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1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法治政府视域下行政成本治理法治化路径探析
1
作者 徐振华 《领导科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11-117,共7页
法治作为人类政治文明的重要成果,构成现代良序社会运行的基本架构。法治不简单等同于法制,法治政府兼有“治我”与“治他”的二重意蕴。在法治政府范畴下,作为公共行政重要议题的行政成本治理获得刚性的规则与制度支撑,而残留的“法制... 法治作为人类政治文明的重要成果,构成现代良序社会运行的基本架构。法治不简单等同于法制,法治政府兼有“治我”与“治他”的二重意蕴。在法治政府范畴下,作为公共行政重要议题的行政成本治理获得刚性的规则与制度支撑,而残留的“法制思维”、分散的节约法规、特殊的行政成本与政府行为属性,均对行政成本治理法治化形成障碍。为此,应依托法治政府建设的政府治理现代化实践,转换行政法学范式,修订完善既有节约法规,构筑行政成本监督激励内生动力体系,实现行政成本治理法治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法治政府 行政成本 治理 法治化 法治思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节约文化重塑的行政成本治理“软动力”机制探微 被引量:1
2
作者 徐振华 《领导科学》 北大核心 2022年第2期107-111,共5页
行政成本有效治理不仅是"硬性"制度约束与技术运用之产物,更是"软性"节约文化激发行政主体内生动力之结果。节约文化之于行政成本治理具有节约导向、节约凝聚、节约衍射等功能。然而,面对节约悖论误导、消费主义侵... 行政成本有效治理不仅是"硬性"制度约束与技术运用之产物,更是"软性"节约文化激发行政主体内生动力之结果。节约文化之于行政成本治理具有节约导向、节约凝聚、节约衍射等功能。然而,面对节约悖论误导、消费主义侵蚀和官本位观念掣肘等因素的干扰,基于节约文化的行政成本治理"软动力"机制构建遭遇困境。为此,可从节约精神文化、节约行为文化、节约制度文化三个维度探求节约文化重塑之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行政成本 节约文化 “软动力”机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人工智能与低碳经济转型:作用机制与实证检验
3
作者 张雪 《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44-50,共7页
选取我国30个省级面板数据作为研究样本,将研究区间设置为2013—2022年,系统检验人工智能对低碳经济转型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人工智能可显著促进低碳经济转型,该结论经一系列稳健性及内生性检验后依旧成立。异质性检验结果表明,在东... 选取我国30个省级面板数据作为研究样本,将研究区间设置为2013—2022年,系统检验人工智能对低碳经济转型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人工智能可显著促进低碳经济转型,该结论经一系列稳健性及内生性检验后依旧成立。异质性检验结果表明,在东部地区,人工智能对低碳经济转型的正向促进作用更显著。中介效应检验结果显示,新质生产力与绿色金融是人工智能促进低碳经济转型的关键渠道。空间效应检验发现,人工智能不仅能够促进本区域低碳经济转型,而且还可以推进邻近地区低碳经济转型。研究结论为加快低碳经济转型、促进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提供有益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工智能 新质生产力 绿色金融 低碳经济转型 区域经济 高质量发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数字普惠金融促进农业经济发展研究
4
作者 韩涛 郗德才 《农业经济》 北大核心 2025年第7期101-103,共3页
文章剖析了数字普惠金融促进农业经济发展的多元路径,包括但不限于金融服务创新、农业信息平台建设、农村数字素养提升等关键环节。研究指出,数字普惠金融的深入应用能够构建一个更加包容、高效的农业金融体系,为农户和农业企业提供更... 文章剖析了数字普惠金融促进农业经济发展的多元路径,包括但不限于金融服务创新、农业信息平台建设、农村数字素养提升等关键环节。研究指出,数字普惠金融的深入应用能够构建一个更加包容、高效的农业金融体系,为农户和农业企业提供更便捷、低成本的金融服务,同时通过科技手段优化资源配置,引导资金流向高效率、高附加值的农业项目。此外,通过加强农业信息平台建设,数字普惠金融能够打破信息不对称,促进农业市场透明化,助力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和优化。文章还强调了提升农村数字素养的重要性,以确保农户和农业企业能够有效利用数字普惠金融的便利,避免数字化带来的“数字鸿沟”。通过教育培训和政策引导,提高农村人口对数字金融工具的接纳和使用能力,是实现数字普惠金融全面覆盖、真正惠及农业经济的关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数字普惠金融 农业经济 融资 生产力 乡村振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数字普惠金融、倒逼式创新与绿色全要素生产率
5
作者 张雪 《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83-88,共6页
选取2013—2022年我国30个省级面板数据,构建基准回归模型、机制效应模型,实证分析数字普惠金融、倒逼式创新与绿色全要素生产率的关系。研究发现:数字普惠金融能够显著提高绿色全要素生产率。分区域研究表明,相较于非东部地区、非低碳... 选取2013—2022年我国30个省级面板数据,构建基准回归模型、机制效应模型,实证分析数字普惠金融、倒逼式创新与绿色全要素生产率的关系。研究发现:数字普惠金融能够显著提高绿色全要素生产率。分区域研究表明,相较于非东部地区、非低碳试点省市地区,数字普惠金融对东部地区、低碳试点省市绿色全要素生产率的推动作用更强。作用渠道检验结果显示,倒逼式创新是数字普惠金融提升绿色全要素生产率的重要作用渠道,其中引进式创新与自主式创新能够发挥显著正向机制作用,而模仿式创新的作用不显著。由此,各地可健全数字普惠金融发展机制、实施差异化绿色低碳生产策略、打造倒逼式创新协同发展模式,助力绿色全要素生产率增长,稳步推进美丽中国建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绿色全要素生产率 数字普惠金融 倒逼式创新 低碳试点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的世界观和方法论
6
作者 贺长余 《毛泽东研究》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37-46,共10页
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是中国共产党在关键时期作出的重大战略决定和实践部署,蕴含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必须坚持人民至上的价值取向,以坚持自信自立为基本遵循,通过坚持守正创新的动力机制,贯彻坚持问题导向的实践要... 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是中国共产党在关键时期作出的重大战略决定和实践部署,蕴含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必须坚持人民至上的价值取向,以坚持自信自立为基本遵循,通过坚持守正创新的动力机制,贯彻坚持问题导向的实践要求,依照坚持系统观念的总体原则,既大力推进中国式现代化,满足中国人民对美好生活的需要,也深刻体现了坚持胸怀天下的世界关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 世界观 方法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东北乡村振兴与东北全面振兴的内蕴关联 被引量:1
7
作者 郗德才 《农业经济》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0期49-51,共3页
乡村振兴包含着乡村文化的传承与发展、农业农村经济社会的进步与发展、乡村生态的保护与开发等多方面的内容与要求。东北地区悠久而独特的乡村文化为东北实现全面振兴提供了文化自信;东北地区是保障全国粮食安全的“压舱石”为东北实... 乡村振兴包含着乡村文化的传承与发展、农业农村经济社会的进步与发展、乡村生态的保护与开发等多方面的内容与要求。东北地区悠久而独特的乡村文化为东北实现全面振兴提供了文化自信;东北地区是保障全国粮食安全的“压舱石”为东北实现全面振兴提供了坚实根基;东北地区拥有多样、天然的乡村生态为东北实现全面振兴提供了生态安全屏障;东北地区是全国农作物主产区,实现东北农业农村现代化关乎东北全面振兴全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乡村振兴 东北全面振兴 农业农村现代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6-磷酸-海藻糖对普通菜豆籽粒产量和镰孢菌枯萎病抗性的影响 被引量:3
8
作者 薛仁风 黄宇宁 +3 位作者 姜珊 赵阳 陈剑 葛维德 《河南农业科学》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1期91-97,共7页
6-磷酸-海藻糖是调控植物生长发育和响应胁迫的重要信号分子。为研究6-磷酸-海藻糖调控普通菜豆生长发育和抗病反应的功能,采用外源6-磷酸-海藻糖溶液喷施方法,揭示其对普通菜豆籽粒产量和镰孢菌枯萎病抗性的影响。结果表明,龙饭豆1号... 6-磷酸-海藻糖是调控植物生长发育和响应胁迫的重要信号分子。为研究6-磷酸-海藻糖调控普通菜豆生长发育和抗病反应的功能,采用外源6-磷酸-海藻糖溶液喷施方法,揭示其对普通菜豆籽粒产量和镰孢菌枯萎病抗性的影响。结果表明,龙饭豆1号和红芸豆的百粒质量分别达到42.7 g和43.2 g,分别比对照(蒸馏水)提高18.6%和20.7%,产量可达2250.5 kg/hm^(2)和2549.6 kg/hm^(2),分别提高14.5%和19.2%。6-磷酸-海藻糖处理后,普通菜豆叶片可溶性糖类含量显著提升,红芸豆海藻糖、葡萄糖、蔗糖和淀粉水平最高,分别达37.4 nmol/g、4.3μmol/g、5.5μmol/g、3.6μmol/g;龙饭豆1号果糖含量最高,达到8.4μmol/g。龙饭豆1号叶片净光合速率、胞间CO_(2)浓度和蒸腾速率最高,分别达到18.6、249.6、6.5μmol/(m^(2)·s),红芸豆气孔导度最大,达0.57μmol/(m^(2)·s)。外源6-磷酸-海藻糖的喷施促进了植株生长发育和碳水化合物的合成,同时显著提高叶片光合效率,促进营养物质向籽粒转运。此外,接菌48 h后,6-磷酸-海藻糖处理的菜豆根中防御因子活性或含量达到最高,过氧化物酶活性、超氧化物歧化酶活性和苯丙氨酸解氨酶活性分别达到78.3、32.9、0.054 nk at/mg,H_(2)O_(2)含量达到0.33 ng/mg。PR1、PR2、PR5基因的相对表达量达到最高,分别为接种0 h基因表达量的8.3、13.2、9.4倍。接菌28 d后植株发病级别显著低于对照,仅为4.2。综上,6-磷酸-海藻糖可能通过调节可溶性糖含量、叶片光合效率促进产量提升,通过诱导植物防御因子的表达激活寄主抗病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普通菜豆 6-磷酸-海藻糖 籽粒产量 镰孢菌枯萎病抗性 生理分析 防御基因表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碎片化网络舆情下主流意识形态话语权探析 被引量:22
9
作者 王天楠 《中共天津市委党校学报》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期36-42,共7页
意识形态话语权是社会思潮中引导民心、决定社会舆论走向的能力。网络技术的扩展、网络社会的民粹化走向及个别地方意识形态工作的虚化、弱化、仪式化,导致碎片化网络舆情逐渐占据社会舆情场,甚至出现主流意识形态被碎片化网络舆情“牵... 意识形态话语权是社会思潮中引导民心、决定社会舆论走向的能力。网络技术的扩展、网络社会的民粹化走向及个别地方意识形态工作的虚化、弱化、仪式化,导致碎片化网络舆情逐渐占据社会舆情场,甚至出现主流意识形态被碎片化网络舆情“牵着走”的混乱局面。泛滥的网络舆情催生“鸡毛蒜皮效应”、“长尾效应”“羊群效应”“晕轮效应”和“尺蠖效应”,加剧了主流意识形态丧失话语权的风险。网络时代建构主流意识形态话语权已迫在眉睫,需要增强意识形态吸引力、提高网络空间治理能力、控制舆情事件并进行专业化处理、加强网络舆情有效预判和政策的合理统筹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主流意识形态 网络舆情 网民 网络民粹主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美丽乡村建设视域下森林康养产业发展对策研究 被引量:22
10
作者 李国辉 王心 《农业经济》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期68-69,共2页
森林康养是一种通过开发森林资源,开展旅游、休闲、养老等形式以求促进人体健康的新兴产业。党的十九大提出美丽乡村振兴战略,森林康养在符合生态文明建设要求的前提下,对繁荣乡村经济,实现乡村振兴,实施美丽乡村振兴战略具有重要作用... 森林康养是一种通过开发森林资源,开展旅游、休闲、养老等形式以求促进人体健康的新兴产业。党的十九大提出美丽乡村振兴战略,森林康养在符合生态文明建设要求的前提下,对繁荣乡村经济,实现乡村振兴,实施美丽乡村振兴战略具有重要作用。森林康养从德国创立后逐步发展向世界多个国家,中国森林康养产业发展伴随美丽乡村建设迎来了黄金期,但目前存在政府帮扶力度不足,政策执行力尚待提高、康养专业人才欠缺、"森林康养+乡村"产业模式单一,缺乏创新、市场准入机制不健全,法律、制度保障体系尚不完善等问题。文章就其现状分析,从政府支持、人才培养、标准化和品牌化建立、大数据共享四个方面提出了对策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森林康养 美丽乡村 现状 建议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时代统一战线服务国家治理现代化的多重挑战与功能重塑 被引量:10
11
作者 徐振华 《领导科学》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8期60-63,共4页
统一战线是新时代推进国家治理现代化的重要法宝,双方在价值秉持、行动主体、运行机制等方面高度契合。随着网络信息技术对传统社会格局的强势解构、经济社会转型的日益升级以及现代化进程的纵深化推进,统一战线的社会动员、社会整合、... 统一战线是新时代推进国家治理现代化的重要法宝,双方在价值秉持、行动主体、运行机制等方面高度契合。随着网络信息技术对传统社会格局的强势解构、经济社会转型的日益升级以及现代化进程的纵深化推进,统一战线的社会动员、社会整合、共识凝聚等优势功能正面临多重挑战。统一战线应从坚持党的领导、借助“话语动员”升级统战工作模式、增进“平台包容力”等方面进行功能重塑,在服务国家治理现代化中实现统战工作新跨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统一战线 国家治理 社会转型 党的领导 政治整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中国共产党关于“中国之治”的马克思主义塑造 被引量:1
12
作者 贺长余 王桂泉 《社会主义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22年第3期17-24,共8页
“中国之治”是在马克思主义理论指导下,中国共产党带领全国各族人民进行的伟大创举。在其开创的进程中,中国共产党不断塑造并赋予“中国之治”马克思主义内涵与特质,使之成为中国共产党把马克思主义同中国实际相结合所取得的显著历史... “中国之治”是在马克思主义理论指导下,中国共产党带领全国各族人民进行的伟大创举。在其开创的进程中,中国共产党不断塑造并赋予“中国之治”马克思主义内涵与特质,使之成为中国共产党把马克思主义同中国实际相结合所取得的显著历史性成就;成为中国共产党关于中国社会存在一种能动反映的社会意识——“中国之智”;成为中国共产党所确立的在一定经济发展基础上的上层建筑——“中国之制”;成为中国共产党将中国制度优势付诸于实践转化的国家治理效能——“中国之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共产党 中国之治 马克思主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政治文化理论的短板及其“哥白尼”式转向——以艾克斯坦政治变迁的文化主义理论为中心 被引量:1
13
作者 王天楠 《中共天津市委党校学报》 北大核心 2021年第4期40-50,共11页
政治文化理论因论证数据静态化和无法解释政治变化等问题长期遭遇诘难。这是由于传统政治文化理论建立在四个基本假设基础之上,即取向先于行为、取向可变性、社会化和文化累积性,而各个假设都明确导向持续性预期,因而无法对政治变化进... 政治文化理论因论证数据静态化和无法解释政治变化等问题长期遭遇诘难。这是由于传统政治文化理论建立在四个基本假设基础之上,即取向先于行为、取向可变性、社会化和文化累积性,而各个假设都明确导向持续性预期,因而无法对政治变化进行有效解释。为弥合政治文化理论的持续性预期短板,必需改变以往以固定的理论假设解释变化的政治现实的传统模式,即颠倒解释对象与理论范式的位置,来一场"哥白尼"式的转向。艾克斯坦构建起模式维持型政治变革的文化解释、趋向灵活性政治变迁的文化诠释、社会中断的文化解剖、政治转型的文化主义四种理论模型。虽然其自身的基本观点、概念的界定和政治文化的权重亦成为新的批评对象,但这一理论以强大的冲击力突现在政治文化研究复兴运动的图景中,使政治文化重新回到了政治理论和政治分析的中心舞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政治文化理论 政治变迁 艾克斯坦 文化主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农村社会治理效能提升的路径探索 被引量:1
14
作者 王天楠 曹德林 《农业经济》 北大核心 2022年第5期63-64,共2页
全面推进农村各项事业发展要求农村社会治理模式不断创新、社会治理效能不断提升。然而,当前农村社会治理在党建工作、协同治理、民主参与和法治建设等方面还有差距,需要不断明确党建引领、村民主导的社会治理新方向,构建“四轮驱动”... 全面推进农村各项事业发展要求农村社会治理模式不断创新、社会治理效能不断提升。然而,当前农村社会治理在党建工作、协同治理、民主参与和法治建设等方面还有差距,需要不断明确党建引领、村民主导的社会治理新方向,构建“四轮驱动”、协同共治的新体系,采取层层激活民主、扩大村民参与的治理新举措,推进依法治村、依规治村的新尝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村社会治理 治理现代化 治理效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黑格尔创作《哲学全书》的外在缘由——基于《哲学全书》三版序言的考察
15
作者 贺长余 《北京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23年第4期73-83,共11页
对《哲学全书》的理解,不仅要深入挖掘其内在的思辨逻辑,同时也要能够跳出来,揭示在深刻的逻辑演绎之外所要针对的现实考量。通过对《哲学全书》三版序言的考察,发现黑格尔曾较为详实地阐述他多次修订和创作《哲学全书》的外在缘由。不... 对《哲学全书》的理解,不仅要深入挖掘其内在的思辨逻辑,同时也要能够跳出来,揭示在深刻的逻辑演绎之外所要针对的现实考量。通过对《哲学全书》三版序言的考察,发现黑格尔曾较为详实地阐述他多次修订和创作《哲学全书》的外在缘由。不管是为了满足授课听众对于“一种教本”的需要以及回应一些“外行人”对于该“教本”的批评和诬告,还是为了强烈批判当时思想领域出现的不适宜“作风”“很坏的成见”以及毫无意义的争论,均鲜明地展现了《哲学全书》的现实指向与时代规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黑格尔 《哲学全书》 外在缘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数字农业推动农业高质量发展的思路和对策 被引量:77
16
作者 吕小刚 《农业经济》 北大核心 2020年第9期15-16,共2页
数字农业是农业现代化发展的高级形态,推动数字农业建设是实现农业高质量发展的有力支撑,更是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关键举措。当前,特别是在统筹推进疫情防控和"三农"工作过程中,各地在以数字农业建设推动农业高质量发展方... 数字农业是农业现代化发展的高级形态,推动数字农业建设是实现农业高质量发展的有力支撑,更是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关键举措。当前,特别是在统筹推进疫情防控和"三农"工作过程中,各地在以数字农业建设推动农业高质量发展方面积累了一些成功经验,形成各具特色的发展模式。但是在数据驱动农业标准化建设、数字农业技术创新和转化和推进"三农"综合信息服务等方面需提供更强有力的信息化支撑,为农业高质量且可持续发展催生新业态,提供新动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数字农业 高质量发展 新业态 对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文旅融合视域下整合乡村红色旅游资源助力乡村振兴 被引量:37
17
作者 桂峰兰 《农业经济》 北大核心 2023年第5期137-139,共3页
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旅游行业不断在内容和形式上推陈出新,呈现出地域分散化、布局多元化的特征。红色旅游作为旅游行业的重要分支,是集旅游休闲娱乐、爱国主义教育、红色文化赓续于一身的理想载体。文旅深度融合既有利于乡风文明建设,... 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旅游行业不断在内容和形式上推陈出新,呈现出地域分散化、布局多元化的特征。红色旅游作为旅游行业的重要分支,是集旅游休闲娱乐、爱国主义教育、红色文化赓续于一身的理想载体。文旅深度融合既有利于乡风文明建设,也有助于提升乡村治理效能和村民生活水平。当前,我国红色教育基地广泛分布于革命老区和边远山区,借助红色资源开发促进当地经济发展、农产品营销、巩固脱贫成果是经济的一大发展方向。本文立足乡村红色旅游景区文旅融合现状,探索文旅融合视域下农村红色旅游的发展战略,寻求激发乡村经济发展内生活力的应对之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红色旅游 乡村振兴 农村经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乡村振兴战略下农村精神文明建设路径探究 被引量:22
18
作者 傅瑶 韩芳 《农业经济》 北大核心 2022年第4期59-61,共3页
推进新时代农村精神文明建设是实施乡村振兴战略、解决现阶段我国社会主要矛盾的必然要求。乡村振兴战略下加强农村精神文明建设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加强农村思想政治工作,推进乡村文化振兴,进一步加大农村人... 推进新时代农村精神文明建设是实施乡村振兴战略、解决现阶段我国社会主要矛盾的必然要求。乡村振兴战略下加强农村精神文明建设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加强农村思想政治工作,推进乡村文化振兴,进一步加大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力度,提高农民综合素质,同时各方面要协同配合形成农村精神文明建设的强大合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村精神文明 思想建设 乡村文化振兴 实施路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双循环背景下农业金融服务体系的转型升级 被引量:7
19
作者 王韵嘉 陈奇琦 《农业经济》 北大核心 2022年第5期107-109,共3页
基于国内外的复杂形势,中国提出构建“双循环”新发展格局的重大战略部署,这对中国农业金融发展提出了新的挑战。在此背景下,金融体系的完善,尤其是农业金融服务体系的转型升级对“双循环”的构建起到至关重要的支撑作用。从金融资金循... 基于国内外的复杂形势,中国提出构建“双循环”新发展格局的重大战略部署,这对中国农业金融发展提出了新的挑战。在此背景下,金融体系的完善,尤其是农业金融服务体系的转型升级对“双循环”的构建起到至关重要的支撑作用。从金融资金循环的角度出发,通过编制2007年至2020年的矩阵式资金流量表来分析论证中国当前农业金融服务体系对“双循环”存在一定不适配度。为畅通“双循环”,助力乡村振兴,促进经济高质量绿色发展,进而早日实现共同富裕,应主要着眼于改革金融机构体系、健全金融市场体系、完善金融监管体系三方面,以加速中国农业金融服务体系的转型升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循环” 农业金融服务体系 乡村振兴 绿色发展 共同富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乡村振兴视角下数字化转型的基层政府信息公开模式研究 被引量:7
20
作者 章燕 吕小刚 《农业经济》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0期65-66,共2页
本文以剖析基层政府治理现代化在推进乡村振兴过程中发挥的重要作用为研究的逻辑起点,基于"数据思维—主体扩展—内容丰富—渠道拓宽"的平行视角,刻画出数字化转型背景下基层政府信息公开的模式嬗变过程,并提出把握数字化转... 本文以剖析基层政府治理现代化在推进乡村振兴过程中发挥的重要作用为研究的逻辑起点,基于"数据思维—主体扩展—内容丰富—渠道拓宽"的平行视角,刻画出数字化转型背景下基层政府信息公开的模式嬗变过程,并提出把握数字化转型先机,服务乡村振兴目的,基层政府信息公开实现整体性、开放性、融合性和精准性的路径建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乡村振兴 数字化转型 政府 信息公开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