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一九三八年中共领导人“恢复国民党党籍”事件新探
1
作者 陈力 《中共党史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30-45,共16页
1938年6月,国民党中监委通过决议,宣布对包括毛泽东、周恩来等7名中共领导人在内的26人“恢复国民党党籍”,中执委随后发布“未经批准”的声明。这不是一次乌龙事件,其实还涉及国共双方关于统一战线组织形式的分歧。中监委的决议客观上... 1938年6月,国民党中监委通过决议,宣布对包括毛泽东、周恩来等7名中共领导人在内的26人“恢复国民党党籍”,中执委随后发布“未经批准”的声明。这不是一次乌龙事件,其实还涉及国共双方关于统一战线组织形式的分歧。中监委的决议客观上恢复了第一次国共合作时期的跨党办法,而中共中央长江局随即进行“不承认”的反制。始终抗拒“容共”政策的国民党中执委以微妙方式推翻前议,中共中央则认为公开承认中监委决议利大于弊。各方的不同判断导致事件发展一波三折,该事件对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构建有着深远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监委 长江局 中共领导人 国民党党籍 跨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党的自我革命的基因生成与制度建构:基于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的阐释
2
作者 邓蓉敬 陈宏彩 《河南社会科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25-36,共12页
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党的自我革命遵循了“革命”的基本原理和一般规律,是价值管理、组织变革、行动再造三个因素相互作用、良性互动的结果,也是实践和制度相互转化的结果。根据这一规律,可以从新的视角出发,建立党的自我革命的阐释性分... 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党的自我革命遵循了“革命”的基本原理和一般规律,是价值管理、组织变革、行动再造三个因素相互作用、良性互动的结果,也是实践和制度相互转化的结果。根据这一规律,可以从新的视角出发,建立党的自我革命的阐释性分析框架,并运用这一框架对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党的自我革命进行梳理和反思。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党在自我革命中形成的原创性、初始性制度安排和实践经验,对深入推进党的自我革命、建设长期执政的马克思主义政党具有奠基意义和示范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党的自我革命基因 新民主主义革命 分析框架 制度建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党建引领基层治理现代化的理论逻辑与实践进路
3
作者 徐东涛 《江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87-96,共10页
基层治理是国家治理的微观基础,基层治理现代化是中国式现代化的重要内容。坚持党对基层治理的全面领导,推动基层党建与基层治理深度融合,这既是巩固党的执政基础的需要,也是实现基层治理现代化的制度优势。但是在党建引领基层治理现代... 基层治理是国家治理的微观基础,基层治理现代化是中国式现代化的重要内容。坚持党对基层治理的全面领导,推动基层党建与基层治理深度融合,这既是巩固党的执政基础的需要,也是实现基层治理现代化的制度优势。但是在党建引领基层治理现代化的过程中,依然不同程度存在党建引领的动力缺失、能力不足、合法性有效性冲突等问题,这在很大程度上削弱了基层治理的力度、效度和精度。鉴于此,党建引领的制度优势要转化为治理效能,重点在于找准党建引领与基层治理的结合点,重塑基层治理权威、聚合治理资源、强化治理服务。具体来说,在提升党建引领能力、激发多元主体参与内生动力、构建治理共同体、提高公共服务水平等方面有待进一步优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党建引领 基层治理现代化 理论逻辑 优化路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党的领导、统一战线、协商民主有机结合的理论阐释与制度进路 被引量:1
4
作者 张震 《治理研究》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83-96,159,共15页
坚持党的领导、统一战线、协商民主有机结合是充分发挥人民政协制度优势、提升国家治理效能的必然要求,是发展全过程人民民主的有效路径,是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重要保障。从历史维度看,坚持党的领导、统一战线、协... 坚持党的领导、统一战线、协商民主有机结合是充分发挥人民政协制度优势、提升国家治理效能的必然要求,是发展全过程人民民主的有效路径,是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重要保障。从历史维度看,坚持党的领导、统一战线、协商民主有机结合是与时俱进的,人民政协践行三者的有机结合也是不断拓展、延伸和深化的。从理论维度看,党的领导、统一战线、协商民主三位一体、互为支撑,党的领导是保障、统一战线是方法、协商民主是路径,“三者有机结合”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重大创造。从制度维度看,党的领导制度体系、统一战线制度体系、协商民主制度体系的重要结合点就是人民政协制度,它是推动“三者有机结合”的重要依托。无论是历史维度、理论维度还是制度维度,最后都要落实到“三者有机结合”的具体实践之中,更多扎实的经验研究是继续深化“三者有机结合”研究的理论增长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党的领导 统一战线 协商民主 有机结合 人民政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苏联经验”与新中国成立初期中央计划部门的创建
5
作者 陈力 《中共党史研究》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95-110,共16页
新中国成立之初,中央计划部门吸纳大量原国民党政府资源委员会人员。这种状况令不少研究者相信新旧政权在建立计划经济体制一事上有着历史的“延续性”,并提出中国计划经济源于“民国遗产”而非“苏联经验”的新说。通过对新中国中央计... 新中国成立之初,中央计划部门吸纳大量原国民党政府资源委员会人员。这种状况令不少研究者相信新旧政权在建立计划经济体制一事上有着历史的“延续性”,并提出中国计划经济源于“民国遗产”而非“苏联经验”的新说。通过对新中国中央计划部门创建历史的考察,能够发现“苏联经验”具有复杂内涵,中共对计划局的人事安排有过从“党员化”到“新旧并存”的转变。然而这一安排并未将新中国引向计划经济的方向,最终促使中共选择成立人事构成截然不同的国家计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计划经济 “苏联经验” 资源委员会 中财委财经计划局 国家计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情报外交在美国等西方国家的复兴
6
作者 史博伟 《情报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19-25,18,共8页
[研究目的]大国竞争时代开启以来,具有长久历史实践的情报外交在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国家中重新盛行,并逐渐摆脱零散与无体系的旧有形态,发展成为一种被普遍认可、具有丰富内涵的外交理念与模式。对情报外交的复兴现象进行系统剖析,成为正... [研究目的]大国竞争时代开启以来,具有长久历史实践的情报外交在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国家中重新盛行,并逐渐摆脱零散与无体系的旧有形态,发展成为一种被普遍认可、具有丰富内涵的外交理念与模式。对情报外交的复兴现象进行系统剖析,成为正确认知此种外交形式,并制定有效应对策略的关键基础。[研究方法]以历史上及近年来美国、澳大利亚等西方国家开展情报外交的典型例证为线索,归纳出情报外交的核心特征,并解析情报外交在西方国家的运行机制,从而清晰认知情报外交的本质及其复兴对外交实践造成的影响。[研究结果/结论]研究认为情报外交具有“情报工具性”“隐蔽性”“深入性”“成效有限性”等排他特征,是对传统外交的重要补充。西方国家以美国为蓝本,建立起了高效的情报外交机制。基于此,我国一方面应加强情报外交能力建设,另一方面还需防范对情报外交的过度依赖,并警惕西方情报外交对我国国家利益的潜在损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情报外交 情报合作 情报工具 运行机制 美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民营经济助推乡村共同富裕的作用机理及优化路径
7
作者 刘旭雯 张龙杰 《理论月刊》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87-95,159,共10页
民营经济是推动乡村振兴,实现乡村现代化发展和农民共同富裕的重要力量。然而,从结构维度来看,城乡民营经济发展差距阻碍乡村产业高质量发展;从环境维度来看,制约民营经济在乡村发展的外部因素较多;从动力维度来看,民营经济面临助推共... 民营经济是推动乡村振兴,实现乡村现代化发展和农民共同富裕的重要力量。然而,从结构维度来看,城乡民营经济发展差距阻碍乡村产业高质量发展;从环境维度来看,制约民营经济在乡村发展的外部因素较多;从动力维度来看,民营经济面临助推共同富裕动力不足的现实困境,对实现乡村农民共同富裕构成了严峻挑战,应予以纾解。民营经济通过将推动高质量发展、弘扬企业家勤劳致富精神和涵养“向上向善”文化有机融合,在推动农业农村现代化发展中赋能农民共同富裕。因此,应引导民营经济深度参与乡村振兴,助力乡村多业并举;激活乡村各类资源要素,扫除阻碍民营经济在乡村发展的外在障碍;保护民营经济合法利益,增强其助推乡村共同富裕的责任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民营经济 乡村共同富裕 乡村振兴 作用机理 优化路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全过程人民民主的时代逻辑、制度体系与发展向度 被引量:6
8
作者 徐东涛 张震 《江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16-24,共9页
发展全过程人民民主是遵循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规律,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本质要求。全过程人民民主在理论内涵上,将过程与形式、结果与绩效等融合起来,将人民民主与国家意志相统一,丰富了马克思主义民主理论;在具体实践中,全过程人民民... 发展全过程人民民主是遵循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规律,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本质要求。全过程人民民主在理论内涵上,将过程与形式、结果与绩效等融合起来,将人民民主与国家意志相统一,丰富了马克思主义民主理论;在具体实践中,全过程人民民主依托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体系,包括党的领导制度、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协商民主制度、基层民主制度等具体制度安排,以程序化、规范化和制度化为基本要求,是全链条、全方位、全覆盖的民主。在发展向度上,主要有四个着力点:一是加强民主制度建设,进一步提高民主政治的成熟度和稳定性;二是推进民主法治建设,进一步保障人民群众的合法权益;三是深化协商民主实践,进一步提高协商民主的广泛性和实效性;四是加强技术赋能创新,提升民主参与效能,为全过程人民民主的发展提供有力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全过程人民民主 时代逻辑 制度体系 发展向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地方政协协商式监督的实践功能与推进路径——以温岭委派民主监督员工作为例 被引量:2
9
作者 董明 徐琴 《治理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128-141,F0002,160,共16页
作为人民政协民主监督职能的新定位,政协协商式监督在我国社会主义监督体系中具有重要价值。通过对浙江温岭市政协委派民主监督员的创新实践研究发现,地方政协协商式监督的运作模式具有监督主客体的真诚沟通与相互合作这一重要特征,在... 作为人民政协民主监督职能的新定位,政协协商式监督在我国社会主义监督体系中具有重要价值。通过对浙江温岭市政协委派民主监督员的创新实践研究发现,地方政协协商式监督的运作模式具有监督主客体的真诚沟通与相互合作这一重要特征,在保障和提升地方政府公共政策执行质量的过程中发挥了独特作用。此间,政协的广泛性、包容性、客观性和贯通性等独特优势,构成了地方政协协商式监督的过程性实践功能得以发挥的重要条件,但囿于可操作的功能定位不够明晰、制度建设尚不系统和多元主体缺乏协同等因素的阻滞,实践中也仍面临若干发展问题。至少还须从完善宣传、沟通和反馈等机制着手,探究如何进一步激活地方政协协商式监督效能的方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政协协商式监督 过程性监督 委派民主监督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再组织化:基层党组织应对社会形态变化的实践路径 被引量:3
10
作者 陶周颖 郑琦 《理论月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59-68,共10页
步入数字化时代,伴随平台经济的崛起和生产生活方式的变革,社会形态呈现出结构扁平化、人员流动化、诉求多元化、治理碎片化等特征,对基层党组织的建设提出全新要求。基于政党—社会的理论分析,基层党组织作为执政党联系群众、连接社会... 步入数字化时代,伴随平台经济的崛起和生产生活方式的变革,社会形态呈现出结构扁平化、人员流动化、诉求多元化、治理碎片化等特征,对基层党组织的建设提出全新要求。基于政党—社会的理论分析,基层党组织作为执政党联系群众、连接社会的重要纽带,需要就社会形态变化加强自我革新的能力与水平,以再组织化战略适应社会更迭,引领社会发展。具体实践中,基层党组织应充分发挥政治优势、组织优势和群众优势,以结构优化、功能拓展、机制创新三个向度为突破口,科学构建再组织化的实践路径,推动形成“一核多元”协同共治的强大合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数字化时代 基层党组织 社会形态变化 再组织化 政党—社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党的建设的重要思想的浙江萌发
11
作者 李俊 《学习论坛》 2024年第2期41-50,共10页
浙江是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党的建设的重要思想的重要萌发地。习近平同志在浙江工作期间,高度重视党的领导、党的建设及党建研究,要求做到抓经济社会发展和抓党的建设两手过硬,围绕着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在省域层面的创造性推进,深入回答... 浙江是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党的建设的重要思想的重要萌发地。习近平同志在浙江工作期间,高度重视党的领导、党的建设及党建研究,要求做到抓经济社会发展和抓党的建设两手过硬,围绕着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在省域层面的创造性推进,深入回答党的建设的根本目的、价值取向、科学布局、工作方法、基础保障等基本问题,形成以“领导核心论”“为民造福论”“整体推进论”“主体保障论”为主要支撑的党建思想,为我们深刻把握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党的建设的重要思想的形成逻辑提供了重要的思想资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党的建设的重要思想 浙江 萌发 实践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生态文明建设中多元规范的结构化审视 被引量:4
12
作者 李尧 《法治研究》 CSSCI 2023年第6期48-58,共11页
多元规范并存共治是我国生态文明法治建设的一大特色,故整体地、系统地对生态文明建设中的“规范”问题进行结构化审视十分必要。规范分立,指各规范具有相对独立性与不可替代性,以宪法为统领的生态文明国家法律体系、以党的主张为统领... 多元规范并存共治是我国生态文明法治建设的一大特色,故整体地、系统地对生态文明建设中的“规范”问题进行结构化审视十分必要。规范分立,指各规范具有相对独立性与不可替代性,以宪法为统领的生态文明国家法律体系、以党的主张为统领的生态文明政策体系、以党章为统领的生态文明党内法规体系共同为生态文明建设提供制度依据;规范连带,指各规范并非孤立存在,而是呈现出分工合作的整体样态,并表现为党规与国法双向衔接的具体形式;规范实施,指各规范在形成、适用、执行等关键环节的运行方式与内在机理,表现为党的政策入法入规、多元规范接力调整、党规国法互为依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态文明建设 结构化审视 多元规范 党内法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国家涉农政策执行效能差异性的生成逻辑 被引量:2
13
作者 徐琴 《华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期36-45,共10页
国家涉农政策能否有效转化为执行效能,是基层治理场域中国家自主性目标能否实现及其实现程度的重要衡量标准。制度、权力与行动者构成了基层治理情境下国家自主性实践的分析框架。通过多案例比较分析发现,制度、权力和行动者的不同组合... 国家涉农政策能否有效转化为执行效能,是基层治理场域中国家自主性目标能否实现及其实现程度的重要衡量标准。制度、权力与行动者构成了基层治理情境下国家自主性实践的分析框架。通过多案例比较分析发现,制度、权力和行动者的不同组合是导致国家涉农政策执行效能差异的直接原因,这与地方政府自主性和乡村社会自主性对国家自主性实践的制约与影响紧密相关。不同政策实践中,国家自主性与地方政府自主性、乡村社会自主性之间的不同关系形态是塑构国家自主性目标实现程度差异性的内在逻辑。国家自主性的博弈实践表明,治理实践中的国家自主性呈现出碎片化样态,具体表现为动态性与有限性并存、层次性与相互性并存,这是造成国家涉农政策执行效能差异的根本原因。通过制度-权力-行动者路径以推动嵌入式、适宜的国家自主性的普遍形成,是从整体上提升涉农政策执行效能的重要进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涉农政策 执行效能 国家自主性 乡村治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批判的批判:康德宗教神学之超越——基于马克思主义实践观 被引量:2
14
作者 仲帅 杨思远 《浙江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21年第2期104-111,158,159,共10页
康德发动了宗教领域内的"哥白尼式的革命",他一方面将"宗教道德化",另一方面将"道德宗教化",以理念理性革除了宗教的信仰专制,以实践理性祛除了宗教的神秘迷信,建立了自己的道德性宗教。他将"上帝&q... 康德发动了宗教领域内的"哥白尼式的革命",他一方面将"宗教道德化",另一方面将"道德宗教化",以理念理性革除了宗教的信仰专制,以实践理性祛除了宗教的神秘迷信,建立了自己的道德性宗教。他将"上帝"作为探究真理的范导原理,作为追求"至善"的道德"公设",作为实现"道德人"理想的实践指南,宗教变为他整个批判哲学体系中重要的枢纽性概念,体现了康德的折中性与妥协性。马克思主义发扬了康德人本主义的精神内核,并通过历史唯物主义实践观解决了人与自然的矛盾、精神与现实的矛盾,揭示了宗教消亡的必然趋向,实现了对宗教彻底而全面的批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克思主义 康德 宗教批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