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习近平法治思想的人民性及其理论价值 被引量:19
1
作者 贺洪波 《探索》 CSSCI 北大核心 2021年第6期1-16,共16页
人民是中国共产党执政的最大底气,是全面依法治国的主体和力量源泉,人民性由此成为习近平法治思想的根本属性,成为贯通习近平法治思想的价值红线和逻辑主线。习近平法治思想的人民性是在牢牢坚持马克思主义法治理论的人民立场、不懈追... 人民是中国共产党执政的最大底气,是全面依法治国的主体和力量源泉,人民性由此成为习近平法治思想的根本属性,成为贯通习近平法治思想的价值红线和逻辑主线。习近平法治思想的人民性是在牢牢坚持马克思主义法治理论的人民立场、不懈追求中国共产党领导法治建设的为民初心、继承发扬中华优秀传统法律文化中的民本理念以及积极满足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人民美好生活需要基础上形成的,系统体现在维护人民主体地位、保障人民合法权益、坚持人民评判法治、依靠人民推进法治等方面。在法治实践中展现习近平法治思想的人民性,可在以发展全过程人民民主推进法治建设、以人民意志为中心加强法律实施监督、以人民权益为中心加强人权法治保障、以人民便利为中心加强公共法律服务、以人民满意为中心建设高素质法治队伍等方面着力。习近平法治思想的人民性及其实践,具有推动马克思主义法治理论中国化、统领和协调全面依法治国的各方面关系、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提供法治思想指引、为人类法治建设和全球治理变革贡献中国智慧等重要理论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习近平法治思想 人民性 全面依法治国 制度优势 理论价值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我国公共图书馆地方立法现状、问题与完善路径——从新《立法法》地方立法条款切入 被引量:6
2
作者 王群 李浩然 《国家图书馆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23年第6期11-21,共11页
公共图书馆地方立法是图书馆法治体系建设的关键环节和重要内容。考察现行17部图书馆地方性法规规章发现,我国公共图书馆地方立法呈现立法数量较少且时间跨度大、立法主体及效力等级不尽相同、立法体例相似且内容简单重复等特征。这些... 公共图书馆地方立法是图书馆法治体系建设的关键环节和重要内容。考察现行17部图书馆地方性法规规章发现,我国公共图书馆地方立法呈现立法数量较少且时间跨度大、立法主体及效力等级不尽相同、立法体例相似且内容简单重复等特征。这些立法尽管一定程度上推动了当地图书馆事业发展,但以新《立法法》地方立法条款的新要求进行检视,仍存在创制性和地方特色不足、区域协同立法机制不健全、立法的民主性彰显不够、规范性系统性相对欠缺等问题。未来,我国公共图书馆地方立法应进一步凸显地方立法特色并发挥其创制性功能,推进区域协同立法,注重治理主体多元协作和治理手段硬核智能,常态化开展审查评估并推动立法动态完善,以问题导向、优势互补、软硬结合、动态塑造的地方立法推动实现公共图书馆治理的法治化和规范化。表1。参考文献1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公共图书馆 地方立法 创制性立法 区域协同立法 完善建议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再论把公众参与带回刑法立法——从社科话语到耗散结构的价值再发现 被引量:3
3
作者 王群 《理论月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21年第7期126-133,共8页
当前主权在民、社会资本和多中心治理等理论对刑法立法公众参与的正当性阐释日渐式微,尤其是对"刑法"语境的特殊性揭示不够。刑法立法公众参与正当既滥觞于社科知识自洽,亦强化于自然规律撑持。从刑法知识谱系看,犯罪本质、... 当前主权在民、社会资本和多中心治理等理论对刑法立法公众参与的正当性阐释日渐式微,尤其是对"刑法"语境的特殊性揭示不够。刑法立法公众参与正当既滥觞于社科知识自洽,亦强化于自然规律撑持。从刑法知识谱系看,犯罪本质、刑法性质和刑法治理深度揭示刑法立法公众参与法治逻辑;从人民主体原理看,现实的个人、劳动实践和以全人类解放为目标全面揭示刑法立法公众参与政治逻辑;从耗散结构定律看,熵增不可避免决定系统必须引入"负熵流"以实现熵变再平衡准确揭示刑法立法公众参与自然逻辑。只有真正理解刑法立法公众参与的内在逻辑,人民平等参与立法的权利才能充分保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刑法立法 公众参与 刑法知识 人民主体 耗散结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互联网金融时代被唤醒权研究——从被遗忘的网络资金账户说起 被引量:1
4
作者 王群 《现代经济探讨》 CSSCI 北大核心 2019年第4期120-126,共7页
互联网金融时代,公民出于隐私或大数据依赖等原因,其网络资金账户一般仅为本人知晓,一旦本人发生意外,该网络财产权就会陷入永久"被遗忘"的状态,现有法律制度对此难有作为。无权利则无救济,被唤醒权的出场不仅是权利理论进化... 互联网金融时代,公民出于隐私或大数据依赖等原因,其网络资金账户一般仅为本人知晓,一旦本人发生意外,该网络财产权就会陷入永久"被遗忘"的状态,现有法律制度对此难有作为。无权利则无救济,被唤醒权的出场不仅是权利理论进化之使然,更是国家互联网金融战略实施的必然推论,它不是个人信息权,而是信息财产权,由权利主体、内容和客体等权利要素构成。被唤醒权的实施,既要立足法律责任的严格追究,也要注重法律激励的人文促进,以权利的落地回应对被唤醒权的种种质疑,藉此建构网络金融命运共同体,实现互联网金融创新和公民财产保护的统筹兼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网络资金账户 被唤醒权 信息财产权 法律激励 法律责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地方立法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实践反思与优化路径——基于全国29个省份相关地方立法的分析
5
作者 王群 闫泽宇 《宁夏社会科学》 2025年第4期143-152,共10页
地方立法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是贯彻中央“健全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制度机制”和《中华人民共和国立法法》“立法应当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法定要求的重要举措。基于对510部相关地方立法文本分析发现,当前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 地方立法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是贯彻中央“健全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制度机制”和《中华人民共和国立法法》“立法应当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法定要求的重要举措。基于对510部相关地方立法文本分析发现,当前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地方立法呈现立法主体与民族自治地方高度关联、立法数量稳定增长且地区差异较大、立法领域和层级较为分散、立法表达以直接嵌入为主等特征。同时,地方立法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仍不同程度存在简单化倾向、精细化不足和融贯性不强等问题。为此,坚持国家法制统一性与地方立法创制性结合,管理型立法与促进型立法并行且以促进型立法为主的立法旨趣,以增进共同性为方向,突出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地方立法重点;以问题为导向,增强地方立法的针对性、实操性、创制性;以系统性为指引,完善立法备案审查制度,推进区域协同立法,系统提升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地方立法的质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地方立法 法理构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