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0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郑氏规范》对治家和为官的鉴戒 被引量:3
1
作者 刘崧 《领导科学》 北大核心 2015年第20期34-36,共3页
曾被朱元璋赐予"江南第一家"的浙江浦江郑氏家族最近因中纪委的推介而受到了广泛关注。浦江郑氏以孝义治家而闻名天下。自北宋重和元年(1118年)至明天顺三年(1459年),郑氏在当地以大家族聚居的方式生活了三百多年。郑氏家族在历... 曾被朱元璋赐予"江南第一家"的浙江浦江郑氏家族最近因中纪委的推介而受到了广泛关注。浦江郑氏以孝义治家而闻名天下。自北宋重和元年(1118年)至明天顺三年(1459年),郑氏在当地以大家族聚居的方式生活了三百多年。郑氏家族在历史上出仕为官者多达173人,官位最高的做到礼部尚书,令人称奇的是,竟然没有一个因为贪墨而被罢官的,这在今天实在难以想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江南第一家 闻名天下 为官者 最近因 礼部尚书 三年 至明 天顺 令人 家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曹操唯才是举思想的道德诘难与现代治理价值 被引量:2
2
作者 刘崧 《领导科学》 北大核心 2016年第3期44-46,共3页
曹操在中国是个家喻户晓、妇孺皆知的大人物,不必过多介绍。然而一说到曹操,人们往往被两种面相所广相扰:一个是文学艺术中的曹操,以《三国演义》为代表;一个是历史上真实的曹操,以《三国志》为代表。自《三闻演义》问世后,由于... 曹操在中国是个家喻户晓、妇孺皆知的大人物,不必过多介绍。然而一说到曹操,人们往往被两种面相所广相扰:一个是文学艺术中的曹操,以《三国演义》为代表;一个是历史上真实的曹操,以《三国志》为代表。自《三闻演义》问世后,由于文学艺术特有的传播力和感染力,常常是小说中的曹操形象掩盖了历史上真实的曹操形象。历史上真实的曹操如何呢?对此,虽众说纷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曹操形象 现代治理 唯才是举 价值 诘难 道德 《三国演义》 文学艺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权力生态的重建与权力崇拜的终结 被引量:1
3
作者 刘崧 《领导科学》 北大核心 2015年第7Z期4-8,共5页
官本位意识是中国文化和历史积淀数千年而凝固下来的普遍的观念形态和民族心理,权力崇拜是其集中表现。根除官本位需要破除权力崇拜,破除权力崇拜需要还原权力的本来面目,建构新型的权力生态。不受制约的权力,会使人麻痹乃至屈服,导致... 官本位意识是中国文化和历史积淀数千年而凝固下来的普遍的观念形态和民族心理,权力崇拜是其集中表现。根除官本位需要破除权力崇拜,破除权力崇拜需要还原权力的本来面目,建构新型的权力生态。不受制约的权力,会使人麻痹乃至屈服,导致人性与权力的双向堕落。重建权力生态,需要从政道、治道、价值等层面入手,让权力回归权利本源,重塑社会秩序和人心秩序,净化权力运行的小环境(官场)和大环境(社会),在价值取向上把向权力看齐扭转为向能力看齐。一旦新型权力生态建构起来,还原权力的本来面目,使其回归正轨,权力就会被重塑,下凡为世俗寻常之物,权力崇拜的偶像式迷梦就会迎来其必然的终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权力生态 权力崇拜 官本位 官民二元格局 政道与治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管子治国思想的务本精神与现代向度
4
作者 刘崧 《领导科学》 北大核心 2017年第4期25-27,共3页
管子(前723—前645),名夷吾,字仲,春秋时期著名哲学家、政治家、军事家、改革家,其思想和改革举措对当时和后世产生了深远影响。他辅佐齐桓公大力推行改革,使齐国逐渐强盛而跻身霸主之位,成为春秋五霸之首。
关键词 治国思想 管子 向度 现代 精神 春秋时期 改革举措 春秋五霸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人治与法治的现代合流与“时中”使命
5
作者 刘崧 《领导科学》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2Z期4-8,共5页
区分人治和法治并争论二者孰优孰劣是当今时代的喜好。当下的中国也面临类似的怪局:法治的倡导与人治的事实并存,而人们的概念争论并不能切中现实的复杂性。一个社会采取何种治理模式,并不取决于人们的主观喜好,而由日常生活所塑造而成... 区分人治和法治并争论二者孰优孰劣是当今时代的喜好。当下的中国也面临类似的怪局:法治的倡导与人治的事实并存,而人们的概念争论并不能切中现实的复杂性。一个社会采取何种治理模式,并不取决于人们的主观喜好,而由日常生活所塑造而成的生活形式来决定。生活形式是生成制度和法规的本体论基础。在现时代,由自然科学规定的工业化进程使人类的生活形式日趋同质化和同构化,这为法治成为普遍诉求提供了可能。但法治并非十全十美,它自身固有的悖论使其效用有一定局限。事实上,人治与法治并非非此即彼的关系,它们应该可以在一定条件下和一定限度内协同共存。如何调适人治与法治的关系,实现二者的最佳搭配和最大合力,这并不仅是一个思辨哲学的问题,而必须诉诸现实来求解。我们应注目于当下正在发生的事情,关注日常生活的塑造功能。在这方面,中国古代哲学的"时中"智慧可以给今人以启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治 法治 法治悖论 生活形式 时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现代领导变革中的简约主义价值探赜
6
作者 刘崧 《领导科学》 北大核心 2016年第4Z期28-31,共4页
当今中国正在经历从非市场经济社会向市场经济社会的历史性转型,堪称数千年来未有之激变。市场经济的深入发展加深了社会生活的原子化倾向,前现代社会的共同体依赖逐渐走向现代社会的独立和自主,国家、社会、市场三股力量正在形成。经... 当今中国正在经历从非市场经济社会向市场经济社会的历史性转型,堪称数千年来未有之激变。市场经济的深入发展加深了社会生活的原子化倾向,前现代社会的共同体依赖逐渐走向现代社会的独立和自主,国家、社会、市场三股力量正在形成。经济发展和社会结构的急速变迁呼唤治理体系和领导方式的现代变革,传统支配型、命令式、等级式的领导模式越来越不适应时代进步的要求。因循国家、社会、市场三股力量,实行分流而治、各司其职的简约治理已经成为大势所趋。简约领导与简约治理相呼应,它以自我领导作为互动条件,并模糊了领导者与被领导者的界限。简约领导与古代的无为而治具有家族相似性,但又包含不同的时代内涵和社会内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领导变革 简约主义 简约领导 简约治理 无为而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单位恩怨的体制根源与治本之道
7
作者 刘崧 《领导科学》 北大核心 2015年第24期11-13,共3页
单位是中国城市生活中极为普遍的制度形式和结构单元,单位制度的形成在新中国成立之初即已肇始。新中国成立前夕,毛泽东在题为《中国人民大团结万岁》的文章中表示:"我们应当进一步组织起来,我们应当将全中国绝大多数人组织在政治、... 单位是中国城市生活中极为普遍的制度形式和结构单元,单位制度的形成在新中国成立之初即已肇始。新中国成立前夕,毛泽东在题为《中国人民大团结万岁》的文章中表示:"我们应当进一步组织起来,我们应当将全中国绝大多数人组织在政治、军事、经济、文化及其他各种组织里,克服旧中国散漫无组织的状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体制根源 中国城市 非常时期 制度形式 结构单元 蜂窝状结构 角色定位 政治理想 梁漱溟先生 契约精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收效显著的四种教学方法
8
作者 欧邦珍 《领导科学》 北大核心 1992年第6期42-43,共2页
一、拨激好奇心理法。好奇心理是人们在特定的环境里对某一事物、现象或知识所产生的一种特殊情感。这种特殊的情感一出现,就会使人们的中枢神经自觉地兴奋起来,从而加深对某一事物、现象或知识形态内部结构及联系的理解和把握。因而教... 一、拨激好奇心理法。好奇心理是人们在特定的环境里对某一事物、现象或知识所产生的一种特殊情感。这种特殊的情感一出现,就会使人们的中枢神经自觉地兴奋起来,从而加深对某一事物、现象或知识形态内部结构及联系的理解和把握。因而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有意识地主动拨激、启动学员的好奇心。诱发兴奋而乐学,无疑是一种有效的教学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教学方法 好奇心理 教学过程 课外作业 乐学 教学任务 学习小组 教学目的 教学内容 编制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传统政道之缺与治道之弊:中国群体性事件的哲学视角解析
9
作者 刘崧 《领导科学》 北大核心 2015年第3Z期8-12,共5页
在中国频发的各类群体性事件中,有一类值得特别关注:它与那些有明确利益诉求的事件不同,表现为一种非直接利益冲突,仅是由"偶合群体"引发起来,无组织无纪律,没有明确的利益诉求和价值指向,却常常升级为规模性的暴力事件。从... 在中国频发的各类群体性事件中,有一类值得特别关注:它与那些有明确利益诉求的事件不同,表现为一种非直接利益冲突,仅是由"偶合群体"引发起来,无组织无纪律,没有明确的利益诉求和价值指向,却常常升级为规模性的暴力事件。从哲学层面来探究,会发现非直接利益冲突具有一种中国文化所独有的精神内涵,可名之为"综合的尽理之精神"。与此相关,中国历史自古以来只有治道而无政道,缺乏政道奠基的治道无法真正客观化,难以形成"对列格局",民本观念只是一个虚悬的理想,广大民众处于半睡眠的潜伏状态,在利益格局不断调整的社会转型时期极易受到刺激而引发群体性骚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群体性事件 偶合群体 非直接利益冲突 综合的尽理之精神 政道与治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面子生态与中国本土政治心理学之创辟
10
作者 刘崧 《领导科学》 北大核心 2016年第9Z期8-11,共4页
面子观念是中国人独有的文化心理现象。作为一种典型的社会事实,面子有其特定的生成机制和效用机制,并与人情、关系等构成具有文化生态学意义的综合结构,对政治行为产生全方位的渗透、塑造和规约作用。面子生态根源于中国古代礼仪文化... 面子观念是中国人独有的文化心理现象。作为一种典型的社会事实,面子有其特定的生成机制和效用机制,并与人情、关系等构成具有文化生态学意义的综合结构,对政治行为产生全方位的渗透、塑造和规约作用。面子生态根源于中国古代礼仪文化和名分观念的异化,并在家庭中获得生存论意义的结构支撑,衍生出中国人普遍化的做人动机。中国社会的差序格局与面子生态具有同构共生关系,二者的互动极易引发政治生态的无序化,催生权力滥用和腐败行为。在构建良性政治生态的形势下,中国的政治实践呼唤具有本土解释力和说服力的政治心理学。这需要立足于中国文化的内在事实,在文化自觉的基础上深入反省中国政治行为的文化生态意涵,规避面子生态的负面效应,发挥其正向引领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面子 面子生态 政治心理学 政治生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