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4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及其创新路径
1
作者 肖展 《重庆社会科学》 2009年第11期9-12,共4页
改革开放以来,从真理标准的大讨论开创了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发展的新路,到推进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取得了理论与实践创新的丰硕而重大成就及积累的新经验,都值得认真加以总结研究。这对于进一步推进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的不断再创新... 改革开放以来,从真理标准的大讨论开创了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发展的新路,到推进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取得了理论与实践创新的丰硕而重大成就及积累的新经验,都值得认真加以总结研究。这对于进一步推进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的不断再创新,具有重要启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改革开放 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 创新成就 启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当代中国大众文化的逻辑悖论与价值引领 被引量:8
2
作者 姜正君 邹智贤 《伦理学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7年第4期110-120,共11页
当代中国大众文化商品化、世俗化、生活化和符号化的表象之下,蕴涵着资本逻辑悖论、物化逻辑悖论、快感逻辑悖论和消费逻辑悖论的深层本质。面对我国大众文化的种种逻辑悖论和价值失范,必须加强对大众文化的政治价值、科学价值、道德价... 当代中国大众文化商品化、世俗化、生活化和符号化的表象之下,蕴涵着资本逻辑悖论、物化逻辑悖论、快感逻辑悖论和消费逻辑悖论的深层本质。面对我国大众文化的种种逻辑悖论和价值失范,必须加强对大众文化的政治价值、科学价值、道德价值、审美价值、生态价值的全方位引领。其引领的具体路径:一是高位吸引,提升文化品位;二是底线阻击,阻塞下滑通道;三是化人诉求,彰显教化功能;四是"情感"疏导,开辟认同新径;五是"立体"渗透,确保落地生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众文化 资本逻辑 逻辑悖论 价值引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过程中的外来文化维度探析 被引量:1
3
作者 彭先兵 覃正爱 《江汉论坛》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5期134-139,共6页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通行解释有重大遮蔽,即忽视了马克思主义理论同外国优秀文化在中国具体实际中相结合的维度,这既违反"洋为中用"的方针,又不符合"必须大胆吸收和借鉴人类社会创造的一切文明成果"的思想。马克思...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通行解释有重大遮蔽,即忽视了马克思主义理论同外国优秀文化在中国具体实际中相结合的维度,这既违反"洋为中用"的方针,又不符合"必须大胆吸收和借鉴人类社会创造的一切文明成果"的思想。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既要"古为今用"又要"洋为中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是"古为今用,洋为中用"的"体"与目的,而"古为今用,洋为中用"则是实现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用"与手段。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过程也就是"古为今用,洋为中用"的过程,通过"古为今用,洋为中用"才能建构出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 古为今用 洋为中用 毛泽东 外来文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文化矛盾与社会稳定 被引量:5
4
作者 周正刚 《广东社会科学》 2001年第5期31-36,共6页
文化矛盾作为社会思想关系方面的矛盾 ,与社会稳定存在内在必然的联系 ;我国社会转型时期需要着力化解的文化矛盾有信仰层面、认识层面、价值层面和心理层面的诸多矛盾和冲突 ;为维护社会稳定 ,化解文化矛盾从文化本身来说 ,应在加强文... 文化矛盾作为社会思想关系方面的矛盾 ,与社会稳定存在内在必然的联系 ;我国社会转型时期需要着力化解的文化矛盾有信仰层面、认识层面、价值层面和心理层面的诸多矛盾和冲突 ;为维护社会稳定 ,化解文化矛盾从文化本身来说 ,应在加强文化教育、开展有益文化活动、引导文化消费 ,强化文化管理等方面着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化矛盾 社会稳定 化解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儒家的修身思想体系探微 被引量:4
5
作者 陈曙光 《伦理学研究》 2006年第4期39-42,共4页
儒家文化中的“修身”思想作为一种底蕴深厚的文化现象,本身具有完备的理论体系。这个体系以“人性论”为思想基础,以“仁”为核心,以“礼”为判断标准,以“修己”为基本模式,以“博学”、“正己”、“尚义”、“中和”、“多思”、“... 儒家文化中的“修身”思想作为一种底蕴深厚的文化现象,本身具有完备的理论体系。这个体系以“人性论”为思想基础,以“仁”为核心,以“礼”为判断标准,以“修己”为基本模式,以“博学”、“正己”、“尚义”、“中和”、“多思”、“慎独”、“重节”、“重行”为主要内容,以立“圣人之德”为最高精神境界,形成了既有坚实的思想基础、又有丰富的实际内容的文化体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儒学 修身思想 文化体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以人为本”研究:从解读走向深入——基于“关系”视角的研究综述 被引量:2
6
作者 陈曙光 《探索》 CSSCI 北大核心 2010年第4期14-20,共7页
自"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提出以来,学术界随即掀起了研究热潮。其中,究竟如何厘清"以人为本"的内涵与边界,一直是学者们关注和讨论的热点。纵观6年多来的研究,学术界对"以人为本"的内涵与边界的认识从... 自"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提出以来,学术界随即掀起了研究热潮。其中,究竟如何厘清"以人为本"的内涵与边界,一直是学者们关注和讨论的热点。纵观6年多来的研究,学术界对"以人为本"的内涵与边界的认识从表层解读走向深入阐释,从"包含关系"、"交叉关系"、"对立关系"、"并列关系"等四个视角科学地厘定了"以人为本"与马克思主义、科学发展观,与西方人本主义、中国民本思想,与物本、神本、资本、君本、官本,与以人民为本、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与人类中心主义、极端个人主义等等之间的关系,科学地阐明了"以人为本"的理论边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科学发展观 以人为本研究综述 马克思主义人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钱穆“中国文化最优论”评析 被引量:3
7
作者 陈曙光 《中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7年第1期90-96,116,共8页
钱穆是20世纪中国文化史上的重要人物,是对中国传统文化加以创造性重建的国学大师。钱穆在中西文化比较研究的基础上,从文化的发生论维度、文化的时空维度、文化的个性维度、文化的包容性维度、文化的生命力维度、史学维度等论证了中国... 钱穆是20世纪中国文化史上的重要人物,是对中国传统文化加以创造性重建的国学大师。钱穆在中西文化比较研究的基础上,从文化的发生论维度、文化的时空维度、文化的个性维度、文化的包容性维度、文化的生命力维度、史学维度等论证了中国文化优越于西方文化,得出了"中国文化最优论"的结论。在当前的"国学热潮"中,重拾国学大师钱穆的精神财富无疑是必要的。钱穆的这些思想有其合理性和积极意义,但也有其历史局限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钱穆 文化观 中国文化最优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实践论》《矛盾论》:话语权建构的成功典范 被引量:4
8
作者 杨振闻 《毛泽东研究》 2019年第2期95-103,共9页
《实践论》《矛盾论》是毛泽东适合当时中国实际"需要"而写就的哲学名篇。确立马克思主义话语权,就是其中一个很重要的"需要"。从话语权的视角而言,《实践论》《矛盾论》的精神实质,就是为独立自主探索中国革命道... 《实践论》《矛盾论》是毛泽东适合当时中国实际"需要"而写就的哲学名篇。确立马克思主义话语权,就是其中一个很重要的"需要"。从话语权的视角而言,《实践论》《矛盾论》的精神实质,就是为独立自主探索中国革命道路找到马克思主义哲学的话语支撑,对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对马克思列宁主义一般原理与中国革命具体实践相结合作令人信服的哲学论证,对教条主义作体无完肤的哲学批判。《实践论》《矛盾论》话语权建构,具有重要的当代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实践论》 《矛盾论》 话语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科学发展观的以人为本:走出传统 超越可能 跨入现实 被引量:1
9
作者 陈曙光 《探索》 北大核心 2006年第2期4-9,20,共7页
“以人为本”是科学发展观的核心。中西传统文化蕴涵着丰富的人(民)本思想,但理论的丰富不等于理论的成熟。从人(民)本思想诞生的那一天起,“以人为本”就已经作为一种可能性而存在,但可能性不等于现实性。只有当马克思主义人学关于回... “以人为本”是科学发展观的核心。中西传统文化蕴涵着丰富的人(民)本思想,但理论的丰富不等于理论的成熟。从人(民)本思想诞生的那一天起,“以人为本”就已经作为一种可能性而存在,但可能性不等于现实性。只有当马克思主义人学关于回到生活世界的“现实的人”超越了对人的存在的抽象理解,“人的目的价值和工具价值的统一”超越了对人的价值的片面认识,人的生成本质超越了对人的本质的形上独断,人的现实发展观超越了对人的发展目标的纯粹直观,“以人为本”才超越了可能之域跨入现实之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科学发展观 马克思主义人学 以人为本 传统文化 可能与现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冲突”还是“融合”:马克思的国家起源论探析 被引量:1
10
作者 姜正君 《中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2015年第3期28-34,共7页
马克思从哲学、历史和政治三个维度对国家的起源进行全面考察,既探讨了生产力、生产关系等内部因素对国家起源的决定作用,也分析了自然环境、社会意识等外部因素对国家起源的重要影响。在马克思看来,国家既是社会分工、阶级斗争的产物,... 马克思从哲学、历史和政治三个维度对国家的起源进行全面考察,既探讨了生产力、生产关系等内部因素对国家起源的决定作用,也分析了自然环境、社会意识等外部因素对国家起源的重要影响。在马克思看来,国家既是社会分工、阶级斗争的产物,也是公共权力分化的产物,是社会内部和外部多重因素"合力"作用的结果。因此,与其说马克思的国家起源观是典型的"冲突论",还不如说它是"冲突论"和"融合论"的统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克思 国家起源 冲突 融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价值观自信论纲 被引量:2
11
作者 杨振闻 《毛泽东研究》 2016年第1期106-118,共13页
所谓价值观自信,首先就是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一种自信,但其根本内容则是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一种自信,同时还是基于"三个自信"基础上的一种自信。价值观自信的底气源于"四个来自于"。坚定价值观自信不仅... 所谓价值观自信,首先就是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一种自信,但其根本内容则是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一种自信,同时还是基于"三个自信"基础上的一种自信。价值观自信的底气源于"四个来自于"。坚定价值观自信不仅有利于把握意识形态工作主动权、筑牢社会转型期思想基础,还有利于坚定"三个自信"、提升文化软实力、实现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增强价值观自信必须进一步解放思想,使人们从对社会主义教条化的理解中解放出来;科学对待中西文化成果,在价值多元的社会转型期增强价值观认同;抓住重点人群,拓展核心价值观融入领域,在实践养成中坚定价值观自信;遵循价值观建设的固有规律,在潜移默化中增强价值观自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价值观自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两种语境下的马克思主义大众化 被引量:1
12
作者 林国标 《学习论坛》 2010年第12期57-62,共6页
一般来说,革命语境下的马克思主义大众化,强调的是以理论武装和教育群众,是理论掌握群众,是理论的群众化。和谐语境下的马克思主义大众化,强调的是多元文化背景下思想理论的沟通与交流,是大众堂握和创新理论,是群众的理论化。二者在&qu... 一般来说,革命语境下的马克思主义大众化,强调的是以理论武装和教育群众,是理论掌握群众,是理论的群众化。和谐语境下的马克思主义大众化,强调的是多元文化背景下思想理论的沟通与交流,是大众堂握和创新理论,是群众的理论化。二者在"大众"的内涵、操作模式、贯穿的原则等方面都有着重大的区别。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语境 大众化 启蒙 教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毛泽东革命乐观主义思想及其当代启示 被引量:1
13
作者 杨振闻 《毛泽东研究》 2020年第5期79-88,共10页
毛泽东革命乐观主义思想有一个发展演变过程:少年毛泽东敢于抗争、无所畏惧、志向远大,表现出敢做敢为、乐观向上的个性特征;投入革命洪流后,毛泽东始终保持革命乐观主义精神,认为"胜败乃兵家之常事"、"一轮朝日"... 毛泽东革命乐观主义思想有一个发展演变过程:少年毛泽东敢于抗争、无所畏惧、志向远大,表现出敢做敢为、乐观向上的个性特征;投入革命洪流后,毛泽东始终保持革命乐观主义精神,认为"胜败乃兵家之常事"、"一轮朝日"预示革命前景、人生逆境可以"锻炼人的意志"、"一切反动派都是纸老虎";新中国成立后,毛泽东依然保持革命乐观主义精神,主张把社会主义建设时期将遇到的新困难,放在"不在话下"的位置。毛泽东革命乐观主义思想有深厚的马克思主义哲学基础,是一种建立在马克思主义唯物论、辩证法、历史观基础之上的科学乐观主义。重温毛泽东革命乐观主义思想,对于科学应对新时代中国社会主要矛盾的转化和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的挑战,具有重要现实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毛泽东 革命乐观主义 当代启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建立现代生育伦理学体系的初步探索——读《现代生育伦理问题研究》
14
作者 林国标 《伦理学研究》 2005年第4期112-112,共1页
关键词 《现代生育伦理问题研究》 肖君华 中国 道德规范 性别特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试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实践本质
15
作者 覃正爱 《湖湘论坛》 2002年第6期10-11,共2页
关键词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 根本利益 先进生产力 实践本质 人民生活水平 广大人民群众 文化虚无主义 党组织 党的组织 物质文明建设 江泽民同志 发展先进文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以人为本:由空想到现实
16
作者 陈曙光 《中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6年第2期159-165,共7页
"以人为本"的思想源远流长,可以说,作为一种可能性历史久远。但可能性不等于现实性,中西方的社会生活实践也说明了"以人为本"并未成为一种普遍的事实。只有当马克思主义的科学人学全面超越传统人学的理论缺陷,"... "以人为本"的思想源远流长,可以说,作为一种可能性历史久远。但可能性不等于现实性,中西方的社会生活实践也说明了"以人为本"并未成为一种普遍的事实。只有当马克思主义的科学人学全面超越传统人学的理论缺陷,"以人为本"才超越了可能之域跨入现实之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克思主义人学 以人为本 传统文化 可能域 现实域 认识论 价值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习近平“讲认真”思想探析
17
作者 杨振闻 《思想政治教育研究》 CSSCI 2015年第4期25-27,共3页
习近平总书记反复强调"讲认真"的重要性:"讲认真"不仅是我们党的根本工作态度,还是关系党和人民事业的大问题,是关系世界观和方法论的大问题,是关系党的性质和宗旨的大问题,应该体现在干事创业以及党内生活的方方... 习近平总书记反复强调"讲认真"的重要性:"讲认真"不仅是我们党的根本工作态度,还是关系党和人民事业的大问题,是关系世界观和方法论的大问题,是关系党的性质和宗旨的大问题,应该体现在干事创业以及党内生活的方方面面。同时,他还提出了"讲认真"的具体要求:必须要有"敢于担当"的责任意识,这是"讲认真"的前提;必须要有"严字当头"的从严精神,这是讲认真的根本;必须要有"钉钉子"的不懈精神,这是讲认真的关键;必须要有干事创业的真实本领,这是讲认真的条件;必须要有"踏石留印、抓铁有痕"的成效意识,这是"讲认真"的目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习近平 讲认真 共产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推进模式
18
作者 林国标 《重庆社会科学》 CSSCI 2011年第4期36-43,共8页
探讨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推进模式,有利于更深刻地把握制度建设的内在规律、历史经验与未来趋势。从总结历史经验的角度看,我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历程中曾先后存在过三种主要范式,其中每一种范式大致包含了两种模式。这些模式大致可以概括... 探讨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推进模式,有利于更深刻地把握制度建设的内在规律、历史经验与未来趋势。从总结历史经验的角度看,我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历程中曾先后存在过三种主要范式,其中每一种范式大致包含了两种模式。这些模式大致可以概括为:"精英-大众"模式、"大众-精英"模式、"民族-话语"模式、"本土-实践"模式、"情境-体验"模式、"多元-共享"模式。当今时代,在综合运用的基础上,应着力发展"情境-体验"模式和"多元-共享"模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克思主义 大众化 推进模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制度伦理的现实根据
19
作者 何良安 《湖湘论坛》 2001年第5期82-83,共2页
关键词 制度伦理 现实根据 市场经济 经济人 德性伦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顺应文化发展的新趋势始终忠实代表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
20
作者 周正刚 《湖湘论坛》 2001年第1期26-27,共2页
关键词 文化发展 中国先进文化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 物质文明 精神文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