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政府治理创新促进国家认同的逻辑理路研究 被引量:3
1
作者 王金水 孟源 《河海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21-30,共10页
当前,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加速演进,政府治理创新成为各国推动社会进步和国家发展的重要驱动力。政府治理创新与国家认同之间双向耦合驱动,两者相辅相成,共同推进国家的发展进步。分析政府治理创新与国家认同二者之间的逻辑理路可以发... 当前,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加速演进,政府治理创新成为各国推动社会进步和国家发展的重要驱动力。政府治理创新与国家认同之间双向耦合驱动,两者相辅相成,共同推进国家的发展进步。分析政府治理创新与国家认同二者之间的逻辑理路可以发现,我国政府治理创新面临着信息透明度、文化多样性、经济发展不均、数字技术变革等多重治理挑战。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进一步明确继续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方向。政府治理现代化是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重要内容,而政府治理创新是衡量其成效的重要维度,新时代的政府治理创新驱动机制多元,涵盖政策和法规激励驱动、经济和财务激励驱动、文化和教育推广驱动等方面,这些机制的相互作用,构成了促进国家认同的动力系统,有助于国家认同的建设与巩固。通过整合这些创新机制,政府不仅可以有效应对当下的治理挑战,还能为国家的可持续发展奠定坚实基础。政府治理创新与国家认同之间的互动关系,既反映了我国在应对内外挑战时的战略思考,也为推动国家治理现代化提供了重要路径,通过不断探索与实践,深化治理创新,将为实现更高水平的国家认同和社会和谐奠定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政府治理创新 国家认同 逻辑理路 驱动机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跳出历史周期率:毛泽东的原创性贡献和习近平的创新性发展
2
作者 桑学成 郭凯 《江海学刊》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5-12,255,共9页
历史周期率是对我国历史上政权更迭、治乱兴衰周而复始现象的抽象描述。延安时期,毛泽东同志在“窑洞对”中给出了跳出历史周期率的第一个答案即“人民监督”。经过党的百年奋斗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全面从严治党的实践,习近平总书记又... 历史周期率是对我国历史上政权更迭、治乱兴衰周而复始现象的抽象描述。延安时期,毛泽东同志在“窑洞对”中给出了跳出历史周期率的第一个答案即“人民监督”。经过党的百年奋斗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全面从严治党的实践,习近平总书记又给出了第二个答案即“自我革命”。这两个答案,充分彰显了中国共产党人高度的历史自觉与清醒坚定,从内因和外因两个方面,为中国共产党跳出治乱兴衰历史周期率提供了理论指导和坚强保证。新征程上我们要以永远在路上的坚韧执着不断丰富和发展“两个答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历史周期率 两个答案 人民监督 自我革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绿色转型赋能新质生产力发展的动力机制与实践路径 被引量:6
3
作者 李潇翔 卢锐 《现代经济探讨》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92-99,共8页
绿色转型的本质是人与自然共生的生产力新形态,而绿色转型的过程本身就是新质生产力跃升的过程。绿色转型与新质生产力多维适配,即技术范式绿色转型为新质生产力的“技术革命性突破”进行技术赋能,发展方式绿色转型为新质生产力的“生... 绿色转型的本质是人与自然共生的生产力新形态,而绿色转型的过程本身就是新质生产力跃升的过程。绿色转型与新质生产力多维适配,即技术范式绿色转型为新质生产力的“技术革命性突破”进行技术赋能,发展方式绿色转型为新质生产力的“生产要素创新性配置”进行生产赋能,生活方式绿色转型为新质生产力的“产业深度转型升级”进行制度赋能。在实践过程中,绿色转型赋能新质生产力发展面临着规模化创新和应用瓶颈、要素错配和产能过剩危机、低碳生活和“全链绿化”的成本效益制约。为此,要在主体协同合作、产能支持政策和低碳集群发展等方面综合施策、形成合力。通过完善多元主体协同合作机制、搭建协同合作平台,重构绿色技术创新生态。通过完善财政金融、国际合作和数字赋能支持机制的政策体系,推动绿色产能健康发展。通过更新换新行动、资源战略重组和未来应用场景落地,推动产业集群绿色化、高端化和智能化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绿色转型 新质生产力 动力机制 高质量发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对冷战结束后资本主义阵营研究的述评及再研究构想 被引量:10
4
作者 钮维敢 《社会主义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20年第3期157-164,共8页
冷战结束以来,学界对社会主义阵营瓦解已形成较普遍的认同。然而,对资本主义阵营是否瓦解,不仅无广泛共识,瓦解论与存续论还构成分歧,同时相关研究也存在着对资本主义阵营的模糊、笼统认知;更重要的是,分歧各方及其他种种观点,既未建立... 冷战结束以来,学界对社会主义阵营瓦解已形成较普遍的认同。然而,对资本主义阵营是否瓦解,不仅无广泛共识,瓦解论与存续论还构成分歧,同时相关研究也存在着对资本主义阵营的模糊、笼统认知;更重要的是,分歧各方及其他种种观点,既未建立自己的判断标准,又无相应的推理逻辑,从而不能回答资本主义阵营是否消失的系列问题。从资本主义阵营构成的支柱及相关理论来观察,断定冷战结束后资本主义阵营瓦解的论调,有失学理规范;资本主义阵营是在不断衍化的。基于此,本文提出研究冷战后资本主义阵营衍化的基本构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资本主义阵营 衍化 述评 冷战遗留问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一带一路”倡议在中东遭遇的美国冷战思维挑战及应对 被引量:1
5
作者 钮维敢 陈康 《阿拉伯世界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77-101,158,159,共27页
“一带一路”倡议是中国基于自身文化底蕴为国际社会提供的优质公共产品,却遭遇美西方的袭扰与阻遏。特别是在安全与发展问题层出不穷的中东地区,共建“一带一路”面临的美国冷战思维挑战尤为严峻。以冷战遗留视角进行审视,美国主要通... “一带一路”倡议是中国基于自身文化底蕴为国际社会提供的优质公共产品,却遭遇美西方的袭扰与阻遏。特别是在安全与发展问题层出不穷的中东地区,共建“一带一路”面临的美国冷战思维挑战尤为严峻。以冷战遗留视角进行审视,美国主要通过两条路径对“一带一路”在中东的建设进行阻遏和破坏。第一条路径较为直接,其策略包括:抛出替代“一带一路”的中东方案、借助话语传播优势污名化“一带一路”、挑唆域内矛盾以破坏“一带一路”建设环境、逐步构建中东“小多边”机制阻滞“一带一路”以及想方设法遏制“数字丝绸之路”等。第二条路径较为隐蔽,由于美国外交奉行冷战思维,中东地区一系列的冷战遗留问题始终无法消弭且不时被激化,这同样对“一带一路”的高质量发展构成威胁。作为“一带一路”的倡议发起国,中国应以习近平外交思想为指引,超越冷战思维,保持战略定力积极应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一带一路”倡议 中东地区 美国冷战思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