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农业劳动力转移与农村人口城镇化 被引量:4
1
作者 康就升 《人口学刊》 1985年第3期45-48,共4页
农业劳动力向非农业部门转移,以及随之发生的城乡人口分布结构的变化,是我国正在经历和必将经历的人口变换过程。其特点是:农业劳动力在向非农业劳动力转移的过程中,并不表现为向大中城市的迁移运动,而是在“离土不离乡”的人口流动中... 农业劳动力向非农业部门转移,以及随之发生的城乡人口分布结构的变化,是我国正在经历和必将经历的人口变换过程。其特点是:农业劳动力在向非农业劳动力转移的过程中,并不表现为向大中城市的迁移运动,而是在“离土不离乡”的人口流动中向小城镇移动和聚居。农村人口城镇化,是指伴随着农业劳动力转移,通过人口迁移发生的农村人口转为城镇人口的过程。我国人口的城镇化道路,是农业劳动力首先大量地转为亦农亦非人口,继而向“就地靠乡”的小城镇移动和聚居,有层次、分阶段地分别进入小城镇体系;在大城市“截流”、中小城市“疏导”、小城镇“蓄水”的交互作用中,将“人口流”截在小城镇这一格,减少大中城市在“超负荷运行中”的人口压力,形成工农结合,城乡结合,以就地转移为主,小城镇容纳为主,亦农亦非为主的新型城镇化道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城镇建设 农业劳动力转移 城镇化道路 农村人口 非农业部门 农村剩余劳动力 乡镇企业 城镇人口 大中城市 城乡结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亦工亦农人口与农业劳动力转移 被引量:2
2
作者 康就升 《西北人口》 1984年第3期40-46,共7页
亦工亦农人口是自六十年代以来,随着国民经济特别是农村社队企事业的发展而出现的新型人口类型。据统计,到1981年底我国农村从事社队企业和交通运输、建筑业、商业服务业等企事业的亦工亦农人口达3600多万人(尚未包括农村在城镇企事业... 亦工亦农人口是自六十年代以来,随着国民经济特别是农村社队企事业的发展而出现的新型人口类型。据统计,到1981年底我国农村从事社队企业和交通运输、建筑业、商业服务业等企事业的亦工亦农人口达3600多万人(尚未包括农村在城镇企事业单位工作和以自营形式从事非农业经济活动的亦工亦农人员,若把这两部分人加进去,我国目前其亦工亦农人口至少在4000万人以上),大约要占全国农村人口的4%。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亦工亦农 农业劳动力转移 非农业人口 农业剩余劳动力 农业劳动生产率 我国农村 农村经济发展 农业自然资源 农村人口 农业生产特点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干部使用“错位”现象及其调适
3
作者 李君能 《领导科学》 北大核心 1991年第10期31-32,共2页
当前,在干部的使用中,有几种“错位”现象令人焦虑: 一日偏用——“小才大用”或“大才小用”。在现实生活中,我们发现少数干部在能力、水平以及个人品德方面,并无超人之处,政绩平平,发展潜力也不大,不具备挑“大梁”的素质。个别人甚... 当前,在干部的使用中,有几种“错位”现象令人焦虑: 一日偏用——“小才大用”或“大才小用”。在现实生活中,我们发现少数干部在能力、水平以及个人品德方面,并无超人之处,政绩平平,发展潜力也不大,不具备挑“大梁”的素质。个别人甚至没有真才实学,纯系“南郭先生”。但却被授之以“高官”,委之以“大任”。而有些干部在“德”和“才”的主体素质方面,已远远超过其现岗现职的“水准线”,少数人甚至出类拔萃,具有担当重任的内在条件,但却始终摆脱不了一个“员”的角色,或者与“杂家为伍”,不得其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干部使用 小才大用 个人品德 内在条件 使用干部 不得其所 水准线 主体素质 个体素质 任用制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现代领导者的识人方略
4
作者 李君能 《领导科学》 北大核心 1991年第8期25-26,共2页
如何鉴识人才之真伪,察其行为之浮实,拔擢将帅之才,我国三国时期的诸葛亮曾作过潜心研究,有过精辟的论述,总结出了著名的识人之道——“察人七法”,深为后人所传诵。那么,现代领导者如何对下属进行准确的鉴识,运用比古代领导者更加科学... 如何鉴识人才之真伪,察其行为之浮实,拔擢将帅之才,我国三国时期的诸葛亮曾作过潜心研究,有过精辟的论述,总结出了著名的识人之道——“察人七法”,深为后人所传诵。那么,现代领导者如何对下属进行准确的鉴识,运用比古代领导者更加科学和有效的识人方略呢? 一、从当面与背后的行为轨迹中,察其德性品行素养。在现实生活中,有这么一些人,他们善于装饰打扮,惯于做表面文章。当着领导者和众人的面,总是以“正人君子”的面孔出现,看上去似乎公道正派,心地纯良,给人一种“善人”的表象。可一旦背着领导者或众人的面,就在编织邪术:或者煽风点火,挑拨离间;或者拉山头,搞宗派,耍小动作;或者说长道短,恶意中伤,表现出“鬼”的特征。这种人心术不正,是典型的“阴阳人”或“两面人”,人们称之为“两面派”。现实生活中的“两面派”,是德性品行严重缺损的集中体现,一旦起用这种人担任领导职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现代领导者 识人 人之道 三国时期 行为轨迹 两面人 恶意中伤 领导职务 现实生活 七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