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转型:黑龙江省资源型城市实现全面小康的必然选择 被引量:3
1
作者 乔兴华 《理论探讨》 CSSCI 北大核心 2003年第6期68-70,共3页
小康社会就是中国式的现代化,黑龙江省资源型城市突破发展瓶颈、加快发展、实现小康是黑龙江省实现全面小康的重要组成,转型则是黑龙江省资源型城市实现全面小康的必然选择。
关键词 资源型城市 全面小康 转型 现代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黑龙江省煤矿城市人口、资源、环境、经济、社会协调发展问题的调查研究报告 被引量:2
2
作者 乔兴华 《理论探讨》 CSSCI 北大核心 2002年第6期49-56,共8页
煤炭行业中的大型国有煤矿企业由于种种原因普遍举步维艰、亏损严重 ,而依托这些大型煤矿形成的煤炭城市也陷入了困境。课题组对黑龙江省四大煤城 (鸡西、鹤岗、双鸭山、七台河 )进行了调查走访 ,提出了煤矿城市人口、资源、环境、经济... 煤炭行业中的大型国有煤矿企业由于种种原因普遍举步维艰、亏损严重 ,而依托这些大型煤矿形成的煤炭城市也陷入了困境。课题组对黑龙江省四大煤城 (鸡西、鹤岗、双鸭山、七台河 )进行了调查走访 ,提出了煤矿城市人口、资源、环境、经济、社会协调可持续发展的新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黑龙江 煤矿城市 人口 资源 环境 经济 社会 协调发展 调查研究报告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神会本质——从现象学引发的革命看原生态的本质和原生态的思 被引量:6
3
作者 刘晓英 《理论探讨》 CSSCI 北大核心 2006年第4期39-43,共5页
传统哲学追问到的“本质”是“我思”出来的,它是纯对象性的;现象学的“本质”是“我看”出来的,它因此而投入了“我”的意向性;沿着现象学的思路,海德格尔将“我看”改写为“我做”。在“我做”的关系中,生发出一种全新的“本质”和一... 传统哲学追问到的“本质”是“我思”出来的,它是纯对象性的;现象学的“本质”是“我看”出来的,它因此而投入了“我”的意向性;沿着现象学的思路,海德格尔将“我看”改写为“我做”。在“我做”的关系中,生发出一种全新的“本质”和一种全新的“思”———原生态的本质和原生态的思。在这里,本质既是对象也是“我”,既非对象也非“我”,本质不在“终点”,而在“路”上;本质不再是对象固有的,而是人赋予的,本质因人而异。思则是对这样的本质的“神会”。“神会”是内在于“做”的“思”,是“做”中之“思”,它不需要同一性的认知模式,它是走出认识论的新型的“思”。神会作为原生态的思,面向原生态的本质,因此,它不是思的浅化和消解;相反,它走进更深层的本质,并借以实现人类生存的根底性揭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神会 本质 现象学 “做”的关系 原生态的本质 原生态的思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悖论中的自由——哲学怎样破解自由之谜 被引量:1
4
作者 刘晓英 《理论探讨》 CSSCI 北大核心 2007年第2期50-54,共5页
自由是人之为人的明证。为自由寻根,这是哲学由始以来的立意。传统哲学将必然性确认为自由之根,最终消灭了自由。其实,自由所以为自由,正在于自由无根——自由自己是自己的根。自由无根,这意味着人生来就是自由的;但事实是,人生来就不... 自由是人之为人的明证。为自由寻根,这是哲学由始以来的立意。传统哲学将必然性确认为自由之根,最终消灭了自由。其实,自由所以为自由,正在于自由无根——自由自己是自己的根。自由无根,这意味着人生来就是自由的;但事实是,人生来就不自由。这正是自由的悖论——自由本身就是不自由。人是自由的,但人又背负着责任;责任是不自由,但责任却衍生于自由。人是自由的,但人又受制于必然;必然是不自由,但必然却生成于自由。自由旨在实现自我,但执著于自我,恰恰使人不自由;自由既是自我的外化,又是自我的内返,它在有我和无我的张力之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自由 悖论 责任 必然 自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期刊版式琐谈 被引量:1
5
作者 王岸英 《理论探讨》 CSSCI 北大核心 2000年第3期109-110,共2页
关键词 期刊 版式 版式设计 期刊定位 读者层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人·实践·美新论
6
作者 刘晓英 《理论探讨》 CSSCI 北大核心 1990年第1期58-64,共7页
人是什么?其超动物性何在?1845年,马克思第一次提出“人……是社会关系的总和”这一命题。这个命题包含着伟大而深刻的真理。100多年来,许多人自认为已穷其理,并由此而自得其乐。然而,近几年理论界不断有人发现这个命题的缺陷,以至于开... 人是什么?其超动物性何在?1845年,马克思第一次提出“人……是社会关系的总和”这一命题。这个命题包含着伟大而深刻的真理。100多年来,许多人自认为已穷其理,并由此而自得其乐。然而,近几年理论界不断有人发现这个命题的缺陷,以至于开始怀疑这个命题的科学性。笔者由怀疑进而深入分析,发现所谓“缺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社会关系 马克思 “缺陷” 动物性 理论界 深入分析 真理 审美主体 实践活动 审美客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试论陈云同志的“唯实”思想
7
作者 李洪祥 李艳君 《理论探讨》 CSSCI 北大核心 1992年第4期32-34,共3页
陈云同志“不唯上、不唯书、只唯实”的思想,符合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唯物论和辩证法思想,是我们共产党人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重要思想武器。 世界物质性的科学原理,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一块理论基石,而“不唯上、不唯书、只唯实”的思想,... 陈云同志“不唯上、不唯书、只唯实”的思想,符合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唯物论和辩证法思想,是我们共产党人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重要思想武器。 世界物质性的科学原理,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一块理论基石,而“不唯上、不唯书、只唯实”的思想,坚持了物质第一性、意识第二性、物质决定意识的唯物主义基本原理。主观的东西,包括理论、经验、意识和“本本”等,既不能作为解决问题、处理问题的依据,也不能作为检验真理的标准。物质的唯一特性是客观实在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陈云同志 马克思主义哲学 思想武器 认识世界 科学原理 客观实在性 辩证法思想 唯物主义 意识 共产党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评实践唯物主义——与物质—实践本体论者商榷
8
作者 刘守和 《理论探讨》 CSSCI 北大核心 1990年第5期83-87,共5页
在关于实践唯物主义的讨论中,包括物质—实践本体论者在内的很多同志都对实践本体论提出了疑义,指出把实践作为本体,夸大了实践的作用,是唯心主义的。那么如何评价物质—实践本体论呢?这是关于实践唯物主义的讨论中提出的又一个重要问... 在关于实践唯物主义的讨论中,包括物质—实践本体论者在内的很多同志都对实践本体论提出了疑义,指出把实践作为本体,夸大了实践的作用,是唯心主义的。那么如何评价物质—实践本体论呢?这是关于实践唯物主义的讨论中提出的又一个重要问题。下面仅就这个问题谈一点粗浅的看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实践唯物主义 实践本体论 唯心主义 重要问题 马克思 辩证唯物主义 恩格斯 疑义 费尔巴哈 哲学思想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