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2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转型期地方政府决策行为存在的问题及规范 被引量:3
1
作者 聂方红 《领导科学》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4期32-33,共2页
关键词 决策行为 地方政府 转型期 体制转轨过程 政策规定 政府领导人 政府行为 个性特点 外部环境 法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涉政公共事件的处置艺术 被引量:3
2
作者 聂方红 《领导科学》 北大核心 2008年第21期20-21,共2页
涉政公共事件是指由偶然的因素引起,大量的社会公众直接或间接被卷入,形成较大社会影响,在时间紧迫、社会压力较大和不确定性极高的条件下,党政机关及其工作人员必须迅速作出回应、处理、协调等决策的事件。近些年来,除了重大自然... 涉政公共事件是指由偶然的因素引起,大量的社会公众直接或间接被卷入,形成较大社会影响,在时间紧迫、社会压力较大和不确定性极高的条件下,党政机关及其工作人员必须迅速作出回应、处理、协调等决策的事件。近些年来,除了重大自然灾害、重大群体性事件、重特大意外事故、重大疾病疫情所导致的涉政公共事件外,地方政府行政行为不当所引起的公共事件呈明显上升趋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公共事件 处置艺术 重大自然灾害 群体性事件 社会公众 社会影响 社会压力 工作人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有效治理决策专权与执行滥权的核心在法治 被引量:1
3
作者 聂方红 《领导科学》 北大核心 2012年第24期8-10,共3页
在当代我国地方管治的政治架构中,主要领导的决策专权与权力部门的执行滥权一直是一个不断重复、难以治愈的突出问题。它是腐败的源头,是官民矛盾冲突的主要诱发因素,是各类涉政公共事件的关键责任所在,更是地方政治生活不正常、政... 在当代我国地方管治的政治架构中,主要领导的决策专权与权力部门的执行滥权一直是一个不断重复、难以治愈的突出问题。它是腐败的源头,是官民矛盾冲突的主要诱发因素,是各类涉政公共事件的关键责任所在,更是地方政治生活不正常、政治生态异化、干群关系紧张的总祸根,还是削弱党的政治优势、弱化社会主义体制优势、损害群众工作优势的特殊环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专权 决策 法治 治理 政治优势 政治架构 诱发因素 矛盾冲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社会矛盾调处化解的对策创新
4
作者 卿红 《领导科学》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2Z期37-38,共2页
目前,我国正处于重大的社会转型期,市场经济体制的深入推行导致各种利益冲突加剧,因企业改制、农村征地及城市拆迁等引发的矛盾大量发生,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民众正常的生产生活,破坏了社会的稳定,引起了党和政府的高度关注。《中共中央... 目前,我国正处于重大的社会转型期,市场经济体制的深入推行导致各种利益冲突加剧,因企业改制、农村征地及城市拆迁等引发的矛盾大量发生,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民众正常的生产生活,破坏了社会的稳定,引起了党和政府的高度关注。《中共中央关于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党的建设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指出,要"完善矛盾纠纷排查化解机制,引导群众依法表达合理诉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矛盾调处 人民调解 化解机制 冲突加剧 党的建设 城市拆迁 社会矛盾纠纷 市场经济体制 领导责任 治安纠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建立健全权力制约协调机制之策
5
作者 聂方红 《领导科学》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5期8-9,共2页
党的十七大和十七届四中全会都明确提出要建立健全决策权、执行权、监督权既相互制约又相互协调的权力结构与运行机制,从制度、体制、机制层面为我国政治体制改革中的权力关系调整指明了方向。具体而言,就是要通过引进决策权的集体票... 党的十七大和十七届四中全会都明确提出要建立健全决策权、执行权、监督权既相互制约又相互协调的权力结构与运行机制,从制度、体制、机制层面为我国政治体制改革中的权力关系调整指明了方向。具体而言,就是要通过引进决策权的集体票决制、执行权的程序规范制、监督权的开放法律保障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权力制约 协调 政治体制改革 党的十七大 运行机制 权力结构 权力关系 程序规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从权力视角看同级关系的排斥性问题
6
作者 聂方红 《领导科学》 北大核心 2013年第2期10-12,共3页
无论是领导干部还是普通公务人员,甚至我们每一个有工作的同志,同级关系都是面对最多、最直接、最频繁的人际关系。同级关系处理得好,相互就会成为工作中的帮手、事业上的伙伴、生活里的兄弟,对单位和个人是福;处理不好,同事、同... 无论是领导干部还是普通公务人员,甚至我们每一个有工作的同志,同级关系都是面对最多、最直接、最频繁的人际关系。同级关系处理得好,相互就会成为工作中的帮手、事业上的伙伴、生活里的兄弟,对单位和个人是福;处理不好,同事、同行就可能变成竞争中的对手、前进道路上的冤家、单位之外的路人,于人于己都是祸害。显然,同级关系中最值得重视的是因为竞争以及相互间的防范、积怨、争斗等引发的排斥性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同级关系 性问题 权力 公务人员 领导干部 人际关系 单位 竞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突发公共事件的处置要点
7
作者 聂方红 《领导科学》 北大核心 2009年第21期28-29,共2页
互联网的诞生带来了人类生存方式的革命,它在给人们的生产方式、生活方式、交流方式带来深刻变化的同时,也为社会公众获取外界信息及表达个人观点、思想和政治意愿开拓了新的平台与途径。在网络传播不断发达的今天,突发公共事件因为... 互联网的诞生带来了人类生存方式的革命,它在给人们的生产方式、生活方式、交流方式带来深刻变化的同时,也为社会公众获取外界信息及表达个人观点、思想和政治意愿开拓了新的平台与途径。在网络传播不断发达的今天,突发公共事件因为具有产生的不确定性、情况的复杂性、影响的社会性、处置的紧迫性和危害的严重性等特点,日益成为网络舆情关注的中心和热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突发公共事件 人类生存方式 生产方式 生活方式 个人观点 社会公众 政治意愿 网络传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社会主义新农村迫切需要信息化建设 被引量:3
8
作者 梁保国 《云南农业》 2006年第11期37-38,共2页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向全党、全国提出的重大历史课题,在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建设中,迫切需要信息化建设的同步发展,本文从建设农村“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和谐社会”与信息化建设的关系出发,论述了农村信息...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向全党、全国提出的重大历史课题,在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建设中,迫切需要信息化建设的同步发展,本文从建设农村“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和谐社会”与信息化建设的关系出发,论述了农村信息化建设的作用和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村建设 信息化建设 农业信息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农业可持续发展指标体系初探 被引量:4
9
作者 钟荣炳 《北京农业职业学院学报》 2002年第2期22-25,共4页
建立全面、科学的中国农业可持续发展指标体系是实施中国农业可持续发展过程中的一项十分重要的工作。中国农业可持续发展是一个复杂的综合体 ,其指标体系中的指标既有描述性的又有评价性的 ,其具体内容包括四个方面的子指标体系。
关键词 经济发展 社会发展 生态环境 可持续发展 指标体系 中国 农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我国城乡家庭生育决策的经济效应
10
作者 刘家城 《人口与经济》 CSSCI 北大核心 1990年第5期51-52,24,共3页
家庭生育经济决策,实际上是通过对孩子预期净效用(即预期效用减成本)的评估,决定是继续生育还是终止生育,是多生育还是少生育,是选择孩子的数量还是孩子的质量。随着经济条件的变化,家庭生育决策也会随之变化,这就是家庭生育决策的经济... 家庭生育经济决策,实际上是通过对孩子预期净效用(即预期效用减成本)的评估,决定是继续生育还是终止生育,是多生育还是少生育,是选择孩子的数量还是孩子的质量。随着经济条件的变化,家庭生育决策也会随之变化,这就是家庭生育决策的经济效应。大体上,家庭生育决策的经济效应主要有以下几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育决策 城乡家庭 经济效应 孩子数量 抚育成本 生育数量 预期效用 劳动力 净效用 期望孩子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实行村民自治,健全村务公开制度
11
作者 易泉生 《政治与法律》 CSSCI 北大核心 1999年第4期17-20,共4页
随着农村经济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化,农民的民主与法制意识不断增强,农村传统的管理体制和管理方法与新的经济体制已不相适应。在新的历史时期,党如何组织群众,如何密切干群、党群关系,使群众在党的带领下,在村委会的组织下,共同完... 随着农村经济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化,农民的民主与法制意识不断增强,农村传统的管理体制和管理方法与新的经济体制已不相适应。在新的历史时期,党如何组织群众,如何密切干群、党群关系,使群众在党的带领下,在村委会的组织下,共同完成农村各项任务和各项建设事业已成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村务公开 村民自治 村民代表会议 公开制 村委会 村干部 村务管理 公开栏 电费收缴 宅基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技术创新是提高我国农业应对能力的有效途径
12
作者 钟荣丙 《北京农业职业学院学报》 2003年第1期21-24,共4页
我国加入WTO后,农业应对能力的提高是一个紧迫而现实的问题。加强农业技术创新是提高我国农业应对能力的有效途径。这就要增强农民的思想意识、明确农业技术创新主体的内涵、拓展多元化融资渠道、寻求多样化组织模式、建立健全农业社会... 我国加入WTO后,农业应对能力的提高是一个紧迫而现实的问题。加强农业技术创新是提高我国农业应对能力的有效途径。这就要增强农民的思想意识、明确农业技术创新主体的内涵、拓展多元化融资渠道、寻求多样化组织模式、建立健全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技术创新 应对能力 农业发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