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7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中共湖南省委与真理标准问题讨论 被引量:2
1
作者 刘华清 《中共党史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1期101-108,共8页
中共湖南省委在真理标准问题讨论中的表现具有典型意义,经历了从观望等待、被动补课再到积极参与的过程。讨论开始阶段,观望等待,是表态最晚的省委之一;三中全会后进行讨论补课时,省委被动跟进,以致抓得不够有力,再次失去了清理"左... 中共湖南省委在真理标准问题讨论中的表现具有典型意义,经历了从观望等待、被动补课再到积极参与的过程。讨论开始阶段,观望等待,是表态最晚的省委之一;三中全会后进行讨论补课时,省委被动跟进,以致抓得不够有力,再次失去了清理"左"的思想的良好机会;1980年12月以后,省委积极争取中央帮助,以贯彻中央《湖南工作座谈会纪要》为契机,自觉运用真理标准检讨历史,终于从被动走向主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共湖南省委 真理标准问题讨论 历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邓小平任财政部长时对财政理论的贡献
2
作者 刘伟 《中共天津市委党校学报》 2007年第2期15-17,共3页
二十世纪五十年代初邓小平曾担任过短期的财政部长。这期间邓小平从战略的高度提出了以稳固与平衡为核心、以财政工作六条方针为主要内容、以发挥各方面积极性为基础、以坚持党的领导为保证的财政思想。这些宝贵的思想丰富了毛泽东财政... 二十世纪五十年代初邓小平曾担任过短期的财政部长。这期间邓小平从战略的高度提出了以稳固与平衡为核心、以财政工作六条方针为主要内容、以发挥各方面积极性为基础、以坚持党的领导为保证的财政思想。这些宝贵的思想丰富了毛泽东财政思想,并为邓小平财政理论的建立奠定了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邓小平 财政思想 科学价值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常态化及其机制构建 被引量:36
3
作者 戴安林 《重庆社会科学》 CSSCI 2013年第6期11-17,共7页
建立和完善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常态化机制,是由中国共产党的阶级性质和党的制度建设的基本特征决定的。建立和完善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常态化机制,必须建立和健全党员干部的群众路线教育培训机制,激发密切联系群众的主动性;... 建立和完善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常态化机制,是由中国共产党的阶级性质和党的制度建设的基本特征决定的。建立和完善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常态化机制,必须建立和健全党员干部的群众路线教育培训机制,激发密切联系群众的主动性;建立和完善党员干部联系与服务群众的工作机制,保持与人民群众的经常性联系;建立和完善群众利益保障及多渠道利益表达机制,使人民群众享有充分的知情权、发言权和监督权;建立和完善联系群众的信息网络平台沟通机制,保证党的政治社会化功能的充分发挥;建立和健全监督约束机制,强化党员干部联系群众的自觉性;建立和健全激励评价机制,提高党员干部密切联系群众的积极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群众路线 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 群众路线教育培训机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进程及其启示 被引量:12
4
作者 雷国珍 《湖湘论坛》 2001年第3期4-7,共4页
关键词 马克思主义 中国化 历史进程 毛泽东 邓小平 教务主义 科学态度 改革开放 现代化建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央苏区后期革命动员的困境与对策——兼论王明“左”倾错误对中央苏区革命动员的影响 被引量:9
5
作者 王连花 《中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2015年第3期144-151,共8页
中央苏区后期,由于人力、财力和物力有限,加上以王明为代表的"左"倾中央无视苏区的实际困难,提出不切实际的动员目标,运用过于形式化的动员方式,采用"关门主义"的动员策略,实行过"左"的动员政策,致使中... 中央苏区后期,由于人力、财力和物力有限,加上以王明为代表的"左"倾中央无视苏区的实际困难,提出不切实际的动员目标,运用过于形式化的动员方式,采用"关门主义"的动员策略,实行过"左"的动员政策,致使中央苏区的革命动员工作陷入困境:部分农民抵制"扩红"运动,抗拒频繁的物资征用,抵触不断扩大的阶级斗争,甚至逃离苏区。为挽回革命动员的颓势,满足当时残酷的革命战争的需要,党和政府不得不启用更为强硬的高压政策和更为有力的激励政策,对民众实行再动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央苏区 王明“左”倾错误 革命动员 高压政策 激励政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功能的多维解读 被引量:8
6
作者 李美玲 《湖湘论坛》 CSSCI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期143-151,共9页
文化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灵魂,是国家软实力的重要组成部分。没有文化的繁荣兴盛,就没有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文化具有传承、教化、培养、塑造、认知等功能,能反作用于社会实践,产生或积极或消极的影响。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主要是由... 文化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灵魂,是国家软实力的重要组成部分。没有文化的繁荣兴盛,就没有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文化具有传承、教化、培养、塑造、认知等功能,能反作用于社会实践,产生或积极或消极的影响。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主要是由形成于五千年历史中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形成于浴血奋战年代的革命文化和新时代的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共同组成,具有科学性、时代性、实践性。它是中华民族生生不息的力量源泉,是党实现长期执政的可靠保障,是改革开放顺利推进的软实力支撑,是实现民族复兴的精神动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文化 中国共产党 民族复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戊戌维新运动时期的王先谦 被引量:4
7
作者 许顺富 《湖湘论坛》 2003年第5期77-78,共2页
关键词 戊戌维新运动时期 王先谦 维新派 民主 民权 平等 态度 民主政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毛泽东对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道路的模式选择——纪念毛泽东同志诞辰112周年 被引量:3
8
作者 许顺富 《探索》 北大核心 2005年第6期19-23,共5页
毛泽东在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道路的模式选择中,始终抓住了中国属于后发外生型现代化国家的时代特征,设计了一个后来居上的“赶超型”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蓝图。他对中国现代化道路的模式选择,在某些方面突破了苏联现代化的经验,提出了走... 毛泽东在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道路的模式选择中,始终抓住了中国属于后发外生型现代化国家的时代特征,设计了一个后来居上的“赶超型”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蓝图。他对中国现代化道路的模式选择,在某些方面突破了苏联现代化的经验,提出了走中国式的现代化道路的新思考,具有宝贵的理论价值,成为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正确理论和路线、方针、政策的前奏。但是由于受主客观条件的限制,也留下了急于求成的遗憾,产生了历史性的失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毛泽东 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 中国现代化道路 现代化发展模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近代绅士的结构分层和社会属性 被引量:3
9
作者 许顺富 《社会科学辑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04年第2期106-110,共5页
在近代社会中 ,绅士作为一个独特的社会集团 ,比之于其他社会群体 ,其内部的结构分层更为复杂。绅士是由一个多层面粘结而成的聚合体 ,连接这个聚合体的链条是科举造就的功名和身分 ,而捐纳、保举和军功所获得的身分和职衔使绅士群体显... 在近代社会中 ,绅士作为一个独特的社会集团 ,比之于其他社会群体 ,其内部的结构分层更为复杂。绅士是由一个多层面粘结而成的聚合体 ,连接这个聚合体的链条是科举造就的功名和身分 ,而捐纳、保举和军功所获得的身分和职衔使绅士群体显露出多极化和复杂化的群体趋势。近代绅士既与封建官僚、知识阶层和封建地主有着不可分割的联系 ,但又有着其内在的区别。绅士是介于官、民之间的特权阶层 ,是“跨在民众肩上的骑士”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近代绅士 结构分层 社会属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陈云的财政平衡思想 被引量:1
10
作者 刘伟 曹雪峰 《北京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7年第2期71-75,共5页
陈云的财政平衡思想是马克思财政经济思想的中国化,其所表现出的经济稳中求进、适应国情国力,改善民生、以民为本,将计划调节与市场调节相统一,正确处理基本建设与发展全局的关系等思想,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经济学。研究陈云的财政... 陈云的财政平衡思想是马克思财政经济思想的中国化,其所表现出的经济稳中求进、适应国情国力,改善民生、以民为本,将计划调节与市场调节相统一,正确处理基本建设与发展全局的关系等思想,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经济学。研究陈云的财政平衡思想对于推进财政体制改革和落实科学发展观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陈云 财政平衡思想 科学发展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改革开放以来邓小平的执政党作风建设思想 被引量:2
11
作者 戴安林 《重庆社会科学》 CSSCI 2011年第1期35-41,共7页
邓小平论述了党风建设的重大意义、根本、基础、关键和途径,形成了比较系统的关于执政党的作风建设思想,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执政党的作风建设是关系到党的生死存亡的问题;执政党作风建... 邓小平论述了党风建设的重大意义、根本、基础、关键和途径,形成了比较系统的关于执政党的作风建设思想,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执政党的作风建设是关系到党的生死存亡的问题;执政党作风建设的根本是保持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执政党作风建设的基础是解放思想、实事求是;执政党作风建设的关键是领导干部以身作则;执政党的作风建设依靠教育和法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邓小平 执政党 作风建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毛泽东的“伟大社会主义国家”梦 被引量:3
12
作者 刘华清 《毛泽东研究》 2014年第2期43-51,共9页
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是中华民族近代以来最伟大的梦想,毛泽东的"伟大社会主义国家"梦,便是这一梦想的重要组成部分。毛泽东的"中国梦"是适应中国社会发展的要求逐步形成和发展起来的,其内容构成了关于中国发展... 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是中华民族近代以来最伟大的梦想,毛泽东的"伟大社会主义国家"梦,便是这一梦想的重要组成部分。毛泽东的"中国梦"是适应中国社会发展的要求逐步形成和发展起来的,其内容构成了关于中国发展目标和实现途径的整体蓝图,中心思想是要把中国建成世界头等强国,这一梦想在近代以来的中国梦想史上具有重要的历史地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毛泽东 中国梦 社会主义 头等强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任弼时与党的七大
13
作者 刘华清 《中共党史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04年第2期72-77,共6页
任弼时和党的七大有着密切的关系。他卓有成效的筹备工作,为把七大开成一个团结的大会、胜利的大会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他是七大路线的重要制定者之一,大会的思想路线、政治路线和组织路线都凝结着他的心血和智慧;七大是他成为以毛泽东为... 任弼时和党的七大有着密切的关系。他卓有成效的筹备工作,为把七大开成一个团结的大会、胜利的大会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他是七大路线的重要制定者之一,大会的思想路线、政治路线和组织路线都凝结着他的心血和智慧;七大是他成为以毛泽东为核心的中共中央第一代领导集体成员的重要标志,也为他实践七大路线提供了新的平台,他坚持和发展了七大路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任弼时 中国共产党 思想路线 政治路线 领导集体 六届七中全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党章发展与党的与时俱进品格
14
作者 戴安林 《重庆社会科学》 CSSCI 2010年第8期40-41,共2页
党章是一个政党公开树立起来的一面旗帜,是“在全世界面前树立起可供人们用来衡量党的运动水平的里程碑”。一个政党一路走来,风雨兼程,从幼稚变为成熟,会鲜明地体现在其对党章的修改、完善和发展上,只有成熟的政党才能制定出成熟... 党章是一个政党公开树立起来的一面旗帜,是“在全世界面前树立起可供人们用来衡量党的运动水平的里程碑”。一个政党一路走来,风雨兼程,从幼稚变为成熟,会鲜明地体现在其对党章的修改、完善和发展上,只有成熟的政党才能制定出成熟的党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党章 与时俱进 品格 运动水平 政党 成熟 旗帜 公开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共产党巩固和发展统一战线的历史方位及其启示
15
作者 刘华清 《重庆社会科学》 CSSCI 2010年第9期37-40,共4页
统一战线是中国共产党的一大法宝。中国共产党的历史,从某种意义上说,就是一部统一战线的发展史。回顾党的统一战线的发展历程,总结其经验启示,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关键词 中国共产党 统一战线 巩固和发展 历史方位 党的历史 经验启示 发展史 意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展示品牌栏目的独特魅力
16
作者 戴安林 《重庆社会科学》 CSSCI 2010年第10期124-124,共1页
《寻踪》是《重庆社会科学》办得比较成功的一个综合类栏目。自2010年1月创办以来,《寻踪》受到了各方面的关注。个性化的栏目名称,贴近百姓、贴近生活的思路,栏目品牌的成功运作等诸多因素构成了《寻踪》的魅力。
关键词 品牌栏目 独特魅力 成功运作 2010年 社会科学 栏目名称 贴近生活 栏目品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政党政治视域中的“三严三实”
17
作者 李美玲 《中共天津市委党校学报》 北大核心 2015年第5期3-7,15,共6页
"三严三实"阐明了领导干部修身之本、为政之道、成事之基,既是对马克思主义建党学说的创造性发展,也是对政党执政规律的正确把握和科学运用,是全面从严治党在思想理论领域的创造性发展和实践领域的根本指针。"三严三实&q... "三严三实"阐明了领导干部修身之本、为政之道、成事之基,既是对马克思主义建党学说的创造性发展,也是对政党执政规律的正确把握和科学运用,是全面从严治党在思想理论领域的创造性发展和实践领域的根本指针。"三严三实"基于政党与民众、公共权力之间的关系,以实现政党目标为指向,通过充分发挥政党功能,凝聚政党力量,以提高党的执政合法性为旨归。从政党政治的角度对"三严三实"进行分析解读,有助于深入理解其理论逻辑,为在实践中坚持和贯彻提供认知前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共产党 “三严三实” 公共权力 民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研究综述
18
作者 刘华清 《湖湘论坛》 2003年第1期29-32,共4页
关键词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 江泽民同志 重大意义 理论工作者 理论特点 落实 理论界 精神实质 发表 历史地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改革开放时期中国共产党意识形态观述论
19
作者 李美玲 《理论月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0期28-32,共5页
政党意识形态作用的发挥主要取决于两个方面:一是意识形态本身是否先进,二是政党的意识形态观是否科学。相同的意识形态,由于"观"的不同,行为上很可能极为对立,甚至南辕北辙。在执政意识觉醒、市场经济发展、社会结构分化、... 政党意识形态作用的发挥主要取决于两个方面:一是意识形态本身是否先进,二是政党的意识形态观是否科学。相同的意识形态,由于"观"的不同,行为上很可能极为对立,甚至南辕北辙。在执政意识觉醒、市场经济发展、社会结构分化、国外政党启迪等因素的共同作用下,改革开放时期的中国共产党一改过去对意识形态的态度和看法,形成了科学的意识形态观:坚持马克思主义的指导思想地位、坚持马克思主义的价值理性和工具理性并重、坚持人民利益在党的意识形态中的主体地位、坚持不断扩大党的意识形态的包容性。在此种意识形态观的指导下,马克思主义在中国意识形态领域的主导地位得到维护,中国共产党的执政地位得到巩固和发展,马克思主义本身的发展问题也得到成功解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改革开放 中国共产党 意识形态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康党拟武装夺权的成因和时间考
20
作者 周敏之 《湖湘论坛》 2003年第2期82-84,共3页
康党拟武装夺权 ,是王照上书导致礼部六堂官被黜后新旧矛盾尖锐化的产物 ,有一个逐渐形成的过程。考察康党拟武装夺权的原因和时间 ,以王照上书、礼部六堂官被黜事件作为起点较为恰当。
关键词 戊戌政变 康有为 梁启超 维新派 中国 天津政变 王照上书事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