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9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辽宁省港口体系时空演化分析及驱动机制研究 被引量:7
1
作者 董晓菲 韩增林 《地域研究与开发》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3期27-33,共7页
运用赫芬达尔-赫希曼指数和灰色关联度计算了辽宁港口体系2000—2010年空间格局演化过程,并对驱动港口体系时空演化的机制进行了探究。研究结果表明:港口体系由大连港独大演化为大连港与营口港"双足鼎立"的发展格局;各类货物... 运用赫芬达尔-赫希曼指数和灰色关联度计算了辽宁港口体系2000—2010年空间格局演化过程,并对驱动港口体系时空演化的机制进行了探究。研究结果表明:港口体系由大连港独大演化为大连港与营口港"双足鼎立"的发展格局;各类货物的集中度除煤炭、粮食略有上升以外,都呈下降趋势;与腹地的关联度,大连港由东部向西北部转移,营口港由临近区域向沈大交通线扩散,锦州港由分散向集中演变,丹东港逐步覆盖整个中、东部地区;自然及区位条件、腹地经济发展需求、基础设施配套以及外部环境及政策导向驱动了辽宁港口体系时空演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港口体系 时空演化 驱动机制 辽宁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辽宁与广东、江苏、上海、山东利用FDI的比较分析——兼谈积极有效利用外资嫁接改造辽宁老工业基地的对策 被引量:4
2
作者 黄莉 《经济与管理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05年第8期42-47,共6页
选取广东、江苏、上海、山东和辽宁五个沿海省市,从利用外资的规模、来源、投资方式、产业分布和投资环境等方面进行了比较研究,着重分析辽宁在改革开放后与沿海先进省市相比利用外资滞后的原因,进而提出扩大引资以及利用外资嫁接辽宁... 选取广东、江苏、上海、山东和辽宁五个沿海省市,从利用外资的规模、来源、投资方式、产业分布和投资环境等方面进行了比较研究,着重分析辽宁在改革开放后与沿海先进省市相比利用外资滞后的原因,进而提出扩大引资以及利用外资嫁接辽宁改造老工业基地的对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辽宁 广东 江苏 上海 山东 老工业基地 外商直接投资 外资利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双碳”目标下东北地区粮食生产低碳发展研究 被引量:1
3
作者 何湾 《农业经济》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41-43,共3页
“双碳”目标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新的约束条件,也为当前和今后粮食生产低碳发展指明方向,东北作为我国商品粮基地和水稻主产区之一,粮食生产过程中温室气体排放不容忽视,低碳发展将是东北地区粮食生产必经之路。本文从东北地区粮食生产... “双碳”目标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新的约束条件,也为当前和今后粮食生产低碳发展指明方向,东北作为我国商品粮基地和水稻主产区之一,粮食生产过程中温室气体排放不容忽视,低碳发展将是东北地区粮食生产必经之路。本文从东北地区粮食生产实际情况入手,通过低碳发展现状着重阐述技术创新瓶颈、思想意识薄弱和政策不完善三方面问题并分析其内在原因,针对性围绕重塑低碳技术创新模式、全面普及提升低碳意识、完善低碳生产政策体系提出推动东北地区粮食生产低碳发展的具体路径,为打造低碳农业和我国“双碳”目标的实现提供一定参考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碳”目标 东北地区 粮食生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适度超前开展基础设施投资对财政可持续性的影响研究
4
作者 张明源 《西南金融》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27-39,共13页
我国当下的基础设施建设依赖政府财政靠前发力,而财政可持续性问题成为适度超前开展基础设施投资面临的最大阻碍。本文的研究表明,虽然一般公共预算资金在基建投资中的占比持续走低,但是政府财政仍然是我国基础设施建设投资中的关键角... 我国当下的基础设施建设依赖政府财政靠前发力,而财政可持续性问题成为适度超前开展基础设施投资面临的最大阻碍。本文的研究表明,虽然一般公共预算资金在基建投资中的占比持续走低,但是政府财政仍然是我国基础设施建设投资中的关键角色。基建投资不是造成地方政府债务较高、影响我国财政可持续性的根源。从估算结果来看,虽然受到多种因素制约,但是2020—2022年政府资金的平均资金撬动效应高达2.7倍,民间资金依赖政府资金在基础设施建设领域的带动作用。预计至2035年,我国每年基建财政支出空间在5.5万亿—7.3万亿元,“十四五”期间政府资金预计平均每年拉动其余资金16.2万亿元。因此,对于地方政府而言,开展基建投资的关键在于优化专项债使用机制、提升政府投资决策能力以降低资金成本,提高资金使用效率。通过建立健全政府投资、补贴与价格的协同机制,更好地利用有限的财政预算资金撬动民间投资,带动经济系统整体健康平稳运转。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财政可持续性 基础设施投资 基础设施建设 财政预算 政府投资 政府补贴 专项债 地方政府债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我国国企与民企共同发展的途径探索 被引量:2
5
作者 刘朝 袁阡佑 《社会科学辑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08年第6期112-115,共4页
我国确立的"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是坚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核心,更是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必然选择。而探寻我国国企与民企共同发展的途径,是实现公有经济与非公有经济共同发展的关... 我国确立的"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是坚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核心,更是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必然选择。而探寻我国国企与民企共同发展的途径,是实现公有经济与非公有经济共同发展的关键。从我国公有经济与非公有经济发展历程与现状来看,国企与民企共同发展所需要的前提条件是国企和民企之间形成合理的分工和国企或政府投资的理性。实现我国国企与民企共同发展的基本途径有六种类型:国企牵动型、控股主导型、产品引领型、融为一体型、分工协作型、平行发展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国企与民企 共同发展 途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日本企业的“Hospitality”理念及启示 被引量:1
6
作者 刘巍 《商业经济研究》 北大核心 2015年第24期119-120,共2页
日本企业将"Hospitality"理念作为构筑人与人、人与社会和谐关系的准则和规范,在企业教育培训和人事考核制度中将这种理念的培养和考量作为重要一环,从而形成人与人齐心协力,具有连带感、体现一体化的工作环境和氛围,实现了... 日本企业将"Hospitality"理念作为构筑人与人、人与社会和谐关系的准则和规范,在企业教育培训和人事考核制度中将这种理念的培养和考量作为重要一环,从而形成人与人齐心协力,具有连带感、体现一体化的工作环境和氛围,实现了顾客、员工、企业、社会的利益平衡和共赢局面。这对于缺少人文关怀、忽视人际关系、缺失社会责任的中国企业来说具有重要的启示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HOSPITALITY 日本 人力资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信息基础设施建设、企业创业活力与城市就业增长 被引量:3
7
作者 张明源 李震 《现代管理科学》 北大核心 2023年第3期33-42,共10页
当前我国面临的核心问题之一是就业,而信息基础设施建设则提供了促进就业的新政策方向。基于“宽带中国”战略试点政策,利用多期双重差分模型进行实证研究,探究信息基础设施建设对城市劳动就业增长的影响和作用机制。研究结果表明“,宽... 当前我国面临的核心问题之一是就业,而信息基础设施建设则提供了促进就业的新政策方向。基于“宽带中国”战略试点政策,利用多期双重差分模型进行实证研究,探究信息基础设施建设对城市劳动就业增长的影响和作用机制。研究结果表明“,宽带中国”战略政策的实施显著促进了城市劳动就业增长,对中小型城市和东部城市的促进效应更为明显,主要归因于当地工业部门和服务业部门劳动就业的增加。影响机制的分析显示,信息基础设施建设能够显著促进城市数字经济发展,增强城市企业创业活力,并提高区域劳动力需求。因此,在推进经济高质量发展的过程中,应该着重于信息基础设施建设,以激发企业创业活力并稳定劳动就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信息基础设施 企业创业 城市就业 “宽带中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建投资、转移支付与资源空间错配——基于多区域一般均衡框架的讨论 被引量:2
8
作者 张明源 《经济与管理》 CSSCI 2023年第2期30-40,共11页
在做好“六稳”工作、落实“六保”任务的要求下,探索转移支付机制对提高基建投资有效性,解决基建投资的空间错配,促进区域协调发展具有重要现实意义。通过建立包含不同转移支付机制的多区域动态一般均衡模型研究发现:(1)从区域增长与... 在做好“六稳”工作、落实“六保”任务的要求下,探索转移支付机制对提高基建投资有效性,解决基建投资的空间错配,促进区域协调发展具有重要现实意义。通过建立包含不同转移支付机制的多区域动态一般均衡模型研究发现:(1)从区域增长与分配效应来看,与专项转移支付相比,一般性转移支付扶持下的基建投资可以挤入更多当地居民消费、私人投资与政府投资,进而更为有效地提高欠发达地区的发展水平。(2)通过大量专项转移支付项目加速欠发达地区基建投资,挤占当地政府转移支付的资源,使得转移支付没有达到效率最大化,增加地方政府的财政负担。(3)为了实现区域的公平发展,持续大规模地通过转移支付向欠发达地区增加基建投资反而成为区域间不健康竞争的砝码,没有达到效率最大化的同时,进一步陷入“投资—落后—再投资”的恶性循环,形成基建投资的空间错配。因此,合理规划对人口流出的欠发达地区转移支付的结构以及扶持政策才是谋求经济协调发展的可行之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基建投资 转移支付 空间错配 区域协调发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与墨西哥城镇化过程中农村劳动力转移之比较
9
作者 吕洋 孟奎 《商业时代》 北大核心 2014年第9期50-53,共4页
农村劳动力由传统农业部门向现代部门的转移是城镇化过程的本质也是推动其发展的最重要途径,本文以刘易斯二元经济发展理论为分析框架,比较了中国与墨西哥两国在这一进程中各自特点、所处阶段和存在问题,并利用刘易斯的理论对这些现象... 农村劳动力由传统农业部门向现代部门的转移是城镇化过程的本质也是推动其发展的最重要途径,本文以刘易斯二元经济发展理论为分析框架,比较了中国与墨西哥两国在这一进程中各自特点、所处阶段和存在问题,并利用刘易斯的理论对这些现象背后的制度和政策原因进行了详尽的分析,通过这种分析为我国下一步城镇化的快速发展提出合理的政策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劳动力转移 二元经济理论 刘易斯转折点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