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9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关于水源热泵压力回灌中气相堵塞作用的研究 被引量:6
1
作者 刘乐军 刘记来 代维 《节水灌溉》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2期46-47,51,共3页
水源热泵通常采取压力回灌的手段将水体灌回地下含水层,在加压过程中大量气体随回灌水源进入回灌层。当压力不断减小时,回灌水源中的气体不断释放,并以气泡的形式存在于含水层中形成气相堵塞。本文主要通过压力回灌试验研究气相堵塞作... 水源热泵通常采取压力回灌的手段将水体灌回地下含水层,在加压过程中大量气体随回灌水源进入回灌层。当压力不断减小时,回灌水源中的气体不断释放,并以气泡的形式存在于含水层中形成气相堵塞。本文主要通过压力回灌试验研究气相堵塞作用对回灌的影响程度并进行量化分析,最后提出缓解气相堵塞的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源热泵 气相堵塞 压力回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棕地地下水污染修复技术筛选方法研究——以某废弃化工厂污染场地为例 被引量:27
2
作者 李玮 王明玉 +2 位作者 韩占涛 张敏 刘丽雅 《水文地质工程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3期131-140,共10页
科学合理的地下水污染修复技术筛选方法对于有效修复受污染地下水体、节约修复工程成本、保护地下水资源、维护生态系统安全和人体健康具有重要意义。以某化工厂遗址早期排污渗坑为目标污染源,在结合水文地质勘查和地下水人体健康风险... 科学合理的地下水污染修复技术筛选方法对于有效修复受污染地下水体、节约修复工程成本、保护地下水资源、维护生态系统安全和人体健康具有重要意义。以某化工厂遗址早期排污渗坑为目标污染源,在结合水文地质勘查和地下水人体健康风险评价的基础上确定场地受污染地下水修复目标污染物,根据污染物迁移性、降解性、人体健康风险等指标及抽出处理、化学修复、生物修复、渗透反应格栅等地下水污染修复技术特点,使用偏好顺序结构评估法(PROMETHEE)进行修复技术筛选。结果显示,该场地地下水中主要污染物为1,2-二氯乙烷、1,4-二氯苯等有机污染物,其中1,2-二氯乙烷在呼吸吸入条件下的最大致癌风险达9.54×10-7。化学清除、监测自然衰减等四项技术适用于该场地地下水1,2-二氯乙烷修复,化学清除法综合排序分值最高,而在成本优先控制条件下,监测自然衰减技术更为适宜。研究对于我国场地地下水污染调查评估及修复工作具有积极的参考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棕地 地下水污染 修复技术 偏好顺序结构评估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地下水污染控制修复技术研究趋势及热点分析 被引量:17
3
作者 李玮 王明玉 +2 位作者 刘丽雅 刘波 陈亚伟 《水文地质工程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2期120-125,131,共7页
对地下水污染控制修复技术SCI论文及专利数据进行检索统计,使用Cite SpaceⅢ数据可视化软件,对地下水污染控制修复技术研究发展趋势进行分析,探索潜在研究前沿及热点问题。结果显示,抽出处理等传统污染控制修复技术的研究关注度不断下降... 对地下水污染控制修复技术SCI论文及专利数据进行检索统计,使用Cite SpaceⅢ数据可视化软件,对地下水污染控制修复技术研究发展趋势进行分析,探索潜在研究前沿及热点问题。结果显示,抽出处理等传统污染控制修复技术的研究关注度不断下降,原位修复技术、生物修复技术等为现阶段研究和应用的重点。针对砷、铀等典型污染物的修复技术,包括纳米技术、微生物技术等为目前研究的前沿,针对药品、MTBE等污染物的控制修复技术研究可能在未来成为新的研究前沿。中国地下水污染控制修复研究起步较晚,但发展迅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下水污染 控制 修复 CITESPACE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地表水-地下水污染协同管理控制模式初探 被引量:7
4
作者 井柳新 孙愿平 +3 位作者 孙宏亮 刘伟江 王东 吴悦颖 《环境污染与防治》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3期95-98,共4页
地表水与地下水关系密切,是两个相互依存、相互制约、相对独立的水资源子系统。为进一步控制中国水环境污染,实现《水污染防治行动计划》目标,建立中国地表水-地下水污染协同管理控制模式尤为重要。通过总结地表水与地下水相互转化和污... 地表水与地下水关系密切,是两个相互依存、相互制约、相对独立的水资源子系统。为进一步控制中国水环境污染,实现《水污染防治行动计划》目标,建立中国地表水-地下水污染协同管理控制模式尤为重要。通过总结地表水与地下水相互转化和污染物在地表水-地下水系统中的迁移转化规律,从法规监管、资源开发和污染控制等方面,提出了中国地表水与地下水协同管理控制的水污染防治模式,为中国水污染综合防治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表水 地下水 污染 管理控制 模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故障物理的复杂机械系统可靠性设计分析技术 被引量:10
5
作者 刘勤 姬广振 +2 位作者 曹璞琳 李娟 刘英 《兵工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S01期189-195,共7页
武器装备机械系统结构复杂、故障模式多、相关性强,工作过程承受振动、冲击、高温等复杂工作环境应力作用。从复杂机械系统及其关键件的故障机理研究出发,分析工作条件、环境应力及时间对系统退化或故障的影响,利用仿真和试验相结合建... 武器装备机械系统结构复杂、故障模式多、相关性强,工作过程承受振动、冲击、高温等复杂工作环境应力作用。从复杂机械系统及其关键件的故障机理研究出发,分析工作条件、环境应力及时间对系统退化或故障的影响,利用仿真和试验相结合建立零部件、系统可靠性模型,提出一套基于故障物理的复杂机械系统可靠性设计分析流程和方法,包括故障物理模型建立、零部件或结构的可靠性设计分析、机械系统或机构可靠性设计分析等。结果表明:该项技术应用于武器装备关键系统,可以有效预测和评估系统的可靠度和寿命,并提高装备的可靠性水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复杂机械系统 系统可靠性 故障物理 可靠性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唐古栋滑坡成因机制研究 被引量:13
6
作者 易志坚 黄润秋 +3 位作者 吴海燕 何顺勋 杨建 周龙寿 《工程地质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6期1072-1079,共8页
唐古栋滑坡位于楞古水电站拟选的上、中坝址和下坝址之间,且滑坡规模巨大,对水电站坝址的选择和水工建筑物的布置有决定性的影响,对滑坡成因机制的研究对于分析该河段类似斜坡的变形演化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在对滑坡地质环境条件和滑... 唐古栋滑坡位于楞古水电站拟选的上、中坝址和下坝址之间,且滑坡规模巨大,对水电站坝址的选择和水工建筑物的布置有决定性的影响,对滑坡成因机制的研究对于分析该河段类似斜坡的变形演化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在对滑坡地质环境条件和滑坡体特征分析的基础上,采用物理模拟中的底摩擦试验方法和离散元数值计算对唐古栋滑坡的成因机制进行分析。研究结果表明,滑坡为沿强风化层内陡倾坡外和缓倾坡外结构面组合阶梯状滑面剪断层面滑动的滑移-拉裂式的巨型岩质滑坡。滑坡失稳过程为前缘坡体首先发生变形失稳破坏,然后中后部边坡不断蠕滑变形,最终前缘抗剪段失效导致中后部整个边坡的失稳破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唐古栋滑坡 物理模拟 数值模拟 成因机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坑监测中三角高程替代二等水准的探讨 被引量:7
7
作者 高绍伟 高继晶 颜亮 《测绘通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8期55-57,共3页
提出无仪器高、无棱镜高三角高程测量方法,对基坑垂直位移变形监测中三角高程测量替代二等水准测量进行了公式改正和误差分析,并通过工程案例进行验证。实践证明,在一定的监测范围内,三角高程测量可以替代二等水准测量。
关键词 无仪器高 无棱镜高三角高程测量 三角高程改正 误差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可折叠防沉板V-M加载模式下不排水承载力研究 被引量:1
8
作者 孙立强 刘松 +2 位作者 付登锋 齐玉萌 周宸 《岩土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5期855-863,共9页
可折叠防沉板可有效解决单块防沉板因面积过大而导致的巨额安装施工费用问题,是深海油气资源开采生产系统中的新型基础结构。在服役期间承受竖向、水平、弯矩及扭矩等荷载的复合作用,其承载力不仅与防沉板的尺寸和地基土强度及其分布特... 可折叠防沉板可有效解决单块防沉板因面积过大而导致的巨额安装施工费用问题,是深海油气资源开采生产系统中的新型基础结构。在服役期间承受竖向、水平、弯矩及扭矩等荷载的复合作用,其承载力不仅与防沉板的尺寸和地基土强度及其分布特性有关,而且还与可折叠防沉板两翼间距有关,导致不能直接采用传统的防沉板承载力计算方法进行计算。采用有限元方法对可折叠防沉板的不排水承载力进行三维数值模拟,计算得到竖向V、弯矩M加载条件下及组合V-M加载条件下的极限承载力,系统分析了单向(V,M)及组合(V-M)加载条件下的地基破坏模式,提出了单向承载力计算方法并建立了组合加载条件下的破坏包络线,进而提出了复合加载条件下的承载力计算方法,为可折叠防沉板的承载力设计提供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可折叠防沉板 复合加载 破坏包络线 有限元分析 不排水承载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顾及空间自相关特征的机器学习水深反演方法研究
9
作者 王鑫 贝祎轩 +1 位作者 陈卓 张凯 《海洋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1期159-169,共11页
基于多光谱影像的水深反演方法是获取近岸水深信息的高效手段,然而反演精度低一直是制约其广泛应用的瓶颈。本文聚焦于实测水深与多光谱数据自身的空间自相关特性,提出在机器学习框架下将学习样本的空间自相关特征与统计互相关特征相结... 基于多光谱影像的水深反演方法是获取近岸水深信息的高效手段,然而反演精度低一直是制约其广泛应用的瓶颈。本文聚焦于实测水深与多光谱数据自身的空间自相关特性,提出在机器学习框架下将学习样本的空间自相关特征与统计互相关特征相结合,以提高水深反演精度。西沙北岛海域的实验结果表明:在实测数据量较小的情况下,相比传统机器学习,顾及自相关特征的新方法可获得18%的精度提升;而当实测数据量充足时,精度提升可达到27%。结果表明,将数据源的空间自相关特征融入机器学习算法中,可显著提升多光谱水深反演结果的精确性,进而为浅海海洋研究提供有效数据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深反演 随机森林 机器学习 空间自相关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岩体体积节理数表征岩体完整系数的结构面类别修正研究 被引量:9
10
作者 殷明伦 张晋勋 +2 位作者 江玉生 江华 商晓旭 《岩土力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4期1133-1140,共8页
岩体完整性是评价工程岩体稳定性的重要指标之一。众多研究结果表明,岩体完整性系数Kv能比较全面地体现岩体的完整性,但其测试难度高,且不利于现场测试工作的频繁开展,需要一种更易于测量的指标。基于文献调研及大量工程实测数据,通过... 岩体完整性是评价工程岩体稳定性的重要指标之一。众多研究结果表明,岩体完整性系数Kv能比较全面地体现岩体的完整性,但其测试难度高,且不利于现场测试工作的频繁开展,需要一种更易于测量的指标。基于文献调研及大量工程实测数据,通过研究岩体体积节理数Jv与岩体完整系数Kv的关系,提出了考虑结构面类别的Jv表征Kv的修正方法。修正方法中将结构面划分为5类,明确了结构面性状定性、定量划分依据,并依据实测数据确定了结构面修正系数Jp的取值方法。对比实际工程中的实测Kv值、国标推荐换算得到的Kv值、线性拟合得到的Kv值、修正换算方法得到的Kv值,结果表明,采用修正方法得到的Kv值与实测Kv值的拟合优度更高,绝对残差较国标推荐算法和线性拟合换算结果分别减少了58%和32%,换算准确度更高。这证明了研究提出的岩体体积节理数表征岩体完整系数的结构面类别修正方法在工程应用上是可行的,可以在后续工程中推广使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岩体质量评价 岩体完整性系数 岩体体积节理数 结构面类别划分 结构面类别修正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工程堆积体坡面不同植被格局的控蚀效果研究 被引量:6
11
作者 杨树云 张铁钢 +7 位作者 张展 孙贯芳 李永红 高照良 娄永才 齐星圆 赵莼 吴彤 《水土保持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4期121-127,共7页
为探明不同植被格局对工程堆积体陡坡坡面土壤侵蚀的影响,采用10,20,30 L/min 3种放水流量,对黄土区不同格局(裸坡、坡顶、坡中、坡底、条带)下的高陡边坡(32°,20 m×1 m)进行模拟放水试验,选取径流率、产沙率、减流效益、减... 为探明不同植被格局对工程堆积体陡坡坡面土壤侵蚀的影响,采用10,20,30 L/min 3种放水流量,对黄土区不同格局(裸坡、坡顶、坡中、坡底、条带)下的高陡边坡(32°,20 m×1 m)进行模拟放水试验,选取径流率、产沙率、减流效益、减沙效益等因子对堆积体坡面植被的控蚀效果进行分析。结果表明:3种放水流量下,条带、坡顶、坡中、坡底的平均径流率较裸坡分别减小57.33%,61.17%,41.62%,24.78%,平均产沙率较裸坡分别减小74.99%,61.10%,55.01%,46.43%,且径流率与产沙率的线性关系(R^(2)=0.57~0.80,p<0.01)整体上弱于裸坡(R^(2)=0.71,p<0.01)。不同植被格局中,条带及坡顶格局的减流效益分别是65.97%,60.52%,减沙效益分别为71.44%,57.22%,二者的控蚀效果远高于其他格局。产沙率与径流功率的线性相关性(R^(2)=0.61~0.83,p<0.01)高于径流剪切力(R^(2)=0.29~0.76,p<0.01),径流功率能更好地反映堆积体坡面土壤侵蚀机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工程堆积体 植被格局 减流效益 减沙效益 径流功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城市环境与地质问题研究现状与发展 被引量:6
12
作者 化建新 张苏民 +1 位作者 黄润秋 彭建兵 《工程地质学报》 CSCD 2006年第6期739-742,共4页
本文对本次会议的专题城市环境地质问题进行了综述,对城市地质环境研究进行了展望。
关键词 城市环境地质问题 地质灾害 GIS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北京故宫东华门城台分布式光纤监测研究 被引量:7
13
作者 时以亮 倪斌 +3 位作者 施斌 魏广庆 刘卫华 童恒金 《防灾减灾工程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5期637-643,共7页
以北京故宫东华门城台墙体为监测对象,基于布里渊散射光时域反射测量技术(BOTDR)对北京东华门城台的北墙体、西墙体和中门洞的变形及渗漏进行了监测。监测结果显示:大部分感测光纤段的应变测量值分布在±100με测量误差范围内,... 以北京故宫东华门城台墙体为监测对象,基于布里渊散射光时域反射测量技术(BOTDR)对北京东华门城台的北墙体、西墙体和中门洞的变形及渗漏进行了监测。监测结果显示:大部分感测光纤段的应变测量值分布在±100με测量误差范围内,只有城台西墙体部分横向感测光纤段的应变值分布在150~250με之间,表明在西墙体上部局部区域发生了十分微小的鼓胀变形,推断为墙体表面灰泥固化和气温变化引起灰泥热胀冷缩变形所致;城台温度变化没有发现异常区域,表明城台在监测时间段没有渗漏情况发生。因此,判断目前东华门城台整体结构是稳定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古建筑 变形 渗漏 分布式光纤监测 布里渊散射光时域反射测量技术(BOTDR)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土石混合体块石破碎影响因素的颗粒流数值研究 被引量:11
14
作者 雷晓丹 杨忠平 +1 位作者 翟航 胡元鑫 《工程地质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6期1193-1204,共12页
颗粒破碎是土石混合体的一种基本属性,机理复杂,影响因素众多。鉴于室内试验受设备、材料等因素限制且费时费力,本文采用Monte Carlo思想构建了能够真实反映块石破碎过程的PFC 2D颗粒离散元数值模型,在室内直剪试验和筛分试验基础上进... 颗粒破碎是土石混合体的一种基本属性,机理复杂,影响因素众多。鉴于室内试验受设备、材料等因素限制且费时费力,本文采用Monte Carlo思想构建了能够真实反映块石破碎过程的PFC 2D颗粒离散元数值模型,在室内直剪试验和筛分试验基础上进行了数值剪切试验,系统性探究土石混合体块石破碎特性的影响因素及基本规律。结果表明:在法向应力作用下,剪切后试样出现明显的块石破碎现象以分散应力;块石粒径对块石破碎程度影响显著,块石粒径越大,破碎势越大,越易破碎;块石浑圆度较小时,颗粒间接触面积较小,应力集中显著,破碎率较大;颗粒级配连续、良好时,颗粒间咬合充分接触完全,接触受力点较多,碎裂更不易发生;试样初始孔隙率对破碎率影响较小,相同法向应力下,随着孔隙率增大,块石破碎程度呈现轻微增大趋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石混合体 PFC 2D 数值剪切试验 块石破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工程堆积体坡面侵蚀泥沙分选特性与运移机制研究 被引量:1
15
作者 吴彤 娄永才 +11 位作者 李永红 孙贯芳 齐星圆 杨树云 赵莼 岑云峰 周富宇 艾建卫 姚怡航 张洵 刘文博 高照良 《水土保持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6期1-7,共7页
为揭示工程堆积体陡坡坡面在径流驱动下侵蚀泥沙颗粒分选特征及搬运机制,设计了3种上方来水流量(10,20,30 L/min)下的野外模拟径流冲刷试验,对杨凌弃土工程堆积体陡坡坡面(32°)侵蚀泥沙的颗粒分布特征进行分析。结果表明:侵蚀泥沙... 为揭示工程堆积体陡坡坡面在径流驱动下侵蚀泥沙颗粒分选特征及搬运机制,设计了3种上方来水流量(10,20,30 L/min)下的野外模拟径流冲刷试验,对杨凌弃土工程堆积体陡坡坡面(32°)侵蚀泥沙的颗粒分布特征进行分析。结果表明:侵蚀泥沙(分散前)中黏粒、细粉粒较原始土壤明显增加,易产生侵蚀;径流对团粒破碎作用影响侵蚀泥沙黏粒含量,当径流功率<1.71 N/(m·s)时,黏粒含量与径流功率呈负相关,>3.89 N/(m·s)时则呈正相关;侵蚀泥沙中细粉粒、粗粉粒主要以单粒的形式搬运,而黏粒以及砂粒多以团粒的形式搬运;侵蚀泥沙中黏粒表现为富集,砂粒表现为贫化;泥沙颗粒粒径决定其主要搬运形式,<0.11 mm的泥沙颗粒以悬移/跃移搬运为主,>0.11 mm的泥沙颗粒以滚动搬运为主;滚动搬运的贡献率随径流搬运能力的增强呈先增大后减小。研究结果将有助于揭示工程堆积体坡面水蚀过程机理,为提高工程堆积体陡坡坡面水蚀模型预测精度提供科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侵蚀 泥沙颗粒 富集率 搬运机制 工程堆积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河北平原隆尧地裂缝成因机理与模式研究 被引量:5
16
作者 吴玉涛 杨为民 +4 位作者 周俊杰 于鸿坤 李晓乐 张田田 万飞鹏 《水文地质工程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5期169-178,共10页
隆尧地裂缝是华北平原地区规模最大、活动性最强、灾害程度最为严重的构造地裂缝,但其与断裂之间的成因研究一直缺少系统的证明材料和完整的理论分析,即隆尧地裂缝与断裂之间是怎样的成生关系仍较为模糊。文章根据现场调查、探槽、地球... 隆尧地裂缝是华北平原地区规模最大、活动性最强、灾害程度最为严重的构造地裂缝,但其与断裂之间的成因研究一直缺少系统的证明材料和完整的理论分析,即隆尧地裂缝与断裂之间是怎样的成生关系仍较为模糊。文章根据现场调查、探槽、地球物理探测和钻孔联合剖面等方法,分析了隆尧地裂缝几何运动特点和深部构造特征,探讨了隆尧地裂缝的成因机理和模式。研究结果表明:隆尧地裂缝(主要指西段)的发育位置与隆尧活动断裂基本重合,地裂缝走向近EW,倾向南,倾角60°~80°,南盘相对北盘下降,具正断性;同时,地裂缝面处黏土层中发育擦痕,上盘发育的分支裂缝与主裂缝相交成“y”型,地裂缝上下盘位移差随深度增加;地球物理探测解译隆尧活动断裂上断点埋深40~50 m,钻孔联合剖面揭示隆尧地裂缝向下延伸与隆尧活动断裂上断点吻合。地裂缝发育位置、产状、几何特点、运动特征与物探解译、钻孔联合剖面揭示的隆尧活动断裂一致,因此,隆尧地裂缝与隆尧活动断裂直接相连。根据上述成因理论,提出了构造地裂缝的一种成因模式——断层直剪式,即:在区域应力加强或转变的基础上,基地隐伏断裂开始蠕滑运动,断层面或断层带向地表延伸,切穿第四系岩土层,在地表形成陡坎。并据此分析了隆尧地裂缝的形成、显现和发展过程,为断层直剪式地裂缝成因研究提供理论指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隆尧地裂缝 隆尧活动断裂 成因机理 成因模式 断层直剪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三维激光扫描在砖结构古墓葬数字化工程中的应用 被引量:9
17
作者 郑晓敏 沈健 祖文迪 《测绘通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S01期192-194,209,共4页
三维激光扫描技术可以快速、准确并完整地记录被扫描对象的空间信息,对被扫描对象进行数字化处理和建立三维模型。本文以砖结构古墓葬群遗址为例,探讨在砖结构古墓葬中如何有效使用三维激光扫描技术进行数据采集,通过区块划分、精度控... 三维激光扫描技术可以快速、准确并完整地记录被扫描对象的空间信息,对被扫描对象进行数字化处理和建立三维模型。本文以砖结构古墓葬群遗址为例,探讨在砖结构古墓葬中如何有效使用三维激光扫描技术进行数据采集,通过区块划分、精度控制、数据拼接与误差改正、坐标系转换、抽稀与降噪、3D建模,获取完整准确的三维点云数据及模型,为遗址数字化提供基础数据。实践结果表明,三维激光扫描技术是砖结构古墓葬数据记录与保存的一个重要高效的技术手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维激光扫描 砖结构古墓葬 三维建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双层软土非线性固结理论研究
18
作者 冶小平 万龙 +2 位作者 赵杰伟 王志春 周舟 《煤田地质与勘探》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2期28-31,共4页
对固结系数的非线性变化进行了理论分析,推导了固结系数的非线性控制方程,指出了y因子对固结系数非线性变化的影响。考虑到固结系数、渗透系数、压缩系数整体变化以及双层软土一维非线性固结方程求解困难,建立了差分格式的双层软土一维... 对固结系数的非线性变化进行了理论分析,推导了固结系数的非线性控制方程,指出了y因子对固结系数非线性变化的影响。考虑到固结系数、渗透系数、压缩系数整体变化以及双层软土一维非线性固结方程求解困难,建立了差分格式的双层软土一维非线性固结差分方程,利用差分法对该方程进行了求解,为工程中复杂方程的计算提供了一种新的方法。研究表明:固结系数并不是决定双层软土非线性固结性状的唯一指标,须综合考虑各种因素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层软土 非线性 固结系数 差分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水泥和石膏胶结相似材料配比的确定方法 被引量:96
19
作者 史小萌 刘保国 肖杰 《岩土力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5期1357-1362,共6页
对以水泥和石膏为胶结材料、石英砂和重晶石粉为骨料的相似材料,规范了其制作原料与工艺,以砂胶比(骨料与胶结材料质量比)、水膏比(水泥与石膏质量之比)和重晶石含量(重晶石质量占骨料百分比)为控制因素,设计了一个正交试验,开展了称重... 对以水泥和石膏为胶结材料、石英砂和重晶石粉为骨料的相似材料,规范了其制作原料与工艺,以砂胶比(骨料与胶结材料质量比)、水膏比(水泥与石膏质量之比)和重晶石含量(重晶石质量占骨料百分比)为控制因素,设计了一个正交试验,开展了称重、单轴压缩试验,获得了不同配比相似材料的密度、单轴抗压强度和弹性模量等物理力学性质指标。采用极差分析法分析了各因素的敏感性,研究了各因素对相似材料参数的影响规律。研究表明:重晶石含量对相似材料密度有明显的控制作用,而砂胶比和水膏比对密度也有明显的影响;砂胶比对相似材料单轴抗压强度和弹性模量影响最大,水膏比和重晶石含量的影响次之。相似材料密度随砂胶比的增大而降低,随水膏比和重晶石含量的增大而增大;抗压强度随砂胶比的增大而显著降低,但随着水膏比和重晶石含量的增大而缓慢增大;弹性模量随砂胶比的增大而显著降低,随重晶石含量增大而增大,随水膏比增大而缓慢升高。采用MATLAB程序对试验数据进行多元线性回归分析,得到确定相似材料配比的经验方程。工程应用证明,采用经验方程计算得到相似材料配比,并按规范的制作工艺,可以得到满足试验要求的相似材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相似材料 试验技术 正交设计方法 回归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京津冀地区地下水污染防控指标体系构建及优化 被引量:7
20
作者 刘伟江 井柳新 +2 位作者 孙宏亮 孙愿平 王东 《环境污染与防治》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3期103-106,共4页
地下水是京津冀地区重要饮用水源和战略资源,但随着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京津冀局部地区出现了地下水重金属和有机物污染现象,严重威胁当地居民饮水安全。结合京津冀地区地下水污染现状及其污染源特征,构建了以目标层、准则层和指标层为... 地下水是京津冀地区重要饮用水源和战略资源,但随着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京津冀局部地区出现了地下水重金属和有机物污染现象,严重威胁当地居民饮水安全。结合京津冀地区地下水污染现状及其污染源特征,构建了以目标层、准则层和指标层为框架的京津冀地区地下水污染防控指标体系。该指标体系以京津冀地区地下水污染防控为目标层;以区域地下水环境状况、污染源及其周边地下水环境状况、地下水型水源情况、重点污染源状况以及地下水监测情况为准则层;以人类与环境之间的压力—状态—影响—响应关系为依据,采用PSIR模型构建指标层,共设计了32个指标,其中压力、状态、影响、响应层指标分别有12、9、2、9个。同时,采用层次分析法,对已构建的指标体系进行了优化,提出了京津冀地区地下水污染防控工作需要优先保障饮水安全和控制工业园区、加油站、垃圾填埋场等重点污染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京津冀 地下水 污染 指标体系 优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