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0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创造力与评价:人工智能的建模探索及其哲学问题
1
作者 高新民 严国红 《社会科学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142-151,共10页
人工智能在建模创造力时既重视研究创造力与评价的关系这一带有哲学意义的问题,也重视在自主创新计算系统中建构有自评和评他功能的评价模块。这样的研究既让创新系统如虎添翼,又向哲学提出了许多新的问题,甚至在创造力、价值、评价及... 人工智能在建模创造力时既重视研究创造力与评价的关系这一带有哲学意义的问题,也重视在自主创新计算系统中建构有自评和评他功能的评价模块。这样的研究既让创新系统如虎添翼,又向哲学提出了许多新的问题,甚至在创造力、价值、评价及其关系问题上开辟了新的研究领域。受人工智能评价研究的启发,应该而且可以从哲学上重思创造力与评价的关系,进而获得新的发现。人的创新活动除了受已发现的机制、变量的制约之外,一定还有类似于计算创新系统中的内嵌评价模块,它让创新主体在创新的过程中经常不断地反思、验证、评价自己的创新活动,思考已做的工作相对于自己过去和别人已做的同类工作有无重复,有无进步,并根据评价适时调整自己后面的创新活动,最终让创新成果凸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工智能 创造力 计算创造力 评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浙江文化和浙江企业家精神 被引量:8
2
作者 汪岩桥 陈海红 《中共浙江省委党校学报》 CSSCI 2008年第6期106-111,共6页
从本质上说,企业家精神是一种与工业文明和市场经济紧密联系的现代文化现象。浙江人民在改革开放的实践中,成功地在传统文化的基础上进行了生动的创造性活动,在浙江区域文化的优秀因素与新时代实践活动的有机结合中,初步实现了传统文化... 从本质上说,企业家精神是一种与工业文明和市场经济紧密联系的现代文化现象。浙江人民在改革开放的实践中,成功地在传统文化的基础上进行了生动的创造性活动,在浙江区域文化的优秀因素与新时代实践活动的有机结合中,初步实现了传统文化向现代文化的转型,浙江企业家精神的兴起便是这种文化转型的主要标识。因此,深入研究区域文化,并从今天现代化实践要求出发,总结提炼优化和张扬浙江企业家精神,是我们目前理论研究的重要任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浙江文化 浙江企业家精神 浙江精神 文化转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力弘扬浙学文化 努力建设文化浙江 被引量:1
3
作者 董根洪 《浙江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7年第9期22-23,32,共3页
浙江省第十四次党代会提出了"努力建设文化浙江"的奋斗目标和战略任务,而要达成这一具有远见的目标任务,就必须大力弘扬优秀浙学文化。以宋明时期浙江学术为代表的浙学汇聚了一大批优秀的思想家和文化巨匠,他们的学术思想和文化实践... 浙江省第十四次党代会提出了"努力建设文化浙江"的奋斗目标和战略任务,而要达成这一具有远见的目标任务,就必须大力弘扬优秀浙学文化。以宋明时期浙江学术为代表的浙学汇聚了一大批优秀的思想家和文化巨匠,他们的学术思想和文化实践塑造了代代相传的的浙江学术传统与人文精神传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浙学 人文精神 王阳明心学 战略任务 宋明时期 知行合一 价值观建设 四先生 东莱博议 学术传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常态下处级干部心态基本情况及对策建议——基于Z省236位处级干部调查问卷的分析 被引量:1
4
作者 严国红 《领导科学》 北大核心 2017年第3Z期48-51,共4页
社会心态的建设必须抓住领导干部这个'关键少数',良好的干部心态必将为整体社会心态的引导树立良好的风向标。为深入了解当前处级干部的心理状况,我们对Z省的236名处级干部进行问卷调查,了解其心理状态基本情况,并从中梳理出一... 社会心态的建设必须抓住领导干部这个'关键少数',良好的干部心态必将为整体社会心态的引导树立良好的风向标。为深入了解当前处级干部的心理状况,我们对Z省的236名处级干部进行问卷调查,了解其心理状态基本情况,并从中梳理出一些值得重视的重要隐性问题。一、有效调查对象的基本情况及心理状况总体分析(一)有效调查对象的基本情况性别情况:男性165名(占比69.9%),女性71名(占比30.1%)。年龄结构:31—40岁共68人(占比28.8%),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处级干部 人际关系 心理状况 心理状态 博士学历 男性 负面心理 社会关系 干部疗养 心理健康知识 心态 调查问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马克思主义哲学当代形态研究的几个问题 被引量:1
5
作者 汪岩桥 《学习论坛》 2005年第10期40-43,共4页
主张“重回马克思”的学者们把马克思恩格斯的哲学与苏联的哲学区分开来,再把马克思的哲学与恩格斯的哲学区分开来,还把“成熟时期”的马克思哲学与其他时期的马克思哲学区分开来,以求“真正的马克思主义的哲学”,这种观点是站不住脚的... 主张“重回马克思”的学者们把马克思恩格斯的哲学与苏联的哲学区分开来,再把马克思的哲学与恩格斯的哲学区分开来,还把“成熟时期”的马克思哲学与其他时期的马克思哲学区分开来,以求“真正的马克思主义的哲学”,这种观点是站不住脚的。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当代形态必须体现今天的时代精神,全球化与民族化是一种辩证的互动关系。实践探索和学理探究及其辩证互动是实现马克思主义哲学当代形态的途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克思主义哲学 当代形态 实践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络马穿牛”问题的儒家诠释及其生态伦理智慧
6
作者 叶达 《江海学刊》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86-93,共8页
“络马穿牛”问题源出《庄子》,是其表达天人关系合理限度之思的大哉问。传统儒家围绕这一问题,形成了具有不同内在理路、思维特征和实践面向的多重诠释。其核心构成是:以自然为生命之本、价值之源、生生之道,具有创造性、生成性的有机... “络马穿牛”问题源出《庄子》,是其表达天人关系合理限度之思的大哉问。传统儒家围绕这一问题,形成了具有不同内在理路、思维特征和实践面向的多重诠释。其核心构成是:以自然为生命之本、价值之源、生生之道,具有创造性、生成性的有机整体自然观,以责任、义务、使命为核心的德性主体观,和强调一体之仁与差等之爱相统一的动物关怀原则。与此同时,这些传统文化资源需要与时俱进的时代诠释,才能发挥其时代价值。有机整体自然观需要现代话语体系的解码与转译,以责任、义务、使命为核心的德性主体观既要有“最低限度的伦理道德”也要有“最高限度的伦理道德”,动物关怀原则必须吸纳现代科学知识论作为落实一体之仁的指引,否则难以应对现实中“络马穿牛”问题的变异版本。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络马穿牛” 生态伦理 儒家 生态智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雷蒙·阿隆批判的历史哲学评述
7
作者 李岚 《浙江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13年第2期17-23,共7页
雷蒙·阿隆的历史哲学批判是一种历史本体论和认识论双层面的构建,他试图通过一种历史学的方法论的重构——说明和理解之间的循环,借由一种或然决定论来重新确立历史客观性的界限;同时,为避免落入相对主义的窠臼,其批判最终保留了... 雷蒙·阿隆的历史哲学批判是一种历史本体论和认识论双层面的构建,他试图通过一种历史学的方法论的重构——说明和理解之间的循环,借由一种或然决定论来重新确立历史客观性的界限;同时,为避免落入相对主义的窠臼,其批判最终保留了康德意义上的"真理"的概念作为调节历史客观性建立的基础。他的历史哲学批判,一方面旨在限定历史知识有效性的边界,可被视为一种试图调和思辨的历史哲学和分析的批判的历史哲学的初步尝试;另一方面,亦可作为其政治理论——一种"合理性的"政治观的引论,因此具有一定的学术意义和实践指导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分析的和批判的历史哲学 说明 理解 或然决定论 真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儒家“戏谑”观:从接受到警惕
8
作者 叶达 《文史哲》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157-164,168,共9页
戏谑是一种以引起他人积极情绪反馈为目的且在大多数场合不具备道德属性或义理价值的交往型活动。宋以前儒家对戏谑行为大体持开放态度。以孔子、毛公、郑玄、孔颖达、韩愈为代表的儒者都肯定戏谑的合理性,尤其以郑玄“君子之德,有张有... 戏谑是一种以引起他人积极情绪反馈为目的且在大多数场合不具备道德属性或义理价值的交往型活动。宋以前儒家对戏谑行为大体持开放态度。以孔子、毛公、郑玄、孔颖达、韩愈为代表的儒者都肯定戏谑的合理性,尤其以郑玄“君子之德,有张有弛,故不常矜庄而时戏谑”的表述最为经典。这与他们将戏谑视为一种具有调适功能的行为活动有关。宋明道学家则主要将其视作一种摇荡性情、妨碍德性生成的危险行为,戏谑与生命内在的冲动与欲望被紧密关联起来。宋明道学家对戏谑持警惕态度,与他们建立的以道德本体为根基、以道德生命为基本面向的生命学说体系密不可分。在这样的学说中,一颦一笑、一言一行都被赋予义理价值,这就导致无道德或义理意义的戏谑行为被排斥在真实而庄严的道德生命之外。其中,刘宗周将“谑”“笑”视为导源于七情且必须对治的“显过”,可谓道德严肃主义之典型代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戏谑 宋明道学 接受 道德严肃主义 儒家幽默文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关于企业家精神的思考 被引量:31
9
作者 汪岩桥 《浙江社会科学》 CSSCI 2004年第3期157-162,共6页
本文认为 ,以往关于企业家精神理论的讨论中 ,存在以偏概全的问题。企业家精神是一个丰富复杂的文化现象 ,是一个由众多要素组成的 ,内涵广泛意义丰富的有机系统。文章扼要总结了以往的研究观点 ,简要介绍了企业家精神的系统特征 ,探讨... 本文认为 ,以往关于企业家精神理论的讨论中 ,存在以偏概全的问题。企业家精神是一个丰富复杂的文化现象 ,是一个由众多要素组成的 ,内涵广泛意义丰富的有机系统。文章扼要总结了以往的研究观点 ,简要介绍了企业家精神的系统特征 ,探讨了要素之间、要素与环境之间等等关系 ,在此基础上提出了铸建现代企业家精神必须注意的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企业家精神 经济伦理 实践能力 哲学世界观 协同理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亚里士多德中道观与先秦儒家中庸观的异同 被引量:6
10
作者 董根洪 《社会科学辑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02年第1期21-26,共6页
从比较哲学角度对中西思想史上占有重要地位的亚里士多德中道观与儒家中庸观进行比较 ,可以发现 ,两者有五方面的共同点 :(1 )都视中道或中庸为最高的德行 ;(2 )都把中庸视为主体正确的价值评价和道德行为的统一体 ;(3)都体现了主体情... 从比较哲学角度对中西思想史上占有重要地位的亚里士多德中道观与儒家中庸观进行比较 ,可以发现 ,两者有五方面的共同点 :(1 )都视中道或中庸为最高的德行 ;(2 )都把中庸视为主体正确的价值评价和道德行为的统一体 ;(3)都体现了主体情感行为上的辩证特性 ;(4)都充满着重智精神 ;(5)都具有相类的出发点和目的性。两者还有六方面的区别 :(1 )纯粹的道德伦理观与哲学世界观的不同 ;(2 )实践生成论与天赋人性论的区别 ;(3)法律论与道德论的区别 ;(4)中间阶级性与全民性的区别 ;(5)自愿性与自觉性的区别 ;(6)结构“中间”论与过程“时中”论的区别。两者的同异性主要源于人类实践认识发展的一般规律 ,以及各自所处的自然环境、社会结构与经济结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道 中庸 异同 亚里士多德 先秦儒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行政区划与城乡发展关联互动视角下的区划调整:理论模型及实践原则 被引量:4
11
作者 李一 《治理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9年第3期86-92,共7页
新时代我国新发展的历史方位以及已经转化了的社会主要矛盾,是分析我国行政区划优化调整以及整个城乡发展的背景条件。本文在讨论和阐明行政区划问题之"发展本质"的基础上,着眼于行政区划与城乡发展之间的关联互动,梳理出&qu... 新时代我国新发展的历史方位以及已经转化了的社会主要矛盾,是分析我国行政区划优化调整以及整个城乡发展的背景条件。本文在讨论和阐明行政区划问题之"发展本质"的基础上,着眼于行政区划与城乡发展之间的关联互动,梳理出"发展逻辑"和"行政逻辑"这两种相互关联又各有侧重的运行逻辑,归纳出"延后确认、实至名归型"、"事中确认、名实联动型"和"先行确认、以名引实型"行政区划调整优化的三种理论解释模型。在实践层面,针对未来一个时期我国县区层面基层行政区划调整优化工作,提出了三个方面的总体性原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行政区划 城乡发展 新时代 新发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节俭消费伦理的时代意蕴 被引量:4
12
作者 何建华 《伦理学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21年第3期105-110,共6页
节俭消费是人类消费伦理的基本准则。与传统节俭消费伦理基于生产力水平低下而一味强调人们需要压抑自己的欲望不同,现代节俭消费伦理是一种自由自主的消费观,它是现代人基于生态文明时代对资源合理使用的客观需要和对人的生理需求的科... 节俭消费是人类消费伦理的基本准则。与传统节俭消费伦理基于生产力水平低下而一味强调人们需要压抑自己的欲望不同,现代节俭消费伦理是一种自由自主的消费观,它是现代人基于生态文明时代对资源合理使用的客观需要和对人的生理需求的科学认识基础上对现代社会消费问题进行深刻反思而提出的理性的适度的文明消费观。在现时代,倡导节俭消费伦理观,积极探讨既节约自然资源又能促进人的自我实现的消费方式和生活方式,对于促进人的自由全面发展和经济、社会、生态的可持续发展,至关重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消费 节俭消费 时代内涵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略论生产活动中人与自然的和谐关系 被引量:5
13
作者 何建华 《中共浙江省委党校学报》 CSSCI 2010年第4期13-17,共5页
生产活动是人与自然相结合的生命存在和活动方式,它既是人从自然中生成的标志,又是人与自然和谐关系得以生成的基本环节。人类历史就是人与自然及其相互关系随着生产实践活动的扩展和深化不断生成、不断呈现的过程。在现时代,面对环境... 生产活动是人与自然相结合的生命存在和活动方式,它既是人从自然中生成的标志,又是人与自然和谐关系得以生成的基本环节。人类历史就是人与自然及其相互关系随着生产实践活动的扩展和深化不断生成、不断呈现的过程。在现时代,面对环境恶化、资源匮乏、生态失衡等种种危及人类生存的全球性问题,我们必须树立科学的生产发展观,树立人与自然整体价值观,正确地认识和把握人在生态系统中的地位和作用,自觉调整人类的生存方式与生产目标,从而促进人与自然这一生态系统的和谐协调和可持续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产 人与自然 关系 和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发展理念是理解和化解新时代社会主要矛盾的“钥匙” 被引量:5
14
作者 董根洪 《浙江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9年第8期10-12,共3页
《求是》杂志第10 期刊发了习近平总书记《深入理解新发展理念》一文,可谓意义深远。我认为一个重要的意义就在于新发展理念提供了一把理解和化解新时代社会主要矛盾的钥匙。当社会主要矛盾从原来的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 《求是》杂志第10 期刊发了习近平总书记《深入理解新发展理念》一文,可谓意义深远。我认为一个重要的意义就在于新发展理念提供了一把理解和化解新时代社会主要矛盾的钥匙。当社会主要矛盾从原来的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转换到新时代的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其转换的根据何在? 又如何解决新时代社会主要矛盾?其答案就在新发展理念。新发展理念从五大维度告诉我们: 以经济发展为核心的发展动力和发展方式的转换决定着社会主要矛盾的转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社会主要矛盾 新发展理念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传统文化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建设 被引量:3
15
作者 汪岩桥 《中共浙江省委党校学报》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期108-112,共5页
马克思主义之所以能够在中国的土地上生根开花结果,不仅成功地与中国革命与建设实践相结合,也成功地实现了与中国历史文化的结合。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践和理论建设中,"以人为本"(人本)与我国传统文化中的"仁本",&... 马克思主义之所以能够在中国的土地上生根开花结果,不仅成功地与中国革命与建设实践相结合,也成功地实现了与中国历史文化的结合。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践和理论建设中,"以人为本"(人本)与我国传统文化中的"仁本","和谐社会"与传统文化中的"和"、"中","解放思想"与"经权之道"等都有着紧密联系,都是对传统文化资源的有效继承与吸收。因此,在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中,必须重视研究、吸取、融合传统文化中的优秀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传统文化 “仁本” “和” “中” “经权之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核心理念 被引量:2
16
作者 郭祥才 《浙江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2期101-107,157,共7页
科学发展观,对"以人为本"理念作了重大创新,赋予了新的思想内涵,使之具有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核心理念的理论品质;改革开放三十年多来,"以人为本"始终贯穿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体系的形成和发展,实际上... 科学发展观,对"以人为本"理念作了重大创新,赋予了新的思想内涵,使之具有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核心理念的理论品质;改革开放三十年多来,"以人为本"始终贯穿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体系的形成和发展,实际上已经展现出了核心理念的地位和作用;在新的历史起点上,更加自觉地把"以人为本"确立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核心理念,对于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为指导,深入贯彻科学发展观都具有重大的理论和现实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以人为本 理论体系 核心理念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公平正义:科学发展观的伦理基础 被引量:3
17
作者 何建华 《中共浙江省委党校学报》 CSSCI 2009年第6期18-25,共8页
公平正义是科学发展观的伦理基础。无论是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还是五个统筹,其核心的伦理意蕴就是公平正义。科学发展观视野下的公平正义是经济公正、政治公正、伦理公正的统一,是起点公正、过程公正与结果相对公平的统一... 公平正义是科学发展观的伦理基础。无论是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还是五个统筹,其核心的伦理意蕴就是公平正义。科学发展观视野下的公平正义是经济公正、政治公正、伦理公正的统一,是起点公正、过程公正与结果相对公平的统一,是国内公正与国际公正的统一,是代内公正与代际公平的统一。在中国社会由不全面走向全面、由不平衡走向平衡的过程中,如何在政治经济制度安排和社会经济活动运行中体现公平正义原则,对社会的有限资源和权利义务进行有效而合理的配置和安排,是我国现代化实践所迫切需要解决的重大课题,也是科学发展观的伦理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科学发展观 伦理基础 公平正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马克思的社会正义思想及其启示 被引量:2
18
作者 何建华 《中共浙江省委党校学报》 CSSCI 2008年第5期5-12,共8页
在人类历史上没有一个思想家像马克思那样以自己的理论著述对人类的正义事业发生如此巨大的影响。马克思正义思想的独特之处在于:从现实的社会生产关系或经济关系出发,深刻地批判了西方资本主义正义原则的抽象性和形式性,批判了资本主... 在人类历史上没有一个思想家像马克思那样以自己的理论著述对人类的正义事业发生如此巨大的影响。马克思正义思想的独特之处在于:从现实的社会生产关系或经济关系出发,深刻地批判了西方资本主义正义原则的抽象性和形式性,批判了资本主义经济制度和生产关系的不合理性和不正义性,并在批判现实的基础上,表达了他的卓越的社会正义思想——共产主义理想。马克思的社会正义思想揭示了经济正义在社会正义中的基础地位,强调生产正义对于分配正义、交换正义的前提作用,揭示了人类对正义追求由个人美德向制度德性转化的发展趋势,使人类对正义的认识由形式正义进到实质正义,具有独特的理论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克思 唯物史观 社会正义 贡献 启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儒家与墨家的社会和谐思想比较 被引量:3
19
作者 董根洪 《中共浙江省委党校学报》 CSSCI 2008年第6期44-50,共7页
先秦儒家的仁礼和谐型与墨家的兼爱和谐型两大社会和谐思想理论对什么是和谐社会、建立一个怎样的和谐社会、为什么必须建设和谐社会、怎样构建和谐社会诸问题上提出了既有共同点又有不同点的系列思想观点,其一系列同异点上包含了不少... 先秦儒家的仁礼和谐型与墨家的兼爱和谐型两大社会和谐思想理论对什么是和谐社会、建立一个怎样的和谐社会、为什么必须建设和谐社会、怎样构建和谐社会诸问题上提出了既有共同点又有不同点的系列思想观点,其一系列同异点上包含了不少可以为我们今天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可以汲取的有益的因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儒家 墨家 社会和谐思想 现代价值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两个历史决议与党内民主的发展 被引量:2
20
作者 任玉秋 《学习论坛》 北大核心 2013年第8期29-32,共4页
按照十八大的要求发展党内民主,有必要重温两个历史决议。两个历史决议不仅是党内民主发展的产物,而且在不同时期对于推进党内民主建设起了重大的历史作用。尤其是新中国成立以后的历史决议对党内民主发展滞后的历史原因的分析和关于党... 按照十八大的要求发展党内民主,有必要重温两个历史决议。两个历史决议不仅是党内民主发展的产物,而且在不同时期对于推进党内民主建设起了重大的历史作用。尤其是新中国成立以后的历史决议对党内民主发展滞后的历史原因的分析和关于党内民主与党的性质的关系的理论阐述,对于认清在民主传统较少的我国建设具有高度党内民主的长期性、艰巨性,对于坚持把党内民主制度建设作为党的建设的最根本任务,尤其是对于按照十八大的要求,从深化县级党代会常任制试点和试行乡镇党代会年会制做起,完善党的代表大会制度,在根本上增强党的创造活力,具有重要的现实指导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历史决议 党内民主 党代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