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1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农药残留现状及不同处理方式去除果蔬中农药残留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7
1
作者 吴俊 邱美玉 +1 位作者 于传善 张小军 《农药科学与管理》 CAS 2023年第3期34-40,57,共8页
随着国家政策优化,农药的使用量日渐减少,但是农药残留仍是严峻的问题。清洗等是普通家庭中去除果蔬农药残留的主要手段,研究不同家庭处理方式对农药残留去除效果有着重要的意义。本文对国内残留现状和不同处理方式进行了介绍,包括普通... 随着国家政策优化,农药的使用量日渐减少,但是农药残留仍是严峻的问题。清洗等是普通家庭中去除果蔬农药残留的主要手段,研究不同家庭处理方式对农药残留去除效果有着重要的意义。本文对国内残留现状和不同处理方式进行了介绍,包括普通清洗方式、电解水清洗、臭氧清洗、超声清洗,同时也介绍了不同果蔬、不同农药种类清洗方式的较优条件,为普通家庭选择清洗方式提供了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清洗方式 果蔬 农药残留 农残去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59种农药表面活性剂对5种环境非靶标有益生物的急性毒性 被引量:2
2
作者 袁善奎 张小军 +4 位作者 宋伟华 刘琼 陈红英 葛兆悦 单炜力 《农药科学与管理》 CAS 2022年第4期39-47,共9页
室内测定了59种农药表面活性剂对蜜蜂、家蚕、大型溞、斑马鱼、绿藻等5种环境非靶标有益生物的急性毒性,包括31种非离子表面活性剂、5种阳离子表面活性剂和23种阴离子表面活性剂。结果表明,所有供试表面活性剂对陆生生物蜜蜂和家蚕的毒... 室内测定了59种农药表面活性剂对蜜蜂、家蚕、大型溞、斑马鱼、绿藻等5种环境非靶标有益生物的急性毒性,包括31种非离子表面活性剂、5种阳离子表面活性剂和23种阴离子表面活性剂。结果表明,所有供试表面活性剂对陆生生物蜜蜂和家蚕的毒性均较低,18种表面活性剂对鱼、溞、藻中的一种或多种水生生物表现为中等毒性以上,少数品种达到剧毒水平;供试5种阳离子表面活性剂的对水生生物的毒性普遍高于非离子和阴离子表面活性剂。建议在农药制剂产品研发中,应重点关注所选择的表面活性剂对水生生物的毒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药助剂 表面活性剂 环境非靶标生物 水生生物 急性毒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粒径10%戊唑醇悬浮剂对非靶标生物毒性和抑菌活性比较
3
作者 葛兆悦 袁善奎 +1 位作者 张小军 侯玉霞 《农药科学与管理》 CAS 2022年第12期16-21,共6页
在室内条件下分别测定了300nm、1μm、3μm粒径10%戊唑醇悬浮剂对环境非靶标生物蜜蜂、家蚕、大型溞、斑马鱼和藻类的毒性,以及对小麦赤霉菌、稻瘟病菌、小麦白粉病菌和黄瓜白粉病菌的抑菌活性。结果表明,不同粒径的10%戊唑醇悬浮剂对... 在室内条件下分别测定了300nm、1μm、3μm粒径10%戊唑醇悬浮剂对环境非靶标生物蜜蜂、家蚕、大型溞、斑马鱼和藻类的毒性,以及对小麦赤霉菌、稻瘟病菌、小麦白粉病菌和黄瓜白粉病菌的抑菌活性。结果表明,不同粒径的10%戊唑醇悬浮剂对蜜蜂、家蚕、斑马鱼和大型溞的急性毒性随着颗粒粒径的变小而增大,但对藻类生长抑制活性随着粒径变小而变小,对大型溞21d繁殖总量以及在离体培养基、小麦叶段或黄瓜幼苗上对4种供试植物病原菌的抑菌活性没有显著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戊唑醇 悬浮剂 粒径 毒性 生物活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分层施肥对花生田土壤养分动态变化的影响研究 被引量:2
4
作者 杨力剑 宁露 +7 位作者 梁兆君 张广彩 李菁 张甜 司彤 于晓娜 张晓军 邹晓霞 《花生学报》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20-30,共11页
明确不同分层施肥方式下花生田土壤氮、磷、钾养分动态,可为探明养分吸收利用特征、优化分层施肥方案提供科学依据。本研究以青花7号花生品种为供试材料,以农民常规旋耕施肥为对照(CK),设置两种分层处理方式(两层施肥:播种行下10 cm、25... 明确不同分层施肥方式下花生田土壤氮、磷、钾养分动态,可为探明养分吸收利用特征、优化分层施肥方案提供科学依据。本研究以青花7号花生品种为供试材料,以农民常规旋耕施肥为对照(CK),设置两种分层处理方式(两层施肥:播种行下10 cm、25 cm土层施肥;三层施肥:播种行下10 cm、15 cm、25 cm土层施肥)和三种施肥梯度(不减肥:750 kg/hm^(2);减肥10%:675 kg/hm^(2);减肥20%:600 kg/hm^(2)),共7个施肥处理,研究花生不同生育时期的土壤氮、磷、钾养分动态变化。研究发现,在花生团棵期,两层施肥处理下不减肥、减肥10%和减肥20%土壤有效磷含量在10~20 cm土层较CK显著增加34.1%、53.2%、54.6%,土壤硝态氮含量在20~30 cm土层较CK显著提升29.4%、69.9%、58.1%;在花生结荚前期,三层施肥处理下不减肥、减肥10%和减肥20%土壤有效磷含量在0~30 cm土层较CK显著提升53.7%~113.9%、7.8%~122.5%、46.1%~87.5%,各分层施肥处理下土壤速效钾和铵态氮含量在10~20 cm土层较CK分别平均提高34.3%和52.3%;到花生结荚中期,分层施肥处理下土壤速效钾和铵态氮含量在30~40 cm土层显著高于CK,较之分别平均提高12.5%、21.1%;到饱果成熟期,各分层施肥处理0~30 cm土层有效磷含量相近,但分层并施用750 kg/hm^(2)肥料的处理,其30~40 cm土层有效磷含量较CK显著增加35.3%、64.7%;分二层并施用750 kg/hm^(2)和675 kg/hm^(2)肥料的处理,其荚果产量较CK分别显著增加7.2%和17.4%。综上,分层施肥在优化土壤养分动态方面有积极效果,促进了花生各生育时期养分的合理分布,提高了花生饱果率,为花生产量提升奠定了基础。考虑大田生产的轻简化需求,花生生产上建议采用分两层施用675~750 kg/hm^(2)复合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分层施肥 花生 土壤养分动态 生育期 产量性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花生轮作模式对土壤团聚体碳组分的影响 被引量:1
5
作者 李菁 张广彩 +7 位作者 杨力剑 梁兆君 于博洋 张甜 司彤 于晓娜 张晓军 邹晓霞 《中国油料作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613-624,共12页
探究不同花生轮作模式对土壤团聚体粒径分布以及团聚体碳组分含量的影响,2017-2021年于山东烟台,以当地典型作物轮作模式冬小麦-夏玉米一年两作(WM)和春花生一年一作(CP)为对照,设置3种花生轮作模式,即冬小麦-夏花生一年两作(WP)、春花... 探究不同花生轮作模式对土壤团聚体粒径分布以及团聚体碳组分含量的影响,2017-2021年于山东烟台,以当地典型作物轮作模式冬小麦-夏玉米一年两作(WM)和春花生一年一作(CP)为对照,设置3种花生轮作模式,即冬小麦-夏花生一年两作(WP)、春花生→冬小麦-夏玉米两年三作(PWM)和冬小麦-夏花生→冬小麦-夏玉米两年四作(WPWM),研究种植模式对土壤团聚体组成和团聚体总有机碳、可溶性有机碳和微生物量碳含量的影响。结果发现:(1)相较于CP模式,PWM和WPWM模式下0~40 cm土层1~2 mm粒级团聚体百分含量分别显著提高14.75~21.25和12.47~16.17个百分点,且WPWM模式更有利于提高土壤团聚体的平均重量直径;(2)除0.25~0.5 mm粒级外,WPWM模式下0~40 cm土层各粒级团聚体有机碳含量均显著高于CP模式;WP和WPWM模式下0~20 cm土层1~2 mm、<1 mm粒级团聚体有机碳贡献率均显著高于CP模式;(3)WPWM模式下,0~20 cm土层>5 mm、0.5~1 mm和<0.25 mm粒级团聚体可溶性碳含量较对照(CP和WM)分别显著提高50.75%~81.18%、100.12%~120.12%、69.44%~90.07%;(4)WPWM模式下,0~40 cm土层团聚体微生物量碳含量较对照(CP和WM)模式提升最大;20~40cm土层,与对照(CP和WM)相比,PWM、WP、WPWM模式均显著提高1~2 mm团聚体微生物量碳贡献率。(5)有机碳与可溶性碳、微生物量碳及可溶性碳与微生物量碳在2~5 mm、1~2 mm、0.5~1 mm团聚体中均显著相关。综合而言,WPWM模式,即冬小麦-夏花生→冬小麦-夏玉米两年四作的模式可提高0~40 cm土层的平均重量直径、细大团聚体(1~2 mm)含量以及1~2 mm粒级团聚体中有机碳、可溶性碳、微生物量碳的含量和贡献率,有助于改善土壤结构,更符合绿色低碳发展需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花生轮作 土壤团聚体 有机碳 可溶性有机碳 微生物量碳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花生轮作模式对土壤酶活性的影响 被引量:4
6
作者 张广彩 李菁 +7 位作者 梁兆君 杨力剑 纪欢欢 张甜 司彤 于晓娜 杜金哲 邹晓霞 《花生学报》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21-27,41,共8页
通过探究不同花生轮作模式对耕层土壤酶活性的影响,为改善土壤理化性状、提高作物生产效率提供科学依据。针对水田和旱地两种起始田,在长江中下游地区设小麦—花生和油菜—花生两种轮作模式,以花生连作为对照,开展3年定位试验,探究不同... 通过探究不同花生轮作模式对耕层土壤酶活性的影响,为改善土壤理化性状、提高作物生产效率提供科学依据。针对水田和旱地两种起始田,在长江中下游地区设小麦—花生和油菜—花生两种轮作模式,以花生连作为对照,开展3年定位试验,探究不同轮作模式对0~20 cm和20~40 cm土层土壤脲酶、过氧化氢酶、蔗糖酶和碱性磷酸酶活性的影响。研究发现,起始田块及种植模式对土壤酶活性均有极显著影响。在旱地起始田下,与花生连作相比,油菜—花生轮作模式提高了0~20 cm土层土壤过氧化氢酶(6.5%)和脲酶(4.7%)活性;在水田起始田,小麦—花生轮作模式土壤碱性磷酸酶敏感性最低(-17.2%~-6.6%),与花生连作和小麦—花生轮作相比,油菜—花生轮作提高了0~20 cm土层土壤过氧化氢酶活性(4.7%~4.8%);相同种植模式相同土层深度下,四种土壤酶活性均表现为水田高于旱地,而同一起始田相同种植模式,土壤酶活性表现为0~20 cm土层高于20~40 cm土层,且以水田起始田,花生连作下碱性磷酸酶活性的表现最为明显(129.6%);除0~20 cm土层过氧化氢酶活性外,土壤脲酶、蔗糖酶和碱性磷酸酶活性均表现为花生连作>油菜—花生轮作>小麦—花生轮作。综上,起始田块类型和种植模式均可显著改变土壤酶活性,花生连作更有利于土壤酶活性的提高,这可能与其休闲期较高的杂草生物量和多样性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轮作 花生 土壤酶活性 水田 旱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黄河三角洲长期人工林地对土壤有机碳库的影响 被引量:7
7
作者 杜振宇 董海凤 +2 位作者 井大炜 马丙尧 刘方春 《水土保持通报》 CSCD 2016年第5期56-61,68,共6页
[目的]探讨黄河三角洲长期人工林对盐碱土壤有机碳库的作用效果,为充分发挥其生态功能与经济效益提供科学依据与技术参考。[方法]以刺槐、白蜡、白榆和臭椿纯林以及刺槐—白蜡、刺槐—白榆和刺槐—臭椿混交林等近30a的7个长期人工林为... [目的]探讨黄河三角洲长期人工林对盐碱土壤有机碳库的作用效果,为充分发挥其生态功能与经济效益提供科学依据与技术参考。[方法]以刺槐、白蜡、白榆和臭椿纯林以及刺槐—白蜡、刺槐—白榆和刺槐—臭椿混交林等近30a的7个长期人工林为研究对象,并分别设置标准池,采用多点混合采样法,研究土壤活性有机碳、碳库管理指数的变化规律。[结果]3个混交林地土壤的微生物量碳含量较高,并显著高于其他林地,其中刺槐—白蜡混交林较未造林荒地、刺槐、白蜡、白榆和臭椿纯林分别提高26.16%,17.62%,88.41%,47.99%和21.64%。与未造林荒地相比,长期人工林地的水溶性有机碳含量均明显升高,而在各个不同造林措施中,刺槐—白蜡混交林的水溶性有机碳含量显著高于其他措施。各人工林地较荒地均显著提高了土壤总有机碳含量,其中3种混交林模式的土壤总有机碳含量明显高于对应纯林;同时,林地土壤不同活性有机碳含量的总体变化规律为:惰活性有机碳>中活性有机碳>高活性有机碳,其中刺槐—白蜡混交林更利于惰性有机碳的积累。此外,各人工林地土壤碳库指数较未造林荒地明显上升,其中刺槐—白蜡混交林的碳库管理指数达最高值,与刺槐—白榆、刺槐—臭椿混交林无显著性差异,但分别较刺槐、白蜡、白榆和臭椿纯林明显高出46.51,34.88,27.55,33.38。[结论]混交林模式较纯林对林地土壤有机碳库的改善效果更显著,对土壤具有较好的培肥作用,并处于良性管理状态,有利于林木的生长发育。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河三角洲 人工林 活性有机碳 碳库管理指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多重光散射技术及其在农药制剂稳定性研究中的应用 被引量:6
8
作者 冯建国 张小军 +1 位作者 何羽薇 陈光斌 《农药科学与管理》 CAS 2014年第12期56-59,共4页
多重光散射技术通过穿透力极强的近红外脉冲光源对样品扫描,快速、准确分析悬浮液、乳状液和泡沫液等体系的内部变化情况,有利于体系物理稳定性的研究,被广泛应用于食品、医药和石油等领域。随着交叉学科的快速发展,多重光散射技术在农... 多重光散射技术通过穿透力极强的近红外脉冲光源对样品扫描,快速、准确分析悬浮液、乳状液和泡沫液等体系的内部变化情况,有利于体系物理稳定性的研究,被广泛应用于食品、医药和石油等领域。随着交叉学科的快速发展,多重光散射技术在农药制剂加工中的应用越来越多,为农药水基化制剂的研究和开发提供了有效途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重光散射 农药制剂 稳定性 应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黄河三角洲长期人工林地的土壤培肥效果分析 被引量:2
9
作者 董海凤 杜振宇 +2 位作者 马海林 马丙尧 刘方春 《山东林业科技》 2015年第1期8-12,共5页
对黄河三角洲9个长期人工林地的13项土壤因子进行了测定,运用主分量分析筛选出评价黄河三角洲地区几种主要人工林土壤肥力的2个综合因子,并运用主成分分析结果进一步对所选的林分进行综合评分、排序。未造林地的得分最低,表明这几种人... 对黄河三角洲9个长期人工林地的13项土壤因子进行了测定,运用主分量分析筛选出评价黄河三角洲地区几种主要人工林土壤肥力的2个综合因子,并运用主成分分析结果进一步对所选的林分进行综合评分、排序。未造林地的得分最低,表明这几种人工林培肥效果显著,尤以27年生臭椿最好(其得分最高);就总体而言,混交林的得分高于纯林,表明混交林对土壤的培肥效果优于纯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工林 土壤肥力 主成分分析 纯林 混交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放养密度下工厂化对虾养殖的效果
10
作者 周斌 李萌 +3 位作者 苑永升 赵林 倪红军 张福光 《河北渔业》 2017年第10期25-26,62,共3页
近年来,传统的池塘养虾受到水源、病害、技术管理等限制,养殖产量难以提升,渔民增收困难。随着黄骅市沿海工业和城镇建设步伐加快,大面积的养虾池塘空间受到挤压,池塘养殖发展不可持续。"十三五"以来,中央提出"创新、协调、绿色、开... 近年来,传统的池塘养虾受到水源、病害、技术管理等限制,养殖产量难以提升,渔民增收困难。随着黄骅市沿海工业和城镇建设步伐加快,大面积的养虾池塘空间受到挤压,池塘养殖发展不可持续。"十三五"以来,中央提出"创新、协调、绿色、开发、共享"五大发展理念,省、市农业主管部门也把设施农业、绿色农业、生态农业发展放在首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对虾养殖 设施渔业 现代渔业 绿色农业 池塘养殖 生态农业发展 农业主管部门 技术管理 沿海工业 南美白对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会讯
11
作者 魏广军 《新疆农垦科技》 2011年第2期47-47,共1页
2011年3月13~14日.由中农立华生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举办的“农资下乡,万人农业技术培训会”在乌鲁木齐市成功召开。
关键词 会讯 农业技术培训 乌鲁木齐市 生物科技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