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5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含硫高炉煤气氛围下混合胺吸收剂的脱碳性能
1
作者 牟曼 夏芝香 +6 位作者 许晓明 夏阳 谢颖 胡昔鸣 刘子豪 向浩 方梦祥 《高校化学工程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724-731,共8页
目前,高炉煤气碳捕集是我国钢铁行业低碳减排的重点。为了探究高炉煤气中硫化氢(H2S)、羰基硫(COS)等微量硫化物对混合胺吸收剂吸收二氧化碳(CO_(2))性能的影响和在化学吸收法脱碳过程中的反应特性,采用了甲基二乙醇胺(MDEA)为主剂,分... 目前,高炉煤气碳捕集是我国钢铁行业低碳减排的重点。为了探究高炉煤气中硫化氢(H2S)、羰基硫(COS)等微量硫化物对混合胺吸收剂吸收二氧化碳(CO_(2))性能的影响和在化学吸收法脱碳过程中的反应特性,采用了甲基二乙醇胺(MDEA)为主剂,分别添加哌嗪(PZ)、氨基乙基哌嗪(AEP)、2-(甲氨基)乙醇(MMEA)和2-(乙氨基)乙醇(EMEA)形成了四种混合胺吸收剂,并以乙醇胺溶液(30%MEA,质量分数)和40%MDEA溶液为对照组,测试了含硫高炉煤气氛围下混合胺吸收剂对H2S和COS的脱除率,对CO_(2)的吸收速率、再生速率和循环容量等指标。结果表明,MDEA+PZ和MDEA+AEP吸收体系对CO_(2)的吸收速率、再生速率和循环容量均较MDEA+MMEA和MDEA+EMEA体系更优,哌嗪及其衍生物对叔胺的活化效果较仲胺更好,其中20%MDEA+20%PZ吸收剂配方的CO_(2)循环容量达187mol·L^(-1),较30%MEA提高86.2%,对H2S的脱除率高于90%,具备较高的CO_(2)吸收再生效果和良好的脱硫能力,是适用于高炉煤气脱硫脱碳的优良配方。研究还发现,微量H_(2)S和COS对CO_(2)的吸收再生效果影响较小,不会显著影响CO_(2)吸收速率和循环容量。研究结论为化学吸收法碳捕集在实际工程中应用于高炉煤气脱碳提供了理论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炉煤气 混合胺 硫化氢 羰基硫 脱硫脱碳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碱金属对转底炉炉衬材料侵蚀行为研究
2
作者 谢永明 张浩浩 +4 位作者 胡晓炜 刘子豪 赵波 秦林波 韩军 《烧结球团》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103-111,142,共10页
针对转底炉高温直接还原工艺处置冶金固废过程中面临的炉衬材料遭受碱金属侵蚀问题,本文研究了NaCl、KCl、Na_(2)CO_(3)、K_(2)CO_(3)4种不同的碱金属化合物在高温下对炉衬材料的侵蚀行为,采用强度测试方法以及高温侵蚀方法,系统分析了... 针对转底炉高温直接还原工艺处置冶金固废过程中面临的炉衬材料遭受碱金属侵蚀问题,本文研究了NaCl、KCl、Na_(2)CO_(3)、K_(2)CO_(3)4种不同的碱金属化合物在高温下对炉衬材料的侵蚀行为,采用强度测试方法以及高温侵蚀方法,系统分析了不同碱金属化合物添加量对炉衬材料侵蚀行为的影响,并结合SEM、EDS、XRD等检测手段揭示了碱金属对炉衬材料的侵蚀机理。结果表明:碱金属化合物均会侵蚀破坏炉衬材料,使炉衬材料抗压、抗折强度下降。其中添加K_(2)CO_(2)、Na_(2)CO_(2)炉衬材料抗压强度比空白样分别降低20.6%、15.9%,抗折强度分别降低19.8%、15.1%,添加KCl、NaCl炉衬材料抗压强度比空白样分别降低15.1%、11.2%、抗折强度分别降低16.6%、10.9%;炉衬材料遭受侵蚀后其微观结构孔隙、裂隙增多;高温气态的NaCl、KCl能通过裂隙、孔隙侵蚀试样内部结构;添加NaCl、KCl的试样无新晶相生成,添加Na_(2)CO_(3)、K_(2)CO_(3)的试样生成低熔点熔融物,如钾霞石、钠长石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转底炉 炉衬材料侵蚀 碱金属 抗压强度 抗折强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烧结工序节能减排技术研究综述 被引量:12
3
作者 李建军 邵雁 +2 位作者 熊劲 刘子豪 汪远 《烧结球团》 北大核心 2022年第5期95-101,共7页
随着电力行业煤电超低排放的推进,中国大气污染防治重点已从电力行业向非电行业转变。钢铁行业已成为目前的减排重点,而作为其耗能和排污大户的烧结工序,节能减排的潜力巨大。本文重点介绍了烧结烟气的排放特点与烧结余热的利用现状,综... 随着电力行业煤电超低排放的推进,中国大气污染防治重点已从电力行业向非电行业转变。钢铁行业已成为目前的减排重点,而作为其耗能和排污大户的烧结工序,节能减排的潜力巨大。本文重点介绍了烧结烟气的排放特点与烧结余热的利用现状,综述了厚料层烧结技术、烧结烟气循环技术和机械密封与水密封技术、烧结矿余热竖罐式回收利用技术等烧结矿余热高效回收利用技术,分析了各技术的优势及存在的关键问题,以期为烧结工序的节能减排改造提供技术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烧结 节能减排 厚料层烧结 烟气循环 竖罐式冷却 余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波形钢板-混凝土组合剪力墙的非线性有限元分析 被引量:3
4
作者 王威 赵春雷 +2 位作者 任坦 刘格炜 董晨阳 《应用力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5期2054-2062,I0016,共10页
以波形钢板-混凝土组合剪力墙的试验研究为基础,利用ANSYS建立了考虑黏结滑移的有限元模型;分析了混凝土墙体和波形钢板在试件加载过程中的受力性能,通过将有限元模型计算与试验所得的荷载-位移曲线进行对比分析,得出计算结果与试验结... 以波形钢板-混凝土组合剪力墙的试验研究为基础,利用ANSYS建立了考虑黏结滑移的有限元模型;分析了混凝土墙体和波形钢板在试件加载过程中的受力性能,通过将有限元模型计算与试验所得的荷载-位移曲线进行对比分析,得出计算结果与试验结果吻合较好的结论。研究了栓钉对波形钢板和混凝土变形协调的影响,结果表明:墙体下部栓钉滑移量大于上部栓钉滑移量,可增大下部栓钉强度,以改善波形钢板和混凝土墙体的变形协调关系。分析了不同参数对波形钢板-混凝土组合剪力墙受力性能的影响,包括栓钉直径、栓钉间距、钢板厚度、墙体厚度、轴压比等。分析结果表明:增大栓钉间距会降低组合墙承载力和延性;栓钉直径、波形钢板厚度、配筋率对试件承载力影响不大;波形钢板厚度为2mm或轴压比为0.40时,试件延性明显降低;型钢厚度、墙体厚度、轴压比、剪跨比对试件承载力影响较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波形钢板-混凝土组合剪力墙 黏结滑移 栓钉 有限元分析 承载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兰炭尾气锅炉空气预热器腐蚀机理研究及应对策略
5
作者 李姗姗 刘子豪 +5 位作者 舒帆 栾晓东 郑国龙 朱能闯 向浩 高霂兴 《锅炉技术》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33-37,59,共6页
兰炭尾气燃烧发电是煤化工副产品资源化利用的重要途径。针对兰炭尾气锅炉空气预热器易腐蚀、寿命短的问题,通过对兰炭尾气、锅炉烟气以及空气预热器表面结垢物进行系统表征,研究了锅炉烟气多元组分协同腐蚀机理并提出相应应对策略。结... 兰炭尾气燃烧发电是煤化工副产品资源化利用的重要途径。针对兰炭尾气锅炉空气预热器易腐蚀、寿命短的问题,通过对兰炭尾气、锅炉烟气以及空气预热器表面结垢物进行系统表征,研究了锅炉烟气多元组分协同腐蚀机理并提出相应应对策略。结果表明:兰炭尾气的高硫、高氮及卤素富集的复合污染特征是导致兰炭尾气锅炉空气预热器易腐蚀的根本原因,其燃烧烟气中SO_(2)/SO_(3)、NH_(3)/NH_(4)^(+)、Cl^(-)/F^(-)等多元离子发生协同腐蚀效应,形成“硫酸铵盐沉积-低温酸露腐蚀-Cl^(-)/F^(-)点蚀”3级腐蚀反应路径,导致不锈钢表面钝化膜失效,形成腐蚀。基于对腐蚀机理的分析,提出源头控制(加强原料品质控制、优化煤气预处理工艺)、过程调控(空气预热器定期清灰维护)与材料升级(采用新型耐腐材料)的分级应对策略,为兰炭尾气发电设备的腐蚀防护提供了理论依据和实践指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兰炭尾气 锅炉 空气预热器 烟气腐蚀 腐蚀防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工业废渣固化稳定铬污染土的工程安全特性 被引量:4
6
作者 陈金洪 张亭亭 王颖 《科学技术与工程》 北大核心 2019年第32期389-393,共5页
以某工业场地的铬污染土为研究对象,选用工业废渣(CGB)为固化剂,对铬污染土进行安全修复。通过含水率试验、p H试验、强度试验、浸出试验研究了工业废渣固化稳定后铬污染土的环境安全特性,并以相同掺量的普通硅酸盐水泥(OPC)做参照。结... 以某工业场地的铬污染土为研究对象,选用工业废渣(CGB)为固化剂,对铬污染土进行安全修复。通过含水率试验、p H试验、强度试验、浸出试验研究了工业废渣固化稳定后铬污染土的环境安全特性,并以相同掺量的普通硅酸盐水泥(OPC)做参照。结果表明:CGB固化稳定后的铬污染土具有较好的环境安全特性,而OPC固化稳定后的铬污染土仍具有较高的环境风险。虽然OPC固化稳定后的铬污染土的含水率、p H和抗压强度略优于CGB固化稳定后的铬污染土,但OPC固化稳定后的铬污染土浸出浓度仍高于我国危险废弃物鉴别标准(GB/T 5085.3-2007)的限值,而当掺量为20%的CGM固化稳定后的铬污染土即可满足中国危险废弃物鉴别标准(GB/T 5085.3-2007)。形态提取结果表明:CGM固化稳定后的铬污染土化学稳定性高于OPC固化稳定后的铬污染土,CGB主要将Cr从弱酸态转为可氧化态,而OPC主要将Cr从弱酸态转为可还原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工业废渣 铬污染土 固化稳定 环境安全特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硫酸亚铁-碱性工业废渣胶凝材料固化/稳定Cr(Ⅵ)污染土的工程强度特性 被引量:3
7
作者 陈金洪 张亭亭 王颖 《科学技术与工程》 北大核心 2020年第24期10103-10108,共6页
为了硫酸亚铁+碱性工业废渣胶凝材料固化/稳定Cr(VI)污染土的工程强度特性,以室内制备的Cr(Ⅵ)污染土为研究对象,以硫酸亚铁(FeSO 4)为解毒剂,以碱性工业废渣胶凝材料(GFC)为固化剂,研究了解毒剂-固化剂配比和养护龄期对FeSO 4-GFC固化... 为了硫酸亚铁+碱性工业废渣胶凝材料固化/稳定Cr(VI)污染土的工程强度特性,以室内制备的Cr(Ⅵ)污染土为研究对象,以硫酸亚铁(FeSO 4)为解毒剂,以碱性工业废渣胶凝材料(GFC)为固化剂,研究了解毒剂-固化剂配比和养护龄期对FeSO 4-GFC固化/稳定Cr(Ⅵ)污染土的工程强度的影响规律,并分析了修复前后污染土的Cr(Ⅵ)残留值和矿物成分的变化,揭示了FeSO 4-GFC对Cr(Ⅵ)污染土的修复机理。结果表明:GFC-FeSO 4在Cr(Ⅵ)污染土修复领域具有极高的应用前景,GFC-FeSO 4既可有效降低污染土的Cr(Ⅵ)残留,又可使Cr(Ⅵ)污染土达到二次利用所需的强度特性。当养护龄期为28 d时,GFC-FeSO 4配比为15%GFC+5%FeSO 4时,修复后Cr(Ⅵ)污染土的工程强度高于中国主干路基层填料强度限值(4.0 MPa),且Cr(Ⅵ)残留值低于建设用地土壤(Ⅰ类)筛选值(3.0 mg/kg)。修复后Cr(Ⅵ)污染土的变形模量随工程强度的变化呈线性函数变化。GFC-FeSO 4修复Cr(Ⅵ)污染土机理为生成了Cr x Fe 1-x(OH)3、AFt、C-S-H和C-A-S-H等沉淀,FeSO 4-GFC修复后的Cr(VI)污染土具有极好的工程强度特性,可作为路基等建筑材料实现其二次利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硫酸亚铁 碱性工业废渣 铬污染土 固化稳定 工程强度特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嵌入式SCR球团烟气NO_(x)排放升高原因及解决措施
8
作者 李建军 熊劲 +4 位作者 邵雁 汪远 潘春锋 向浩 刘子豪 《烧结球团》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171-176,183,共7页
在钢铁行业推进超低排放的背景下,嵌入式SCR与SNCR耦合脱硝技术因脱硝效率高、性价比高等优势在球团烟气治理中得到推广应用。本文针对某工程项目安装嵌入式SCR脱硝装置达标排放后,NO_(x)质量浓度经预热段再度升高的情况,系统分析NO_(x... 在钢铁行业推进超低排放的背景下,嵌入式SCR与SNCR耦合脱硝技术因脱硝效率高、性价比高等优势在球团烟气治理中得到推广应用。本文针对某工程项目安装嵌入式SCR脱硝装置达标排放后,NO_(x)质量浓度经预热段再度升高的情况,系统分析NO_(x)质量浓度升高的原因,并提出对应解决措施。结果表明:SCR脱硝后NO_(x)质量浓度升高的原因并非由烟气侧漏或者混风所致,而是球团组分中的巴西粗粉以及掺入其中的硝酸清洗液在干燥预热过程中的热分解过程产生了NO_(x),两者的释放量占比分别为28.7%和58.9%。通过物料的程序升温测试发现,在460℃与650℃附近存在两处属于不同NO_(x)来源的释放峰值,这与干燥Ⅱ段370℃及预热Ⅰ段650℃的两股烟气的温度接近,造成NO_(x)在该两处窗口温度附近快速释放。而嵌入式SCR脱硝技术是基于对各温度区间的余热进行充分利用而发展的高效脱硝工艺,故难以通过调整链箅机各段的温度区间来降低NO_(x)释放量。基于此,本文提出通过替换过滤机硝酸清洗液的优化措施,使得NO_(x)释放量显著降低,保障球团烟气达到超低排放标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球团 烟气 氮氧化物 嵌入式SCR 脱硝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融合激光雷达料位测算的锅炉燃烧优化模型预测控制 被引量:5
9
作者 董益斌 熊敬超 +3 位作者 王敬宇 汪守康 王亚飞 黄群星 《化工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924-935,共12页
提出了一种融合激光雷达料位测算的锅炉燃烧优化控制策略。该控制策略通过激光雷达对生物质的入炉给料量进行实时在线监测,并采用最大互信息系数(MIC)方法分析其对于主汽压力、燃烧室温度、出口烟气氧量等关键参数的时延长度,结合经过... 提出了一种融合激光雷达料位测算的锅炉燃烧优化控制策略。该控制策略通过激光雷达对生物质的入炉给料量进行实时在线监测,并采用最大互信息系数(MIC)方法分析其对于主汽压力、燃烧室温度、出口烟气氧量等关键参数的时延长度,结合经过特征筛选的锅炉特征参数,构成模型样本集;通过粒子群优化(PSO)算法进行参数优化,获得燃烧过程外源自回归(ARX)模型,并采用模型预测控制的方法优化锅炉燃烧。以700t/d生物质燃烧发电锅炉为测试对象,该控制策略在主汽压力与燃烧室温度约束下实现了烟气氧量优化。实验结果与对比分析表明:(1)该预测模型具有较高的精度与泛用性,能满足预测控制的要求;(2)相较于PID与模糊控制,该控制算法拥有更高的控制性能,在仿真结果中氧量与其设定值的平均偏移能控制在±25%以内。该控制策略理论上具有较好的实践意义,可为生物质发电锅炉的智能化稳定燃烧提供解决方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物质锅炉 激光雷达 动态建模 模型预测控制 算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改性飞灰吸附燃煤烟气中的砷 被引量:1
10
作者 张浩浩 胡晓炜 +1 位作者 梁洋硕 韩军 《化工环保》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392-397,共6页
以燃煤飞灰为对象,采用重液分离、酸/碱-超声的方法对其进行改性,考察了改性前后飞灰组成特征和结构形貌的变化,比较了不同飞灰吸附剂对燃煤烟气中As_(2)O_(3)的吸附效果。实验结果表明:飞灰经重液分离后,活性组分Fe_(2)O_(3)和CaO的含... 以燃煤飞灰为对象,采用重液分离、酸/碱-超声的方法对其进行改性,考察了改性前后飞灰组成特征和结构形貌的变化,比较了不同飞灰吸附剂对燃煤烟气中As_(2)O_(3)的吸附效果。实验结果表明:飞灰经重液分离后,活性组分Fe_(2)O_(3)和CaO的含量(w)分别从7.63%和8.06%提高到12.80%和24.02%;再经HCl/HF/NaOH-超声改性后,Fe_(2)O_(3)和CaO的总含量依次为36.38%,52.94%,44.88%;在温度700℃、吸附时间60 min的条件下,原始飞灰对As的吸附量为466μg/g,经重液分离后,As吸附量提高至702μg/g;再经HF-超声改性后,As吸附量达到最大,为1655μg/g。表征结果显示:经HF-超声改性后,飞灰的比表面积和孔体积显著增大,分别为15.006 m^(2)/g和0.047 cm^(3)/g,并且出现了介孔结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飞灰 燃煤烟气 重选 改性 吸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含铁含碳冶金固体废物转底炉热还原协同处置
11
作者 王啟胜 张浩浩 +2 位作者 赵波 秦林波 韩军 《烧结球团》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93-100,113,共9页
针对转底炉处置冶金固体废物过程中金属化率低、脱锌率低、粉化率高等问题,本文通过优化原料结构配比,改善球团的成球特性及高温还原性能,采用固体废物粉尘物理性能分析试验和圆盘造球机成球试验,研究含铁含碳冶金固体废物球团的成球性... 针对转底炉处置冶金固体废物过程中金属化率低、脱锌率低、粉化率高等问题,本文通过优化原料结构配比,改善球团的成球特性及高温还原性能,采用固体废物粉尘物理性能分析试验和圆盘造球机成球试验,研究含铁含碳冶金固体废物球团的成球性能变化,并在高温还原炉中进行热还原试验,考察球团的金属化率、脱锌率及粉化率。结果表明,原料结构配比优化显著改善了球团的成球特性和高温还原性能。当黏结剂添加量为6%,水添加量为13%时,生球性能最佳,其抗压强度、落下强度以及爆裂温度分别4.6 N/P、3次/(0.5 m)和442℃。在温度为1100~1150℃,高温还原时间为45~60 min时,球团金属化率可达88%,最佳脱锌率可达96%,粉化率为3%~5%。通过优化原料结构配比,可显著改善冶金固体废物球团的成球特性和高温还原性能,从而解决转底炉处置冶金固体废物的技术难题,为提高固体废物资源化利用提供技术支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含铁含碳 冶金固废 转底炉 球团 资源化处置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水压力下混凝土水力劈裂扩展阻力分析 被引量:1
12
作者 高海 刘涛 +2 位作者 王洋 孙岳阳 胡少伟 《混凝土》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7期219-227,共9页
基于水力裂缝扩展准则,建立混凝土三点弯曲梁水力劈裂断裂过程反演分析模型,进而获得混凝土水力裂缝扩展阻力计算方法。利用混凝土三点弯曲梁水力劈裂测试方法,开展了15组初始水压力为0~0.5 MPa的混凝土水力劈裂试验,反演分析了各组试... 基于水力裂缝扩展准则,建立混凝土三点弯曲梁水力劈裂断裂过程反演分析模型,进而获得混凝土水力裂缝扩展阻力计算方法。利用混凝土三点弯曲梁水力劈裂测试方法,开展了15组初始水压力为0~0.5 MPa的混凝土水力劈裂试验,反演分析了各组试验的水力劈裂扩展过程,进而计算得不同水压力下裂缝的扩展阻力。研究结果表明:提出的计算模型可以准确反演水力裂缝的扩展过程,计算得混凝土梁P-CMOD曲线与实测曲线的误差小于10%;不同水压力下混凝土水力裂缝的扩展阻力变化规律基本相近,当水压力由0 MPa增加至0.3 MPa,裂缝扩展阻力降低明显,当水压力由0.3 MPa增加至0.5 MPa,裂缝扩展阻力的变化较小。这表明环境水压力会降低混凝土水力劈裂的抗裂性能,但是在低水压力条件下该效应的影响有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混凝土 水力劈裂 裂缝扩展阻力 断裂性能 不同水压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石油烃污染地下水原位化学氧化修复研究 被引量:15
13
作者 章生卫 程小谷 +2 位作者 于李罡 严青云 巫静 《环境科学与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S01期56-60,共5页
针对某地块地下水中石油烃(C6~C36)污染物,该文采用过硫酸盐作为氧化剂、氢氧化钠为活化剂开展污染地下水的原位化学氧化修复。修复技术中采用正三角形方式布设药剂投入点,单点影响半径设计为3 m,注入间距5.2 m,过硫酸盐、氢氧化钠药剂... 针对某地块地下水中石油烃(C6~C36)污染物,该文采用过硫酸盐作为氧化剂、氢氧化钠为活化剂开展污染地下水的原位化学氧化修复。修复技术中采用正三角形方式布设药剂投入点,单点影响半径设计为3 m,注入间距5.2 m,过硫酸盐、氢氧化钠药剂投入量为地下水质量的4%~6%、0.52%~0.78%。根据监测井水质采样分析结果,实时更新地块概念模型,结果表明原位化学氧化修复在地下水中石油烃(C6~C36)污染物降解中作用明显,均达到目标修复值。硫酸盐出现局部超标和反弹现象,但残余硫酸盐对未来受体和环境的风险仍可接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下水 石油烃(C6~C36) 原位化学氧化 修复效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FeSO4稳定铬污染土的铬赋存形态及浸出特性研究 被引量:7
14
作者 张亭亭 李江山 +3 位作者 薛强 王平 熊欢 梁仕华 《岩土力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2期4652-4658,共7页
采用硫酸亚铁(FeSO4)对Cr(Ⅵ)污染土进行稳定化处理。研究了Fe(Ⅱ)/Cr(Ⅵ)摩尔比和养护龄期对污染土稳定过程中的铬赋存形态及浸出特性的影响规律。结果表明:随着Fe(Ⅱ)/Cr(Ⅵ)摩尔比和养护龄期的增加,Cr(Ⅵ)和总Cr的浸出浓度降低,稳定... 采用硫酸亚铁(FeSO4)对Cr(Ⅵ)污染土进行稳定化处理。研究了Fe(Ⅱ)/Cr(Ⅵ)摩尔比和养护龄期对污染土稳定过程中的铬赋存形态及浸出特性的影响规律。结果表明:随着Fe(Ⅱ)/Cr(Ⅵ)摩尔比和养护龄期的增加,Cr(Ⅵ)和总Cr的浸出浓度降低,稳定土中Cr(Ⅵ)的含量降低,当摩尔比为3时,Cr(Ⅵ)和总Cr的浸出浓度均低于我国《危险废弃物鉴别标准浸出毒性鉴别》(GB/T50853―2007)的限值;当摩尔比为10时,稳定土中Cr(Ⅵ)的含量低于我国《土壤环境质量标准》(GB15618―2008)中工业和商业用地的限值(30 mg/kg);当摩尔比为20时,低于居住用地限值(5 mg/kg)。形态提取试验结果表明:FeSO4改变稳定土中铬的赋存形态,可促使铬从弱酸态向可还原态和可氧化态转化,而对残渣态的铬影响不大。Cr(Ⅵ)的浸出浓度与稳定土中的Cr(Ⅵ)含量均存在指数函数关系,且浸出试验不能全面、客观地评价铬污染土稳定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铬污染土 稳定化 浸出特性 硫酸亚铁 形态演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FeSO4对铬污染土的稳定特性及风险评价试验研究 被引量:5
15
作者 张亭亭 李江山 +1 位作者 王平 薛强 《岩土力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0期3928-3936,共9页
采用硫酸亚铁(FeSO4)对铬污染土进行稳定化处理。选用浸出试验、Cr(Ⅵ)残留值试验和形态提取试验,研究了粒径和有机质对铬污染土稳定特性的影响规律。试验结果表明,粒径和有机质对铬污染土稳定特性有较大影响。粒径的减小可显著降低稳... 采用硫酸亚铁(FeSO4)对铬污染土进行稳定化处理。选用浸出试验、Cr(Ⅵ)残留值试验和形态提取试验,研究了粒径和有机质对铬污染土稳定特性的影响规律。试验结果表明,粒径和有机质对铬污染土稳定特性有较大影响。粒径的减小可显著降低稳定土中Cr(Ⅵ)和总Cr的浸出浓度及稳定土中Cr(Ⅵ)的含量;当污染土粒径小于2 mm时,Fe(Ⅱ)/Cr(Ⅵ)摩尔比为3,稳定土中Cr(Ⅵ)和总Cr的浸出浓度分别为4.68、8.9mg/L,均低于我国《危险废弃物鉴别标准浸出毒性鉴别》(GB/T5085.3-2007)的限值。有机质添加量的增加可明显降低稳定土中Cr(Ⅵ)和总Cr的浸出浓度及Cr(Ⅵ)的含量。当Fe(Ⅱ)/Cr(Ⅵ)摩尔比为3时,有机质的添加量为5%,稳定土中Cr(Ⅵ)的含量为28.3 mg/kg,低于我国《土壤环境质量标准》(GB15618-2008)中工业和商业用地限值(30 mg/kg);当有机质的添加量为10%时,稳定土中Cr(Ⅵ)的含量为4.8 mg/kg,低于居住用地限值(5 mg/kg)。形态提取试验结果表明:粒径的减小可降低弱酸提取态的铬含量,增加可还原态的铬含量,而对可氧化态和残渣态的铬含量影响不大;有机质可促使弱酸提取态、可还原态的铬转化为可氧化态的铬,而残渣态的铬变化不大。稳定土中铬从活性态向较稳定态转化,是铬稳定土稳定特性和环境风险变化的根本原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铬污染土 稳定化 浸出特性 形态演化 风险评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3种螯合剂对Cd、Cu复合污染土壤淋洗修复的对比研究 被引量:4
16
作者 黄敏 赵晓峰 +3 位作者 梁荣祥 王鹏忠 戴安然 何晓曼 《生态环境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6期1244-1252,共9页
乙二胺四乙酸(EDTA)是目前重金属污染土壤修复中常用的高效淋洗剂,但其难以降解,对环境存在二次污染风险。该研究以EDTA为对照,选取谷氨酸N,N-二乙酸(GLDA)和亚氨基二琥珀酸(IDS)两种易降解材料为螯合淋洗剂,通过振荡模拟淋洗试验研究了... 乙二胺四乙酸(EDTA)是目前重金属污染土壤修复中常用的高效淋洗剂,但其难以降解,对环境存在二次污染风险。该研究以EDTA为对照,选取谷氨酸N,N-二乙酸(GLDA)和亚氨基二琥珀酸(IDS)两种易降解材料为螯合淋洗剂,通过振荡模拟淋洗试验研究了4种典型条件下两种材料对土壤Cd、Cu的洗脱率,探讨了Cd、Cu复合污染土壤的淋洗修复技术中两种材料复配替代EDTA的可行性。结果显示,采用单一淋洗剂时,GLDA利于洗脱土壤Cd,而IDS利于洗脱土壤Cu;在试验的各条件下GLDA对土壤中Cd的洗脱率为47.64%—66.32%,IDS对土壤中Cu的洗脱率为25.44%—34.65%,均不及EDTA对土壤中Cd、Cu的洗脱率(分别为71.49%—74.11%和27.07%—39.12%);降低淋洗剂pH有利于提高土壤Cd、Cu的洗脱率;重金属与IDS、GLDA的物质的量比分别为1:5、1:10时土壤Cd、Cu的综合淋洗效果较优。IDS与GLDA混配的物质的量比为4:6时,土壤Cd、Cu的洗脱率分别为71.75%和33.61%,Cd洗脱率比同等用量的EDTA高出3.40个百分点,而Cu洗脱率仅比EDTA低5.89个百分点。综合考虑重金属洗脱率、螯合剂用量及淋洗时间等因素,建议在重金属污染土壤的淋洗修复中,调节重金属与螯合剂总量的物质的量比为1:10,淋洗体系固液比为1:10,淋洗时间为8 h,IDS和GLDA以物质的量比4:6复配,并分2次淋洗,该参数条件下土壤中Cd、Cu的洗脱效果与等量的EDTA相当。以上结果可为可生物降解螯合剂提升重金属污染土壤的淋洗修复效率提供理论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污染土壤 重金属 修复 淋洗 谷氨酸N N-二乙酸(GLDA) 亚氨基二琥珀酸(IDS)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活性焦脱除烟气污染物研究进展 被引量:6
17
作者 温昶 文邬浩 +4 位作者 王大鹏 井振启 刘骞 徐明涛 朱光玥 《洁净煤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期83-107,共25页
活性焦是一种高效、低成本的烟气污染物净化吸附剂,具有较好的抗碎强度和可再生性能,可应用于电厂等行业烟气脱除污染物,是干法烟气净化技术的核心材料,符合我国绿色经济、循环经济的发展要求。综述了活性焦应用于烟气污染物脱除的研究... 活性焦是一种高效、低成本的烟气污染物净化吸附剂,具有较好的抗碎强度和可再生性能,可应用于电厂等行业烟气脱除污染物,是干法烟气净化技术的核心材料,符合我国绿色经济、循环经济的发展要求。综述了活性焦应用于烟气污染物脱除的研究进展,对活性焦的制备、活化、改性、表征、工程应用进行介绍,且归纳了污染物(SO_(2)、NO_(x)、Hg~0、VOCs)在活性焦上的去除机理,总结了影响活性焦吸附性能的相关因素以及废弃活性焦再生工艺的研究成果。目前,活性焦制备的方式有物理制备和化学制备。物理制备主要通过水蒸气等气体在高温条件下使活性焦具有更佳的孔隙结构,而化学制备主要通过酸、碱、盐等溶液对活性焦进行浸渍处理,优化活性焦的孔隙结构,丰富活性焦表面上的官能团,为活性焦提供更多吸附位点,以提高活性焦脱除烟气污染物能力。而在活性焦吸附污染物的过程中,污染物在活性焦上主要发生物理和化学吸附。一部分污染物直接吸附附着在活性焦表面,一部分污染物受吸附条件和活性焦官能团的影响,在吸附位点上发生化学反应,转化为其他易回收或无害物质。其中,烟气中SO_(2)通常转化为H_(2)SO_(4),NO_(x)催化转化为N_(2),Hg~0主要转化为HgO或HgSO_(4),VOCs最终转化为CO_(2)和H_(2)O。活性焦通过这一系列的吸附转化过程实现烟气污染物脱除。为提升活性焦的工程应用潜力,经吸附的活性焦还可通过水洗、加热、微波等方式再生使用。活性焦的再生条件、再生方式也得到广泛研究,提高活性焦的循环吸附性能。随活性焦吸附条件(吸附温度、烟气组分等)等影响因素研究的逐渐深入,活性焦脱除污染物效率有较大提升,其中较好的活性焦吸附性能可达90%以上。此外,随活性焦制备工艺逐渐成熟,活性焦协同吸附污染物的效果较好,在一定程度上得以应用。总结了国内外活性焦在工业实践中的应用,并提出该技术存在的问题和展望,为今后活性焦的研究与应用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活性焦 污染物脱除 协同吸附 再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紧凑化正交可控电抗器电感调节特性
18
作者 袁佳歆 陈凡 +2 位作者 柯焰明 郑先锋 张朝阳 《电工技术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2期496-504,536,共10页
正交可控电抗器具有谐波含量低、电感变化较为线性的优点,在电能治理等领域有广泛的应用前景。针对传统正交可控电抗器电感可调范围小和空间占地多等问题,该文提出"十字型"和"丰字型"两种紧凑化正交可控电抗器。首... 正交可控电抗器具有谐波含量低、电感变化较为线性的优点,在电能治理等领域有广泛的应用前景。针对传统正交可控电抗器电感可调范围小和空间占地多等问题,该文提出"十字型"和"丰字型"两种紧凑化正交可控电抗器。首先,通过电磁理论分析,建立紧凑化正交可控电抗器的电路磁路模型;其次,建立有限元仿真模型并得到其电感调节特性;最后,研制两台220V正交可控电抗器样机,并搭建实验平台进行电感调节特性测试。仿真和实验结果表明,相较于传统模型,在相同材料用量的情况下,该文所提出的"十字型"正交电抗器拓扑空间占用减小了53.7%、电感调节范围增大了1倍,"丰字型"拓扑则将电感调节范围增大了1.93倍。此外,正交拓扑还实现了控制绕组和工作绕组的解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可控电抗器 正交可控电抗器 电感控制 线圈解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湘南柿竹园东河流域农田土壤重金属污染特征及风险评价 被引量:30
19
作者 韦壮绵 陈华清 +3 位作者 张煜 周彦兆 谭晓玲 石柳 《环境化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0期2753-2764,共12页
以湘南柿竹园东河流域农田土壤为研究对象,分析了土壤重金属元素Pb、Zn、As、Cu、Hg、Cd的总量和赋存形态特征,并运用3类评价方法对研究区土壤重金属污染进行风险评价.结果表明,研究区6种重金属含量均超过了农用地土壤污染风险筛选值,... 以湘南柿竹园东河流域农田土壤为研究对象,分析了土壤重金属元素Pb、Zn、As、Cu、Hg、Cd的总量和赋存形态特征,并运用3类评价方法对研究区土壤重金属污染进行风险评价.结果表明,研究区6种重金属含量均超过了农用地土壤污染风险筛选值,超标率最低为50%,最高达90.91%.土壤中As、Cu、Hg以残渣态为主,Pb以残渣态和可还原态为主,Cd则以弱酸提取态和可还原态占绝对优势,而Zn表现出多种形态分布特征.基于总量的潜在生态风险指数法结果表明,研究区上中下游段农田土壤的潜在生态风险等级分别为中等、高等、中等,潜在生态危害为Cd>Hg>Pb>As>Cu>Zn;基于模型的投影寻踪等级评价法结果表明,研究区上下游段主要为轻污染,中段为重-极重污染,其中以Cd、Pb为主要污染因子;基于形态的风险评估编码法价结果显示:Cd属于高-极高风险,Zn、Hg属于中等风险,Pb、As、Cu属于低风险.综合3种评价结果表明,研究区上中下游段的潜在生态风险分别处于中等、高-极高、中等风险水平,Cd是整个研究区的主要污染元素,急需采取防控措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柿竹园 农田土壤 重金属 风险评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铁改性海泡石吸附镉和砷效果及其影响因素 被引量:17
20
作者 马烁 熊双莲 +3 位作者 熊力 周嗣江 曹梦华 涂书新 《水处理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0期73-77,共5页
海泡石是一种纤维形态多孔的含镁硅酸盐,具有很大的比表面积,在重金属污染治理中具有很大的潜力。本实验研究天然海泡石铁改性前后对Cd2+和As3+的吸附效果及其影响因素,旨在为镉和砷复合污染的水体或土壤治理提供参考。研究结果表明铁... 海泡石是一种纤维形态多孔的含镁硅酸盐,具有很大的比表面积,在重金属污染治理中具有很大的潜力。本实验研究天然海泡石铁改性前后对Cd2+和As3+的吸附效果及其影响因素,旨在为镉和砷复合污染的水体或土壤治理提供参考。研究结果表明铁改性海泡石形成了新的羟基键,且其表面粗糙程度提高。固液比为1:100条件下,海泡石铁改性后对As3+(20 mg/L)和Cd2+(10 mg/L)的吸附效率分别由34%和55%提高至98%和95%。与天然海泡石相比,铁改性海泡石对砷和镉的最大吸附容量约分别提高了9倍和2.5倍。pH对2种材料吸附砷和镉的效率影响较小,但在pH为6时有最佳效果。随着固液比增加,两种材料对Cd2+的吸附效率增加,但对砷的吸附效率影响较小。铁改性海泡石是一种治理镉和砷复合污染的潜在材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泡石 铁改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