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题名关于“消灭剥削”的辩证思考
- 1
-
-
作者
要战通
-
机构
湖北省中共洪湖市委党校
-
出处
《社会主义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1993年第4期58-60,共3页
-
文摘
市场经济的本质属性之一是它的竞争性,没有竞争就没有市场经济。而要有序地展开竞争,首要的条件是要实现经济主体多元化,使各个经济主体分别成为相对独立的生产资料所有者,成为生产资料优化配置的主体。因此,与之相适应的所有制结构必然是公有制经济为主体,个体经济、私营经济、外资经济为补充,多种经济成分长期共同发展,不同经济成分还可以自愿实行多种形式的联合经营。社会主义经济与非社会主义经济因而具有相容关系。不可回避的问题是:与非社会主义经济的相容,也就意味着与剥削关系的相容,因此,在“三资”企业和股份制经济中,以雇佣劳动和按资分配为标志的经济剥削便理所当然地要享有合法地位,而且,非社会主义经济成分的进一步发展,还将通过股份公司这个媒介。
-
关键词
消灭剥削
辩证思考
超经济剥削
非社会主义
剥削关系
不相容关系
社会主义经济
差别度
全部生产力
多种经济成分
-
分类号
D61
[政治法律—中外政治制度]
-
-
题名“一国首先胜利”与“几国同时胜利”新析
- 2
-
-
作者
要战通
-
机构
中共洪湖市委党校
-
出处
《社会主义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1994年第6期25-28,共4页
-
文摘
“一国首先胜利”与“几国同时胜利”新析要战通“一国首先胜利”与“几国同时胜利”的关系问题,是科学社会主义的基本问题之一,长期以来,理论界对这外问题始终存在着两种截然不同的认识,即“对立论”和“统一论”。前者认为,列宁的“一国首先胜利”否定了马克思恩格...
-
关键词
“同时胜利”
首先胜利
社会主义
无产阶级
阶级斗争
资本主义国家
马克思恩格斯
资产阶级
生产关系
共产主义革命
-
分类号
D0-0
[政治法律—政治学]
-
-
题名关于社会主义胜利问题的理论误区
- 3
-
-
作者
要战通
-
机构
中共湖北洪湖市委党校
-
出处
《江汉论坛》
CSSCI
北大核心
1995年第1期30-33,共4页
-
文摘
社会主义胜利问题历来是工人阶级及其政党普遍关注的问题,也是科学社会主义的基本问题之一,其核心和热点所在是列宁“一国首先胜利说”与马恩“几国同时胜利说”(以下简称“一国说”和“同时说”)的关系问题。长期以来,理论界对此始终存在着两种不同的认识,即“否定论”和“传讹论”。前者认为,列宁的“一国说”否定了马恩的“同时说”;而后者则认为“一国说”原本就是马恩的观点,而“同时说”是根本不存在的,是后人的臆造和讹传。看来,这两种认识各执一端,都有偏颇。因此,以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观点重新认识这个问题,对恢复马列主义理论的本来面目,对深入理解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理论与马克思主义普遍原理之间的关系,对进一步肃清所谓“误会论”、“失败论”、“趋同论”等错误思潮,树立社会主义必胜的信念,都十分必要。
-
关键词
“同时说”
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理论
“同时胜利”
“一国说”
资本主义
阶级斗争
首先胜利
资产阶级
无产阶级
生产力
-
分类号
D61
[政治法律—中外政治制度]
-
-
题名依靠群众反腐败的几个问题
- 4
-
-
作者
王际全
卢顶新
要战通
-
机构
中共洪湖市委党校
-
出处
《探索》
北大核心
2002年第4期60-62,共3页
-
文摘
腐败现象为什么会屡禁不止?根本原因之一 ,是我们在反腐败斗争中没有充分依靠群众 ,片面地走上了一条“部门反腐败”的道路。作者认为 :1.人民群众是反腐败斗争的基本主体和力量的源泉 ,要充分发挥他们的主力军作用。2.“不搞运动”绝不是一个抽象的泛化的政治结论 ,而是对旧式运动的辩证否定 ,是历史针对性与现实指导性相统一的科学论断 ,它不会在任何意义上构成依靠群众反腐败的“禁区”。3.现行反腐败体制在依靠群众方面存在三种局限性 ,即主体的偏倚性、功能的被动性和运行的封闭性 ,它是一种“官治体制”、“遵命体制”和“神秘体制”。4.要以“依靠群众”为核心进行反腐败体制创新 ,建立“民本体制”和“权责体制” ,采取开放的制衡的体制运作方式 ,实现人民群众反腐败主体地位的复归 ,形成一个群众性与法制性相结合的反腐败斗争新模式。
-
关键词
依靠群众
反腐败
体制
创新
-
分类号
D089
[政治法律—政治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