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0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思想建党:生成逻辑、百年探索与经验启示
1
作者 牛月永 《理论学刊》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52-60,共9页
中国共产党作为世界上最大的马克思主义执政党,要解决大党独有难题,就要加强思想建党。思想建党是我们党的优良传统、鲜明特色和政治优势。思想建党是新时代中国共产党的政治话语,有其内在的生成逻辑。中国共产党在革命、建设、改革、... 中国共产党作为世界上最大的马克思主义执政党,要解决大党独有难题,就要加强思想建党。思想建党是我们党的优良传统、鲜明特色和政治优势。思想建党是新时代中国共产党的政治话语,有其内在的生成逻辑。中国共产党在革命、建设、改革、新时代的百年奋斗历程中,思想建党历经确立深化、曲折发展、创新拓展、全面提升等不同时期,指引中国共产党不断从胜利走向更大胜利。新时代中国共产党思想建党必须更加坚定共产党人的理想信念,必须着力推进党的理论创新,必须坚持“人民至上”原则立场,必须坚持思想建党和制度治党同向发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思想建党 生成逻辑 百年探索 创新理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以“家”为根:“的哥”群体家庭观念的代际变迁
2
作者 郝静 李振 《原生态民族文化学刊》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134-144,156,共12页
中国文化重视“家”的意义与价值,家庭观念成为家文化在个体身上的表现。在风险社会背景下,家的整体性和象征性逐渐被功能性取代,个体的家庭观念也随着时代的变迁而变化。从“养家糊口”和“落叶归根”的理念与情怀入手,探讨两代“的哥... 中国文化重视“家”的意义与价值,家庭观念成为家文化在个体身上的表现。在风险社会背景下,家的整体性和象征性逐渐被功能性取代,个体的家庭观念也随着时代的变迁而变化。从“养家糊口”和“落叶归根”的理念与情怀入手,探讨两代“的哥”家庭观念的代际变迁。两代“的哥”对家文化具有不同的理解,并且产生了不同的返乡动机:第一代“的哥”将养家视为自己不应推卸的责任,老后“落叶归根”是责任伦理驱动下的主动选择;新生代“的哥”的个体化凸显,对养家责任默然,将家视为应对风险的唯一资源,“落而不归”成为他们的无奈之举。这种代际差异揭示了中国社会在快速城市化和现代化进程中家庭观念的深刻转变,两代“的哥”家庭观念的代际差异为探讨新家庭主义与个体化理论在中国社会中的实践提供了实证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家庭观念 责任伦理 风险社会 代际变迁 “的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社会力量参与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研究 被引量:22
3
作者 荆晓燕 赵立波 《中共福建省委党校学报》 北大核心 2015年第5期70-76,共7页
构建"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需要鼓励、引导社会力量参与,形成政府主导、多元参与格局。社会力量参与公共文化服务,有助于形成公共文化治理主体多元化,提高公共文化服务的效率和质量,激发全社会文化活力、促进文化创新。社会... 构建"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需要鼓励、引导社会力量参与,形成政府主导、多元参与格局。社会力量参与公共文化服务,有助于形成公共文化治理主体多元化,提高公共文化服务的效率和质量,激发全社会文化活力、促进文化创新。社会力量参与公共文化服务体系路径建设,应从以下三方面着手:完善"政府主导与市场化运作相结合"的公私合作型文化供给模式;强化政府与社会组织及个人的合作,形成多元治理机制;建立健全引导和鼓励社会力量参与公共文化服务的保障机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化 公共文化服务 公共服务 社会力量 多元参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知晓度的初步分析——以一种历史研究方法的视角 被引量:5
4
作者 徐文涛 赵立波 《中共福建省委党校学报》 北大核心 2016年第7期48-54,共7页
运用观念史研究方法将政府与社会公众进行分类,追踪统计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观念知晓度随时间推移而发生的变化,比较观念知晓度的变化,并结合观念网络与现实的对比,能够客观、系统地观察、评估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实际效果... 运用观念史研究方法将政府与社会公众进行分类,追踪统计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观念知晓度随时间推移而发生的变化,比较观念知晓度的变化,并结合观念网络与现实的对比,能够客观、系统地观察、评估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实际效果。观念知晓度研究表明,政府近年来强化了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和践行工作,但是在社会公众领域,大部分核心价值观的观念知晓度呈现下降趋势,说明培育践行工作需要进一步改进和提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观念史研究 价值观 知晓度 影响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制造业稳定性和竞争力评估——基于全球价值链视角 被引量:2
5
作者 张淑芹 王玉凤 《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 北大核心 2021年第2期89-94,共6页
文章基于贸易增加值分解模型从生产端和需求端评估了中国制造业价值链的稳定性和竞争力。研究发现,中国制造业GVC收入主要基于国内大循环产生,外部冲击的影响有限,产业链供应链的稳定性能够基本保持,并且竞争力稳步提升,但须首要警惕美... 文章基于贸易增加值分解模型从生产端和需求端评估了中国制造业价值链的稳定性和竞争力。研究发现,中国制造业GVC收入主要基于国内大循环产生,外部冲击的影响有限,产业链供应链的稳定性能够基本保持,并且竞争力稳步提升,但须首要警惕美国政策变动产生的波动,其对中国的影响较大。另外,从产业角度看,中国制造业价值链的稳定性和竞争力主要取决于低技术制造业和高技术制造业,特别是高技术制造业。因此,稳定国内市场和高技术制造业是当下的首要举措。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全球价值链 GVC收入 稳定性 竞争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可持续增长视域下的产业政策转型——基于全球经济体样本实证 被引量:4
6
作者 毛振鹏 《商业经济研究》 北大核心 2020年第8期174-176,共3页
政府对产业发展进行政策干预,其目标都是为了弥补市场失灵。按照产业政策对市场干预方式的不同,可以分为选择性产业政策和功能性产业政策。研究表明,尽管产业政策对于经济增长是有意义的,但二者之间的关系并非是线性的。在低收入发展阶... 政府对产业发展进行政策干预,其目标都是为了弥补市场失灵。按照产业政策对市场干预方式的不同,可以分为选择性产业政策和功能性产业政策。研究表明,尽管产业政策对于经济增长是有意义的,但二者之间的关系并非是线性的。在低收入发展阶段,选择性产业政策对经济增长有着积极作用;随着一个经济体从低收入阶段进入高收入阶段,选择性产业政策对于经济增长的贡献呈下降趋势,产业政策亦需随之转型,即从选择性产业政策向功能性产业政策转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产业政策 政策转型 全球经济体 可持续增长 经济自由指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国家市场社会三维视域下社会治理结构重塑探析 被引量:3
7
作者 孙涛 《中共福建省委党校学报》 北大核心 2016年第5期73-77,共5页
伴随着我国急剧的社会转型和社会结构的深刻变化,治理危机和国家中心治理失效问题频频出现,任何单个治理机制都无法应对社会转型的挑战。国家——市场——社会研究视角的提出带来了研究视角的转换,打破了长期以来的"国家主义"... 伴随着我国急剧的社会转型和社会结构的深刻变化,治理危机和国家中心治理失效问题频频出现,任何单个治理机制都无法应对社会转型的挑战。国家——市场——社会研究视角的提出带来了研究视角的转换,打破了长期以来的"国家主义"研究传统。通过重构国家、市场、社会的关系,实现政社互动、政企互联、企社互融和多元互动,可以重塑社会治理结构,有效推进社会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社会治理 国家 市场 社会 结构重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老城区的衰退与复兴 被引量:2
8
作者 陈玉光 《新视野》 CSSCI 北大核心 2010年第4期27-29,共3页
受自然资源枯竭、主导产业衰退、技术发展的周期性变化、投资和生活环境恶化等因素的影响,一个城市的老城区在一定的历史时段里会出现衰退现象。实现老城区的复兴,必须以现代科技为工业化提供新动力,不断优化产业结构,在坚持保护优先的... 受自然资源枯竭、主导产业衰退、技术发展的周期性变化、投资和生活环境恶化等因素的影响,一个城市的老城区在一定的历史时段里会出现衰退现象。实现老城区的复兴,必须以现代科技为工业化提供新动力,不断优化产业结构,在坚持保护优先的前提下对老城区实施有机更新,努力形成和保持自身的特色魅力和优势,大力发展文化产业,注意差异性与整体协调发展的统一,实行"政府主导,社会参与,市场化运作"的模式,在着力实现经济振兴的同时注意解决好各种社会问题,推动经济社会的全面协调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老城区 新型工业化 产业结构优化升级 有机更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贸易保护主义的政治经济学分析 被引量:1
9
作者 张淑芹 《商业经济研究》 北大核心 2019年第3期130-132,共3页
目前发达国家的贸易保护主义日益抬头,尤其是其贸易保护主义对象频频指向中国。在此背景下,本文深入剖析了当前贸易保护主义的问题根源及对策。在当前世界经济格局深度调整的过程中,贸易保护主义既有全球经济增长动能不足、国际经济力... 目前发达国家的贸易保护主义日益抬头,尤其是其贸易保护主义对象频频指向中国。在此背景下,本文深入剖析了当前贸易保护主义的问题根源及对策。在当前世界经济格局深度调整的过程中,贸易保护主义既有全球经济增长动能不足、国际经济力量深刻演变的经济层面动因,也有经济发展成果未获得广泛共享和平等分配等的政治因素。但无论是贸易保护还是自由贸易,都是经济发展的手段,而不是经济发展的目的。发达国家贸易保护的根本目的是为了继续保持它们在全球价值链的高端位置和保住其全球生产体系控制者的地位,即通过"环境的塑造"来提升其产业竞争力,打压他国经济的转型升级。基于此,本文探讨了中国在当前国际经贸环境下的应对策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贸易保护 全球价值链 经济变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绿色金融改革创新对环保企业投融资的影响——基于绿色金融改革创新试验区的经验证据 被引量:21
10
作者 王玉凤 张淑芹 《中国流通经济》 CSSCI 北大核心 2023年第5期118-128,共11页
绿色金融可为经济绿色转型和金融业自身发展提供动力,助力“双碳”目标实现。为在体制机制上探索可复制可推广经验,我国选择部分地区建设各有侧重、各具特色的绿色金融改革创新试验区。将绿色金融改革创新试验区建设视为一次准自然实验... 绿色金融可为经济绿色转型和金融业自身发展提供动力,助力“双碳”目标实现。为在体制机制上探索可复制可推广经验,我国选择部分地区建设各有侧重、各具特色的绿色金融改革创新试验区。将绿色金融改革创新试验区建设视为一次准自然实验,从绿色金融需求侧(环保企业投融资)出发,以2015—2019年我国A股上市环保企业为样本,利用双重差分模型定量分析绿色金融改革创新试验区建设的影响效应。研究发现:试验区建设有助于扩大环保企业投融资规模,降低环保企业融资成本,提高环保企业投融资效率;试验区建设对环保企业投资效率的影响具有滞后性,不能促进当期投资效率的提高,但能促进未来投资效率的提高;与非国有企业相比,试验区建设对国有企业投融资规模、融资成本、投融资效率的影响效应更明显。在进行平行趋势、安慰剂、倾向得分匹配等检验后,研究结论依然稳健。因此,应积极总结试验区建设成功经验,推动建立环保企业投融资长效机制;创新和应用绿色金融工具,提高环保企业投融资效率;制定差异化信贷政策,加大对高成长性非国有环保企业的政策扶持力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绿色金融 环保企业 投融资规模 融资成本 投融资效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