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题名网络语境下历史虚无主义的流变及其批判
被引量:10
- 1
-
-
作者
陶鹏
-
机构
中共河南省直机关党校
中共河南省直机关党校信息中心
-
出处
《中州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8期167-172,共6页
-
基金
河南省哲学社会科学规划项目"微时代背景下的虚拟社会治理研究"(2014BSH001)
-
文摘
历史虚无主义选择与网络空间相结合,是当前网络空间社会思潮多元化的真实写照。无论历史虚无主义在网络语境下如何流变,不变的是其否定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否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本质。历史虚无主义在网络空间的泛化,割裂了历史事件与历史环境的联系性,模糊了文化创作与历史事实的差异性,放大了社会冲突与阶层冲突的可能性,加剧了网络行为与价值取向的混乱性。因此,必须对网络语境下的历史虚无主义进行深刻剖析和批判,有针对性地加以消解与克服。
-
关键词
网络语境
历史虚无主义
批判
-
Keywords
network context
historical nihilism
criticism
-
分类号
G206.3
[文化科学—传播学]
-
-
题名论网络生态文明建设
被引量:4
- 2
-
-
作者
陶鹏
-
机构
中共河南省直机关党校科教信息中心
-
出处
《生态经济》
CSSCI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0期181-184,共4页
-
基金
河南省哲学社会科学规划项目"网络文化视阈下的网络谣言成因与治理研究"(2012BZZ005)
-
文摘
网络生态文明是现实社会生态文明的延伸,它的产生与发展,使人类社会的生态文明呈现出二重化特征。然而伴随着虚拟社会的高度繁荣,网络生态文明面临着负面信息污染失控蔓延、虚拟社会资源浪费严重、网络文化安全风险泛化、社会风险爆发频率加快、物质与精神冲突激烈等危机的挑战。为了构建高质量的网络生态文明,必须从建立多元主体共同参与的治理模式、健全网络生态文明法制体系、提升网络生态文明主体的综合素养、强化隐性网络社区管理、消除网络生态文明主体的不均衡等方面入手,化解危机衍生出的多种负面影响。
-
关键词
网络生态文明
危机应对
实现途径
社会管理
-
Keywords
internet ecological civilization
crisis dealing
realization approach
social management
-
分类号
G206
[文化科学—传播学]
B82-05
[哲学宗教—伦理学]
-
-
题名论新媒体环境下领导干部执政能力的提升
被引量:6
- 3
-
-
作者
戴伟
-
机构
中共河南省直机关党校科教信息中心
-
出处
《学习论坛》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2期61-62,共2页
-
文摘
新媒体改变了传统的信息传播方式,如何在新媒体环境下提升领导干部的执政能力是摆在党和政府面前的一项新课题。针对新媒体即时性、互动性强等特点以及领导干部在新媒体环境下执政存在的主要问题,应从加快观念转变、提高驾驭新媒体的能力、完善监管制度三方面来提升新时期领导干部的执政能力。
-
关键词
新媒体
网络
执政能力
-
分类号
D63-39
[政治法律—中外政治制度]
-
-
题名微时代背景下的虚拟社会治理
被引量:4
- 4
-
-
作者
陶鹏
-
机构
中共河南省直机关党校信息中心
-
出处
《求实》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4期76-83,共8页
-
基金
河南省哲学社会科学规划项目"微时代背景下的虚拟社会治理研究"(2014BSH001)
-
文摘
微时代背景下的虚拟社会治理,面临着更为复杂的社会环境和更加自主的行为主体。泛娱乐化氛围日趋浓厚、底层叙事特征日趋明显、多中心格局日趋显现、社会思潮日趋多元是当前虚拟社会环境的真实写照,同时虚拟社会治理实践与网络空间特质之间的背反性问题有待破解。如何适应技术、时代、社会的叠加演进,将网络空间的微叙事与虚拟社会的宏大治理相融合,已经成为虚拟社会治理必须考虑的问题。因此,需要综合考量当前虚拟社会的时代特征与技术特征,探索并完善虚拟社会治理路径,助推虚拟社会治理实现预期目标。
-
关键词
微时代
社会治理
虚拟社会治理
-
分类号
D630
[政治法律—中外政治制度]
-
-
题名新形势下网络舆论对网络问政的影响探析
被引量:3
- 5
-
-
作者
陶鹏
-
机构
中共河南省直机关党校信息中心
-
出处
《河南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1年第6期116-118,共3页
-
文摘
随着我国信息化进程的日益深入,互联网已经成为继报纸、广播、电视三大传统媒体之后的第四大舆论载体。与此同时,在不断更新的信息技术推动下,网络舆论自身的特征也在发展变化,这就对各级政府及其领导干部提出了新的机遇和挑战,促使其网络问政的理念与方式不断转变。
-
关键词
网络舆论
新特点
网络问政
影响
-
分类号
D6
[政治法律—中外政治制度]
-
-
题名网络群众路线的价值意蕴、践行原则与推进创新
被引量:6
- 6
-
-
作者
陶鹏
-
机构
中共河南省直机关党校信息中心
-
出处
《领导科学》
北大核心
2017年第9Z期18-21,共4页
-
基金
河南省软科学项目"互联网金融风险防范与控制研究"(项目编号:172400410272)
-
文摘
网络群众路线是中国共产党群众路线发展演进的新型实践形态,对新时期执政党建设具有重要现实意义。网络群众路线具有独特的时代价值、政治价值、社会价值和生态价值,鉴于网络空间的特殊属性,应坚持看齐原则、群众利益最大化原则、互信原则、制度化原则并予以践行。同时,通过"互联网+"与群众工作深度融合、大数据应用与群众工作创新聚合、新媒体平台与群众工作有机结合、虚拟社会治理与群众工作系统整合等途径推进创新,确保党的群众路线与时俱进,始终具备强大的生命力和先进性。
-
关键词
执政党建设
网络群众路线
价值意蕴
践行原则
推进创新
-
分类号
D252
[政治法律—中共党史]
-
-
题名网络文化视阈下网络谣言的成因与治理
被引量:1
- 7
-
-
作者
陶鹏
-
机构
中共河南省直机关党校信息中心
-
出处
《领导科学》
北大核心
2012年第07Z期59-60,共2页
-
基金
河南省软科学研究计划项目"干部教育信息化的网络安全研究"(项目编号:122400430021)的阶段性成果
-
文摘
随着我国互联网普及率的逐年增高,网络文化的受众群体日渐庞大,人民群众的民主意识、参政意识和维权意识不断增强,这就构建起了一个新的公共领域。然而,网络文化也带来了不容忽视的负面影响,尤其是近年来网络谣言愈演愈烈,使社会的整体公信力受到重创,也成为困扰网络文化健康发展的一大难题。网络谣言是指通过网络媒介传播的没有事实依据的信息。网络谣言与传统的谣言在本质上是一致的,但作为网络文化的负面产品,它有着自身独特的表现形式,具有潜伏性、破坏性、扩散性、变异性等特点,类似于计算机病毒的部分特征,可以将其称为网络环境中的"文化病毒"。
-
关键词
网络谣言
媒介传播
互联网管理
传播载体
群体传播
舆论领袖
自媒体
新媒体时代
媒体管理
人民群众
-
分类号
G206
[文化科学—传播学]
-
-
题名正和博弈:网络语境下权利与权力新型关系的构建
- 8
-
-
作者
陶鹏
-
机构
中共河南省直机关党校信息中心
-
出处
《领导科学》
北大核心
2013年第06Z期20-22,共3页
-
基金
河南省政府决策研究招标课题"河南省政务微博的运营机制与发展问题研究"(课题编号:2012B335)的阶段性成果
-
文摘
权利与权力自产生以来,一直处于相互依存和彼此博弈的状态。在传统的社会管理模式中,政府和公民作为最重要的两方博弈参与主体,往往用二元对立思维来对待权利与权力的关系,使二者走向了此消彼长、畸轻畸重的零和博弈误区。互联网的高度普及加速了政治民主化进程,网络语境下权利与权力的关系出现了诸多与现实社会迥异的新型特征。面对虚拟社会中权利与权力关系的异化现象,政府和公民顺应时代的潮流,开始在博弈对话中寻求合作共赢,引发了关于构建网络语境下权利与权力新型关系的思考。
-
关键词
正和博弈
网络语境
权力控制
虚拟社会
社会管理模式
权力主体
异化现象
多元主体
二元对立思维
网络问政
-
分类号
D630
[政治法律—中外政治制度]
-
-
题名当代中国虚拟社会治理中的信任图景重构
- 9
-
-
作者
陶鹏
-
机构
中共河南省直机关党校信息中心
-
出处
《征信》
2015年第11期23-27,共5页
-
基金
河南省哲学社会科学规划项目(2014BSH001)
-
文摘
信任是当代中国虚拟社会治理不可或缺的社会资源,但就中国虚拟社会的信任现状而言,信任缺损是无法回避的事实。为了完成虚拟社会治理中的信任图景重构,需要加强与信任相关的制度供给,提升社会的公共理性水平,树立公共利益最大化的治理价值取向,培育与虚拟社会治理相适应的信任文化,从而助推虚拟社会治理跨越信任阻隔达成善治。
-
关键词
虚拟社会治理
信任关系
信任问题
信任重构
-
Keywords
virtual social governance
trust relationship
trust problem
reconstruction of trust
-
分类号
F832.4
[经济管理—金融学]
D63
[政治法律—中外政治制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