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马克思主义哲学创新的“三新”路径 被引量:1
1
作者 姚满林 王仕国 《求实》 CSSCI 北大核心 2014年第7期34-38,共5页
新世纪以来,随着我国社会实践的发展,马克思主义哲学创新问题成为了学术界关注的热点问题之一,并形成了马克思主义哲学创新的问题域。基于对学术界所关注问题的梳理与分析,不难发现,马克思主义哲学创新必须以文本为基础,实现"返本... 新世纪以来,随着我国社会实践的发展,马克思主义哲学创新问题成为了学术界关注的热点问题之一,并形成了马克思主义哲学创新的问题域。基于对学术界所关注问题的梳理与分析,不难发现,马克思主义哲学创新必须以文本为基础,实现"返本开新";以实践为动力,实现"推陈出新";以文化为借鉴,实现"综合创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克思主义哲学 创新 路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马克思1844年《手稿》中的共产主义观——纪念马克思写作《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160周年 被引量:6
2
作者 赵兴良 《江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5年第1期37-41,共5页
马克思在《手稿》中认为,空想共产主义的致命缺点在于只强调扬弃私有财产的客体方面、物的形态,而没有认识到它的主体本质,因而不可能认识私有财产产生的真正原因,不可能真正扬弃私有财产。实际上,共产主义是对私有财产即人的自我异化... 马克思在《手稿》中认为,空想共产主义的致命缺点在于只强调扬弃私有财产的客体方面、物的形态,而没有认识到它的主体本质,因而不可能认识私有财产产生的真正原因,不可能真正扬弃私有财产。实际上,共产主义是对私有财产即人的自我异化的积极扬弃,是通过人并且为了人而对人的本质的真正占有,因而是人的全面发展的社会。这个观点,也是马克思的一贯思想,对我们正确理解社会主义和人的全面发展问题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克思 手稿 共产主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实践哲学视阈下的政治活动与政治价值之考察
3
作者 左乐平 王仕国 《求实》 CSSCI 北大核心 2009年第9期26-29,共4页
政治活动与政治价值是在实践哲学视阈下的政治概念的辩证统一,二者相辅相成。政治价值是政治活动的本质,政治活动是政治价值的根源,政治价值规导着政治活动。正确理解二者的关系,特别是理解政治价值在政治活动中的地位和作用,对推进中... 政治活动与政治价值是在实践哲学视阈下的政治概念的辩证统一,二者相辅相成。政治价值是政治活动的本质,政治活动是政治价值的根源,政治价值规导着政治活动。正确理解二者的关系,特别是理解政治价值在政治活动中的地位和作用,对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建设具有一定的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政治活动 政治价值 实践 普世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重构政治社会:洛克式政府的有限道德责任及其繁荣目标
4
作者 吴允通 《江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77-85,共9页
洛克的政治理论建立在道德哲学基础之上,他认为个体在自然状态中具有完全道德责任,而进入政治共同体以后只负有限制性道德责任。贯穿这一推理的指导思想是“权利导致权力”,在道德哲学层面则表述为概然性的政治权力基于必然性的道德权... 洛克的政治理论建立在道德哲学基础之上,他认为个体在自然状态中具有完全道德责任,而进入政治共同体以后只负有限制性道德责任。贯穿这一推理的指导思想是“权利导致权力”,在道德哲学层面则表述为概然性的政治权力基于必然性的道德权利。这一思想的产生得益于洛克对“社会性”与“政治”同构传统的破除,转而对社会性做道德化理解,对政治做功能化理解。政治自由因此被认为是对道德自由的偶然性限定,它代表的是对某种共同善的追求。财产是这一偶然性限定的表征,它是个体理性与意志主动外化的产物,个体在这一外化过程中成为道德主体。基于此,洛克认为,政治共同体的使命就是保护财产权、促进社会繁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约翰·洛克 道德 政治共同体 自然法 社会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视野下的“四个全面” 被引量:2
5
作者 王仕国 杨海 《求实》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2期32-36,共5页
"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在科学回应时代性课题中是时代精神的精华,在引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中是战略导向,在创新社会治理结构中开辟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新境界。这三者辩证统一,互动互适,共同发展。"四个全面"战略... "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在科学回应时代性课题中是时代精神的精华,在引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中是战略导向,在创新社会治理结构中开辟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新境界。这三者辩证统一,互动互适,共同发展。"四个全面"战略布局不但具有中国整体发展转型的世界观与方法论意义,而且也为和谐世界的建构提供了思维方法的启迪。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四个全面”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 社会治理结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习近平系列讲话对精神文明建设理论的新发展 被引量:9
6
作者 赵兴良 《求实》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0期19-24,共6页
习近平系列讲话对如何加强新时期的精神文明建设提出了许多新思想、新观点。一是正确处理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关系,不仅要坚持辩证的和全面的观点,而且要坚持平衡的观点,以促进二者在实践中保持协调一致、平衡发展。二是精神文明在思... 习近平系列讲话对如何加强新时期的精神文明建设提出了许多新思想、新观点。一是正确处理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关系,不仅要坚持辩证的和全面的观点,而且要坚持平衡的观点,以促进二者在实践中保持协调一致、平衡发展。二是精神文明在思想道德建设上,要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想信念教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培育和践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精神的弘扬为重点内容,以重塑中国人的精神世界。三是新时期加强精神文明建设工作,要站在时代前列、引领风气之先,使精神文明建设发挥更大威力;要围绕促进人民福祉来进行,努力满足人民群众不断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这些新思想、新观点进一步丰富发展了我们党的精神文明建设理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习近平 系列讲话 精神文明建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以人为本:马克思主义人道主义的当代形态 被引量:2
7
作者 赵兴良 郑百灵 《南昌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06年第6期15-20,共6页
马克思主义世界观和历史观包含人道主义,因为从实践和主体出发是马克思新唯物主义世界观的基本原则。马克思主义的人道主义在对人的研究的基本思路上、对实现人的解放或自由发展的路径上、建立理想社会的依靠力量上,与其他各种人道主义... 马克思主义世界观和历史观包含人道主义,因为从实践和主体出发是马克思新唯物主义世界观的基本原则。马克思主义的人道主义在对人的研究的基本思路上、对实现人的解放或自由发展的路径上、建立理想社会的依靠力量上,与其他各种人道主义有根本的区别。马克思主义的人道主义与理解社会主义的本质关系重大,它表明不能用阶级斗争的观点、抽象人道主义的观点和单纯经济的观点来理解社会主义,而应当把“以人为本”或人的全面发展作为社会主义的本质特征与核心理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克思主义人道主义 世界观 历史观 社会主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江泽民人的全面发展观 被引量:5
8
作者 赵兴良 《江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3年第2期37-41,共5页
人的全面发展,是共产主义和社会主义的统一。就人的全面发展在社会主义社会的地位和作用而言,它是社会主义的本质规定和要求。在现阶段,人的全面发展的含义和所要达到的目标与要求,是物质生活、政治生活、文化生活的全面发展和人与自然... 人的全面发展,是共产主义和社会主义的统一。就人的全面发展在社会主义社会的地位和作用而言,它是社会主义的本质规定和要求。在现阶段,人的全面发展的含义和所要达到的目标与要求,是物质生活、政治生活、文化生活的全面发展和人与自然的和谐。从马克思主义的理论基础和社会发展的实际过程看,人的全面发展与社会经济文化的发展,是两个相互联系、相互促进的永无止境的历史过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江泽民 全面发展 社会主义 共产主义 政治 经济 文化 自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马克思的政治伦理思想遗产 被引量:5
9
作者 王仕国 《伦理学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期23-26,共4页
马克思的政治伦理思想虽以"隐性"的方式存在于他的思想体系中,但却是他思想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马克思的政治伦理思想遗产的方法论价值体现为科学性和价值性、批判性和建设性的统一的总体性;这一思想因其理论本身的科学性、... 马克思的政治伦理思想虽以"隐性"的方式存在于他的思想体系中,但却是他思想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马克思的政治伦理思想遗产的方法论价值体现为科学性和价值性、批判性和建设性的统一的总体性;这一思想因其理论本身的科学性、对资本主义现代性的扬弃以及对当今实践的指导性而具有当代性,为当代政治生活中的伦理问题提供了重要的解决方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克思 政治伦理 当代价值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中国共产党的文化使命 被引量:6
10
作者 李海青 钟香妹 《重庆社会科学》 CSSCI 2023年第11期5-14,共10页
中国共产党是具有文化使命的马克思主义使命型政党。中国共产党的文化使命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生成、发展于为人民谋幸福、为民族谋复兴、为人类谋进步、为世界谋大同的历史进程中。党的文化使命鲜明体现在党领导与执政的理念中,有效贯... 中国共产党是具有文化使命的马克思主义使命型政党。中国共产党的文化使命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生成、发展于为人民谋幸福、为民族谋复兴、为人类谋进步、为世界谋大同的历史进程中。党的文化使命鲜明体现在党领导与执政的理念中,有效贯穿于文化建设的全过程,具有引领性、人民性、接续性、世界性等特征。在新的起点上继续推动文化繁荣、建设文化强国、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已成为中国共产党新的文化使命。推进实现新的文化使命,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需要在习近平文化思想指引下,坚定文化自信的底气,秉持开放包容的胸怀,坚持守正创新的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共产党 文化使命 马克思主义 民族复兴 中华民族现代文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在科学发展观指导下推进我国城镇化进程 被引量:1
11
作者 方彬 吴海燕 《求实》 CSSCI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1期56-59,共4页
在科学发展观指导下推进我国城镇化进程,首先必须着力破解城乡二元结构,实现城乡互补协调发展的城镇化。为此,要坚持城市建设与村镇建设互动;要坚持基础建设与城乡产业建设互融;要坚持一手抓城镇化建设一手抓新农村建设。其次,必须坚持... 在科学发展观指导下推进我国城镇化进程,首先必须着力破解城乡二元结构,实现城乡互补协调发展的城镇化。为此,要坚持城市建设与村镇建设互动;要坚持基础建设与城乡产业建设互融;要坚持一手抓城镇化建设一手抓新农村建设。其次,必须坚持以人为本,实现以人为核心的城镇化。再次,以统筹兼顾的方法,同步实现城镇化与农业现代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镇化 科学发展观 以人为本 统筹兼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坚持“以人为本”必须解决的两个理论问题 被引量:1
12
作者 赵兴良 郑百灵 《理论学刊》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2期13-16,共4页
科学发展观的核心是以人为本。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一要解决以人为本与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关系问题。必须认识到,马克思主义哲学不是与人分离的唯物主义,而是与人统一的唯物主义;历史唯物主义就是关于现实的人及其历史发展的科学。二... 科学发展观的核心是以人为本。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一要解决以人为本与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关系问题。必须认识到,马克思主义哲学不是与人分离的唯物主义,而是与人统一的唯物主义;历史唯物主义就是关于现实的人及其历史发展的科学。二要解决以人为本与社会主义本质的关系问题。理论和现实都表明,以人为本不属于资本主义的本质而属于社会主义的本质,只有社会主义才是以人为本的真正代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以人为本 马克思主义哲学 社会主义本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对马克思主义人本思想的继承和发展 被引量:2
13
作者 赵兴良 《求实》 CSSCI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2期36-40,共5页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对马克思主义人本思想的继承发展,包含了对毛泽东人本思想的继承发展。而在这一理论体系内部,则首先由邓小平理论奠定思想理论基础,然后在"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中得到丰富和深化,并在"...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对马克思主义人本思想的继承发展,包含了对毛泽东人本思想的继承发展。而在这一理论体系内部,则首先由邓小平理论奠定思想理论基础,然后在"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中得到丰富和深化,并在"中国梦"中进一步具体化。虽说以人为本思想的理论和实践还在展开过程中,但现有的成果已经揭示了马克思主义以人为本的核心,展示了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人本思想的理论形象,因而具有重大的理论和现实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毛泽东人本思想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 以人为本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自信 被引量:1
14
作者 熊宏俊 《求实》 CSSCI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2期86-89,共4页
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自信,对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具有重要意义。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自信,对统一全党思想、提高认识至关重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自信,是建立在中国社会发展的历史逻辑和科学社会主义的理论逻辑辩证统一的基础... 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自信,对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具有重要意义。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自信,对统一全党思想、提高认识至关重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自信,是建立在中国社会发展的历史逻辑和科学社会主义的理论逻辑辩证统一的基础之上;只有在知行统一的新实践中,才能实现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自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自信 问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实践起点和理论开辟——纪念井冈山革命根据地创建九十周年 被引量:1
15
作者 左乐平 王仕国 《理论月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1期13-17,29,共6页
井冈山斗争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历程中的里程碑式的历史性事件,表明了我们党从幼稚走向了成熟、从"城市中心"式革命走向了"乡村中心"式革命,找到了一条中国革命的独特道路,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初的实践。井冈山道... 井冈山斗争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历程中的里程碑式的历史性事件,表明了我们党从幼稚走向了成熟、从"城市中心"式革命走向了"乡村中心"式革命,找到了一条中国革命的独特道路,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初的实践。井冈山道路是中国共产党人独立运用马克思主义解决中国革命问题的杰出成果,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经典范本,标志着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实践起点和理论开辟。在井冈山斗争和井冈山道路基础上形成的井冈山精神,具有跨越时空的恒久价值和极为重要的时代价值。我们应该努力弘扬井冈山精神,为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发展新境界提供不竭智慧源泉和精神动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井冈山斗争 井冈山道路 井冈山精神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新的飞跃:生成逻辑、丰富内涵与重大意义 被引量:3
16
作者 龚剑飞 付高生 《江海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22年第6期5-15,共11页
不断推进马克思主义理论创新、理论飞跃,是中国共产党的宝贵理论品格。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立足新的历史方位,在坚持“两个结合”、推进理论创新中创立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推动马克思... 不断推进马克思主义理论创新、理论飞跃,是中国共产党的宝贵理论品格。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立足新的历史方位,在坚持“两个结合”、推进理论创新中创立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推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实现了新的飞跃。从生成逻辑看,新的飞跃是历史逻辑、理论逻辑与实践逻辑的辩证统一;从丰富内涵看,新的飞跃不仅在中国化马克思主义理论层面构建了新形态,而且在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践层面开创了新样态,同时在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精神层面展现出新面貌,放射出强大的真理光芒。新的飞跃作出了划时代的重大贡献,要求全党强化理论自觉、坚定理论自信、实现理论自强,在坚持马克思主义指导地位、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的新征程中推动中国化时代化的马克思主义走向世界、影响世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时代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新的飞跃 中国共产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