DSM桩工艺控制原则和质量保障体系提供试验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搅拌桩 多层互剪搅拌桩 CS-DSM工法 搅拌次数 桩身均匀性和抗压强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轻质混凝土组合墙板受弯性能试验与数值研究
16
作者 马张永 孔祥龙 +3 位作者 陈志华 王秀丽 严伟 张振坤 《建筑科学与工程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10-18,共9页
为了研究轻质混凝土组合墙板的受弯性能,提出一种以免烧核壳轻集料混凝土为内叶板材料的组合墙板并进行了试验研究;采用数值模拟软件对试验结果进行了模拟验证,选取保温层厚度、桁架筋间距、钢筋网格边长以及桁架筋直径进行参数化分析,... 为了研究轻质混凝土组合墙板的受弯性能,提出一种以免烧核壳轻集料混凝土为内叶板材料的组合墙板并进行了试验研究;采用数值模拟软件对试验结果进行了模拟验证,选取保温层厚度、桁架筋间距、钢筋网格边长以及桁架筋直径进行参数化分析,并使用改进后的等效截面惯性矩法对试验结果以及模拟结果进行了对比分析。结果表明:该组合墙板的开裂荷载为10.18 kN·m,为典型受弯破坏,可满足实际使用;以开裂荷载设计组合墙板时,保温层厚度作为主要控制参数,增大厚度使得截面中性轴偏移,有效截面高度增加,从而使开裂荷载得以提升;以极限荷载设计组合墙板时,增加保温层厚度、桁架腹筋数量、桁架筋直径以及减小钢筋网格大小均能提升组合墙板的极限承载力;通过理论公式计算的开裂荷载与试验值及模拟值均较为吻合,与试验值相对误差为10.69%,与模拟值最大相对误差为9.26%。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混凝土组合墙板 受弯性能 数值模拟 开裂荷载 极限荷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主题公园包装塑石用砂浆耐久性试验研究
17
作者 朱星翰 郝萧斌 +1 位作者 任雪梅 郝挺宇 《混凝土》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184-188,共5页
为研究主题公园包装塑石用造型砂浆对结构耐久性的影响,对两种典型造型砂浆,在喷浆与手工抹涂两种施工工艺下进行了抗压强度、碳化、冻融及氯离子渗透试验,用以评价造型砂浆在长期使用过程中的耐久性。结果显示:施工工艺及环境等级对砂... 为研究主题公园包装塑石用造型砂浆对结构耐久性的影响,对两种典型造型砂浆,在喷浆与手工抹涂两种施工工艺下进行了抗压强度、碳化、冻融及氯离子渗透试验,用以评价造型砂浆在长期使用过程中的耐久性。结果显示:施工工艺及环境等级对砂浆耐久性有显著影响。典型造型砂浆在满足强度要求的情况下,抗碳化、抗冻融侵蚀、抗氯离子侵蚀能力存在不足,故在设计使用过程中特别注重砂浆的长期耐久性,并根据使用环境建立相应的耐久性预测模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主题公园 直塑 造型砂浆 耐久性试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含双垂直缺陷岩体爆生裂纹扩展行为试验研究 被引量:1
18
作者 刘钊 张树辉 臧小静 《爆破》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21-26,66,共7页
为探究在爆炸载荷作用下含两条垂直预制缺陷岩体的爆生裂纹扩展行为,采用数字激光焦散线方法开展了一系列双垂直裂隙模型爆破实验,展现了爆生裂纹演化过程,揭示了单孔装药量对含缺陷岩体裂纹扩展行为(裂纹扩展长度、应力强度因子、扩展... 为探究在爆炸载荷作用下含两条垂直预制缺陷岩体的爆生裂纹扩展行为,采用数字激光焦散线方法开展了一系列双垂直裂隙模型爆破实验,展现了爆生裂纹演化过程,揭示了单孔装药量对含缺陷岩体裂纹扩展行为(裂纹扩展长度、应力强度因子、扩展速度和起裂时间等)的影响规律。研究结果表明:随着单孔装药量增加,双垂直裂隙端部的裂纹扩展长度、裂纹扩展速度、裂纹起裂韧度和应力强度因子均呈增加趋势。对于裂纹J_(u),单孔的药量对裂纹扩展速度影响较小,并且裂纹扩展极限速度约为横波速度的0.38倍;对于迎爆端裂纹D_(l)和背爆端裂纹D_(r),随着单孔药量的增加,裂纹D_(l)和D_(r)的起裂时间减小,但裂纹D_(l)和裂纹D_(r)的峰值应力强度因子增大。相比于裂纹D_(l),裂纹D_(r)的应力强度因子和扩展长度增加显著。当爆炸应力波作用于缺陷B两端部的能量足以使两侧裂纹扩展时,裂纹D_(l)比裂纹D_(r)先起裂。单孔药量的增加能够增大裂纹D_(r)的扩展速度,但是对裂纹D_(l)扩展速度影响较小。研究结果可为含缺陷岩体在爆破荷载作用下的断裂行为提供实验参考,有助于含缺陷岩体爆破安全设计工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焦散线 缺陷岩体 爆破 装药量 裂纹扩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环状脱空钢管混凝土柱抗震性能及承载力计算方法研究 被引量:1
19
作者 李悦 宁哲 +2 位作者 李志鹏 晏勇 黄帅 《振动与冲击》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2期232-242,共11页
为了获得环状脱空缺陷对钢管混凝土结构抗震性能的影响规律,对钢管混凝土柱进行了低周往复荷载试验以探究环状脱空缺陷、钢管壁厚、内置栓钉和截面类型对构件破坏模式、滞回性能、极限水平承载力、转角延性系数、刚度和强度退化、耗能... 为了获得环状脱空缺陷对钢管混凝土结构抗震性能的影响规律,对钢管混凝土柱进行了低周往复荷载试验以探究环状脱空缺陷、钢管壁厚、内置栓钉和截面类型对构件破坏模式、滞回性能、极限水平承载力、转角延性系数、刚度和强度退化、耗能能力的影响。并基于有限元分析,获得了栓钉布置方式、脱空率及轴压比对环状脱空缺陷钢管混凝土柱的作用机理和影响规律。结果表明,环状脱空缺陷显著降低了钢管对核心混凝土的约束效果,减弱了二者间协同工作能力,使核心混凝土出现集中损伤而过早破坏,试件的极限水平承载力最大下降了6.50%,转角延性系数降低了22.83%。而内置栓钉能够改善钢管的约束效应,显著提高了构件的延性性能,构件的转角延性系数最大提升了49.45%。较厚的钢管壁可以缓解脱空缺陷对构件抗震性能的不利影响,提高脱空缺陷构件的承载力和耗能能力。相较圆形截面构件,脱空缺陷会导致矩形截面构件较早破坏,降低其延性性能。最后,提出并验证了环状脱空缺陷钢管混凝土柱极限水平承载能力计算方法。研究结果可为钢管混凝土结构的安全评估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钢管混凝土 环状脱空缺陷 协同工作能力 滞回性能 有限元分析 计算方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机械活化次氧化锌粉尘低酸浸出实验研究
20
作者 王贵华 龙跃 +2 位作者 杜培培 张良进 李智慧 《冶金能源》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59-64,共6页
文章以次氧化锌粉尘和机械活化粉尘为原料,进行低酸浸出实验,研究硫酸质量浓度、液固比、浸出时间、浸出温度、搅拌速度对两种实验原料浸出效果的影响,得到了实验条件下最佳参数为:硫酸质量浓度100 g/L、液固比5 mL/g、浸出时间90 min... 文章以次氧化锌粉尘和机械活化粉尘为原料,进行低酸浸出实验,研究硫酸质量浓度、液固比、浸出时间、浸出温度、搅拌速度对两种实验原料浸出效果的影响,得到了实验条件下最佳参数为:硫酸质量浓度100 g/L、液固比5 mL/g、浸出时间90 min、浸出温度60℃、搅拌速度500 r/min。在此条件下,机械活化粉尘的锌浸出率可达85%以上,比次氧化锌粉尘的锌浸出率总体提高10个百分点;两种原料中铁的浸出率都保持在5%~10%左右,铟、铅几乎不浸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次氧化锌 机械活化 低酸浸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2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