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进一步推动江苏区域经济协调发展——“市场经济与中国论坛”第四次研讨会纪要
1
作者 张增芳 《江苏经济探讨》 北大核心 1996年第2期15-19,共5页
最近,“市场经济与中国论坛”的40多位专家学者聚会江苏省委党校,就如何进一步推进江苏区域经济协调发展问题进行了热烈的探讨,现摘要如下: 江苏省社会科学院研究员沈立人提出,区域经济协调发展问题已经有所议论,后进地区尤感迫切。现... 最近,“市场经济与中国论坛”的40多位专家学者聚会江苏省委党校,就如何进一步推进江苏区域经济协调发展问题进行了热烈的探讨,现摘要如下: 江苏省社会科学院研究员沈立人提出,区域经济协调发展问题已经有所议论,后进地区尤感迫切。现在讨论这个问题,从三中全会看,已经列入重要的议事日程,并且有了规划和对策。所以,这次讨论是及时的。重要的是结合江苏实际,尽快落实。一、五中全会时此问题的决策。 1、《建议》本身,提出必须高度重视和下大力气解决关系全局的重大问题中,包括了“地区发展差距扩大”;在指导方针中,第八条是“坚持区域经济协调发展,逐步缩小地区发展差距”;在主要任务和战略布局中,提出要引导地区经济健康发展,促进全国经济合理布局,并对东部和中西部有具体安排。2、李鹏同志对《建议》所作说明,专列“地区经济协调发展问题”。3、江泽民同志在闭幕时的讲话,若干重大关系之一就是“东部地区和中西地区的关系”。以上各点,提法和角度总不尽相同,实质上都围绕“区域协调”。二、三中全会讲的是全国情况、问题和方针、政策。在一个省,也有区域协调问题,但与全国不尽相同。1、省内差距小于全国。全国东西部是发达和欠发达之差,江苏南北部是先发达和后发达之差(苏南超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区域经济 协调发展 经济发展 江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马克思为何说共产主义“不是应当确立的状况”——对“德意志意识形态·费尔巴哈章”中一段增补的重释 被引量:1
2
作者 吴金花 刘伟 《中共福建省委党校(福建行政学院)学报》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151-159,共9页
马克思有关“共产主义”不是一种“应当确立的状况”的论断,主要是针对德意志意识形态家们把共产主义确定化、应然化、非现实化的做法,这种做法意在把共产主义的现实运动扭曲成意识形态界域中的哲学概念或抽象范畴。在归根结底的意义上... 马克思有关“共产主义”不是一种“应当确立的状况”的论断,主要是针对德意志意识形态家们把共产主义确定化、应然化、非现实化的做法,这种做法意在把共产主义的现实运动扭曲成意识形态界域中的哲学概念或抽象范畴。在归根结底的意义上,这一问题的关键还在于“离开哲学的立足点”“跳出哲学的圈子”“离开思辨的基地”,从而“实际地反对并改变现存的事物”。因此,马克思视域中的共产主义不是先验世界中的神秘圣物,而是“那种消灭现存状况的现实的运动”,具有鲜明的现实性和运动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共产主义 “应当确立” 现实性 运动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提升中国制造业自主创新效率研究 被引量:9
3
作者 杨善奇 谈镇 《经济与管理》 CSSCI 2015年第1期54-59,共6页
通过DEA-Tobit二阶段模型的Malmquist指数法研究发现:危机后我国制造业创新效率总体呈上升趋势,技术进步主要得益于规模效率提升而非纯技术进步变化。另外,企业经营绩效、制度因素以及企业规模对制造业自主创新效率呈显著的正相关;政府... 通过DEA-Tobit二阶段模型的Malmquist指数法研究发现:危机后我国制造业创新效率总体呈上升趋势,技术进步主要得益于规模效率提升而非纯技术进步变化。另外,企业经营绩效、制度因素以及企业规模对制造业自主创新效率呈显著的正相关;政府干预和技术引进与消化吸收因素对制造业技术创新效率呈正相关,但未通过显著性检验。因此,提升我国制造业创新效率应从减少政府的直接干预、完善市场制度、做大企业规模以及激发企业创新积极性方面入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MALMQUIST 制造业 自主创新 自主创新效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产阶层的文化态度 被引量:5
4
作者 李小红 严翅君 《江苏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4年第4期131-138,共8页
文化态度是对特定文化的评价、好恶与行为倾向。然而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中产阶层既经历着文化的洗礼,实际上也成为了文化转型的主要造势者。他们的文化态度不是单一的,而是充满张力,存在着文化认同与文化困惑的胶着、文化"媚俗&qu... 文化态度是对特定文化的评价、好恶与行为倾向。然而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中产阶层既经历着文化的洗礼,实际上也成为了文化转型的主要造势者。他们的文化态度不是单一的,而是充满张力,存在着文化认同与文化困惑的胶着、文化"媚俗"与文化"尚雅"的纠结、扬弃与文化态度的范式重塑等现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产阶层 文化态度 生成机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凯恩斯的所谓生产均衡理论与社会主义国家对经济的调节
5
作者 周明生 《江苏社会科学》 CSSCI 1991年第6期26-27,25,共3页
我们国家的经济理论界和实际工作部门中曾有一种观点认为,凯思斯的生产均衡理论可以用作我国经济发展的“刺激剂”。但80年代后期,中国经济的运行结果,又否定了此说。那么,凯恩斯的生产均衡理论对于社会主义国家调节经济究竟有没有借鉴... 我们国家的经济理论界和实际工作部门中曾有一种观点认为,凯思斯的生产均衡理论可以用作我国经济发展的“刺激剂”。但80年代后期,中国经济的运行结果,又否定了此说。那么,凯恩斯的生产均衡理论对于社会主义国家调节经济究竟有没有借鉴意义?如果有的话,人们在借鉴时又应当持一种什么样的态度?本文拟对此进行简要的分析和论证。凯恩斯提出的社会生产均衡条件的公式是: 总需求:C+I+G=总供给:C+S+T。这里C表示当年国民收入中用于个人消费的部分,I表示私人净投资,G表示国家财政支出,这三项共同构成社会总需求,亦称“有效需求”;T表示政府税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凯恩斯 借鉴意义 国民收入 有效需求 总供给量 中国经济 私人储蓄 社会总需求 个人消费 净投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生产力基础 被引量:1
6
作者 张增芳 《学习与探索》 CSSCI 北大核心 1993年第5期4-11,共8页
文章将商品经济关系以及市场经济关系从经典作家的“生产关系”中剥离出来,提出“生产力运动的经济形式”这一新范畴。认为商品经济形式是社会生产力的经济形式中的一种。当代社会生产力的现代物质技术形式与商品经济形式的统一,构成现... 文章将商品经济关系以及市场经济关系从经典作家的“生产关系”中剥离出来,提出“生产力运动的经济形式”这一新范畴。认为商品经济形式是社会生产力的经济形式中的一种。当代社会生产力的现代物质技术形式与商品经济形式的统一,构成现代市场经济的生产力基地。当生产力的商品经济形式在一个社会中占主导地位,并由此影响社会经济的其他方面也采取商品经济形式时,这种经济形态便被称之为“商品经济”,从它的调节方式和资源配置方式的角度看,这种社会经济便是“市场经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产关系 生产力商品 经济形式 社会经济 物质技术基础 社会生产力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 社会主义生产力 调节方式 生产力运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