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0篇文章
< 1 2 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大食物观下陕西农业强省建设的挑战与对策
1
作者 马宁 《安徽农业科学》 2025年第8期258-260,263,共4页
农业强省是农业强国建设的重要载体,多样化的自然资源和丰富的农业物产为陕西在大食物观下建设特色型农业强省提供了良好的基础和条件。陕西在农业强省建设过程中面临资源环境约束压力增大,农业发展要素支撑不足,特色产业竞争力较弱等... 农业强省是农业强国建设的重要载体,多样化的自然资源和丰富的农业物产为陕西在大食物观下建设特色型农业强省提供了良好的基础和条件。陕西在农业强省建设过程中面临资源环境约束压力增大,农业发展要素支撑不足,特色产业竞争力较弱等一系列挑战,需坚持以科技创新为动力,夯实稳产保供基础;科学推进乡村建设,加快农业绿色低碳发展;加强产业融合发展,促进乡村特色产业提质增效;构建新型农业经营体系,加快推进农业现代化;深化农业农村改革,强化要素保障以加快推进陕西农业强省建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食物观 农业强省 科技创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陕西省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研究
2
作者 张晓敏 《安徽农业科学》 CAS 2024年第12期255-257,260,共4页
陕西省内关中、陕北、陕南3个板块自然条件、资源禀赋、经济发展水平各有特色,如何因地制宜地做好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工作,在产业、就业、生态保护、文化传承、公共服务、人才建设等方面仍然面临着许多困境。充分... 陕西省内关中、陕北、陕南3个板块自然条件、资源禀赋、经济发展水平各有特色,如何因地制宜地做好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工作,在产业、就业、生态保护、文化传承、公共服务、人才建设等方面仍然面临着许多困境。充分考虑当地的自然资源条件和经济发展实际,通过提升产业发展水平,破解群众就业难题,加大生态保护力度,焕发乡村文化活力,提升公共服务水平,加强人才队伍建设,有利于陕西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脱贫攻坚 乡村振兴 有效衔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陕西省现代农业产业园联农带农机制创新探讨
3
作者 刘轶 《南方农业》 2024年第12期90-92,共3页
推动小农户和现代农业发展有机衔接,带动农民分享产业链增值收益是当前我国农业现代化的主要路径。为了进一步完善联农带农机制,更好地使农民获得持续性稳定收入,以陕西省为例,调研了解现代农业产业园在土地流转、就业带动等多元化联农... 推动小农户和现代农业发展有机衔接,带动农民分享产业链增值收益是当前我国农业现代化的主要路径。为了进一步完善联农带农机制,更好地使农民获得持续性稳定收入,以陕西省为例,调研了解现代农业产业园在土地流转、就业带动等多元化联农带农方面发挥的积极作用,但还存在整体联结比例偏低、联结带动方式相对单一、农民参与积极性不足等情况,并提出通过“引育”机制和发挥辅导员作用,提升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市场适应和自我发展能力;动态跟踪评价联农带农实施效果,完善利益联结机制;加强技能培训针对性及加大政策宣讲力度,提升农民自身职业能力等对策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业产业园 新型农业经营主体 联农带农 陕西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型农村集体经济实现形式的路径优化——以陕西省为例
4
作者 党佳娜 《农村农业农民》 2024年第13期25-28,共4页
新型农村集体经济的发展状况直接影响乡村振兴战略的全面推进。以陕北、关中、陕南3个地区各具特色的实现形式为例,通过对比分析得出陕西新型农村集体经济在发展过程中仍然面临思想认知、实施主体、经营管理和发展环境等方面的困境和问... 新型农村集体经济的发展状况直接影响乡村振兴战略的全面推进。以陕北、关中、陕南3个地区各具特色的实现形式为例,通过对比分析得出陕西新型农村集体经济在发展过程中仍然面临思想认知、实施主体、经营管理和发展环境等方面的困境和问题,要完善新型农村集体经济实现形式的相关扶持政策,健全新型农村集体经济实现形式的内部运行机制,创新农村资源价值化实现形式,不断发展壮大农村集体经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型农村集体经济 乡村振兴 实现形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战略的困境与对策——以陕西省为例 被引量:2
5
作者 张娟娟 《河南农业》 2021年第15期41-43,共3页
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提出,优先发展农业农村,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十九大以来,陕西省把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作为新时代做好“三农”工作的总抓手,工作初见成效,但全面推进仍然存在着很多障碍,主要表现为产业发展质量、效益不高,农民参与乡村... 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提出,优先发展农业农村,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十九大以来,陕西省把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作为新时代做好“三农”工作的总抓手,工作初见成效,但全面推进仍然存在着很多障碍,主要表现为产业发展质量、效益不高,农民参与乡村振兴的内生动力不足,乡村振兴人才短缺等。对此,需要进一步增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工作责任感,进一步提升乡村特色产业发展水平,进一步健全激发农民群众的内生动力,进一步加强乡村振兴人才队伍建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乡村振兴 产业发展 内生动力 人才振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如期脱贫的关键在于深度贫困地区--以陕西省为例 被引量:1
6
作者 张娟娟 《河南农业》 2020年第9期49-50,58,共3页
当前,脱贫攻坚已经进入全面收官阶段,剩余的是贫中之贫,艰中之艰,时间紧,任务重,压力大。问题聚焦为基础设施历史欠账多、产业扶贫带动不足,义务教育、基本医疗、住房安全方面还存在薄弱环节,一些贫困群众内生动力仍显不足等问题。需从... 当前,脱贫攻坚已经进入全面收官阶段,剩余的是贫中之贫,艰中之艰,时间紧,任务重,压力大。问题聚焦为基础设施历史欠账多、产业扶贫带动不足,义务教育、基本医疗、住房安全方面还存在薄弱环节,一些贫困群众内生动力仍显不足等问题。需从构建产业支撑机制,深入推进产业扶贫;深化改革,补齐"三保障"短板;改变帮扶方式,激发贫困群众内生动力等方面出实招、下实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深度贫困地区 难点 对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十四五”时期陕西农村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思考 被引量:1
7
作者 张娟娟 《河南农业》 2022年第15期41-43,共3页
打赢脱贫攻坚战后,陕西省把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作为“十四五”时期农村经济社会发展的一项重要任务。当前,陕西农村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面临着脱贫地区防止返贫致贫风险任务重、产业发展可持续能力不强、部分脱贫人口内生动力不足等... 打赢脱贫攻坚战后,陕西省把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作为“十四五”时期农村经济社会发展的一项重要任务。当前,陕西农村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面临着脱贫地区防止返贫致贫风险任务重、产业发展可持续能力不强、部分脱贫人口内生动力不足等突出问题。因此,必须健全防止返贫动态监测帮扶机制、建立推动脱贫地区产业发展壮大支持机制和激发脱贫人口内生动力机制,全力巩固拓展农村脱贫攻坚成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脱贫攻坚成果 产业发展 内生动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发展理念引领陕西特色农业高质量发展的实现路径 被引量:1
8
作者 马宁 《现代化农业》 2023年第6期76-80,共5页
推动陕西特色农业高质量发展是陕西农业适应新时代主要矛盾转变的应对之策和必然选择。党的十八大以来,陕西特色农业取得了历史性的新成就,同时面临创新发展动力不足,三大体系协同发展落后,绿色转型面临较大压力,特色农产品出口贸易波... 推动陕西特色农业高质量发展是陕西农业适应新时代主要矛盾转变的应对之策和必然选择。党的十八大以来,陕西特色农业取得了历史性的新成就,同时面临创新发展动力不足,三大体系协同发展落后,绿色转型面临较大压力,特色农产品出口贸易波动显著,农民经营性收入增长放缓等主要制约,需切实贯彻新发展理念,统筹推进特色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通过转变发展动力、转换发展方式、健全评价体系、优化产业结构、完善政策机制,促进小农户与现代特色农业有效对接以实现陕西特色农业高质量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特色农业 高质量发展 新发展理念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等教育资源集聚对区域创新效率的影响效应检验
9
作者 何妮 姚聪莉 《统计与决策》 北大核心 2025年第9期99-104,共6页
高等教育资源集聚通过人才培养和科学研究两大核心功能,在人力资本积累和知识创新上形成集聚效应和溢出效应,有力支撑区域创新发展。文章基于2010—2022年我国省级面板数据,采用基准回归模型、中介效应模型和空间计量模型,深入研究高等... 高等教育资源集聚通过人才培养和科学研究两大核心功能,在人力资本积累和知识创新上形成集聚效应和溢出效应,有力支撑区域创新发展。文章基于2010—2022年我国省级面板数据,采用基准回归模型、中介效应模型和空间计量模型,深入研究高等教育资源集聚对区域创新效率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高等教育资源集聚对区域创新效率提升具有显著的促进作用;中介效应检验结果表明,高等教育资源集聚通过人力资本和知识溢出协同提升区域创新效率;异质性检验结果表明,高等教育资源集聚对西部地区的区域创新效率的正向影响更加明显;空间效应检验结果表明,高等教育资源集聚对提升区域创新成果转化效率存在一定的溢出效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等教育资源集聚 区域创新效率 中介效应 空间效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延安时期中国共产党推进自我革命的实践探索与经验启示
10
作者 李彩霞 李路 《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41-44,共4页
延安时期在党的自我革命史上具有重要地位,开创了党内集中教育的自我革命新途径,确立了坚持实事求是的自我革命根本原则,建构了自我革命的系统推进体系;锻造了批评和自我批评的锐利武器。这一时期党推进自我革命取得的宝贵经验是聚焦党... 延安时期在党的自我革命史上具有重要地位,开创了党内集中教育的自我革命新途径,确立了坚持实事求是的自我革命根本原则,建构了自我革命的系统推进体系;锻造了批评和自我批评的锐利武器。这一时期党推进自我革命取得的宝贵经验是聚焦党的政治路线的贯彻和执行,确保自我革命的正确方向;强化党的理论武装,淬炼自我革命的思想武器;大兴调查研究,推动自我革命从思想自觉走向行动自觉;调动高级干部和广大党员群众积极性,塑造党的自我革命精神。新时代新征程,党推进自我革命要坚持正确的政治方向,推动实现理论武装和实践探索的良性互动,坚持重点突破与系统推进相结合,调动“关键少数”和广大党员的内生动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共产党 自我革命 延安时期 经验启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的统计测度、区域差异及空间特征
11
作者 石艳文 许门友 《统计与决策》 北大核心 2025年第9期72-76,共5页
深入剖析中国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现阶段的发展及演变特征,能够更好地提高科技竞争力。文章基于熵权TOPSIS法、Dagum基尼系数、Markov链转移概率矩阵,研究2013—2022年全国及三大地区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的演进趋势、区域差异及空间特征... 深入剖析中国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现阶段的发展及演变特征,能够更好地提高科技竞争力。文章基于熵权TOPSIS法、Dagum基尼系数、Markov链转移概率矩阵,研究2013—2022年全国及三大地区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的演进趋势、区域差异及空间特征。研究发现,全国及三大地区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综合指数呈上升趋势,且呈现“东高西低”的空间格局。Dagum基尼系数测度结果表明,样本期内全国及三大地区内部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的差异正在逐渐扩大,且区域间差异是总体差异的主要来源。从空间分布特征来看,中国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存在俱乐部趋同现象,较难实现跨越式等级转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 熵权TOPSIS法 Dagum基尼系数 MARKOV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人工智能专利网络地位升级对突破性创新的驱动——基于战略性新兴企业的经验证据
12
作者 刘欣欣 《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 北大核心 2025年第8期139-145,共7页
人工智能网络地位升级是高价值专利知识泛在交互与融合互补的关键路径,可为战略性新兴企业突破性创新释放不竭动能。选取2009—2023年1078家战略性新兴企业样本数据,揭示人工智能专利网络地位升级对战略性新兴企业突破性创新的影响。研... 人工智能网络地位升级是高价值专利知识泛在交互与融合互补的关键路径,可为战略性新兴企业突破性创新释放不竭动能。选取2009—2023年1078家战略性新兴企业样本数据,揭示人工智能专利网络地位升级对战略性新兴企业突破性创新的影响。研究发现:人工智能专利网络地位升级对战略性新兴企业突破性创新具有赋能效应,经数据缩尾处理、增加控制变量、调整样本量与内生性检验后该结论仍成立。“人工智能专利网络地位升级—知识多元化—战略性新兴企业突破性创新”的逻辑传导链路成立。进一步分析人工智能专利网络地位升级对战略性新兴企业突破性创新的异质性影响发现,人工智能专利网络地位升级对胡焕庸线东部地区、处于技术前沿的战略性新兴企业突破性创新的作用更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工智能 专利网络地位 知识多元化 突破性创新 战略性新兴企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行业内外部风险耦合特征与系统性风险传染机制研究
13
作者 顾文恺 《管理现代化》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157-167,共11页
本文通过多层次风险耦合视角,对我国股票市场18个行业在不同时期的内部与外部风险耦合特征进行了综合分析,揭示了行业内部风险耦合性与外部风险耦合性之间的复杂关系。同时,通过网络模型发现和剖析了重点行业在系统性风险传染中的角色... 本文通过多层次风险耦合视角,对我国股票市场18个行业在不同时期的内部与外部风险耦合特征进行了综合分析,揭示了行业内部风险耦合性与外部风险耦合性之间的复杂关系。同时,通过网络模型发现和剖析了重点行业在系统性风险传染中的角色和特点,进一步探索了系统性风险的传染机制。研究表明:(1)高内部风险耦合性行业和低内部风险耦合性行业均会显著影响市场整体风险,但影响模式不同;(2)行业内部风险耦合性对行业外部风险耦合性有显著驱动作用,并呈现非线性特征;(3)在风险耦合视角下,金融业和建筑业为主要风险吸收行业,租赁商务业为主要风险溢出行业,其风险传染呈现不同特点,金融业和租赁商务业对其他行业的风险吸收或溢出呈现广泛的多元轮动性,建筑业则更具针对性地吸收来自特定行业的风险。本文进一步提出了分阶段、差异化的行业风险管理政策建议,为政策制定者应对系统性金融风险提供了实证支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风险耦合 风险传染 系统性风险 风险防控 金融监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供需均衡框架下医养结合服务的现实困境与治理策略
14
作者 朱松梅 郝晓宁 《卫生经济研究》 北大核心 2025年第7期6-9,14,共5页
当前,我国医养结合服务面临供需失衡的现实困境,主要原因是供给侧和需求侧都存在影响有效供给和有效需求的因素,供给与需求之间尚未形成良性互动,需求牵引供给、供给创造需求的动态平衡未能实现。对此,需要从供需两侧同时调整预期与动机... 当前,我国医养结合服务面临供需失衡的现实困境,主要原因是供给侧和需求侧都存在影响有效供给和有效需求的因素,供给与需求之间尚未形成良性互动,需求牵引供给、供给创造需求的动态平衡未能实现。对此,需要从供需两侧同时调整预期与动机,构建多主体共建共治共享的医养结合服务治理格局,建立服务供给接力机制,推动整合型医养结合服务模式发展,增加普惠性服务供给,以及持续推进老龄化国情教育,实现医养结合服务的高质量稳定持续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医养结合 供需均衡 现实困境 治理策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双碳”目标下黄河流域农业生态效率的动态演进与收敛特征 被引量:7
15
作者 何妮 姚聪莉 张畅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149-160,共12页
“双碳”目标下推进黄河流域农业生态效率提升,是推动实施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战略的重要途径。在农业减排固碳的发展要求下,以落实农业“双碳”目标为着力点,运用超效率SBM模型、Dagum基尼系数和收敛检验方法,测度2006-2021... “双碳”目标下推进黄河流域农业生态效率提升,是推动实施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战略的重要途径。在农业减排固碳的发展要求下,以落实农业“双碳”目标为着力点,运用超效率SBM模型、Dagum基尼系数和收敛检验方法,测度2006-2021年黄河流域农业生态效率的时序演进、空间差异和收敛特征。结果表明:黄河流域农业生态效率整体呈波动上升趋势,但整体农业生态效率水平偏低,形成了“下游领跑、中游追赶、上游落后”的空间格局;黄河流域内农业生态效率差异逐渐扩大,差异主要源自超变密度,区域内差异由低到高依次为上游、下游和中游;黄河流域整体及上、中、下游的农业生态效率不存在σ收敛现象,但都存在显著的β绝对收敛和β条件收敛,种植业产值、机械化水平、农业产业集聚度、产业结构高级化水平等因素对β条件收敛的影响具有异质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业生态效率 黄河流域 碳达峰 碳中和 动态演进 收敛特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莫迪执政以来印度情报改革:措施、动因与影响 被引量:1
16
作者 和晓强 金新 《情报杂志》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0期54-60,47,共8页
[研究目的]印度总理莫迪执政以来,在国家安全情报领域采取一些新措施,推动印度情报改革的进程。系统梳理总结莫迪执政以来印度情报改革有助于了解把握印度国家安全和对外政策变化,及其对我国国家安全的潜在影响。[研究方法]基于对现有... [研究目的]印度总理莫迪执政以来,在国家安全情报领域采取一些新措施,推动印度情报改革的进程。系统梳理总结莫迪执政以来印度情报改革有助于了解把握印度国家安全和对外政策变化,及其对我国国家安全的潜在影响。[研究方法]基于对现有文献资料包括印度官方信息、媒体报道、相关学术论著的梳理,结合情报学和国际关系理论,分析莫迪执政以来印度情报改革的措施、动因与影响。[研究结论]莫迪政府通过改革情报工作体制机制、调整情报机构组织职能、推动国际情报合作、运用先进科技成果提升情报工作能力等措施较为有效地推动了印度情报改革的进程。莫迪政府情报改革的动因既来自于应对多种安全威胁的需要,又来自于莫迪力图使情报机构服务于其国内执政的目的,还来自于提升印度国际影响力的考虑。调整后的印度情报工作质效有所提高,情报系统在印度的政治地位进一步强化,情报工作对于印度国家安全和大国战略的支撑作用更为明显,然而,这些改革措施也带来印度“情报政治化”、加剧印太地区地缘政治环境的复杂性等负面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莫迪政府 情报改革 印度情报工作 国家安全 情报合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数字产业协同创新对绿色高质量发展的影响 被引量:1
17
作者 石艳文 许门友 《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89-94,共6页
选取2012—2021年中国279个地级及以上城市面板数据,实证检验数字产业协同创新对绿色高质量发展的影响效应及内在机制。研究结果表明,数字产业协同创新对绿色高质量发展的影响呈“U”型非线性特征。数字产业协同创新可通过推动低碳技术... 选取2012—2021年中国279个地级及以上城市面板数据,实证检验数字产业协同创新对绿色高质量发展的影响效应及内在机制。研究结果表明,数字产业协同创新对绿色高质量发展的影响呈“U”型非线性特征。数字产业协同创新可通过推动低碳技术进步间接影响绿色高质量发展水平。数字产业协同创新对绿色高质量发展的“U”型非线性影响存在显著异质性,具体表现为在跨过拐点后,数字产业协同创新对东部地区城市、大规模城市及中心型城市的促进作用更显著。据此,提出深挖数字产业协同创新发展优势、完善低碳技术研发体系、制定差异化数字产业发展策略,赋能绿色高质量发展的政策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数字产业协同创新 绿色高质量发展 低碳技术进步 中介效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从信息化到数字化:政策演变、研究进展与前沿趋势 被引量:6
18
作者 苏岚岚 胡轶歆 《中国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66-95,共30页
基于政策文本梳理和文献计量分析,本文系统探讨了2001-2022年我国推进信息化发展的政策演变历程及阶段性特征,剖析了信息化到数字化研究的演进动态及前沿领域。结果表明:(1)我国信息化发展大致经历了信息化萌芽、信息化深入推进和数字... 基于政策文本梳理和文献计量分析,本文系统探讨了2001-2022年我国推进信息化发展的政策演变历程及阶段性特征,剖析了信息化到数字化研究的演进动态及前沿领域。结果表明:(1)我国信息化发展大致经历了信息化萌芽、信息化深入推进和数字化转型三个阶段,相关政策演变体现了城乡统筹和区域均衡发展的顶层设计逻辑,以产业与治理的数字化为核心、各领域全面渗透的实践逻辑,构建多元主体共建共治共享格局的内生驱动逻辑,以及数据要素市场化的需求牵引逻辑;(2)研究呈现领域多元化、方向前沿性、重点突出、及时回应现实关切等典型特征,新一代信息技术如何赋能工业转型升级、智慧城市发展、数字乡村建设和如何构建数字经济的治理体系成为过去一段时期的研究主线;(3)近期研究持续聚焦数字经济、数字乡村、数字金融、数字鸿沟、数据要素等方面,尤其是大数据、人工智能、区块链等新技术的特性、应用、影响和治理研究热度持续上升;(4)数字化实践面临数字城乡融合程度低、区域数字鸿沟明显、产业与治理数字化短板、数据要素治理滞后等多重挑战。未来研究和政策设计需更加关注县域数字经济与数字城乡融合发展体制机制、小微市场主体的数字参与驱动机制及共富效应、全产业链数字化转型与高效能数字治理的协同、数字化转型驱动下的零工经济健康有序发展、数据要素治理机制等热点与前沿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信息化 数字化 数字经济 数据要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质生产力对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的影响 被引量:6
19
作者 刘欣欣 《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0期85-90,共6页
新质生产力是数字时代社会生产力的巨大跃迁,也是加速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的重要力量。基于新质生产力与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关系的理论分析框架,选取2010—2022年中国30个省级行政区面板数据展开实证检验。研究发现,新质生产力对现代化... 新质生产力是数字时代社会生产力的巨大跃迁,也是加速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的重要力量。基于新质生产力与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关系的理论分析框架,选取2010—2022年中国30个省级行政区面板数据展开实证检验。研究发现,新质生产力对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具有显著正向影响,该结论在经过内生性及稳健性检验后依旧成立。异质性分析表明,新质生产力对东部地区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的影响更大。中介效应检验表明,新质生产力能够通过优化劳动技能结构,推进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质生产力 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 中国式现代化 劳动技能结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我国森林食品产业高质量发展路径研究 被引量:5
20
作者 张爱玲 《农业经济》 北大核心 2024年第9期29-31,共3页
森林食品在维护国家粮食安全重大战略中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发展森林食品是新发展阶段保证粮食安全的必然之路。我国森林食品产业实现了长足发展,产业结构持续优化,企业主体逐渐壮大,科技驱动力不断增强,正在加速向高质量发展阶段迈... 森林食品在维护国家粮食安全重大战略中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发展森林食品是新发展阶段保证粮食安全的必然之路。我国森林食品产业实现了长足发展,产业结构持续优化,企业主体逐渐壮大,科技驱动力不断增强,正在加速向高质量发展阶段迈进。然而,当前我国森林食品产业依然面临科技支撑作用不够,产业质量水平不高,产业结构不尽合理,绿色发展有待加强等问题和短板。未来,森林食品产业要坚持以高质量发展为目标,坚持新发展理念,强化创新驱动引领,提升产业质量标准,优化产业结构,深化改革开放,推动产业绿色发展,构建利益联结机制,协力打造富民产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食物观 森林食品 高质量发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