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二十世纪三四十年代“学术中国化”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思潮互动 被引量:26
1
作者 李方祥 《中共党史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08年第2期58-67,共10页
20世纪30年代"中国化"思潮的出现,主要是由于思想界对五四新文化运动以来盲目引进西方思潮的深刻反省以及30年代开始日益深重的民族危机所引发的思潮转向。在党的六届六中全会召开前,学术界在马克思主义理论的通俗化方面取得... 20世纪30年代"中国化"思潮的出现,主要是由于思想界对五四新文化运动以来盲目引进西方思潮的深刻反省以及30年代开始日益深重的民族危机所引发的思潮转向。在党的六届六中全会召开前,学术界在马克思主义理论的通俗化方面取得了丰富的理论成果,并且初步提出马克思主义理论的"中国化"问题,为中国共产党正式提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问题准备了较为扎实的理论基础和浓厚的思想氛围。党的六届六中全会后,中国共产党积极引导广大进步社会科学工作者把马克思主义运用于学术研究领域,开启了学术运动的新时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学术中国化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 互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