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文有定法:探寻政府文书的写作逻辑
1
作者 刘杰 任弢 陈念平 《公共行政评论》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143-160,199,共19页
政府文书在中国政府运行中扮演着重要角色,但“政府文书究竟是如何生产的”这一基础性问题并未得到清晰回答。论文基于文书写作者视角,对文书写作者的经验笔谈进行分析,发现在政府文书生产过程中存在共性的支配逻辑。实践中的文书写作,... 政府文书在中国政府运行中扮演着重要角色,但“政府文书究竟是如何生产的”这一基础性问题并未得到清晰回答。论文基于文书写作者视角,对文书写作者的经验笔谈进行分析,发现在政府文书生产过程中存在共性的支配逻辑。实践中的文书写作,是引领方向和价值传递的政治过程,是发现问题、反映问题、解决问题的行政过程,也是组织内外沟通交流的语言应用过程。因此,以方向引领为导向的政治逻辑、以问题解决为导向的行政逻辑和以形式塑造为导向的语言逻辑共同支配着政府文书的写作过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政府文书 文书写作 写作逻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重大疫情风险预防:理论基础、实践反思与机制建构——基于“新冠”疫情初期风险防控的考察 被引量:2
2
作者 黄毅峰 《中共天津市委党校学报》 北大核心 2020年第2期87-95,共9页
疫情风险的高度不确定性、巨大传染性和严重破坏性,要求我们必须构建有效的防控机制,尽最大限度防止疫情风险向公共危机转化。风险社会理论、系统脆弱性理论和社会燃烧理论为疫情风险预防机制的建构提供了理论范式。武汉市在“新冠”疫... 疫情风险的高度不确定性、巨大传染性和严重破坏性,要求我们必须构建有效的防控机制,尽最大限度防止疫情风险向公共危机转化。风险社会理论、系统脆弱性理论和社会燃烧理论为疫情风险预防机制的建构提供了理论范式。武汉市在“新冠”疫情发生初期的防控实践为疫情风险预防机制的建构提供了经验教训。风险致灾机理为疫情风险防控预防机制的建构提供了逻辑基础。重大疫情风险防控预防机制包括风险隔离机制、阻断机制、防御机制和信息沟通机制四大组成部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冠”疫情 疫情风险 公共危机 致灾机理 预防机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寻找组织建构过程中的行动者——以Y市组建R局为例的研究
3
作者 邓顺平 李志强 《理论与改革》 CSSCI 北大核心 2018年第5期71-82,共12页
组织是行动者构成的组织,行动者的集体行动构成了组织本身。有别于"将组织看成既定存在"的传统主流组织理论,组织行动学派认为人是具有自主性的行动者,而组织是由行动者参与的一种"人为建构"。通过对Y市R局的设立... 组织是行动者构成的组织,行动者的集体行动构成了组织本身。有别于"将组织看成既定存在"的传统主流组织理论,组织行动学派认为人是具有自主性的行动者,而组织是由行动者参与的一种"人为建构"。通过对Y市R局的设立及初步运行的考察发现,中国政府组织虽有官僚制的典型结构形式,但其真正的生命力来自于组织内外的行动者。以建构组织观分析考察当代中国政府组织,有利于我们深化对当前政府改革的理解,并为建构适应复杂性治理要求的政府组织提供启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组织理论 行动者 组织观 中国政府组织 组织建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探索基层治理现代化的中国经验——党建引领基层治理的研究回顾与展望 被引量:16
4
作者 陈念平 《党政研究》 北大核心 2022年第5期21-33,124,共14页
现有文献从价值-功能、政党-社会关系、事件-过程三个视角建构起了党建引领基层治理研究的框架。从基于本土经验的事件-过程类研究中可以发现,党建引领基层治理,在价值维度上突出使命型政党的担当精神、吸纳优秀传统文化,重视在基层治... 现有文献从价值-功能、政党-社会关系、事件-过程三个视角建构起了党建引领基层治理研究的框架。从基于本土经验的事件-过程类研究中可以发现,党建引领基层治理,在价值维度上突出使命型政党的担当精神、吸纳优秀传统文化,重视在基层治理过程中嵌入政党价值;在结构维度上多层次整合内部资源与外部治理主体,纵向科层动员以整合条块资源、弹性化层级结构,横向政治动员以吸纳多元治理主体,形成一核多元的治理网络;在治理方式上,遵循低成本撬动机制,体现出简约治理的逻辑,采取协商治理等多种方式综合施策;在治理动力上,依托压力型体制的动力机制,激励干部担当作为,为基层组织增能赋权。对比经典的科层制等理论与党建引领基层治理的经验现象,可以发现中国基层治理现代化的某种独特性。未来仍需在党建引领基层治理的本土经验基础上,推动中国基层治理现代化的新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党建引领 国家与社会 基层治理现代化 中国经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治理”的话语转向——一个文献综述 被引量:8
5
作者 陈念平 《天津行政学院学报》 北大核心 2022年第3期12-23,共12页
治理理论被引入国内20余年来,经历了一个从引介传播,到反思争议,再到本土话语重构的演变发展过程。党的十八大以来,受顶层设计的政策议题引领、地方探索的治理经验吸引,治理话语从以西方“治理”理论为价值预设的原教旨主义,或转向马克... 治理理论被引入国内20余年来,经历了一个从引介传播,到反思争议,再到本土话语重构的演变发展过程。党的十八大以来,受顶层设计的政策议题引领、地方探索的治理经验吸引,治理话语从以西方“治理”理论为价值预设的原教旨主义,或转向马克思主义国家治理话语体系,或重构为以中国经验为根基的本土话语。现有基于中国经验的本土化治理研究,从党政体系内部的整合协调方式、内外的互动联合方式以及治理的核心价值诉求等方面展开。未来可从治理的中国语境、治理的中国方式及其走向等方面展开系统研究,使治理理论融入中国语境、契合中国经验、面向中国问题,形成更具说服力的本土化治理话语体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治理 国家治理 中国经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