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95篇文章
< 1 2 5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地方政府社会治理能力评估——以河南省为例 被引量:18
1
作者 祁海军 《学习论坛》 北大核心 2015年第8期73-77,共5页
自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以来,学界对国家治理能力进行了探索性的理论研究和实践评估操作。社会治理能力作为反映"五位一体"的总体布局现状以及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总目标情况的重要... 自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以来,学界对国家治理能力进行了探索性的理论研究和实践评估操作。社会治理能力作为反映"五位一体"的总体布局现状以及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总目标情况的重要测度指标,得到了充分重视。根据简便科学、切实易行的指标体系对河南地方政府社会治理能力进行系统考察和科学评估,有助于形成正确的治理导向和科学的绩效考核标准,提升地方政府社会治理效能,提高社会治理的有效性和针对性,促进社会治理体系的完善,保持经济发展与社会治理之间恰当的平衡,进而为推动治理能力现代化提供决策参考和政策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河南 地方政府 社会治理能力 评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社会冲突视域下网络突发事件的风险化解路径研究——以河南省为例 被引量:3
2
作者 李文姣 《学习论坛》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0期76-80,共5页
社会冲突既是社会矛盾激化的产物,也是促进社会整合与形成社会合力的机遇。互联网时代网络突发事件的治理是民众在网络上表达合理诉求的官民协同治理。河南省2014年和2015年的网络突发事件多集中于吏治反腐和社会道德引发的争议,呈现出... 社会冲突既是社会矛盾激化的产物,也是促进社会整合与形成社会合力的机遇。互联网时代网络突发事件的治理是民众在网络上表达合理诉求的官民协同治理。河南省2014年和2015年的网络突发事件多集中于吏治反腐和社会道德引发的争议,呈现出总体势头平稳、个别事件影响强度较大的舆情态势。2015年网络突发事件的热度较2014年急剧下降,在社会矛盾凸显期非理性网络行为受到约束的同时,正常网络发声也受到了制约并非积极的信号,应重视网络突发事件热度急剧下降所带来的正负效应。因此,可以通过提升网络安全的监督管理机制开展冲突预防,加强主流媒体的舆论引导机制进行冲突介入,提升职能部门的风险治理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社会冲突 网络突发事件 风险化解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有序推进小城镇建设——以河南省为例
3
作者 祁海军 《学习论坛》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0期37-40,共4页
谋跨越求崛起,建小康富人民,兴河南强中原,是中国梦在河南的具体目标,是河南人的"中原梦"。找到"中原梦"的实现路径和突破口,把"中原梦"变成普通百姓安安稳稳的生活图景、真真切切的幸福感受、实实在在... 谋跨越求崛起,建小康富人民,兴河南强中原,是中国梦在河南的具体目标,是河南人的"中原梦"。找到"中原梦"的实现路径和突破口,把"中原梦"变成普通百姓安安稳稳的生活图景、真真切切的幸福感受、实实在在的利益保障,才能凝聚人心、形成合力、科学发展。实践和调研表明,新型城镇化是实现"中原梦"的核心。以大城市为依托,因地制宜地建设和发展小城镇是河南城镇化发展的未来趋势和重中之重,以小城镇为着力点推进新型城镇化,是中原追梦圆梦的现实可行之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原梦 小城镇 新型城市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的哲学逻辑 被引量:1
4
作者 徐佳佳 《学习论坛》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96-101,共6页
马克思主义传入中国并成为中国共产党指导思想以来,始终面临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的问题。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既相互契合又相互成就,弥合了本来与外来、传统与现代的割裂,二者的结合为中国革命、建设、改革提供... 马克思主义传入中国并成为中国共产党指导思想以来,始终面临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的问题。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既相互契合又相互成就,弥合了本来与外来、传统与现代的割裂,二者的结合为中国革命、建设、改革提供了思想武器和精神动能。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历史性飞跃的理论成果一以贯之地展示了“第二个结合”的历史必然性和现实可能性。一元多维的唯物史观是中国共产党人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直接理论依据,对立统一的辩证思维是其基本理论原则。此外,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需要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充实而实现中国化,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也需要马克思主义真理的激活而实现现代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第二个结合” 理论必然逻辑 历史实然逻辑 价值应然逻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视野下“两论”的新时代启示
5
作者 徐佳佳 刘锋 《河南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1-5,共5页
“两论”分别用理论与实践的统一、矛盾的普遍性与特殊性相统一等原理,考察了中国国情及特殊性等问题,奠定了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的理论基石,是马克思主义哲学与中国革命实践经验、中华优秀传统哲学相融合的典范,进而从实践维度和文化... “两论”分别用理论与实践的统一、矛盾的普遍性与特殊性相统一等原理,考察了中国国情及特殊性等问题,奠定了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的理论基石,是马克思主义哲学与中国革命实践经验、中华优秀传统哲学相融合的典范,进而从实践维度和文化底蕴双重视域标注了“两论”的历史地位与现实价值。“两论”阐述的马克思主义认识论和唯物主义辩证法原理,是坚持和发展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金钥匙”,对建构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意识形态话语体系、增强党员领导干部解决新时代改革发展重大问题的本领等有着重要启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实践论》 《矛盾论》 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 党的执政本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河南精神与中原崛起 被引量:4
6
作者 梁周敏 王奎清 《学习论坛》 2005年第12期56-59,共4页
中原崛起包含着文化的崛起、精神的崛起,中原崛起要求我们将积淀深厚、丰富多彩的中原文化继承并发扬光大,同时又要随着时代的发展提炼和升华中原文化的精髓———河南精神。
关键词 中原崛起 河南精神 中原文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恩格斯“劳动创造了人本身”命题的哲学意义 被引量:8
7
作者 吕世荣 刘旸 《苏州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期1-8,191,共9页
人的起源问题不仅是一个科学问题,更是一个哲学问题。恩格斯在《劳动在从猿到人的转变中的作用》一文中明确提出的“劳动创造了人本身”的命题,既唯物又辩证地实现了对该问题的科学解答。在这一科学分析的基础上马克思主义哲学的逻辑起... 人的起源问题不仅是一个科学问题,更是一个哲学问题。恩格斯在《劳动在从猿到人的转变中的作用》一文中明确提出的“劳动创造了人本身”的命题,既唯物又辩证地实现了对该问题的科学解答。在这一科学分析的基础上马克思主义哲学的逻辑起点和历史起点实现了统一,为其逻辑起点提供了历史起点的根基,同时又进一步深化了马克思主义哲学自然观和历史观的有机统一,对于理解马克思主义哲学革命具有基础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类起源 劳动 现实的个人 唯物史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治国与治党——基于依法治国与依法治党的哲学思考 被引量:7
8
作者 于咏华 《学习论坛》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2期65-68,共4页
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推进依法治国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明确了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促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确保人民幸福安康,国家长治久安的方向。然而,全面推进依法治国,建设平安中国,一个首要... 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推进依法治国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明确了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促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确保人民幸福安康,国家长治久安的方向。然而,全面推进依法治国,建设平安中国,一个首要的问题就是理清"党"与"国"、"治党"与"治国"、"党规"与"法规"之间的关系,实现依法治国与依法治党的有机结合。如果我们按照马克思主义的逻辑,以政治哲学的思维范式,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语境中思考问题的话,可以认为,执政的中国共产党与人民当家作主的中华人民共和国之间、"治党"与"治国"之间、"党规"与"法规"之间客观地存在着共存共生、互动共进的耦合关系。这种耦合关系要求我们在全面推进依法治国中,必须努力形成国家法律法规和党内法规制度相辅相成、相互促进、相互保障的格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依法 治国 治党 党规 法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发挥核心作用 引领公众参与 推动社会善治——创新基层社会管理推进平安建设的河南探索 被引量:4
9
作者 于咏华 《学习论坛》 北大核心 2012年第5期70-74,共5页
社会管理作为管理者通过多种手段和方法规范社会行为,协调社会关系,促进社会认同,秉承社会公正,解决社会问题,化解社会矛盾,抵御社会风险,维护社会稳定,确保公共安全的实践活动,也是平安建设的一项重要内容。推进平安建设,必须注重社会... 社会管理作为管理者通过多种手段和方法规范社会行为,协调社会关系,促进社会认同,秉承社会公正,解决社会问题,化解社会矛盾,抵御社会风险,维护社会稳定,确保公共安全的实践活动,也是平安建设的一项重要内容。推进平安建设,必须注重社会管理创新。然而,平安建设中社会管理创新,又是一个不断探索的过程,必须着眼于基层、立足于地方、依据于实际,探索具有地方特色的管理模式。创新基层社会管理、推进平安建设的河南探索给我们带来的最大启示是:基层社会管理创新,必须充分发挥党组织的核心作用,必须坚持以科学的理念为指导,必须围绕善治目标进行合目的、合规律的创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社会管理 平安建设 公众参与 社会善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休闲哲学视域中的生态环境保护 被引量:4
10
作者 田宪臣 《中州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09年第4期126-128,共3页
建设生态文明,保护生态环境,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走人与自然、人与环境的和谐发展之路,是中国社会发展的必然选择。休闲作为现代社会人们生活的重要主题之一,对生态环境具有重要的影响,生态环境对劳动承载力的有限性也需要文明休闲... 建设生态文明,保护生态环境,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走人与自然、人与环境的和谐发展之路,是中国社会发展的必然选择。休闲作为现代社会人们生活的重要主题之一,对生态环境具有重要的影响,生态环境对劳动承载力的有限性也需要文明休闲。因此,树立生态休闲方式,对于建设生态文明,保护生态环境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休闲 人与自然 生态文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经济社会持续发展中的河南民生统筹协调机制研究 被引量:4
11
作者 杨军剑 《河南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0年第3期191-193,共3页
民生问题是一个重大的政治问题。我国现阶段的民生问题,其内涵是指各级政府有责任解决的与广大人民群众生存与发展直接相关的基本问题。在改善民生问题上,政府要把科学发展观贯穿到解决民生问题的各个向度、各个层面,使之形成有机的政... 民生问题是一个重大的政治问题。我国现阶段的民生问题,其内涵是指各级政府有责任解决的与广大人民群众生存与发展直接相关的基本问题。在改善民生问题上,政府要把科学发展观贯穿到解决民生问题的各个向度、各个层面,使之形成有机的政策系统,建立和完善民生政策的统筹协调机制。河南经济社会持续发展及民生获得显著改善的同时,也存在民生公共服务、利益表达、民生投入、社会保障、城乡统筹等机制不健全等问题,为此,必须构建改善民生的政策统筹协调机制,这对促进河南民生发展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河南 民生 统筹协调机制研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领导干部政德失范的内在机理与治理方略 被引量:3
12
作者 刘军汉 《领导科学》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4期31-34,共4页
明大德、守公德、严私德是对新时代领导干部的政德要求,然而一些缺乏政治定力和道德水准的领导干部与此要求还有不小的距离。治理领导干部政德失范行为,应切实加强政德教育,有效提升政德认知;创新政德管理体制机制,提升政德失范治理效能... 明大德、守公德、严私德是对新时代领导干部的政德要求,然而一些缺乏政治定力和道德水准的领导干部与此要求还有不小的距离。治理领导干部政德失范行为,应切实加强政德教育,有效提升政德认知;创新政德管理体制机制,提升政德失范治理效能;建立科学的政德考评机制,发挥考评的双向激励功能;坚持正确用人导向,发挥正面激励效应;进行道德立法,发挥法治牵引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领导干部 政德失范 教育 考评 道德立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的实践视角 被引量:1
13
作者 田宪臣 丁素 《学习论坛》 2006年第4期15-18,共4页
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的价值取向不仅仅是一种理论的诉求,更在于它的实践性指向。中国化是马克思主义哲学实践本性的客观诉求,是其生命力再现的实践需要,是其自身完善的实践要求。作为世界文明的结晶,马克思主义哲学之所以能在中国大地... 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的价值取向不仅仅是一种理论的诉求,更在于它的实践性指向。中国化是马克思主义哲学实践本性的客观诉求,是其生命力再现的实践需要,是其自身完善的实践要求。作为世界文明的结晶,马克思主义哲学之所以能在中国大地生根开花,是因为中国蕴藏着对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客观需要,是中国社会历史发展的必然选择。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的实践路径,主要在于以实践对象为核心,在构建实践理念形态中,确立科学实践方式和改造、转换中国传统哲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克思主义哲学 中国化 实践视角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共产党人政治本色教育的根本之道——基于“两学一做”学习教育的哲学思考 被引量:2
14
作者 于咏华 《学习论坛》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1期56-60,共5页
共产党人的政治本色来源于马克思主义政党的内在规定性或党性,丰富和发展于共产党人领导劳动人民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革命实践。马克思主义政党的人民立场、群众史观以及追求真理、坚持真理的规定性,决定了共产党人为民尽责的阶级本色... 共产党人的政治本色来源于马克思主义政党的内在规定性或党性,丰富和发展于共产党人领导劳动人民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革命实践。马克思主义政党的人民立场、群众史观以及追求真理、坚持真理的规定性,决定了共产党人为民尽责的阶级本色以及求真务实、坚持真理、不怕牺牲、敢于担当的革命本色;马克思主义政党的内部规约性,决定了其讲规矩、守纪律的廉洁自律本色以及忠诚于人民、忠诚于组织的忠诚本色;马克思主义政党组织的先进性,决定了共产党人注重德性修养、能力建设的德能兼备本色和与时俱进、开拓创新的本色。在新的历史条件下,面对世情国情党情的变化,对8800多万党员进行政治本色教育,使每个党员都能不忘初心、保持共产党人政治本色,是执政的中国共产党面临的一个艰巨任务。以习近平为总书记的党中央,秉承马克思主义实事求是的唯物主义原则,运用马克思主义唯物辩证法,探索出共产党人政治本色教育的"两学一做"之路径。这条路径既体现了马克思主义的认识辩证法,又遵循了"知""行"关系变化规律。可以认为它是共产党人政治本色教育的根本之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保持 共产党人 政治本色 根本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现代哲学中的思维创新 被引量:2
15
作者 丁素 《学习论坛》 2001年第5期8-10,共3页
创新是人类智慧的灵魂 ,是现代哲学生命延续和活力再现的核心和精髓。哲学上的思维创新是优化、改变其思维方式和应用能力的重要基础 ;是现代哲学不断进步的决定因素 ;是直接推动哲学变革的智慧先导。综观思维创新的全部过程 ,从推动现... 创新是人类智慧的灵魂 ,是现代哲学生命延续和活力再现的核心和精髓。哲学上的思维创新是优化、改变其思维方式和应用能力的重要基础 ;是现代哲学不断进步的决定因素 ;是直接推动哲学变革的智慧先导。综观思维创新的全部过程 ,从推动现代哲学生成、进步和繁荣上讲 ,创新就是要突破原有思维关系结构的旧模式 ;创新就是用哲学特有的“问题意识”去发现新矛盾 ,建立新关系 ;创新就是培养发现问题的意识和能力 ,在反思和批判中“引爆”智慧潜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现代哲学 思维创新 创新思维 思维模式 创新能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借鉴与探索:河南新型城镇化发展再思考 被引量:2
16
作者 刘晓玉 《学习论坛》 北大核心 2015年第4期43-45,共3页
城镇化如何引领"三化"协调发展,没有现成的模式可以照搬,只有坚持因地制宜、分类指导、分层规划、分步推进,才能探索出真正具有科学性、可操作性的发展路径。
关键词 借鉴与探索 新型城镇化 协调发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析中原文化为建设和谐河南提供精神支持的动力机制 被引量:2
17
作者 杨军剑 《学习论坛》 2007年第3期57-58,共2页
可以从主体结构、文化旅游、思维方式、区域文化发展格局、网络文化、新农村建设、文化产业等方面探讨中原文化为建设和谐河南提供精神支持,以便更好地发挥中原文化对建设和谐河南的重要作用,实现中原崛起。
关键词 中原文化 和谐河南 精神支持 动力机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试论创建中国现代哲学社会科学基本学科体系 被引量:2
18
作者 柳昌清 《学习论坛》 2011年第7期77-80,共4页
文明类型研究为创建中国现代哲学社会科学基本学科体系探明了方向。中国的文明是政治主导型文明,有与西方文明(经济主导型文明)不同的内在机制、运行方式和发展规律,这些都需要中国现代哲学社会科学来加以总结和揭示,反过来指导中华文... 文明类型研究为创建中国现代哲学社会科学基本学科体系探明了方向。中国的文明是政治主导型文明,有与西方文明(经济主导型文明)不同的内在机制、运行方式和发展规律,这些都需要中国现代哲学社会科学来加以总结和揭示,反过来指导中华文明的发展。中国社会本身就关系复杂、整体性强,传统使用的是辩证逻辑,所以,建立现代中国哲学社会科学学科体系,就要以复合型学科为基本学科。其中,唯物辩证法哲学、辩证逻辑、社会历史文化学(文明类型理论)、新政治经济学、中国政治与伦理等,成为马克思主义时代化、中国化的基础学科,其他的基本学科还有自然与科技,美与文学艺术,信仰与宗教,政策、法律与民间规则,行政与人事管理,经济管理与企业文化,教育与人力资源,新闻与宣传,体育与健身,语言文字学,图书文献学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现代哲学社会科学基本学科体系 社会历史文化学 中国政治与伦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警惕领导干部成“网络焦虑”新群体 被引量:1
19
作者 康来云 《领导科学》 北大核心 2008年第24期39-39,共1页
网络为公众参与社会经济、政治生活提供了一个新平台,也为领导干部了解民意提供了一个新渠道。然而,笔者最近在对87名正职处级干部的上网情况所作的问卷调查中发现,部分领导干部对待网络的态度以及参与网络互动的情况却与民众的期待... 网络为公众参与社会经济、政治生活提供了一个新平台,也为领导干部了解民意提供了一个新渠道。然而,笔者最近在对87名正职处级干部的上网情况所作的问卷调查中发现,部分领导干部对待网络的态度以及参与网络互动的情况却与民众的期待不相适应,有些领导干部还表现出不同程度的“网络焦虑”情绪。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网络互动 领导干部 焦虑 群体 社会经济 公众参与 政治生活 问卷调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原文化与构建和谐河南 被引量:1
20
作者 刘军汉 《学习论坛》 2007年第9期57-59,共3页
中原文化所蕴含的热爱祖国、诚信友善、隆礼贵和、崇仁尚义、兼容并包、宽厚谦逊、民胞物与的道德追求和民族品格,必将对构建河南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提供强大的内在动力和精神支撑。
关键词 中原文化精神 河南和谐 精神动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5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