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上海教育软件发展有限公..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共找到
8
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显示方式:
文摘
详细
列表
相关度排序
被引量排序
时效性排序
跨越式发展新探
被引量:
5
1
作者
郭祥才
《浙江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05年第6期125-130,7,共7页
跨越式发展作为后发国家文明形态的演进方式既不同于先发国家的渐序式发展,也不同于加速性发展、跳跃式发展;它是以文明形态的转型和世界普遍交往为前提的跨形态混合发展。其本质就在于高形态与低形态的双向互动,这种双向互动既表现在...
跨越式发展作为后发国家文明形态的演进方式既不同于先发国家的渐序式发展,也不同于加速性发展、跳跃式发展;它是以文明形态的转型和世界普遍交往为前提的跨形态混合发展。其本质就在于高形态与低形态的双向互动,这种双向互动既表现在国际层面,又表现在国内层面。它具有双重性、过渡性、赶超性和开放性的基本特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跨越式发展
文明形态
新型工业化
生产力
马克思主义哲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地下溶洞景观的审美特色和审美开发
被引量:
1
2
作者
陶济
《旅游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1992年第5期39-41,57,共4页
石灰岩的地下溶洞,是一种令人神往的旅游风景资源。溶洞景观的开发建设,正是为了充分发挥溶洞景观的审美优势,满足旅游观赏者的审美追求。离开了审美效应,就难以获得本来可以获得的经济效益。
关键词
溶洞
景观
审美特色
石灰岩
审美效应
审美优势
审美追求
经济效益
审美主体
资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人文条件
3
作者
汪岩桥
朱伟
《浙江学刊》
CSSCI
1995年第6期36-,35,共2页
人是经济活动的主体,人的价值观念、情感意志、性格特征,必然给经济活动以巨大的影响。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必须充分吸纳中西文化中的积极因素,构建适应和引导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人文条件。
关键词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人文条件
中西文化
经济活动
人的价值观念
性格特征
传统文化
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实际相结合
情感意志
上层建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协调发展与发展优势——加快我省精神文明建设的战略思考
4
作者
郭祥才
《浙江社会科学》
CSSCI
1997年第2期60-63,共4页
本文认为,协调发展不仅是人类社会发展的价值目标,也是人类社会发展的动力机制,它具有区域发展比较优势的特性。浙江要再造发展优势,必须力求在全国率先实现两个文明的协调发展。作为我国现代化建设的先发地区之一,浙江实施这一战...
本文认为,协调发展不仅是人类社会发展的价值目标,也是人类社会发展的动力机制,它具有区域发展比较优势的特性。浙江要再造发展优势,必须力求在全国率先实现两个文明的协调发展。作为我国现代化建设的先发地区之一,浙江实施这一战略不仅有必要也有可能。为此,必须强化全面协调发展意识,把加快精神文明建设战略落到实处,遵循协调发展规律,积极拓展精神文明建设思路,并以率先实现两个文明协调发展为目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精神文明
协调发展
发展优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筒论社会主义理想与现实的辩证蕴涵
5
作者
刘振华
《中共浙江省委党校学报》
北大核心
1992年第1期80-83,共4页
如何看待社会主义的历史命运?这是当前许多人在思考的问题。中国的社会主义理论和实践的发展,是以不断深化对社会主义理想与现实的再认识为标志的。但是,由于方法论上的偏颇,有人从“再认识,,走向对社会主义理想和现实的怀疑和否...
如何看待社会主义的历史命运?这是当前许多人在思考的问题。中国的社会主义理论和实践的发展,是以不断深化对社会主义理想与现实的再认识为标志的。但是,由于方法论上的偏颇,有人从“再认识,,走向对社会主义理想和现实的怀疑和否定,背离了再认识的本义。因此,坚持辩证的思维原则,探讨社会主义理想和现实的底蕴,是十分必要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社会主义理论
理想与现实
辩证
社会主义理想
蕴涵
历史命运
思维原则
再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试析人类认识活动的基本方式
6
作者
郑仓元
《中共浙江省委党校学报》
北大核心
1992年第3期43-47,共5页
一 认知型、评价型、审美型等认识方式,是人类认识活动的基本方式,这三种方式在遵循认识是主体对客体反映这一原则的前提下。具有各自不同的运行特点。
关键词
认识活动
人类
认识方式
运行特点
审美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加快乡镇企业技术改造
7
作者
延夫
《中共浙江省委党校学报》
北大核心
1992年第1期33-37,共5页
江泽民同志在全国科协第四次代表大会上指出:“把经济建设真正转移到依靠科技进步和提高劳动者素质的轨道上来,是十一届三中全会决定的工作重点转移的进一步深化,是把这个转移推到一个更高的阶段”。
关键词
企业技术改造
第四次代表大会
十一届三中全会
乡镇
劳动者素质
科技进步
经济建设
江泽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关于文明与文化及社会形态的异同
被引量:
2
8
作者
杨大建
《内蒙古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1991年第4期97-100,共4页
近年来,随着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的发展,理论界对两个文明建设的探讨也逐步深入。然而,不少论著往往将文明概念与文化及社会形态这两个概念混用,这既有碍于文明建设的实践,也使得理论研究的思路不够清晰。因此,有必要搞清楚这三个概...
近年来,随着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的发展,理论界对两个文明建设的探讨也逐步深入。然而,不少论著往往将文明概念与文化及社会形态这两个概念混用,这既有碍于文明建设的实践,也使得理论研究的思路不够清晰。因此,有必要搞清楚这三个概念之间的区别与联系。本文试图从哲学角度对此作一探索。由于哲学概念是从其它各门具体科学中抽象、概括而来的,因此,下面在对这三个概念作界定之尝试时,一般都以其它学科中最常见或获得公认的观点为依据,从而得出哲学历史观方面的结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明
文化
社会形态
社会制度
民主制度
全文增补中
题名
跨越式发展新探
被引量:
5
1
作者
郭祥才
机构
中共浙江省委党校哲学教研室
出处
《浙江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05年第6期125-130,7,共7页
文摘
跨越式发展作为后发国家文明形态的演进方式既不同于先发国家的渐序式发展,也不同于加速性发展、跳跃式发展;它是以文明形态的转型和世界普遍交往为前提的跨形态混合发展。其本质就在于高形态与低形态的双向互动,这种双向互动既表现在国际层面,又表现在国内层面。它具有双重性、过渡性、赶超性和开放性的基本特征。
关键词
跨越式发展
文明形态
新型工业化
生产力
马克思主义哲学
分类号
F112.1 [经济管理—国际贸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地下溶洞景观的审美特色和审美开发
被引量:
1
2
作者
陶济
机构
中共浙江省委党校哲学教研室
出处
《旅游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1992年第5期39-41,57,共4页
文摘
石灰岩的地下溶洞,是一种令人神往的旅游风景资源。溶洞景观的开发建设,正是为了充分发挥溶洞景观的审美优势,满足旅游观赏者的审美追求。离开了审美效应,就难以获得本来可以获得的经济效益。
关键词
溶洞
景观
审美特色
石灰岩
审美效应
审美优势
审美追求
经济效益
审美主体
资源
分类号
F590 [经济管理—旅游管理]
K919 [历史地理—人文地理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人文条件
3
作者
汪岩桥
朱伟
机构
中共浙江省委党校哲学教研室
出处
《浙江学刊》
CSSCI
1995年第6期36-,35,共2页
文摘
人是经济活动的主体,人的价值观念、情感意志、性格特征,必然给经济活动以巨大的影响。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必须充分吸纳中西文化中的积极因素,构建适应和引导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人文条件。
关键词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人文条件
中西文化
经济活动
人的价值观念
性格特征
传统文化
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实际相结合
情感意志
上层建筑
分类号
F120.3 [经济管理—世界经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协调发展与发展优势——加快我省精神文明建设的战略思考
4
作者
郭祥才
机构
中共浙江省委党校哲学教研室
出处
《浙江社会科学》
CSSCI
1997年第2期60-63,共4页
文摘
本文认为,协调发展不仅是人类社会发展的价值目标,也是人类社会发展的动力机制,它具有区域发展比较优势的特性。浙江要再造发展优势,必须力求在全国率先实现两个文明的协调发展。作为我国现代化建设的先发地区之一,浙江实施这一战略不仅有必要也有可能。为此,必须强化全面协调发展意识,把加快精神文明建设战略落到实处,遵循协调发展规律,积极拓展精神文明建设思路,并以率先实现两个文明协调发展为目标。
关键词
精神文明
协调发展
发展优势
分类号
D0-0 [政治法律—政治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筒论社会主义理想与现实的辩证蕴涵
5
作者
刘振华
机构
中共浙江省委党校哲学教研室
出处
《中共浙江省委党校学报》
北大核心
1992年第1期80-83,共4页
文摘
如何看待社会主义的历史命运?这是当前许多人在思考的问题。中国的社会主义理论和实践的发展,是以不断深化对社会主义理想与现实的再认识为标志的。但是,由于方法论上的偏颇,有人从“再认识,,走向对社会主义理想和现实的怀疑和否定,背离了再认识的本义。因此,坚持辩证的思维原则,探讨社会主义理想和现实的底蕴,是十分必要的。
关键词
社会主义理论
理想与现实
辩证
社会主义理想
蕴涵
历史命运
思维原则
再认
分类号
A849 [哲学宗教—马克思主义哲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试析人类认识活动的基本方式
6
作者
郑仓元
机构
中共浙江省委党校哲学教研室
出处
《中共浙江省委党校学报》
北大核心
1992年第3期43-47,共5页
文摘
一 认知型、评价型、审美型等认识方式,是人类认识活动的基本方式,这三种方式在遵循认识是主体对客体反映这一原则的前提下。具有各自不同的运行特点。
关键词
认识活动
人类
认识方式
运行特点
审美型
分类号
B023 [哲学宗教—哲学理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加快乡镇企业技术改造
7
作者
延夫
机构
中共浙江省委党校哲学教研室
出处
《中共浙江省委党校学报》
北大核心
1992年第1期33-37,共5页
文摘
江泽民同志在全国科协第四次代表大会上指出:“把经济建设真正转移到依靠科技进步和提高劳动者素质的轨道上来,是十一届三中全会决定的工作重点转移的进一步深化,是把这个转移推到一个更高的阶段”。
关键词
企业技术改造
第四次代表大会
十一届三中全会
乡镇
劳动者素质
科技进步
经济建设
江泽民
分类号
D226.5 [政治法律—中共党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关于文明与文化及社会形态的异同
被引量:
2
8
作者
杨大建
机构
中共浙江省委党校哲学教研室
出处
《内蒙古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1991年第4期97-100,共4页
文摘
近年来,随着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的发展,理论界对两个文明建设的探讨也逐步深入。然而,不少论著往往将文明概念与文化及社会形态这两个概念混用,这既有碍于文明建设的实践,也使得理论研究的思路不够清晰。因此,有必要搞清楚这三个概念之间的区别与联系。本文试图从哲学角度对此作一探索。由于哲学概念是从其它各门具体科学中抽象、概括而来的,因此,下面在对这三个概念作界定之尝试时,一般都以其它学科中最常见或获得公认的观点为依据,从而得出哲学历史观方面的结论。
关键词
文明
文化
社会形态
社会制度
民主制度
分类号
G02 [文化科学]
全文增补中
题名
作者
出处
发文年
被引量
操作
1
跨越式发展新探
郭祥才
《浙江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05
5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2
地下溶洞景观的审美特色和审美开发
陶济
《旅游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1992
1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3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人文条件
汪岩桥
朱伟
《浙江学刊》
CSSCI
1995
0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4
协调发展与发展优势——加快我省精神文明建设的战略思考
郭祥才
《浙江社会科学》
CSSCI
1997
0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5
筒论社会主义理想与现实的辩证蕴涵
刘振华
《中共浙江省委党校学报》
北大核心
1992
0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6
试析人类认识活动的基本方式
郑仓元
《中共浙江省委党校学报》
北大核心
1992
0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7
加快乡镇企业技术改造
延夫
《中共浙江省委党校学报》
北大核心
1992
0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8
关于文明与文化及社会形态的异同
杨大建
《内蒙古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1991
2
全文增补中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页
确定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